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北杂货 > 371.织布作坊

371.织布作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资金充足, 长安城这家店的铺面,很快便有了着落。

大通坊那边有一间酒肆,店家是个不善经营的, 铺子开了三四年, 一直不温不火, 也没挣到什么钱。

不过他运气好, 酒肆没挣到钱,早前买下的这间铺面却升值了,比他当初入手的价钱, 足足涨了两三倍。

他最近也是一早观望,想要转手这间铺面, 卖个好价钱, 听闻罗大娘近日打算要在城南开一间分店,便与他的一个邻居、阿姊食铺的一个小管事打听。

那管事将此事说与罗大娘, 大娘那一日便到他铺子里看了看, 这一看之下, 颇为满意, 地点也合适,地方也够大。

这楼上楼下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虽然距离上一次修缮已有几个年头,但是主人家平日里颇爱惜, 看起来还是比较新。

价钱不算便宜, 但是在眼下的长安城, 想要寻一处合适的铺面并不容易, 于是罗大娘也没怎么犹豫,很爽快便买了下来。

那店家卖得了满意的价钱,十分高兴,左右邻里听闻罗大娘要在他们这里开阿姊食铺,更是欢天喜地。

不少人听闻了罗大娘这间铺子的成交价以后,都说前面那酒肆老板不厚道,都是同一条街,这成交价,白白比别人家高出几成。

还有一些商贾寻过来,言是自家在长安城哪里哪里也有一些铺子,正打算要转手,罗大娘若要,随便给个什么价钱他们便卖了,就当是造福邻里,也好过被那黑心的酒肆店家坑钱。

罗大娘也不傻,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里去找,占了别人的便宜,那早晚都是要还的。她们罗家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多少人变着法儿想要给她们送钱,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把账目算得清楚一些。

“这铺面的价钱虽是他开出来的,却也是我心甘情愿拿钱出来买,童叟无欺的买卖,何来黑心一说,诸位莫要再说这样的话。”

罗大娘倒是没觉得这间铺面的价位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人家卖铺面的,自然是想多卖一点钱,她作为买主,觉得这间铺面合她心意,也愿意多出这些钱,这完全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这些商贾用指责前面那个酒肆店家黑心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对罗大娘十分维护的样子,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拉拢的手段。

他们并不关心那酒肆老板的名声和感受,也不关心罗大娘会不会与那酒肆老板交恶并且因此埋下隐患,他们只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

罗大娘不是个好糊弄的,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阿姊食铺内部的一些管事若是太过注重于权利的争夺,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往往就会失去她的信任和倚重。

这些年阿姊食铺也出过几个这样的,有些人初到铺子里的时候十分地勤勉温顺,后来渐渐站稳了脚跟,仗着自己掌握了铺子里几样吃食的做法,又懂得收买下面那些干活的人的人心,便要开始兴风作浪。

一旦现出这种苗头,警告几次不见收敛,罗大娘便要叫她们走人了,这时候甭管她们来软的还是来硬的,统统不好使。

她们还当自己有这手艺在身,离了阿姊食铺也不愁寻不着活计,结果却并不是那般。

寻常小商贩怕跟自己惹麻烦,根本不敢请这样的人,毕竟这些人当初在阿姊食铺也是签了保密协议的,他们也怕惹官司。

大一点的商铺,大多又与南北杂货阿姊食铺有所往来,再加上那么多受罗家人影响的河东商贾的力量,一般人也不想惹这个事。

总之这些人离了南北杂货,在这长安城中想要混得比原来更好,那是不太容易。

倒是听闻有那进了富贵人家府中,与人做厨娘的,也有去了外地的,大多没有什么音讯,不管她们如今混得好不好,最好都低调着些,哪一日若是被罗大娘知晓了她们现在正在用阿姊食铺的方子挣钱,那她必定就要告她们一告。

记得罗大娘头一回辞退一个管事的时候,其中一个心直口快的妇人当面便问大娘,言她这般行事是否不妥。

大娘当时不气反笑:“你个呆子,我今日若是不叫她走,对你们来说才叫不妥,留得她在铺子里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像你这样愣的,到时候别说涨工钱,怕是连饭碗都要被人挤兑没了。”

当时那说话的妇人,现如今也是阿姊食铺最老的那批员工之一,虽然有点缺心眼,当时因为干活勤勉,对于铺子里的活计也十分熟悉,于是不大不小也当了个管事。

这些年下来见得多了,渐渐也就有些明白了,若不是罗大娘规矩立得稳,够强势压得住,她们阿姊食铺哪里能有今日,铺子里风气早该败坏了,这风气一败坏,买卖自然也就长久不了,大伙儿迟早都得回家吃自己。

