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同知袁彬
朱辅听得很认真,他在国公府学塾里听大儒讲学都没这么认真过,越听眼睛越亮。
他发现杨明的肚子好象有很多奇妙得匪夷所思的东西,时常冲口而出的新颖词儿,让人耳目一新的新玩意当然,把这些全部除开,剩下的全是阴谋诡计和坏水儿。
很有趣的人,他像一座宝藏,只要不停挖下去就永远能得到惊喜和惊奇。
说好明日派几名校尉去国公府拿银子后,杨明便告辞了,至于欠条的事情,朱辅没提,杨明也不多嘴,写下欠条再赖账就有些麻烦了。
杨明这个锦衣卫百户要负责的事情不多,唯一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就是每隔半个月去千户所给郭千户请请安,汇报一下工作,说几句报效皇恩的套话,每天交代手下在南城管区里巡巡街,帮闲们散布到城里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楼里听取四面八方的琐碎情报,晚上汇总到百户所,百户所再将这些情报有选择性的上报给千户所。
还有就是各个衙门派一两个坐探应付差事,只要那些愤青文官们不在衙门里破口大骂成化皇帝朱见深,或者表达出强烈的想与天子陛下所有女性亲人发生超友谊关系的大逆之言,不管他们说什么都当没听见。
日子过得充实且逍遥,杨明渐渐对锦衣卫不那么反感了,其实锦衣卫并不是每天都那么腥风血雨的,绝大多数日子里跟普通的卫所军户没什么区别,白天应差,晚上下班回家搂着婆娘睡觉。
杨明把朱小公爷暴揍一顿,最后威逼之下逼迫朱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传出去的人肯定不会是朱小公爷一方,那么就只有杨明了。
朱小公爷在南京的纨绔子弟之中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杀鸡儆猴自然是从最牛逼的存在下手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杨明将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南京城之中的勋贵子弟全都老老实实的将每月的租子上缴道道锦衣卫之中。
因为此事,杨明获得了南京锦衣卫一致好评,因为杨明震慑住了勋贵子弟,让同僚的日子都好过了一些。
当然,作为受害人的成国公府只好当做全然不知,因为我们的小公爷被锦衣卫欺负了,毕竟不是一件好听的事情。
消息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南京城,不久之后就传到了南京锦衣卫同知袁彬那里,与袁彬相比,他的父亲袁忠要默默无闻得多。袁彬的父亲袁忠因为机灵睿智、忠心耿耿,于建文四年被选为锦衣卫校尉,之后明成祖朱棣登基,袁忠得到了纪纲的赏识,在宫中做了近四十年的近侍。
虽然是近侍,但是袁忠的官衔仅仅是校卫,也就是锦衣卫中级别比较低的一般卫士,也就是说袁忠并无太大功绩,工作上也就是中规中矩而已。锦衣卫是子承父业的家族式继承法,也就是父亲是锦衣卫,退休以后儿子就会自动顶替上来。所以后来袁忠日渐衰老,看看自己身体再也撑不住,就跟上司打了个报告,说我老了干不动了,让我的儿子来顶替我吧上司一看,果然,袁忠确实已经一把年纪,腰来腿不来的也拖累别人工作啊正好,那就让他儿子来吧
赋闲在家的袁彬就出来代替他的父亲继续当校卫了。袁彬和他忠厚的父亲不同,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能诗善文,在锦衣卫里多多少少还是个有学问的。正统四年,三十九岁的袁彬正式接替他的父亲成为锦衣卫校卫。袁彬一干就是十年,他的家人也和他一样,觉得他这辈子就和他父亲一样了,做一个地为卑微的校卫,一直到岁数大了,让他的儿子继续去接替他的工作。
这一年是正统十四年,在这一年的七月,发生了一件震惊明朝的事情北方瓦剌族的首领也先兵分四路,进犯大同。明军右参将吴浩奉命在猫儿庄迎战,结果被杀得大败。瓦刺的统帅也先趋兵南下,当时前方形势紧急,边报一天就要来十多份,而且让明英宗头疼的是,几乎都是打了败仗的边报。眼看着也先的部队越来越近,好多朝臣都慌了,不得不声明一下,明英宗就是如今的成化帝朱见深夫人老子。
那个时候的明朝正是太监王振专权的时候,眼看着前线的战线就要崩溃,王振就想出来一个主意,让明英宗御驾亲征。可明英宗毕竟是皇上,万金之体,而且当时兵部侍郎于谦等上疏极力反对明英宗御驾亲征。
可是朝臣们再劝,毕竟不及太监们距离明英宗近,王振就搬出来一堆历史资料劝明英宗您别怕,您看看您的先人们,明太祖皇帝平定乱世就不说了,明成祖御驾亲征漠北,明孝宗御驾亲征汉王,哪一个不是大胜而归,你们朱家人身上有征战的血液、在娘胎里就能决定战争的成败。反正经王振这么一说,明英宗也觉得自己应该去御驾亲征,毕竟祖上有这个“传统”,而且从经验来看,所有御驾亲征的结果都不错。
