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祖宗之法
杨明很明白历史上成功的剿偻经验打击偻寇之气焰,再从根源上解决偻寇形成的问题。
如此一来,虽然海盗千百年后依旧存在,是杀之不尽的,但是像倭寇这样成规模的海盗,却可以在东海绝迹。而要做到这一点,军事上成功之后,紧随其来的就是政治上的一些作为,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反过来促进大明改变洪武朝时过于严格的海禁政策,岂非以弊成利
礼部尚书刘珝也上前辩驳刘吉道,“刘大人,若你真是如此认为,那便错了,我大明财政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如今哼哼,本官就不摆在台面上说了,据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记载上来看,光是互易商贸一项之上,我大明就收获巨利,今春山西大旱,河南地震,灾民流离失所,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需要花钱若是开了海禁,我大明百姓不知会有多少人收益”
“哼,礼部的官员果然能言善辩,莫不是倭寇给了你好处不成”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学士万安突然睁眼道,虽然万安平日少于理事,但是涉及到这种大义之争,就得不折手段,将另一方压下去了。
这种斗争,没由谁对谁错,只是凭着心中坚持的道理说话,即便万安今日巧言诬陷刘珝,或许明日二人依旧会谈笑风生,这就是大明士大夫的气度。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分为了两派,一派以内阁次辅商辂,礼部尚书刘珝为首,主张开海禁,另一派则以内阁第三号巨头大学士万安,兵部尚书刘吉为首,主张维护祖宗之法,不能变了大明的天
两派相互指栽,甚至到了栽赃陷害的地步,只要能扳倒另一方,自己就算胜利了,就维护了自己的道义
但是这种污垢只能仅限于将对方攻讦到告老还乡为止,再过分一点,就会遭到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排挤。
作为内阁首辅的彭时年岁大了,仿佛精力不济一般倚在柱子之上,看起来比杨明更要悠闲。老首辅眯着眼睛,看着两派人士打得热火朝天,他已经年纪大了,不想再参与到其中,免得站错了队,自己不就之后就会致仕回乡,若是临走之前再留下污点,这一生该是有多遗憾
彭时白发苍苍的模样确实是没了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豪气,按照他大明士大夫第一把交椅的身份,本该是最为活跃的存在,如今倒是成为了后辈晚生德尔点缀了,彭时双眼眯成一条缝,看了看不成体统的朝堂,再看看一言不发,满脸愠色的成化,本来轻轻蠕动的嘴唇有紧紧的闭上了。
“大胆”朱见深一声怒喝,下面互相攻讦的众臣不由得同时打了个哆嗦
“咆哮金銮殿,成何体统尔等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臣等死罪”众臣子急忙跪下,皇上登基数载,气势已成,明英宗将大臣惯坏了,对待士大夫极其优渥仁慈,这才养成了他们敢于挑战皇威,和皇帝唱对台戏的坏习惯,但是明英宗生了一个和他不一样的儿子,成化皇帝朱见深。
“今日尔等初犯,朕既往不咎,若敢再犯,朕必然重处”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好思虑一番,退朝吧”
今天颇不平静,连带着老天爷也发了怒,退朝之后,天上下起了雷霆大雨,杨明今日得站班,他就站在皇帝处理政事的殿外。
殿外的雨越下越大了,雨密如珠帘,顺着殿檐儿,披成了一道雨幕。
天阴得更厉害了,偶尔一道闪电乍闪,伴随着震得窗棂簌簌直颤的响声,映得站在大门左右的杨明和站班同僚脸色青渗渗的,天威难测啊。
在他们中间,那道黑沉沉的殿口,此刻看来就像阎王殿的入口。
“喀喇喇”随着一声惊雷,阎王殿的入口里边传出一个深沉而威严的声音“杨明,进来。”
杨明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第二声呼唤响起,他才急忙转身进了大殿。朱见深疲惫地坐在椅上没有说话,双目闭着,杨明见礼已毕,只能静静地站在那儿。
“社稷、百姓、太庙、宗法,何者为重何者为重呀”
朱见深喃喃地说了一句,又停住了声音。
