李鸿章没你想的那么坏
都说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比强国更需要外交,所以慈禧非常需要李鸿章,这也是慈禧信任李鸿章的原因之一。
慈禧在黄尘烈风中的西安下达了议和的命令,命令是给李鸿章的。慈禧说: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给予全权,北上负责议和。
其实叫命令已经不太合适,应该说是慈禧一连十二封电报的哀求。
李鸿章原本不想去,但他又不得不答应慈禧的请求。这是为什么?难道他忘了五年前慈禧让他独自一人承受骂名吗?是的,他忘了,因为他必须忘记。
一切都因为他是李鸿章,他必须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现在除了他李鸿章还有谁能担此责任?李鸿章知道自己懂些国际游戏规则,善于擦pì股,所以他只能抢着为漫天拉屎的老太后擦pì股。
1900年7月,骄阳似火,77岁的李鸿章从广州出发,踏上了“卖国路”或者是“误国路”。故意误国是卖国,无意卖国是误国,两者只是动机问题,结局并无太大区别。
李鸿章不走这条路是不行的,家人朋友想安慰他都不知道说什么。
南海知县裴景福问他:您有什么办法对付洋人?
李鸿章叹道:哪有什么办法,只能跟他们死谈,拖延时间,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说我还能活几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这个和尚不死,就得去敲钟,至于能不能敲得响,我也不知道。
李鸿章先是到达了上海,见到了学生盛宣怀。李鸿章对他说:这次形势太严峻了,和议成,我必死。我死了就要靠你们这些人了!
盛宣怀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老师,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把自己贪wū的银子拿出一部分来支援国家建设……
据某些史料反映,之后有两个年轻人求见李鸿章,25岁的黄兴和他未来的老婆徐宗汉。
黄兴开门见山:您为什么不帮我们赶走清狗,恢复汉人江山?
李鸿章沉默不语,许久才答:一代人做一代的事吧。
此前许多人都这样问过李鸿章,但他这种意味深长的回答还是第一次。
聪明的黄兴立刻理解了李鸿章的意思:我保我的大清,你反你的大清,各做各的事。
次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几年后与孙中山建立革命党,从此共同反清,发动了多次革命。
不知道大导演陈凯歌会不会把这一段拍成电影,这是先辈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他拐弯抹角居然跟黄兴还扯上了点关系。
没有开玩笑,黄兴的妻子(徐宗汉)的妹妹(徐文)的第二个女儿(龚澎)的第二个丈夫(乔冠华)的第二个妻子(章含之)的第一个丈夫(洪君彦)的女儿(洪晃)的第二个丈夫是陈凯歌。
话题回到李鸿章身上。
李鸿章在上海停留了一个多月,干了两件事情:
一、李鸿章拒绝了赵匡胤的那件黄袍——刘学洵、卜力、孙中山三人组团忽悠李鸿章割据两广独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鸿章的高参(幕僚)之中有一位叫做刘学洵的兄台。刘兄是广东本地的著名绅士,确切地说是进士的学历加大富豪的身家,在当地基本上黑白两道通吃。而且刘兄还是一位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就是反清复明。刘兄策划了多年,也没找到什么反清复明的机会,直到李鸿章搞“东南互保”与慈禧唱对台戏,这才让他发现了从中起事的机会,所以他找到了两个人来帮助他实现理想。
第一个人是香港最高行政长官(港督)英国人卜力。卜力为何要蹚这摊浑水?
因为捅了天大娄子的慈禧被联军追得满世界逃跑,这让卜力意识到:清朝已经失去了他们祖先征服明帝国的那种能力,而这不正是大英帝国瓜分中国的最好时机吗?如果能够在离香港咫尺之遥的广东扶持一个傀儡政权,那简直就是上帝赐予大英帝国的礼物。
第二个人是刘兄的老乡孙中山。刘兄忽悠老乡孙中山说:联合李二先生一起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是个很好的点子,你不试一试吗?
孙中山当然要试试看,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成功希望,他都会试一试!
李鸿章虽然身体的硬件已经老化了,但好在脑袋还没有生锈,刘学洵的小九九、英国人的居心、孙中山的实力他都很清楚。
因此,他用不接受、不拒绝的沉默态度否定了这个提案。再联想到之前的东南互保,或许可以这么解释李鸿章的选择:怀抱着放弃挽救满清王朝的李鸿章,却仍然没有放弃挽救中国的努力和希望。
二、李鸿章绕了一大圈,终于把“卖国谈判团”的专家找齐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卖国谈判团”中还有一位超级大才子辜鸿铭先生。
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程,你会做什么?我想大多数人奔波忙碌一生,都会选择在最后的一刻放下所有的包袱,然后静静地等待结束。而李鸿章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却是在无比悲伤的心境中和洋人进行噩梦般的周旋。
10月,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观的“世纪大拍卖”开始了!
