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章 天怒民变
事实上这场大地震,给南直隶造成的损失完全堪称巨大。
三天后。
“南京城内两成房屋倒塌或无法继续居住,目前已经查明死亡一千余人,估计还有超过这个数目的被压在废墟里,另外超过一万人受伤,这里面还得有一成很可能也会因伤死亡,最终仅南京城內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三千。
扬州报城墙倒塌三百余垛。
此外镇江,泰州,常州,太平及苏州皆报地震,其中镇江,扬州等地皆报大量房屋倒塌,常州报地面多处震裂,一座寺庙佛塔倒塌,目前最远的报告来自东台,城內王艮的祠堂被震塌。”
汪秘书说道。
可怜她现在已经完全被杨信当苦力使唤,不得不在他的淫威下老老实实充当秘书角色,然后换取零花钱。
作为对她引发武昌事件的惩罚,她家断绝她的经济支持,而且至今黄州府那个杨都督拐带良家妇女的报案还没撤销,所以她还想继续在外面逍遥快活就只能抱紧杨都督大腿,然后等着她的事情彻底了结。
“这救灾刻不容缓啊,你和孝祖带两千兵去扬州,让郑家赶紧交银子,然后就地用这笔银子赈灾,设立粥厂给那些灾民吃饭,粮食就地以震前的市价,谁敢不卖让孝祖去解决。那些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一户给二两银子,受伤的集中起来免费救治,从凤阳的庄子调医生,死了的给一两安葬费,整个江北扬州泰州这些都由你们俩负责。
不要怕花钱。
重要的是让灾民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这时候是冬天,这个棉衣棉被棉鞋不能缺了。”
杨信说道。
杨都督已经拎着尚方宝剑成立以他为核心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主要是南京的大员们被一锅端了。
南京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的都御史们,当时都是大成殿,本来哭庙只是民间自发的,正式的实际上是官方搞的祭孔,这个反正没有限制,正好衢州孔家的人到南京,大家凑齐来去祭拜孔圣,先把这件事合法性解决。
然后让刘宗周那些人打着民间旗号在外面搞事情。
结果突然发生地震。
一帮老家伙们惊慌失措地涌出大成殿,被头道。
地震的确不是洪水,但城內那些贫民都是家无隔夜粮,就靠着每天做工赚钱买米的,这种时候他们赚个屁,不给他们准备足够粮食,他们如何撑到秩序恢复?
官仓的确有,但……
但杨都督就要南京勋贵团出血。
其实主要是逼着他们不敢趁机涨价发灾难财。
常胤绪那里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个人还是比较识大体的,再说杨都督也不是抢他们的,无非就是给他们银子少点,不让他们趁机发一笔横财而已。但如果不答应的话,那杨都督就真带着灾民上门了,话说目前这座城市已经完全被他控制了,一万多原本土兵驻扎。南京勋贵团能怎样,敢不听话灭门都行,事后无非就是灾民抢粮,某家勋贵囤积居奇引起公愤,杨都督一时间没来得及营救而已。
总之南京没什么大不了,南京以外才是真正的麻烦。
第二天,横林堡。
“玛的,也就这点本事了!”
锦衣卫横林堡守备,兼荡寇军旅长李忠无语地看着外面。
他这里其实是一座小型棱堡,和新城那座一样,只不过更简陋。
甚至外墙连包砖都没有,就是单纯一道厚厚夯土墙,也没有三角炮台,同样也没有重炮,只是在四个棱角上各有四门小红夷炮,实际上也就是六磅炮,驻扎五百荡寇军倒是人手一支改良版的斑鸠铳,实际上也就是杨信自制的苏尔式。这座小棱堡是锦衣卫在这一带的核心,主要负责征收那些民兵租子,将这些租子运到长江边装上运粮的海船北运,另外还有部分被杨家船队承担的海运漕粮,这个同样由他们中转。
漕运接下来必须向海运转移,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接下来的旱灾中运河南旺水脊段会经常性断流。
另外就是在锦衣卫过来,到这一带抓人时候提供武力。
但他们是正式的官军。
也是目前唯一维持编制的荡寇军。
同样也是周围士绅切齿痛恨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都拒绝为他们提供任何物资,花钱买也都不卖,不过这五百守军有无锡的那些民兵,也根本不需要向士绅采购,后者能为他们提供一切需要的。
很显然那些士绅们是想借着地震和杨都督的天怒,鼓动老百姓民变摧毁这座堡垒……
当然,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但太湖上水匪有的是,长江下游海盗也不少,甚至太湖南岸的山里边还有土匪,而那些士绅家里也都日常豢养着打手,拼凑起来那也是一支上万人的武装力量,然后打着灾民旗号,先攻破横林再去扫荡民兵。
不过首先得鼓动民变解决吴家的问题,吴亮和吴家几个重要成员,可都因为吴柔思的牵连被封在吴家止园。
最终他们成功了。
面对被流言鼓动起来的数万百姓,负责封吴家的锦衣卫立刻带着手下三百苗兵撤退,并且躲进最近的横林堡。
然后同样打着灾民旗号的那些乌合之众们围攻横林堡。
但可惜……
他们太小看这座堡垒的防御力。
“走,回去继续喝酒!”
李忠对从常州逃过来的锦衣卫百户许安说道。
而横林堡外围的斜面上,散落着数百具死尸,那些根本没有大炮,最多也就是冷兵器和弓弩的乌合之众们,进攻这里根本就是自杀,哪怕没有包砖,一座这样的棱堡也不是他们能攻破
“都督来了!”
许安望远镜说道。
在那些溃败的乌合之众里面,一个诡异的身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