也许,打一开始明英宗就没有觉得自己是出去“亲征”,更像是去大同组团观光旅游一圈,五十万大军在身边围着,一人一口唾沫就把也先给淹死了,还用开战明英宗统帅官兵五十万从北京出发,随行的有王振、张辅等大臣。袁彬虽然地位卑微,但是因为是皇上的近侍,负责着皇上的安全,所以也在随行之列。八月十四日,明英宗的部队到了土木堡,在土木堡,明英宗遭遇了也先的伏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被俘虏后的明英宗虽然没有光荣的殉国,但生活很是落魄,袁彬陪在明英宗身边,忠心耿耿,与瓦刺谈判,为英宗争取到了最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以身护主,袁彬行事不拘一格,最终以自己的智慧让英宗坚持了下去,渡过了英宗一生最艰难的时期,可以说二人的关系亲如兄弟也不为过。
后来英宗还朝,并且重新当上了大明皇帝,英宗没有忘旧,让袁彬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锦衣卫的大帅,最高指挥官。
英宗死后,成化皇帝朱见深继位,袁彬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就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成化皇帝朱见深不可能让劳苦功高得袁彬退位,但是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必须由自己信得过的人掌管,最后朱见深想出了一个折中之策,袁彬年事已高,就暂时卸去锦衣卫指挥使之位,降为南京锦衣卫同知。
前面说过,南京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袁彬的这个锦衣卫同知可以说不受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节制,二者名义上是从属关系,实际上已经能够二者分庭抗礼。
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就是成化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万贞儿万贵妃的弟弟万通,而袁彬作为南京锦衣卫的领袖,在得知杨明的事迹之后,对杨明很是赞赏,袁彬本就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否则也不可能在敌营之中让明英宗得以最大的保全。
既然最为南京锦衣卫的老大,杨明又为锦衣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袁彬就不得不召见一下杨明了,顺便褒奖一下这个后起之秀,让众人以其为榜样,努力学习,好好工作。
杨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被召到锦衣卫同知府之中,在踏进锦衣卫同知府之前杨明就对袁彬这个人做了详细的了解,袁彬的功劳可谓是大得不能再大了,就是与救世宰相于谦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袁彬死后,其妻子,母亲都被封为一品夫人,他的子孙世袭锦衣卫佥事。
杨明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袁彬的书房,出乎意料的是,里面竟然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身着麒麟袍。
袁彬在正在和几个高官聊天,见到杨明进来,便停住了说话,几人目光的一下,一起望向了他。袁彬立刻屏退左右。袁彬就这样,用一双泛着精光的老眼看着杨明。
等了许久,这个老头依然一声不吭,也不让杨明干什么,就那么直直的望着他,眼中闪出玩味的神色。
这是什么意思杨明心中疑惑,仔细打量了一下身上,除了刚才衣服干净一点以外,好像也没什么吸引人的了。
难道是因为我长得帅这点我倒是蛮赞成的,不过我要吸引的是小妞,不是你这个干瘪瘪的老头。
杨明见这个家伙目光熊熊的盯着自己,眼珠一动不动,像是观赏动物园里的猴子。他心里也有些光火,这老头究竟是要干什么,你倒是发句话啊。
他心中的牛劲上来了,便拿目光与袁老头狠狠的对视,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你瞪我,我瞪你,谁也不肯放松。
到后来,杨明干脆极为嚣张的搬了条小凳坐在他的面前,目光竟然比眼前的袁老头还要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