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领主 > 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贞营

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贞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强看了情报,对身边的侍从道:“准备出行,带一营亲卫队就可。”

侍从并没有问什么事情,他们是没有权利打探张强的事情的,那种电影里面亲卫或者近的人可以打探主官的事情,喜笑颜开,自我认为感觉良好的人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些敢于打探的人,都被送到下面处死了,作为皇帝或者高官,或者枭雄,军阀身边的人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想要知道,觉得人家需要告诉他们的人,没有好结果的,所以不存在阻拦这件事情。

带着亲卫队,张强一路快行,用了大约三天时间到达湖北州同南阳府边境地带。

萧飞带的大军分在各个方向驻守,防备敌人的偷袭,驻守在这个地方的是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战旅的一营骑兵,张强的亲卫队就在这营骑兵的营地留下来,然后等待同高氏派来的人联络。

现在的情况是高一功带着刘良佐和党首素两名将领在平服李过,高一功等人投降华夏军,走到这个地步,实际上忠贞营也是苟延残喘了。

南阳府没有多少物资和百姓,没有供他们发展壮大的条件,他们每多撑一天,就多死一个人,就向灭亡靠近一步。

李过向陕甘前进,同何腾蛟会和的主意行不通,因为上方河南府有清军十万大军压着,旁边有华夏军十万大军阻挡。

几次试探以后,李过已经毫无办法了,损失了上万新组织起来的百姓和五千精兵以后,向陕甘发展的企图破灭了。

同隆武南明联系的希望也不大,如今华夏军全军在湖北州挡着,整个地区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清缴行动,到处是调动的兵马,边境线上很难渗透过去,绕过清军的防御倒是好说,可联系到南明怎么回去,南明虽然已经派兵支援文安之了,可他李过不是文安之啊,南明不可能支援他的,他需要自己带着部队去向南明的地盘。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方都在盯着他,他防守南阳府,也许不动三方还不能把他怎么样,一旦脱离了南阳府,随便一支清军就能让他全军覆灭,何况是三支部队,三个方向呢?

等待一个时辰以后,斥候联系上高氏的联络信使,然后信使带着张强的亲卫队和驻扎的一个营的骑兵来到了双方的边界,隔着河水,双方互相用信使联络一番以后,张强带着十名骑兵跑到河岸边,对岸高氏在十名骑兵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也到达河岸边。

“大顺军未亡人高氏向大都督请安了。”也不知道是受到了张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高氏对清朝有着一丝崇敬,他竟然用清朝的宫廷里面的礼节对张强下马弯腰一鞠躬。

张强也下了战马,倒不是他自持身份尊贵不想下,而是这种招安的任务,最好要给对方一些待遇,比如亲自下马,独自一个人走上去。

河水并不深,河也并不宽,如果对方埋伏着弓箭手,一个齐射,箭雨打来,张强即便是穿越者,即便穿着厚厚的铠甲,也马上完蛋,不完蛋也差不多受伤,这个时代,大明,还有火枪,火炮,如果是这两样,他想要逃回来,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他还是做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气,为了显示自己的招安诚意。

如果这点你都走不到,又如何能让对方相信你的话,对方可是拥有几十人口的王室皇族,大顺怎么说也曾经登临紫荆城,坐上那个皇帝宝座,按照中华的传统,他们就是皇室了,哪怕只是一个只存在了四十多天的皇室,也是皇室,也许别人不以为然,可张强需要给出他最大的诚意。

忠贞营现在精锐起码还有两万余,战兵两万余,裹挟的百姓近十万口,为了这么多人冒一下险又如何?

“请起来吧,太后,大顺作为抗清的英雄团体,我很敬佩,所以你不用为你手下那些将领和士兵,家眷担心,我答应你们,只要你们归顺华夏军,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获得华夏军百姓的待遇,如果还想当兵为华夏军出力的,我会安排他们按照华夏军的传统和制度让他们进入华夏军,为华夏军效力,我保证不会让任何一个诚意归顺的大顺军受到伤害。”

高氏显然在犹豫,即便你是再有诚意,也不能光凭几句话就让人家归顺你,安心的把十几万人的生命交给你。

“这样吧,大顺军现在依然保持现在的状态,你们只需要向所有人宣布,你们归顺了华夏军,华夏军将在未来的三个月之内补给给你们所需要的粮草十万石。

你们呢,允许华夏军驻扎一个团的士兵在你们的领地,这个团的士兵并不干涉你们如何同清军作战,如何分配自己的利益,在你们受到清军的大规模袭击的时候,华夏军将派遣部队协助你们作战。

而你们在一年之内可以派遣人员到华夏军的领地内考察,走动,或者愿意交出军队的将官,我们华夏军将会保证他下半辈子富裕无忧。

一年以后,你们想去哪里去哪里,华夏军并不阻拦,但那些想要留下来的人,你们也不得阻拦或者暗杀他们,鄙视他们,嘲讽他们,否则华夏军有理由对那些人给予惩罚。

一年以后你们可以选择归顺,或者继续抗击清军,华夏军并不阻拦。

对于高氏你们一家的安排,你们可以选择现在归顺或者一年之内归顺,一年以后,你们想去哪里都行,可以吗?”

张强表现出他最大的诚意,高氏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我们愿意,不过,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这个张强早有准备,其实他无所谓的,在乱世,实力说话,没有实力,白纸黑字也不过是无用的废纸而已。

很快两边的人聚集在河中心的船上,一边三个人,写下了一份协议契约,就这样,大顺军暂时归顺了华夏军,虽然是名义上的。

张强的华夏军还需要至少几个月才能获得大顺军的效忠,张强不在意他们,反正实力比他们强大的一个南明国都无偿支援,养起来了,忠贞营这点人手,不够两个野战旅一波打击的,何况张强早就在他们阵营中埋下了伏子,到时候王能的三千兵马恢复过来,一个冲击,高一功的那一万多兵力就没有了。

实际上高氏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代表,她并代表不了忠贞营,李过才是实际的代表,掌舵人,他不同意,高氏也没有办法,能归顺华夏军的不过高氏的一个女兵营,几百人,还有一些效忠与她的大顺军将领,肯定不多,因为李过一只虎的名字不是白叫的,显然他已经控制了这几万兵马。

也就是说高氏用这个办法,只从大顺军忠贞营里面能拉出一千到两千的兵马,其他的要看李过和高一功的了,这两个人才是忠贞营里面说话算数的主儿。

忠贞营里面派别也是林立的,高氏空有李自成的皇后的名义,还是大顺太子的母亲,可她并影响不了另一路兵马,在三峡夔州同大金国作战的那几个大顺军阀的命运。

不过张强要的不是那点兵马和高氏的投靠,而是影响力,声望,能让大顺军的太后归顺,那么大顺军就连名存实亡都算不上了。

高氏宣布的时候李过肯定不痛快,因为他不能另立大顺军,自立为王,他需要大顺军的名义,才能继续指挥那些人对他效忠,到时候名义没有了,他就得像李定国一样痛苦万分了。

可以说这一招,让大顺这个曾经让大明掀起巨浪,历史上还背着灭亡大明的罪名的农民起义军,流寇集体,一夜之间真正的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了。

以后李过他们只能称之为乱军,再次堕落到流寇的行列中了,如果他跟随高氏一起投靠华夏军的话,他的影响力必须他自己再次打出来,营造出来。

张强并没有在河边耽搁太久,在王玉群知道他到达这里,带领第十九野战旅到达营地的时候,张强已经回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