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国第十六章改革
新的五年计划在数次修改之后,终于在朝会上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五年,唐军以休生养息,发展经济为主,原则上没有较大的军事行动,这未免让将军们心中有点遗憾,朝庭可以用兵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捕鱼儿海的蒙古人还没有肃清,比如说西域,青藏地区,还有台湾,安南、缅甸等地。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打仗,至少文官们是绝不愿打仗的,在他们看来,唐军经过近十年的战争,终于一统全国了,百姓需要休生养息,否则就是穷兵黩武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文官们不愿说出来,那就是一打仗,武将们的权力就会大增,而军功永远是将军们最快升迁的筹码,不象文官一样需要苦熬质历。
五年计划说穿了就是朝庭收入的再分配,前朝时每年的收入除了养兵,养官,再加上皇帝的挥霍,基本上就是所余无几了,自然谈不上什么计划。
新的五年计划第一个重点就是工业,而工业重中之重还是铁路的建设,计划中按皇帝的意思只以长安到应天府的铁路为重点,这条铁路可以将长安和江南彻底联系起来,总线长一千四百余里,预计用工为三十万人,每年朝庭投入一千万银元。
新的枕轨方案也确定下来,为了节省木材,这条铁路将有三分之一用钢筋混凝土做枕轨,另三分之二还是要用到木材,木材的弹性和绝缘性较好。 受周围介质温度变化影响小,重量轻,加工和在线路上更换简便,并且有足够地位移阻力。 只是使用寿命太短,一般十年左右就要全部更换,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枕,使用寿命才能达十五年左右。
而钢筋混凝土轨枕虽然有使用寿命长。 稳定性高,养护工作量小。 损伤率和报废率比木枕要低得多的优点,但钢筋混凝土轨枕也有缺点,重量比木枕大得多,一根制出来的钢筋混凝土轨枕每根重达二百多公斤,当然最大的缺点相对木材来讲还是太贵。
至于皇帝所说的钢轨,拿到科学院时直接预予拒绝,唐军已积累了商洛到长安的铁路经验。 当初就在木材、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钢轨中作过选择,最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木材。
钢枕虽然比钢筋混凝土轨枕要小得多,重量也达到了五十多公斤一根,以商洛到西安的铁路为例,每里地距离大约要用枕轨九百根,复线计算就要用一千八百根,一里的用钢量光枕轨用量就要达到近百吨,可以再造二条铁路了。 算下来怎么也受不了。
第二项重点就是教育的支出。 明朝时因朝廷对学校教育重视而较为发达。 明太祖开国之初,即在全国各府、州、县设立相应的官学,在防区卫所设立卫学,乡村设社学,还在各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设置都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诸土司儒学等。 称得上管理周密。 制度健全。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下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于是各地纷纷设学,并规定: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地方学校教官或由下第举人充任,或由贡生充当。 有时亦调拨国子监生充任。 学生名额:规定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 后由于要求入学者众多。 遂增加名额并将生员分为三类: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 增广者为增广生员,于二者外又增取若干为附学生员。
官学之外是卫学和有司儒学。 明代自京师达于州县皆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主要招收武生和军生,“武官子弟曰武生,军中俊秀曰军生。 ”
朝庭也给武生和军生廪膳,学生主要有两条出路:一是贡入国子监读书,大体上卫儒学与县学岁贡人数相同,都司儒学和府学岁贡人数相同。 二是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有成者,准予赴本处乡试。
土司儒学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学校,专门招收土司子弟,传授儒家经典。 洪武二十八年,皇帝谕礼部:“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 ”
