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_168
队的刘淮水和胜香邻的父亲胜天远,当时都在这架飞机上,刘淮水曾如实向司马灰描述过整个事件的经过。
那一年由胜天远带领考古队,搭乘空二师的“伊尔——12运输机”,前往荒漠寻找进入罗布泊望远镜的洞道入口,这是架苏联制造的双发螺旋桨战术运输机,途中以每小时340公里的巡航速度,飞临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突然遇到了类似晴空湍流,随着一阵猛烈的颠簸和震颤,机身似乎被什么巨大的怪物攫住了,飞机里的全部人员都失去了意识,等醒来的时候,全部人的手表都停住不动,伊尔——12的发动机熄火停转,左侧活塞发动机和升降翼损坏,无法重新拉升,高度只能越来越低,幸得经验丰富的空军驾驶员临危不乱,在沙漠腹地迫降成功,没有发生起火爆炸的惨烈事故,可是经过定位,发现迫降点的坐标为“北纬40度52分29秒、东经91度55分22秒”,与此前估计的地点相差了几百公里,等于是在全部乘员失去意识的过程中,飞机由东向西横穿了整个库姆塔格沙漠。
司马灰从亲历者口中,听到过整件事的具体经过,可后来接连遇到许多变故,几乎连喘口气的余地都没有,早把此事忘在了脑后,如今听得迷雾深处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才想到1963年的中国空军“伊尔——12运输机”所遇事故,其实是经历了一次进出匣子的过程,并且在匣子里遇到了一样东西。
第四部 幽潜重泉 第六卷 第九话 终点
司马灰将这个念头,简明扼要地对其余三人说了,那怪物把考古队和石碑拖进匣子,是想借助外力破坏拜蛇人石碑,它并不知道这么做的结果如何。
然而司马灰却知道“伊尔——12运输机”会在穿过匣子的过程中撞到东西,这也是一个再死循环中不可更改的事实,好比是覆水难收。
根据事故经过来看,“伊尔——12运输机”在匣子里撞上的东西,十有八九就是这个让石碑困住的怪物,正所谓是作茧自缚,它让自己也陷进了死循环,这个怪物最终会被飞机撞到匣子之外,如同被赵老憋带走的那块“死人肉”一样,永远消失在虚无当中万劫不复。
罗大舌头问道:“你说的那个万劫不复的所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司马灰说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没人去过,不过肯定是这个怪物最不想去的地方。
高思扬也不解地问道:“那么咱们……就在这等着飞机撞过来?”
司马灰点了点头,说道:“伊尔——12飞机在穿过匣子的过程中,撞到了某个物体,这是一个早已存在的结果,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结果。”
胜香邻循着轰鸣声望向黑茫茫的迷雾,她认为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听那雾里的响声,这架伊尔——12运输机正从外侧朝着石碑驶来,而那个怪物应该躲在石碑里侧,飞机要撞也是先撞上石碑,考古队的四个人自然难逃一死,拜蛇人石碑一旦受到破坏,那怪物就会立刻从看着石碑的僵死状态中复原,这岂不正是它想得到的结果?
司马灰也在隐隐担心发生这个结果,虽然那架苏制“伊尔——12运输机”,必定会在匣子里撞到某些东西,可没人看见过究竟撞到了什么,撞上那树形怪物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测,而且听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迷雾深处驶来的伊尔——12,确实是直对着石碑而来,等到撞击之后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司马灰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往身后看了一眼,石碑另一端同样是雾气弥漫,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到,不过能感受到雾中沉重的死亡气息,说明那个浑身都是眼的树形怪物就躲在其中,难道考古队也要在石碑顶端一动不动,等待着结果降临?
