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国1942 > 第一百五十章 木秀于林

第一百五十章 木秀于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哈哈——”蒋介石抚掌大笑,“英国报章倒也是愿意说实话,这样彼此对照,中**人的战斗能力该让英国人惭愧了。”

然后蒋介石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一振我们中国之大国地位,唐、张、方三名将领居功至伟啊。”

听到此言,陈布雷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蒋介石奇道:“怎么?”

陈布雷轻声道:“有一句话,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蒋介石现在的心情明朗地仿佛赤道上的阳光,拍着陈布雷的肩头,说:“言者无过,闻者足戒——我们又是这么多年来的**同志,有什么话是不该说的?”

陈布雷缓声道:“此次衡阳保卫战胜利,唐甬、张灵甫和方先觉三名将军的功劳自然是最卓重的,理应予以嘉奖。但是此前有重兵驻守的洛阳、长沙均告失守而衡阳得以保全,重奖此三人势必会引起一些元老同僚的意见和不满。”

蒋介石听了,微眯双目,轻轻点了一下头。

陈布雷又轻叹了口气:“其实这三名将领都是栋梁之材,不过其中我最为担忧的倒是唐甬。”

“唐宁邦?”蒋介石双眉微微挑起。

陈布雷点点头:“张灵甫和方先觉都是百战名将,又是出身黄埔,就算是予以重奖,恐怕凭仗多年来的资历和军功,也会令不少人息声,何况一个为守将,一个为援军,毕竟是职责所在。唯有唐宁邦,资历浅薄,立此奇功,加上这次请缨千里驰援,可能已经触动了很多军系内的潜在规则。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得不令人担忧啊。”

蒋介石眉头微蹙,口中喃喃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然后他摇摇头道:“全国数百万军队,千余将领,只有唐宁邦一人主动请缨救援衡阳。如果这样的忠诚将领还要遭人妒忌的话,我们民族的希望在哪里呢?”

思忖片刻,他决然道:“这次我就要将唐宁邦树立成一个榜样,让所有的中**人都知道,忠心为国驱除倭寇的将领,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

1943年1月20日。

中华民国国防部发布嘉奖令:

“衡阳保卫战中,我军各部队协同作战众志成城,力挫日寇嚣张气焰,于敌以沉重打击,并击毙敌酋中将两人,少将一人,实为我军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空前卓越之战绩。

其中以第十军、新一军和七十四军表现最为出色,特予授予方先觉、唐甬、张灵甫三名指挥官青天白日勋章,同时晋升方先觉为36集团军副总司令,晋升唐甬为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晋升张灵甫为第74军军长。”

黄胖子兴高采烈地将嘉奖令念给在病床上静养的唐甬,唐甬此刻却想起了陆战一师在此役中伤亡的近四千名战士。

“一将功成万骨枯。”想到此处的时候,唐甬莫名的在心头升起一股疲倦之意,但是当他把目光投向窗外的他天空。

冬季的天空清澈而高远。

在天空下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

“毕竟,战士们的牺牲挽救了衡阳沦陷的命运,挽救了数百万原本将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人民。”想到这里的时候,唐甬心中又升起一股豪气。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敲响了。

黄胖子小跑着去开门,然后就立刻嘿了一声,转回头用欢快的语气叫着:“军长,您看谁来了?”

唐甬抬头望去,从门口走进一个高大英武的身影,虽然步履间一瘸一拐,但是却给人一种无以伦比的气势。

此人面色白皙,头发乌黑,英朗的眉宇间闪动着如同如同锐利的锋芒,正是虎贲大将张灵甫。

唐甬双眉一扬,刚刚脱口叫了一声:“灵甫兄!”

忽然见到张灵甫身后一个穿着月白色旗袍的秀丽身影,明眸如星,笑颜如花,正是久藏心中不可忘却的张慕秋。

那一刻,一种如同春风般温暖的感觉无声地掠过他的心头。

※※※

遥远的北方,数千公里外的俄罗斯大地上已经覆盖了厚厚的冰雪。

在经过了1943年7月著名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后,由于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北非战场丢失,意大利形势急剧恶化,使得本来誓言占领远东辽阔土地的希特勒不得不停止了向库尔斯克增加兵力,也使得斯大林指挥下的苏联军队终于自德军发动“巴巴罗莎计划”开始之后第一次进入了战略进攻。

苏联人口众多后备兵员充分的优势渐渐开始显现出来,在集结了众多兵力后,斯大林和他的部属们在莫斯科大本营认为到了开始实施大规模进攻的时刻了。

著名的第一次突击在1944年初发动,兵锋指向那座领袖列宁命名的城市——列宁格勒。

此时的列宁格勒已经被德军严密包围近900天之久,长期的围困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悲惨的人间地狱。由于物资的严重匮乏,列宁格勒城内被迫实行了配给制,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得到8两面包,儿童、病人和公务员只能得到4两面包。

食物和燃料的严重缺乏以及德军密集的轰炸每天都在夺走平民的生命,全城一半的居民都在1943年底的严寒中失去了生命。

尽管如此,这座在寒冷和饥饿中挣扎的城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列宁格勒的工业昼夜不息地开工,给前线提供了武器、装备、服装和弹药,而该市居民则在被封锁后第一个冬春提供了10万多新兵。

1944年1月18日,在朱可夫和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指挥下,红军突破了拉多加湖南部的纳粹阵地,重新占领了德军的军事要地多处,包括什利谢利堡要塞,从而突破了包围列宁格勒长达900天之久的德军封锁圈。

列宁格勒突破重围,不仅意味着上百万居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苏军可以利用芬兰湾和铁路线为其部队供应物资,这不仅有助于苏军在进击巴尔干各国,也同时鼓舞了在乌克兰和高加索战事中的士气。。.。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