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香港新华分社
穿越一家都是平凡的人,只有到了1962年时空,凭着多人50年的见识和来自时空虫洞的便利才能高人一头,才谈得上建功立业,所以以本时空的交流是必要的,而且越快越好,这是穿越一家的共识。
现在穿越组那边做了决定,留守组当然也应该全力支持,于是郑拂道:“三豆你要我们怎么配合吧?”
郑风道:“我知道第一批难民里有13名船员,不知道这批难民里有没有,穿越组给我准备了两艘5000吨级的杂货船,1艘去香港、1艘去大陆广州。”
郑拂道:“这批难民里有三十多个船员,但不一定能会开5000吨级的船,需要训练几天,另外我还从难民里找到9个报务员和34名医生,我再给你2个报务员和2个医生。”
“好!那我明天早晨就先带去香港的那艘船先出发,去广州的船完成训练后,在香港与我汇合!不过你得给我挑选好一点的医生!”郑风很满意,算计了一下又道:“另外我还得要几个能帮我做生意的人。”
“没有问题,我可以给你指派二个欧洲留过学的医生,再给你2个经理人、2个财务,对了律师要不要,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都是欧美留过学的,其中2个还是硕士!”
第三批6000多难民的素质需要没有第一批难民的素质高,但识字率很高,特别是中青年基本都读过书,还246人在大陆或欧美上过大学,不仅有医生,还有经济管理、金融、账务、律师、建筑、机械、化学、食品、农林以及中文、历史、师范等各类人才,郑拂现在还真有些财大气粗的感觉。
“有律师!太好了!大豆你真是我的福星!”郑风一听有律师,兴奋得站了起来,激动道:“我准备了不少的专利要到各国去申请,本来想到香港委托律师来办,既然我们自己有律师,我就在香港自己成立一个律师事务所,自己的事自己来办!”
“我有23个学司法的,我挑选有家有口的给你,那2个硕士正好是整个家族都来了,所以都给你。”
有家在南沙,他们的根就扎在南沙,这样的人好管理,不过也有些要挟的味道,不够人性化,但郑拂还是这样做,初来乍到,小心为妙还是必须的。
“对了!这批难民里有学电子的没有?”郑风又问。
郑风答道:“到是有十几个,但科班出身的只4外,还都是三四十年代民国培养的,其它几个都是修理工。”
难民里有不少1949年后逃到南洋的华人,他们的学历也不较高。这也属正常,如果不是怕共产的有钱人,谁没事逃到国外去干啥。
“有总比没有强!”郑风又是一喜,然后解释道:“这次船上的货物里有小八一、硅两瓦和884、861、708电台和收音机、黑白电视机,是拿到大陆和香港试水的,如果成功,我就准备在本时空办电子厂。”
这些东西在原时空的大陆已经是淘汰的东西,郑拂没想到郑风都能找到,于是笑问:“你能把这些古董找齐,不容易吧?”
“小八一、硅两瓦和884、861、708电台收的确实是古董!但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则都是全新的外贸货!”郑风得意道:“原时空的大陆一直是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出口的大国,06年以前黑白电视机的出口占电视机出口的六分之五,虽然06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到2012年销量更是大减,但零部件和成品库存量惊人,这次我们一次就从珠江三角洲,进了7000台12寸、14寸黑白电视机,都是白菜价,平均每台130元;各种型号的外贸型收音机进了20000多部,平均价格在22元。我们如果购买零部件在本时空组装的话,价格还能降下来,而且我们还可以借此建立起自己的电子产业,所以香港回来后我就在南沙建厂。”
听到穿越组已经把物资的筹集范围扩大到珠三角,郑拂疑惑道:“临高到深圳往返就得58个小左右,你们怎么做到的?”
郑风道:“我们先给深圳的大姐发清单,由大姐和姐夫帮我联系货物,我们到深圳接货就成,很简单的。”
“你大姐!你妈不提接大姐的事了吗?”听郑风说到孙女,一直不太说话的林长富插言道。
大姐就是林丽,比郑拂大两岁,今年30岁,已婚,有一个2岁的小女孩,夫妻俩在深圳做外贸,家安在深圳,现在刚好成了穿越一家驻珠三角的代理。
自穿越后,郑瑛就常念叨林丽,想着与郑拂一样,到少接一个林丽来本时空。虽然说的是一个林丽,但一搬肯定就是一大家人。
前一段时间由于大家因筹集物资的事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就暂时放下了林丽的事,现在物资筹集的数据库已建立,工作量大减,又有了清闲的时间,但加上珠三角的事又委托到了林丽夫妇,郑瑛当然又开始叨叨了。
“当然是不依不尧,没有办法,下次穿越就会接过大姐一家来,可能还有大姐的公婆。”说到这里,郑拂神秘一笑道:“还有一件事我得通报一下,穿越组要实施双胞胎计划了!”