如狼似虎的列强代表,提出议和谈判的七项原则:
一、惩办以慈禧为首的战争罪犯;
二、禁止大清制造和进口军火;
三、赔银十亿两,十年还清;
四、驻清使馆可以驻扎卫兵;
五、拆毁大沽炮台;
六、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以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
七、如何割地的事情他们内部还没有商量好。
李鸿章觉得,除了第四条其他都不可接受。尤其是第一条,严重突破了慈禧交代的底线。所以李鸿章指着列强鼻子说:你们是一群虎狼,你们要是要求太过分,我们四万万人民也不怕流血!
李鸿章手中根本没有牌,他只能装,装作成竹在xiōng,装作泰然自若,装作有理有据,装作词严理正。总之,他一个人和十多个国家的武官、文官、外交官斗法,努力维持着大清政府最后的一丝尊严。
有时候,对方官员常常好笑地看着他,连李鸿章都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他装聋作哑,声东击西,说好说歹,chā科打诨……胡搅蛮缠都用上了,居然把谈判拖延了一年多,最后居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
一、把慈禧从战犯名单上删除,仍保有过去的地位;
二、赔款数额远低于十亿两;
三、一寸国土都没割让。
这个重大成绩其实来得非常惨烈:李鸿章多次把血呕到谈判桌上,然后擦擦嘴继续谈。原来李鸿章已然病入膏肓,属于带病上阵。
列强一看,跟他们谈得来的李鸿章要不行了,于是主动要求休会,主动找医生给他治疗。但李鸿章豁出去了,他说:你们不撤兵,就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我从来不接受敌人治疗!
联军谈到赔款数额时,李鸿章实在坚持不住了,副手庆亲王奕劻顶上去继续谈。奕劻坐到李鸿章的座位上,一下变得不像是过去胆怯无能的奕劻了,突然不怒而威,视死如归。
谈了一年,都快把李鸿章谈死了,连原本没有血性的奕劻也生出了血性。
联军沉不住气了,只好做出妥协:我们不割地了,也不杀慈禧了,就赔款吧,你们中国人不是号称四亿五千万吗?一人一两吧!
一个奇迹就是这样活生生地让李鸿章和奕劻给完成了。联军给各自政府汇报的时候做了很阿q的说明:一人一两,以示侮辱!
鉴于《辛丑条约》中的有些内容对下文有不小的影响,特归纳出来:
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三十九年结清;
二、划定使馆区——北京东交民巷,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三、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
四、禁止中国进口武器两年,如觉有必要还可延期;
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全心全意为洋人服务;
六、派出使节去对德、日“谢罪”,为死在义和团手里的德国大使立牌坊。
李鸿章与联军代表谈判的那段时间,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盼了将近一年,慈禧终于盼来了李鸿章发过来的“协定草本”电报。慈禧看到协定内容后大喜过望,回电: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字仪式,李鸿章最后一次为大清出场。
奕劻虽然手在抖,但还是很讲义气地对李鸿章说:这个字由我来签吧。
李鸿章微微地摆手说: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庆亲王以后的路还长,你没必要把自己搭进去,这卖国条约还是让我来签吧!不过李鸿章也没有力气签完自己的名字,他用虚弱的手签了个虚弱无力的、很可怜的“肃”字,因为他是大清的“肃毅伯”。
签完字的李鸿章老泪纵横,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sè,有大块”,医生立刻赶来诊断救治:肃毅伯的胃血管破裂。
知道自己已经油尽灯枯的李鸿章,在病榻上发出了最后一封奏折,结合不久之前他上奏给慈禧的折子,我们可以认为李鸿章留下了这样的政治遗嘱:
大清国已经没有绝对封闭的国防,西方势力不但在文化上侵蚀着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侵占中国的野心,其手段是“一国生事,多国构煽”,列强的“友好”和“野心”从来都是掺杂在一起的。世界发展至今日,一国已不可能关闭国门而安然生存。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整个地球便可“胥聚于中国”。
这几十年内,我们每多一次滋事,就多一次吃亏,去年就是例子,创伤太重,薄海惊心。现在总算议和大局稍定,希望政府以后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如此国家还有好转的希望。
在百年前的中国,李鸿章居然已有这样的认识,实属振聋发聩,着实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