其后宣慰,安抚等土官,俱设儒学。 政府尤为重视对土司应袭子弟的教育,弘治十六年,皇帝下令要求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不入学者不准承袭。
明朝还在乡村广泛设立社学,初仅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本朝律令。 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皇帝下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冠婚丧祭之礼。
社学的教师称社师,一般是挑选地方上有学行地长者担任。 在教学活动方面,明代社学对于教儿童念书、看书、作文、记文,培养儿童学习习惯以及每日活动安排等,都有具体规定。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诏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等儒学衔接起来。
在李鸿基看来,明朝的这套办法制度已是非常完备,也不用他再作修改,要修改的只是教学内容和办学规模而已,一个县只有二十个名额实在是太少,就是加上了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一县也不会超过五十名。
名额定得如此之少,是因为生员需要朝庭来负担,当时只要能上官学,不但不用交钱,生员每人还月给米六斗为廪食,所以一些优秀的寒家子弟才能上学,当然后面的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没有廪食。
明朝时,府、州、县、卫加上国子监等官学。 全国地官学生有近五万人员,虽然每人每月虽然只有区区六斗米作为廪食,但加上近万名教官的俸禄相对于当时朝庭的财政收入也是一笔不小地负担。
朱元璋以八股取士,李鸿基以前不了解还以为学校只教授八股文,其实生员除经史礼仪等书要熟读精通,朔望又须学射于射圃,每日习书五百字。 数学须通《九章算术》,地方官学还订有严密的考试制度。 分为月考,岁考。
学生平时德行表现,均有稽考簿记录,内容分德行、经艺和治事三项。 考查分为三等,凡三项皆长者,列入上等簿;长于德行而短于经艺或高于治事者,列入二等簿;经艺和治事皆长。 而德行或有缺陷者,列入三等簿。 生徒在学十年学无所成,或犯大过者,还会罚充为吏并追徼学费。
只是内容安排虽好,但科考时却只考八股,到后来学生除了八股文,射圃,数学之类的教学就未免流于形式。
大唐经过数年开科。 已彻底废除了八股文的考试,原先地学习内容自然要全部改变,对于经史礼仪等书皇帝并没有下令废除,而是只要求熟读即可,而数学所教授的内容远超过于《九章算术》,又新开了物理、地理、天文等课程。
为了鼓励寒家子弟读书。 朝庭下令取消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就学者全部给予廪食,廪食标准由六斗米提高到每月一石,同时在县学地人员上以每年增加四十人的速度扩充,五年之后,县学即要达到二百人以上,是现在的五倍,此一项到五年后,朝庭为止每年要负担生员的禀食就达六百万石,合一百二十万银元。 加上聘请的教官。 新建校舍。 估计朝庭每年的投入要达到三百万银元。
以现在朝庭一亿银元的财政收入来讲,三百万银元投入并不算太多。 何况朝庭地财政收入还在稳定增长,只是县学规模扩大如此之快,教官就不免有点捉襟见肘,原先的教官只能用来教授学生的经史礼仪等书,其余数学,物理等课程全要聘请新教员。
好在朝庭在陕西早已进行了教学改革,已有数万人学有所成,如果能把他们调出来,足够弥补教官地缺口,可惜这些人大部分已进入重要部门,基本上没人愿意丢掉现在地工作去当教官。
皇帝也不能强行下令让他手下的官吏、科研人员、工程负责人丢下工作去教书,最后只得采用客座教授地办法,规定受过新式教育的官吏、科研人员、工程负责人采取就近原则,每人到少要抽出一个月时间担任教员,这才勉强解决了教师问题。
教育之后就是军队地建设,尽管李鸿基从开始就注意简减军队,但灭明时,还是避免不了收编大量的明军,军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百万,野战军和近卫军加起来也达到了三十万人。
这和前明数百万军队相比当然不算多,但因唐军官兵的待遇远胜前明官兵,三十万野战军和近卫军,加上七十万地方部队,海军每年四百万银元的军费,朝庭每年的军饷高达五千一百万银元,占了朝庭财政收入地一半。
文官们对此意见自然是极大,周凤梧、宋献策等人极力主张缩编军队,不过,皇帝虽然同意缩编军队,但为安抚不能大打仗的将军,却并没有打算缩减军费的意思,皇帝私下向文官们解释,以朝庭现在年增长达到一成的财政收入,只要不增加军费,五年之后,朝庭军费的开支就会下降到不足三成。