杨明心道“看来大明如今的财政真的捉襟见肘起来了,不然朱见深不会有这等不知抉择的处境,一面是改良财况,一面是祖宗家法,当真是难啊”
他迟疑了一下,说道“微臣是一个小小的武官,照理说,不该多嘴。不过,主忧臣辱,皇上的烦忧,就是臣子们的耻辱,微臣想到一个法子,也不知是否可行,”
朱见深张开眼睛,好奇地看了他一眼,并不抱什么希望地道“你说。”
“皇上,微臣以为,祖宗之法不可篡改,但是若真是有利于社稷,想必祖宗在天有灵,也必当佑我大明千秋万代,至于是不是有利于社稷,总得做出尝试,陛下不妨先开一个通商口岸,允许各国互相贸易,以观成效,一来只开一处海禁,大臣们的反对声音想必会小许多,而来即便事不可为也达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见深本来只是尝试着听一听,未曾想到杨明真给他提出了解决之道“那你认为咱们东南沿海哪一处适合开放海禁”
“微臣以为南京就合适”杨明也只是胡乱说一句而已,哪里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他只知道,南京的地理位置是很合适的。
朱见深淡淡一笑“呵呵,你虽机警,懂得权变,这里却又幼稚了。”
杨明连忙躬身道“是。”
朱见深道“此举,不妥,南京是为我大明南都,地位不可小觑,若是朕真的提出开放南京,想必阻力定然很大,届时朝廷何以应对举起屠刀么”
杨明大汗,连忙躬身不语。
“哼,若是苏州倒也不失一个好去处,朕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跳出来”
雨哗哗地下着,殿中垂幔飘援,阵阵凉爽潮湿的风扑进了大殿,朱见深的声音里面带着一抹萧杀之气
换过班值之后杨明快速回到了家中,今日他大着胆子说出来自己的见解,不可谓不冒险,不过杨明觉得值了。
郭玉璇和林奴儿近些日子已经置办好了府邸,花了三万两白银才买下了属于自家的杨家大院,三万两可是当初盘下江南第一楼的三倍了,不过新立的杨府也要比江南第一楼大些罢了。
府中的一切置用银两都是郭帅经营着江南第一楼的银两,好在有这么一个靠山,否则杨某人就等着住一辈子的客栈吧。
第二日,杨明又起了个大早,郭玉璇将其叫醒之后,去下飞鱼服,为其穿好衣裳,杨明便匆匆去了皇宫。今日虽不该他当值,但是他有巡视之责。
巡查完各处岗哨站班之后,杨明就被成化叫道御书房内,抬头一看,司礼监怀恩公公也在此地,想到前番廷杖怀恩的回护之恩,杨明不由得拱了拱手,“公公有礼了”
“杨镇抚有礼”怀恩也是一扫拂尘,“杨镇抚,今日陛下唤你来本是有事情亲自交待于你,但是万贵妃娘娘身体有恙,陛下去了后宫,特让杂家告诉你”
杨明急忙跪下
“陛下意在开放苏州为通商口岸,特令杨镇抚与杂家一同前往苏州与大源一男皇子商议停战开阜一事”怀恩公公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小看成化皇帝的魄力了,皇帝,果然是一言九鼎。
怀恩宣完旨意之后,慈眉善目的对着杨明道“杨镇抚,为了此次开阜成功,陛下特地将神机营并入你锦衣卫的麾下效命,杂家可是对与大人共事期待得紧”
怀恩不知是不是故意考校杨明,问道,“不知杨镇抚对于倭寇之患有何见解”
杨明舒服地呼了口大气,说道“见解不敢当,倭寇之患,最令人头痛处,就是一旦上了岸,可以到处破坏,而我们的兵只能追在他们屁股后面收拾残局,打掉他们的耳目,咱们就胜了一半了。不过,不容易啊,东南官员与倭寇之间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有利益,若是我等办差不利,一但浙东、两广、福建、南直隶的许多士绅、官员、包括京里头出身这些地区的官员都会上书弹劾于我等啊。”
怀恩微笑道“镇抚有皇上的信任,何惧之有”
杨明道“三人成虎,人言可惧呀倭寇是祸害,对朝廷如是、对百姓也如是,可是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们带来祸害的同时,其中有不少倭寇团伙,是把打劫当成副业的,主要还是走私,而走私于沿海许多豪商大贾、世家大族都是有益无害的。”
朝廷律令,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可是,输我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利之所至,国家又不允许买卖,乃至走私法不能止,从而匪患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