郑拂震惊道:“我岳父同意?”
“同意了!”想起将有两个大哥,郑风就想笑,好不容易忍住笑,又道:“实行双胞胎计划是为了充分利用时空虫洞的开放周期,你们把飞机弄过来,降落到机场,再想穿越就来不急了,如果这样你们每两个时空周期才能飞回两加飞机来,我们得到的飞机就要减半,这是很不上算的事。于是老豆一提,张叔只犹豫了半天就同意了。”
郑风转述的这个理由非常充分,郑拂也没有反对的理由,而且他也不在乎这个时空里有几个自己,甚至有越多越好的想法,所以没有任何表示。
“那什么时候实施计划?”林长富对多几个大孙子也能接受,还期盼到早一点发生,所以挺关心时间。
郑风笑答道:“6月14日!那时二豆这边就能完成大概1100米的临时跑道,刚好又是穿越日,所以那天将启动引鹰行动,不过驾驶歼-11bh飞机新跑道上降落将是那个时空的大豆和张叔,同时那个时空周期的张家也会被接过来!”
“大豆!”郑风拍了拍郑拂的肩膀道:“在飞机从时空虫洞进入本时空的时候,你和张叔将返回原时空准备下一次的飞机穿越,这样每个时空周期我们都会得到二架飞机。”
6月9日一早郑风便带着去香港的5000吨杂货船出发了,另一艘准备去大陆的5000吨杂货船将在船员熟悉船况后再上路。
这次香港之行是穿越一家正式接触这个世界的开始,作为翻开这历史亲篇章的开路先锋,郑风是很得瑟,把这艘5000吨的杂货被命名为‘郑风1号’,心纪念这次航行。
这一路顺风顺水,两天后的11日中午就到达了香港,杂货船的注册登记手续是仿照印度尼西亚船的证照‘山寨’的,托后世复印设备的福,郑瑛号顺利通过审查进入维多利亚港。
下午2点半,郑风向相关人员安排了工作,便带着二名郑拂特意为他挑选的跟班来到香港新华分社,以南洋兄弟公司的名义求见分社社长梁威林。
南洋兄弟公司是郑拂和郑风商量出来的实体名,以后对外联系就用这外公司名,这么更容易开展业务。
“对不起!我们梁社长现在有要事,暂时不能接见你们,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可以为你们转达。”郑风三人在接待室等了一会,一位自称刘淑娟的年青女性出来接待了他们。
刘淑娟穿着一身小开领的职业装,精干俏丽,端庄温和,态度和蔼,很有些原时空白领丽人的风情,不是郑风预想的一付‘阶级斗争脸’,看来大陆共党政府选拔的涉外人员不都是‘老左’,而且还有‘小资’。郑风的心里歪歪着,眼睛在刘淑娟身上打转,刘淑娟同志则不卑不亢地盯着郑风的眼睛。
对香港新华分社程式性的接待,郑风是早有准备和应对之策,于是郑风没有接刘淑娟的话茬,而是把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递给对方,然后笑了笑,道:“我们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是南洋兄弟公司的业务人员,有大事情要与香港新华分社的梁社长会谈,这是我们要会谈的内容提纲,请刘同志转交梁社长,我想他看过信后会接见我们的。再说一句……”
见刘淑娟很认真地看着自己,郑风又道:“不知有没有人说过,刘小组你很漂亮!”
刘淑娟愣了一下,脸一红,现出一丝温怒,但很快就平复下来,不温不火道:“谢谢郑先生夸奖,你们稍等,我去汇报一下。”
说完,刘淑娟接过信封,掂了掂,疑惑地看了看郑风三人的神情,然后转身离开。
过了一会,刘淑娟领着一位个子不高,穿着中山装,梳着大背头,天庭饱满的5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接待室。
来者就是梁威林,郑拂查过他的资料,1911年出生于广西博白,毕业于日本大学经济科,1936年加入共党,历任广东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东江特委书记、粤赣湘边区委副书记、粤赣湘边区纵队副政委,中共东江地委书记,粤东区委宣传部部长,粤北区委副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广东省副省长、省第五届****,2008年去世。
梁威林1958年4月到香港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直至1977年12月离开香港,为历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间最长的一位。
“欢迎!欢迎!呃!你们都很年轻啊!从印度尼西亚来的?什么时候到香港的?路上辛苦了!”
