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七章 正气大明
余夏是真的动了真火,一是因为自己对寿王还有芜王的痛恨,其次还有一个点,那就是余秋说的和亲。
和亲是一个余夏不太喜欢的名词,而如果需要和亲一定是中原王朝实力薄弱时期,为了求得边境安宁,不得不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汉初刘邦与冒顿单于的和亲。
而和亲对于那些公主,则是无穷无尽的伤害。
如西汉第一位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与汉相比,乌孙是个相当落后的民族。细君生长在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又是汉宗室之女,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她远别家人,来到乌孙,除了其他各种困难和痛苦,还必须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接受乌孙民族的习俗。
这对于一个来自“礼仪之邦”的女子来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昆莫猎骄靡后曾使其孙岑陬娶细君为妻,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朝天子,希冀能得到亲人的支持。
汉天子的回答是:“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为了汉帝征服匈奴的大业,她只得再次成为岑陬的妻子。细君最后老死乌孙,终生不曾归汉。
后世流传的她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便反映了她当时的心情。
虽然寿国一定比你芜国好,但是余夏知道李葳蕤的性格,她这样的性格,你让她和亲,她是真的会生不如死,最后一定会像那位刘细君一样,悲哀致死。
余夏喜欢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何等的气节,而这个气节也始终伴随着整个明朝。
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万里扫荡漠后班师回朝于京时如是说。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多么危机,都决不用女人换取和平,决不割地赔款。
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刺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那样的情况,都决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
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
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秦朝,隋朝威风一时,结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结果宇文兄弟携兵变之力弑君倾巢。
汉朝有霍去病和卫青,唐朝有李靖和郭子仪……这两个强盛的朝代也坐拥堪称当时最强大的兵力,这两朝的军事实力被大家所乐道。可是汉朝在窦氏外戚干政之后就走向了衰落,军事实力也从此一蹶不振。
唐朝则在玄宗时期的怛罗斯之战兵败阿拉伯以后,再经受安史之乱的冲击,也从此走上了末路。元朝的中国虽然拥有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可是这样横跨亚欧大陆的霸权也仅仅持续了几十年。
清朝到了康熙王朝以后,在世界上就基本谁也打不过了……纵观这许多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
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
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
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
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
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n京迁都b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崇祯皇帝当年,b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n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
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b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r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b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虏酋宣统溥仪的“豪言”:“我不管r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参加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
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我想这就是我中华民族原有的精神与民族气节。
所以余夏喜欢明,敬重明,对于喜欢大明的余夏来说,让一个自己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去和亲,那是余夏死也不会容忍的。
就在此时,余夏看着余秋一个正式喊道:“传我军令,虎贲二旅,骑兵三旅,警卫团,火箭四旅全员一级战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