现如今阿姊食铺又开分店,从前的小管事,这回大多都升了大管事,从前的大管事,很多人也都有机会被派遣到各个分店去当店长。

她从前就管带着十来个妇人做肉丸鱼丸,买卖采购皆不归她管。这回城南这间铺子一开,罗大娘便叫她去管新店那个卖鱼丸的窗口。

新店铺面比老店要大得多,一间铺子走进去,一个一个都是卖吃食的窗口,她们卖鱼丸的窗口靠里,后面直接开了一个小门通往后院。

后院有一口水井,还有不少屋子,有些屋子用来当仓库,有些屋子是工舍,还有一些屋子是专门用来烤蛋糕面包打肉丸鱼丸之类的。

她这两日在新店这边看了又看,从那卖货的窗口,看到后院的工作间,从那杀鱼切肉的操作台,看到打鱼丸肉丸的家伙什,没有一样不满意的。

罗大娘也找她们这些管事和分店长说了几回话,主要就是关于开店前几日的准备,各方面的细节。

她们这些人个个都是干劲满满,因为管事们不仅每年年底能拿一次红利,每个月还会根据她们说负责的项目的盈利情况,给出一个绩效奖金,这个钱很是不少,分店长那就挣得更多。

不过挣得多压力也大,若是做得不好,很有可能就会被换下去。罗大娘这个人好处很多,待人和善,也很讲义气,但是在人员的任用和罢免这方面,她就比较不讲情面。

新店开张前,她们这些人是又期待又紧张,总是担心这里又担心那里,待那新店一开张,倒是甚都不用想了,整日里忙得就跟陀螺一般。

早些年,城南这边并不繁荣,像紧挨着他们大通坊隔壁的归义坊以及附近几个坊,都是出了名的穷人多治安差,富贵人家的小娘子基本上不往这边来。

后来那些定胡人在这边搞了个定达快递,然后陆陆续续又冒出几家别的快递,基本上也都在这一带。

不过城南这一片真正繁荣起来,还是最近这几个月,那木轨火车的站台,便是同通安化门外。

那安化门距离大通坊这一带又很近,于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这片地方便冒出许多客舍食铺,房价也是涨了不少。

在长安城外下了木轨马车,就近从安化门进城,左边是大安坊,右边是安乐坊,如今俱都是十分热闹的地方,许多酒肆客舍,街上亦多摊贩,还有许多推车挑担进城卖菜卖果子的城郊农户。

大通坊就在大安坊前面一点,从前不如大安坊热闹,近来因为新开了一家阿姊食铺,一时间人气便旺盛起来。

要说这阿姊食铺的生意有多红火,传闻她们家光是洗碗的妇人,便雇了二十余个,上下两层楼的厅堂,日日都是坐满了人,又有那各家的仆从奴婢提着食盒进进出出,每日里真不知要卖出多少吃食去。

要说阿姊食铺的生意因何这般好,大抵还是因为好吃不贵,别个不说,就说那东坡肉,长安城中也有一些酒肆食铺能做,但是那些铺子大多都比较贵,进去吃一顿,每个几十文肯定下不来。

但是在阿姊食铺,你进去点一小罐子东坡肉,些许面食,蒸饺之类,再来个凉拌菜,来个她们铺子里自制的罐头浆饮,这几样加起来也不过十余文,对于很多长安人来说,这样的价钱就很合适。

这铺子里每天人进人出的,有那成群结队的小郎君小娘子,也有那拖家带口过来改善伙食的两口子,偶尔也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翁老妪。

胡人也不少,有那波斯人粟特人大食人,还有很多说不上来是哪里人,这些胡人大抵都会说汉话,进店点餐也都很溜,长安城原本就生活这很多胡人,从前在西市旁边那家店也很常见,大伙儿早都已经习惯了。

整两年的长安城是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整体消费能力比过去更强,买卖也是越来越好做了。

然而在公元七世纪这时候,全世界又能有几个像长安城这样的大都市呢,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是处于荒芜落后的状态。

河西走廊这两年也算是发展得不错的了,但是与长安城相比,也就是一个冷冷清清的乡下地方,蹲在商道边等上一整天,也未必能等到一两个商队经过,丝绸之路虽然辉煌,却也不是每天都有人走的,荒无人烟才是这里的日常。

今年很多人都在河西各地置办了白叠庄园,河西当地百姓亦多种植白叠花,眼下已过了打顶心的季节,田地里的白叠花也挂起了棉铃,人们都在盼着今年的白叠花能有一个好收成,卖得一个好价钱。

有那想得远的,已经开始考虑起如何将这些白叠花加工成白叠布的问题了,为了节约人工和运输成本,最好是在当地加工,于是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想到了要在当地招些女工,办个织布作坊。

近日有消息传来常乐县这边,言是敦煌晋昌等地都有人要办织布作坊,要寻一些会织布的妇人,不会织布也行,轧棉也需要人手。

这些作坊给妇人们开出的工价,并不比当地男子劳碌一天所得更低,当地不少妇人纷纷前去应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