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做门阀 > 第一百章 搜罗人才(2)

第一百章 搜罗人才(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拜别任安,张越与刘进驱车前往长安城城南的章城门。

此地,与长安城其他十一门都不同。

因为,章城门背靠着未央宫。

虽然如今,天子更喜欢居于建章宫,除了大朝和朔望朝外,很少回未央宫,但此地的警备程度依然非常高。

等闲人是不许接近章城门的。

在过去,这里甚至就是南军的老巢。

郦寄、李广等汉家名将都曾屯兵于此,太宗时,太宗皇帝身被甲胄,腰系宝剑,在军营内发表演讲,准备誓师与匈奴决战的地点,也在这里。

花了大约半个时辰,张越一行就抵达了在章城门外不远的北军军营。

有着侍中的令符,又拿到了任安的公文,张越一行自然畅通无阻的进入了军营,见到了负责此地的北军候司马李云。

李云是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将。

因在伐大宛时,被大宛人射伤了脚,行动有些不便,不能再随军出征。

但李广利念及旧情,就给他安排了这个看守章城门的差使。

油水未必有多少,但却胜在清闲。

听说了张越的来意后,这位老将挥挥手,找来一个家臣,吩咐道:“去将守军正丞胡建叫来!”

两刻钟后,一个年轻的军法官,就被人带到了张越面前。

“下官胡建,见过张侍中……”胡建也是有些懵逼,他搞不清楚,自己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怎么就入了天子身边的侍中的眼?

所以稍微有些忐忑,但更多的却还是兴奋!

诚如当年东方朔喝醉了酒,躺在妇人怀里的那些胡言乱语: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这世道,若无人赏识,便是再厉害的人,也只能泯然众人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名臣朱买臣,若无严助举荐,他恐怕早已经饿死在长安街头,哪里还有后来身挂两千石印绶,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羞死前妻的风光?

是故,胡建在见到张越的瞬间,就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以便对答时能够符合对方的期望。

张越却是打量着胡建,他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面容刚强,哪怕是在自己的,他哪怕任命一只猪当官,兰台那边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胡建闻言,拜道:“请侍中容在下回家,拜别老父,辞别妻儿!”

“也好!”张越自无不可的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名刺递给他:“胡典吏将一切安排妥当后,持此名刺,入长安城,至公车署来寻我即可!”

正好,利用今天的时间,再去跑一趟治粟内史桑弘羊的官邸。

一来见一见这位汉家隐藏的九卿,国家的钱袋子,与他碰碰面,二则向他请教一下,去大司农哪里应该怎么去查那位现在不知身在何处的能吏。

三则……

张越想要的副手,新丰县县丞人选,此时应该就在桑弘羊麾下当一个小吏。

顺手去把此人也给征辟了。

这样一来,基本上,新丰县的骨架就搭起来了。

既有法家拂士,也有善于经济和民生的积年老吏,再加上一个懂农业,善于指导百姓耕作的大能。

而自己又有着空间之力,可以推出高效高产的作物。

新丰何愁不大治?

大治都不是张越的目标,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都是前辈们已经玩剩下的把戏,再玩一个出来,也不出奇!

张越想要的是,将新丰打造成一个基地,一个自己的根据地,一个天下人人羡慕的小康县。

一年内,就要让新丰情况转好。

两年就要奔脱贫,三年就要奔小康。

要做到如杜甫诗中的开元盛世时,唐代关中百姓那样的生活。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也独有做到这个地步,才能引发轰动效应,才能让天下人自动的学习和跟风新丰模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