司马灰越想越觉得不对,万一结果与自己预期的不同,那该怎么办才好?何况从声音上分辨来势,“伊尔——12运输机”确实会撞上石碑,就算他胆量再大,此时也沉不住气了,可也没办法让“伊尔——12运输机”改变航向,绕到石碑的另一端去,耳听发动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渐渐扩大,不由得把心揪到了嗓子眼。
事到如今,司马灰和其余三人只得死中求活,把身体当作重心,竭尽全力在石碑上拼命晃动,想将石碑向前推倒。
拜蛇人石碑原本矗立在地脉尽头,石碑高大厚重得异乎寻常,以考古队四人之力,万难撼动此碑,可石碑中间的深裂再也承受不住,在剧烈的晃动中,居然从中断为两截,上边的部分轰然倒向前面的黑雾。
司马灰等人唯恐跟着断掉的半截石碑落在雾中,在倾倒断裂的过程中攀到了石碑底层,几乎就在与此同时,黑雾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然后迅速变得清晰起来,果真是一家伊尔——12双发螺旋桨运输机,它穿过匣子的速度虽不算快,可还是来势惊人,震颤人心的巨大轰鸣声中,贴着众人的头皮子掠过,四个人都被它卷动的气流带到,险些从下半截石碑上 掉下去,急忙伏低身子躲避。
“伊尔——12运输机”的机舱里黑沉沉的,没有半点亮光,以近的不能再近的距离,擦着残存的半截石碑驶过,蓦地里听见一声闷响,似乎在雾中撞到了某个巨大物体,只听声音却像是撞在了朽木桩子上。
司马灰等人趴在石碑上,抬起头来望过去,就见那架“伊尔——12战术运输机”的机舱顶部,趴着一个黑糊糊的庞然大物,形状像一株枯死的老树,上下都是根须,有几根搅进了发动机螺旋桨里,石碑周围黑雾涌动,看得并不真切,那东西刚离开原本的位置,大部分躯体还处在僵死状态,无法将整架飞机一口吞掉,能动的部分似乎在竭力挣扎,妄图摆脱伊尔——12运输机,肢体接触到机舱顶部,发出阵阵抓挠铁皮的怪响,但都是徒劳无功,想要控制住机舱内驾驶员的意识也做不到,因为那些人在进入匣子的时候,都处在意识恍惚的状态,转眼便被那架飞机带向了茫茫迷雾的深处,再也看不见了。
众人看在眼内,心中惊骇实难言喻,这个万古不死的树形怪物,就这么被一架来自1963年得伊尔——12空军运输机撞出了匣子,从此彻底消失了,其实这个结果早已出现过,只不过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而已。
这是黑雾涌动更甚,司马灰等人被迫将防化呼吸器罩在脸上,他们知道是匣子里的时间,已经流逝到了尽头,也在随着“熵”一同消失,“伊尔——12运输机”经历了进出匣子的过程之后,会因螺旋桨发动机熄火,迫降在东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而考古队四个幸存者的去向,却不得而知。
四个人此时脑中一片空白,也顾不上再想什么,埋下头将身体紧贴住石碑的断面,视线和意识都被黑暗吞没,不知过了多久,才逐渐清醒过来。
司马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看周围的黑雾已经消散,便摘掉鲨鱼腮式防化呼吸器,打开帽子上的矿灯察看情况,发现那半截残碑就在身下,但置身之地,却是个近乎垂直的天然岩洞中,头顶的洞口处天光暗淡,好像有呜呜咽咽的风声。
罗大舌头爬起来望了望四周,眼见不是地脉尽头的洞道,脑壳子里不免发懵,疑道:“这是他娘的什么鬼地方?咱们莫非死了,又落在阴间相见?”