梁威林刚进门就热情洋溢地与郑风三人热情握手问候,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郑风这次被委派来打开穿越一家的商路,对于没有涉外经验的郑风来说一要都得从头学起,郑风见到梁威林,不免抱有一种学习的态度仔细体味,受到梁威林情绪感染,心情舒畅的郑风不禁想:“外交家的风范原来是这样的啊!这我还真学不来。”
走完了接见的形式,梁威林的热情不减,一指自己刚才出来的方向,打着哈哈道:“我就是梁威林,你们的信我看了,我代表祖国、代表党对你们的爱国行为表示感谢!三位先生里面请!”
“爱国行为?”郑风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大陆习惯了华侨的捐赠,信上没有写清楚,梁威林大概以为自己是来无私奉献的,于是笑着声明道:“我们南洋兄弟公司是想以祖国大陆需要的东西来换取我们自己的需求,互惠互利的事,也就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谈不上爱国行为,社长谬赞了!哈哈……”
梁威林接待的海外华人华侨无数,高举爱国旗帜顺便得些好处的他见过,为得到好处而假意爱国的也见过,但像这样直接的主还是第一接待,不是很适应,刚才笑容满面的脸不由自主地僵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笑容,打着哈哈回应道:“爱不爱国看结果,你们的高产水稻稻种对祖国的农业大有帮助,不管是不是生意,这都是爱国行为吗!哈哈……”
梁威林把郑风三人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双方落座,梁威林就直入主题,接着刚才的话问道:“你们的水稻一季亩产真能达到700公斤吗?”
郑风托刘淑娟转交给梁威林的函中,除了列出了第二艘5000吨级船上的磷酸二铵和尿素化肥各1500吨,以及1000吨的杂交水稻种子,还列了这次带来的几十台小八一、硅两瓦和884、861、708电台和几天后才能拐到本时空的歼-7b飞机,以及停泊在林郑群礁的一大堆3000吨以下的船舶,但吃过粮食亏的梁威林,显然对水稻良种更感兴趣。
大陆的农业生产在浮夸风时虽然放过卫星,亩产几千斤、上万斤都报道过,但梁威林‘不左’,对农村的情况也很了解,知道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稻单季亩产能达到400公斤左右就很好了,现在郑风的信中说他们的超级水稻单季能达到亩产700公斤,梁威林是既兴奋又疑惑,因此觉得必须再确认一下。
“刘富!把超级水稻的资料给梁社长。”
刘富是郑风从船员中挑出来的跟班,很会察言观色,是个很机灵的21岁小伙,听了郑风的吩咐,立刻从包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呈给了梁威林,郑风介绍道:“这是超级水稻的资料,只要按照资料上的要求加强田间管理,超级稻三代达到单季亩产700公斤问题不大。不过我们这次带来的超级稻三代稻种只有400吨,另外600吨是超级稻二代稻种,管理到位单季亩产应该能达到600公斤以上。”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一个美国人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但没有应用于生产。而原时空袁隆平研究出实用型杂交水稻后,公开了自己的育种技术,把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南洋华侨自强会执委会的委员们肯定不会那么无私,现在正是1962年,穿越一家准备抢在美国人之前公布水稻杂交的成果,然后采取美国大豆良种的运作模式,通过专利和严格的保密措施,把杂交水稻稻种的生产经营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啊!能达到600公斤已经很了不起了……”听了郑风的介绍,梁威林很满意,连声夸赞,然后一边翻看杂交水稻的资料,一边详细询问杂交水稻的情况。
出于保密的原因,梁威林手中的资料没有育种技术,只有杂交水稻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了保密,郑风在交谈中也非常谨慎,绝口不谈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育种技术,只告诉梁威林杂交水稻的育种需要特别的技术和特有的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产生出来的第二代稻谷是不育的,以免大陆农民用生产出来的稻谷做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大陆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因此梁威林对粮食问题非常敏感、执着,虽然郑风的信中还提到了军用无线电技术和歼7b飞机,但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超级水稻稻种和化肥上面,没有在意军用无线电技术和歼7b飞机的相关内容,话题一直在农业上展开,无遐谈论无线电和飞机的事,让郑风等得非常无奈。
“一台收音机,小小意思,不诚敬意。”
郑风实在忍不住了,瞧准了梁威林的一个说话间隙,从刘富抱着的手提包里拿出两台袖珍收音机,分别交给梁威林和默默做会谈记录的刘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