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醉风楼笔记连载 > 醉风楼笔记(55)——考古(三)

醉风楼笔记(55)——考古(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陆城的地域狭小,以前仅有一条西正街,几千的常住人口,近年来借着改革东风,渐渐的城区扩大了许多,修路、建小区,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人口不到40万,所以看着很繁华,但到今天也不过方圆十多里地、十万多的居民,比起周边的县市动辄百万的人口,也就比五峰这些山区县强一点儿。

说来有趣,我所知道的陆城发掘的古墓全是修路时发现的,前面有80年代长途车站的明清古墓群,后面有90年代土产公司仓库发掘的西汉古墓群,那到了2000年以后有没有发现新的古墓呢?有,且必须有。

2011年左右,宜都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迅猛,落后的城市面貌已经跟不上新形式的发展,于是经慎重研究出台了新的城市规划-修建外环路、九号路等等,一时陆城南区是吊机林立、挖机轰鸣、干得是热火朝天,好不热闹。那年冬天就在今天都市一号小区旁边,一台推土机又陷进坑里,不出所料,又是一座古墓,老规矩:调武警、清现场、派专家。我当时忙于工作,只是抽时间到现场看了看。古墓在一座山丘上,去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清理完毕,据父亲的同事讲“这是一座独墓,没有墓道,墓室内仅有一漆红木棺,形状巨大,颜色鲜丽,非常类似于土产公司仓库发掘的棺椁,开棺后也是尸骨无存,但有竹简、箭矢这些东西,初步判定为西汉古墓。我们得到消息晚了,民工认不到竹简是什么东西,把有些拿来烤了火,等我们赶到时,有好多都成了灰烬,真是痛心,上面记载的可是历史啊。”

“啊?负责人就没有说不能动得吗?”我非常吃惊。

“这还算好的,有些地方如果发发现了古墓,老板怕工地停工耽误工期,很多就没有上报,宜都这些年文物法普及的不错,但还是有普及不到的地方哦。”父亲的同事叹息道。

“发掘出来的文物和棺椁是如何处理的?”我问了一个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我们的考古程序是这样的,考古现场如没有什么保留价值的就回填,所有发掘的文物要一一编号,小心整理装箱,然后将带回博物馆由专家清理、鉴定、定级,如果有特别贵重的文物,比如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可能会被省里或者国家级博物馆征调,其余的二级、三级文物有些将用于对外展览,有些则将被锁进库房。”父亲的同事说道。

“那棺椁呢?这么大的棺椁也会定级、库存吗?”我提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看他怎么回答。

父亲的同事笑道“棺椁一般定不了级,但是也不至于丢掉,毕竟上面也留存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一般都会放到仓库里妥善保管。现在条件优越多了,市里专门拨款建了博物馆,室内常年恒温,并且有监控和保安,防火防盗严密,出不了多大的问题。哦,你想不想知道在这之前是如何保管文物的?”因为父亲的原因,他也不把我当外人。

“这我还真的不知道啊!”我虽然精通历史,但对这些具体的操作确实不知。

“文化局的宿舍你去过吗?二室一厅的房子,当年财政经费紧张,文化局又是最穷的单位,根本没有能力建专门的文物库房,就把宿舍一楼空二套房子出来作为库房暂用,文物分门别类,不管是化石啊、刀剑啊、斧扇啊用布包好,外上盖上棉絮,然后一一装箱,因为文物太多,而两套房子面积又小,一箱箱的文物只能靠墙码放好后层层堆放,这一放就是十多年。幸亏当年治安好,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很认真,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事儿,真是万幸万幸,现在好了,建了这么大一座设施齐全的博物馆,文物也总算有了安身之所。唉,那个年代的人哦,真好!”父亲的同事讲起往事不住的感叹。

我生于70年代,对80、90时代的艰苦也有亲身经历,深深的赞同他所说的话。现在宜都发展很快,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边界已经到了荒郊野地的偏辟之外,估计那种推土机推古墓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