司马灰说道:“死了倒也省心了,只怕是落到了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胜香邻说:“这次咱们与经历进出匣子过程的赵老憋一样,离开了原来所在的位置,却也因祸得福,否则弹尽粮绝,电池即将耗尽,困在隔绝天日的重泉之下,绝无再生之理,只是不知道现在究竟是在何处,不如先出去看看再做计较。”
四个人为了预防不测,把仅剩的弹药装进枪里,稍事休息之后就往外走去。
司马灰边走边回想一路的经历,由野人山裂谷起始,到重泉深渊之下为终,总算解开了“绿色坟墓”的全部谜团,这么做的代价是死了很多人,可最后能有这么个结果,也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他以前曾被地震炸弹中的化学落叶剂灼伤,不知道还有几年活头,如果留得性命,是不是还要再找机会解开那些更深层的谜团?比如飞蛇崇拜源头在哪,那个满身是眼的树形古神是什么东西所变?拜蛇人石碑上的死亡信号从何而来?可想到那些死掉的人,就为自己这些念头感到担忧,若是过分执迷于这些失落的秘密,还不知要搭进去多少性命,又寻思现在经历着的事是否真实?这可能是陷在无底洞里的后遗症,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消除。
司马灰脑中胡思乱想,等看到洞外的情形,他和罗大舌头等人都茫然呆立在原地,半响没人出声。
原来众人置身之处,是一座方圆不过数里的无人岛,岛上遍布低矮稀疏的植被,四周都是苍茫无边的大海,波涛异常汹涌,上空乌云低垂,预示着一场大风暴即将到来。
在漆黑的地底时间太久,此刻当临海风,视野开阔,心头的压抑绝望之感一扫而空,但这座弹丸般的荒岛,可能在最大比例尺的地图上都找不到踪迹,岛上又没有粮食没有水源,纵然有天大的手段,在此存活一两天也很困难,恐怕更指望不上有飞机和舰船从附近经过。
高思扬真没想到自己能活到最后,她望着远方的海平线说,这漫长的行程总算是走到了终点,困在这座无人岛上,只怕是有死无生,不过即使回不去,死在这里也可以合的上眼了。
胜香邻道:“别这么说,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咱们一定能找到办法离开此地。”
罗大舌头说:“没错,凡事得尽量往好处想,好不容易才从地底下活着出来,咱不得保卫胜利果实吗?我告诉你这么个道理,经历过大灾大难而不死,本身就是一种运气,我一贯主张——运气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说到这,他又问司马灰:“是不是这么个道理?虽然总走背字触霉头,可从长远来看,运气还是站在我罗大舌头这边的,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困得住咱们?”
司马灰也不知自己这伙人算是倒霉还是走运,只好说道:“我还是那句话——存在既是开始,消失才是结束,所以现在并不能算是结束,甚至不会是结束的开始,最多只是开始的结束。”
后记 夏夜怪谈
《谜踪之国(又名《地底世界》)全部四册,考古队的形成到此告一段落。首先必须感谢各位读友,以及对出版这部作品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各位老师。
按例要写一篇后记,向大伙报告一下写作过程和感受,但是作为后记,突然又想起讲讲以前的事,我从来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不过童年的经历实在难忘。那时我父母都在地质队工作,经常要到野外出差,整个机关大院都跟着一起行动,大院里住着几千人,有自己的电影院、食堂和医院等设施,看电影是一概不要钱的,职工的孩子们,就上大院里的子弟学校,赶上春节之类的假期,又要坐火车回家探亲,所以从我不记事的时候起,就开始坐着火车了。
当时我对火车的印象,都是绿皮慢车,车厢里很拥挤,有列车员给送开水,旅客们来自天南海北,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聊,也有人打牌下棋或看书,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车厢里听别的乘客讲故事。
学校里每周二有一节故事课,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讲故事,以此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我回到大院里的子弟小学之后,经常会把我在火车上听来的故事,讲给班里的同学们,然后再听同学们讲他们听来的故事,虽然我现在完全不记得听过什么和讲过什么,但是像我这种拖着鼻涕的淘气大王,居然也可以安静地坐下,认认真真地来听别人讲故事,可见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八十年代初期,野外和乡下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我记得当地老乡连糖炒栗子都没见过,但是对我和我朋友们而言,地质队大院内外有很多好玩的去处,尤其是仲夏的夜晚,田野间空气清新,大院南门外是起伏的高粱地,沿着路走下去,是从溪流上跨过的铁道桥,桥下的溪流里有很多鱼,野地杂草丛中,藏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孩子,走到这儿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爬上铁道桥,就会看见很远处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山,地质队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那些大山里进行勘探。
那时我们最喜欢听父辈们在野外工作的经历,那些故事里有莽莽林海、无边的雪原,还有深山里的黑熊、坟地里的狐狸、吸人血的草爬子、拳头大小的狗头金、各种罕见的岩心样本,当然也有遇到危险的时候,甚至发现过一些古迹。当地那些老乡家里,大多有从古墓里捡来的坛坛罐罐,他们不会描述那些东西有多古老,只能说“这瓶很古,绘在上面的女子都没表情”,意思可能是年代越近,瓷器图案中的仕女表情就越丰富。
每到夏天的夜晚,我和另外几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