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处置
建奴被灭,四海升平,八方宾服,万国来朝。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很满意,登基不过短短十余年,便达到了岳武穆梦想中的“收拾旧山河”,如今各边军正在向外推进,力求扩大大明疆域。便是大明皇家海军,也已经出发前往美洲,寻找传说中流浪海外的殷商遗民,准备让他们重归华夏。
至于国内,几种高产作物铺开了种植,老百姓再也不愁吃不上饭,甚至于好好的粮食因为产量太多,有的已经拿去喂猪,真是享福享的都造孽。如今的大明,已经完全再现了盛唐时“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盛景。
当皇帝做到崇祯这样,基本上也不用再追求什么了,论文治武功,皆称得上是远迈汉唐。因此上崇祯皇帝也决定在京城的北海湖上寻寻乐子,叫了几家京城有名的杂耍班子前来表演,供自己和皇后等人取乐。
只见眼前的杂耍班子使出浑身解数,如口中喷火,口吞宝剑,种种表演,各擅胜场。远处的夜空之中,烟花绽放,为自己这个天子贺,自己还有甚么不满足的?
正当崇祯和皇后全心观看前面的表演时,却是异变陡生。
前面的杂耍班子中,突然有人抽出隐藏好的刀剑,径直扑向崇祯,口中喊道:“狗皇帝,拿命来!”
崇祯一惊,赶忙拉着皇后快速后退,随侍一侧的方正化赶忙上前拦住刺客。
此时远处戒备的锦衣卫也发现了不对,皆是抽出绣春刀便扑过来护驾,只是不曾想又被一伙儿突然冲出来的人拦住,两方人马就在崇祯眼前厮杀起来。
暴怒的崇祯对着面前正杀得方正化节节败退的刺客们喝问道:“尔等何人?不怕诛九族吗?!”
为首的刺客却是一精壮男子,约摸二十余岁,却是呸了一口,怒道:“九族?!老子的九族早就被你个狗皇帝杀光了!你可还记得十二年前被你诛了九族的周氏、侯氏满门?今日我便要报这不共戴天之仇!”越战越勇的刺客竟是将方正化格杀当场。
由于崇祯身边只有方正化护卫,离得近的却又被其他人给拉住,一时间竟是再无抵挡刺客,崇祯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刺客手中的利剑刺向自己心窝,只惊得崇祯大叫一声“啊!”
蓦然醒来的崇祯,待擦掉了额头上的冷汗,却发现不过是大梦一场,其实情景,倒是与自己前世所看过的一部电影方世玉极为接近。想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被崇祯的喊声惊醒的皇后赶忙起身,将被子给崇祯披上,生怕崇祯着了凉。
门外值守的方正化与锦衣卫校尉们也慌忙推门而进,手中兵刃早已抽出,准备厮杀。只是见崇祯已经穿了小衣下地,寝宫之中并无刺客,一众人慌忙跪倒在地,齐声道:“臣等有罪,惊扰陛下,臣等万死!”
被噩梦惊醒的崇祯怒道:“诏锦衣卫许显纯、东厂提督曹化淳,西厂提督魏忠贤,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前来见朕!”
待几人匆忙赶到崇祯寝宫之时,崇祯已经换上了衣服,正在喝着茶水,只是脸上的惊怒之色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作为最受崇祯信任的王承恩壮着胆子问题:“陛下,深夜诏奴婢等前来,不知是发生了什么?”
崇祯召唤这些人前来,本想直接斩草除根,将今日特赦的年龄大些的直接除掉,只是话到嘴边,终究是后世普通人的心态占了上风,却又说不出口。
叹了口气,崇祯道:“朕刚才作了一个噩梦。梦中,今日特赦的那些孩童长大成人后,前来刺杀于朕。
朕唤你们来,本想是让你们去斩草除根。只是,朕终究狠不下心。罢了,尔等下去吧,此事就此作罢。”
几人对视了一眼,却是没走。魏忠贤向前了半步,躬身道:“皇爷,却实应当斩草除根。那些孩童之中,最大的已经十岁,长大之后必然记得今日之事。若是其心怀感恩,倒了罢了,倘若其心术不正,只怕,便真要如陛下梦中一般了。”
崇祯却是道:“罢了,终究是一些孩子,杀了又能如何?谅他们也没有本事能行刺于朕。”
许显纯也说道:“陛下,臣也以为留不得。既然陛下仁慈,不愿多造杀戮,不妨将那些女子并五岁及以上孩童发配东江毛文龙处的罪囚营,命其随军效力赎罪便是。
至于年小的,可由厂卫加以训练。由于五岁五岁之下的孩童并无甚么记忆,只要能熬得过来,便是厂卫之中最为忠心的刀剑。原本厂卫便要于今年补充一批孩童,如今却正好将之塞进去便是了。”
王承恩也道:“陛下,老奴也以为许大人所言甚是。毕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风啊。既然陛下仁慈,想要给他们一条活路,那么不妨按许大人所说的来办,也不失为解决之道。”
崇祯却是纠结了。后世十岁的孩童又能懂得甚么?家仇?一个个贪玩的年纪,有孩子能记得住?只是转念一想,这大明的人普遍早熟,便是十三四岁成婚的也遍地皆是。万一真有人以后前来行刺,又该如何?
最后,终究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占据了上风,崇祯咬咬牙道:罢了。就依许爱卿所言罢。王承恩,拟诏,着锦衣卫将一应人犯,尽数发往辽东罪囚营中,命其戴罪立功。三岁及以下孩童,留于锦衣卫加以训练,使其成年后可为国效力。”
经此一事,崇祯也终于将心肠硬了起来,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母子分离的凄惨场面,却是对许显纯问道:“上次建奴围城时,刘兴祚便是要归于大明,如今却是如何了?”
因为大明始终认为辽东是大明之地,建奴不过是反叛,因此辽东还是由锦衣卫中人侦缉情报消息,东厂也不插手辽东之事。
许显纯闻言,赶忙躬身回道:“陛下,如今的消息,刘兴祚已经与毛文龙将军同归东江,随时可以归来。臣此次正要派人前往联络。”
崇祯道:“既然如此,便再择一百户所,随同护着这些囚犯一同前往罢。”
许显纯躬身领命道:“臣遵旨”
终于彻底将前世的仁义道德抛开的崇祯,开始学着以一个大明皇帝的眼光去看待处理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