三万近卫军自然不能缩编,缩编的是野战军和地方部队,二十七万野战军裁减为二十万人,以数字编号,重新编成二十个军,分成五个军团。 分别为东北军团、漠北军团、西北军团、南方军团和东南军团。
东北军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军共三万人,担任着护卫帝国北方和继续向鄂霍次克海方向挺进的重任,军团长由右都督,加封左柱国,并授特进光禄大夫,紫阳侯高立功担任,副军团长则由帝国子爵任继荣、刘希元两人担任。
漠北军团下辖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军共四万人。 担任着护任整个蒙古大草原,并继续向捕鱼儿海方向挺进的重任。 军团长由原湖北总督、帝国伯爵刘芳亮担任,同时撤消湖北总督之职,另设巡抚,布政司,副军团长由帝国子爵马继先、刘宗敏两人担任。
西北军团下辖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共五万人,护卫着整个帝国地西北方。 并有向新疆、青海、西藏方向渗透的重任,军团长为怀化大将军。 帝国伯爵高一功担任,副军团长则由帝国子爵左光先、赵胜两人担任。
南方军团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军共六万人,分守云南和广西两省,同时伺机进入缅甸和安南两国,军团长由原湖南总督,帝国伯爵李双喜担任,同时撤消湖南总督之职。 另设巡抚,布政司,副军团长一个由原广东总督,帝国伯爵李万成担任,同时撤消广东总督之职,另设巡抚,布政司,另一个由骁卫大将军。 帝国伯爵高杰担任。
东南军团下辖第十九、二十军共二万人,驻守应天府、山东一线,和南海舰队共同守卫整个南方海岸,军团长由武卫大将军,帝国伯爵拓养坤担任,副军长团则由帝国男爵张诚、张化两人担任。
不难看出。 帝国西北军团和南方军团最为强大,这也预示着朝庭下一个阶段地用兵方向,皇帝虽然没有在五年内大规模用兵地打算,但并不禁止帝国的将军们向各自划分地区域进行试探和小规模的攻击。
从野战军中缩编出来地人员则并入地方守备军,地方七十万守备军则要缩减一半,事实上总共要裁减出四十二万人的部队,其中有二十二万人转为筑路部队,其余二十万人则进入快速扩张地各个工厂。
陆军大力裁减的同时,海军却在大量的扩军,朝庭计划在五年内。 海军由现有的编置提高到十万人。 朝庭也鼓励被裁减下来的陆军报考海军,裁军节省下来的军费除了用来提高官兵的薪水外。 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海军手中。 最后海军额定地军费五年后高达一千二百万银元,比现有的四百万银元提高了整整二倍。
现在的军队也会在这次裁军中受益,总共二十万野军战,三十五万地方守备军分享每年三千九百万银元的军费,其中野战军的士兵军饷从现在的每月五块银圆提高到七块,地方守备军的军饷由原先的三块提高到四块。 而皇帝近卫军地军饷则另外单独列算。
-----------------------------------------------------------------------------------------------------
以下免费,关于轨枕,现在轨枕按材料性质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和钢枕三种。
1木枕,又称枕木。 世界各国铁路用木枕铺设的轨道约占轨道总长的70%。 木枕的优点是弹性好,易于铺设,与钢轨的联结比较简单,绝缘性能好;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如易腐朽、易机械磨损及劈裂)。
制作木枕的木材必须坚韧而有弹性,常用山毛榉、橡木、松木等木材制作。 木枕经防腐处理后称为油枕,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木枕尺寸因木材种类、产量以及所承受荷载不同而不同。 中国铁路木枕大多数是用松木制作,干线上地木枕长2.5米、横截面为矩形,截面的底宽为22厘米、高为16厘米。
2混凝土枕,又称砼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混凝土枕开始大量采用,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养护维修费省;缺点是重量大、弹性及绝缘性能差,在轨底部分须设缓冲绝缘垫层等。
混凝土枕的主要类型有整体式预应力钢弦混凝土枕、整体式预应力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枕和钢杆式混凝土枕等。 中国自1958年以来,主要推广使用前两种类型。
3钢枕。 优点是抗腐菌侵蚀,抗白蚁和虫蛀;缺点是易受化学性腐蚀,不绝缘,维修费用高。 钢枕仅在联邦德国和瑞士的一些铁路上,以及地处热带的一些铁路上应用,中国尚未应用。 (好象磁悬浮列车是用钢枕。 )。.。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