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斜风 > 斜风-第76部分

斜风-第76部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兵营,按照建制分成甲乙丙三种,甲种步兵营由四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每个步兵连编制一百二十名,加上炮兵连及直属队,总共为六百人,但是让那些统带数营甚至十数营的红毛军将领降级到这么一个普通步兵营的营长,确实是有些委屈。

因此柳畅根据日军独立步兵大队的建制,制定了一种新的步兵营建制,每个营由五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每个步兵连编制一百四十名,同时加强直属队的编制,这样一来,整个步兵营总兵力八百五十名,较甲种编制增加了二百五十名之多。

只是柳畅并没有说明的是,这种大编制的步兵营机动力较弱,准备用于治安作战,不过对于红巾军将领来说,能多保存一些兵力就是好事。

但是有些人兵力实在过多,因此柳畅又建议叶娘子可以在步兵营与步兵团设立临时性的支队一级,每个支队辖两个步兵营,步兵营执行哪一种编制可以用叶娘子自己决定,但是支队长不能兼任营长,整个温州红巾军可以编制三个两营制的支队。

这就基本解决了整个红巾军的改编问题,虽然有些干部难免减少了一些兵力,但是主力基本都保存了下来,裁下来的一部分兵力还可以编为基干民兵与乡兵,做为地方部队的核心。

但保存下来的部队,即便不算瞿质斌带到处州府的二千七百名,依旧有一万六千名之多,只是经过改编之后,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与效率反而有所提升。

只是面对着两个支队、二十七个步兵营的庞大部队,叶娘子与冼拿都不赞同温州有必要保留这么多的兵力,要养活这么多人和他们的家属,在经济上太难以承担了,但是全部投入到宁绍金台去,又会引发一些混乱。

柳畅也是建议将较好的一些步兵营与支队北调,替虹军承担着守备任务,以方便虹军主力抽出机动兵力,因此叶娘子当即决定将温州守军由二十七个步兵营减少三分之二。

九个步兵营,考虑到乐清县尚不计算内,已经足够承担整个温州府的防务了。

除去预定北调的徐凤飞支队等部队之外,叶娘子准备再把三个红巾军改编过来的步兵营调往处州府。

……

只是陆子云得到叶娘子传来的消息之后,却是对着牛刀团的军官说了一句:“叶娘娘以为我胃口大,可我们处州府哪有这么大肚量!”

原本处州府的兵力确实有些不足,但是陆子云一向自视很高,又认为自己有三个加强步兵营的实力,只需要柳畅给他调半个步兵营就够了。

结果叶娘子一口气就给他调来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有一个半步兵营实力的补充队,这让清军在处州方面的战斗处于全盘被动之中。

虽然福建方面的清军投入了两万之众,但是多了瞿质斌的两千七百人,陆子云不但补充了各个步兵营的损失缺额,各个步兵营、步兵连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格外兵力,作为接下去持续作战的预备补充兵力,甚至连石云庆营都不例外。

更不要提瞿质斌这三个有些战斗力的步兵营一投入战斗,战场的局面就大大改观了,但是叶娘子派来三个步兵营的时候,陆子云是盼星星盼月亮,可是一听说叶娘子又要派来三个步兵营,他就觉得自己要吃撑着了。

“咱们处州府的形势到底怎么样,大家都清楚得很!”陆子云继续说道:“养活我们六千步队已经是极限了,要知道清妖处州镇,即便加上金华协,也不过是五千人而已,现在再加上这三个步兵营的话,我真不知道秋收前怎么解决这八千人的吃饭问题!”

石云庆却是有自己的想法:“吃饭问题虽然有点困难,但是陆团长,咱们也应当考虑一下弟兄们的情绪了,有这三个步兵营,您可以跟着龙枪团、楠溪团、磐石团他们一样,扩编成步兵旅了!”

宁绍战役已经基本结束,而现在下一步的扩编计划也有了风声,准备将原来的步兵团扩编成一团两制的步兵旅,作为整个虹军的基干力量,而一些老的步兵营也会合并或扩编成步兵团,负责守备,总体的状态就是步兵旅负责整个战略方向的作战,而步兵团则负责本府的作战。

石云庆现在可是心热得很,他一旁支持陆子云把这三个步兵营接收下来再说:“有三个免费的步兵营,而且还是老红巾军的底子,虽然装备差了点,但是打清军那是没问题的,先拿下来再说!”

陆子云还在考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那边叶娘子又派了使者过来,只是看过了叶娘子的亲笔书信,陆子云就大喜望外:“好!好!好!这三个步兵营,就按老石你的办法,接收过来,接下去我们有大生意要做了!”

石云庆小吃了一惊:“有动静了?”

“没错!”陆子云很神秘地说道:“接下去好事要轮到老石你了!”

事实上,叶娘子的书信上已经勾画出一个很大的谋划,准备实施一个很大的战役。

接下去温州府的旧红巾军部队将协同叶娘子的水师一齐向南攻击,准备再取闽东,直接威胁福建府,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宝顺轮加入了虹军水师,现在叶娘子的水师几乎可以说处于无敌状态,纵横整个南中国海面都不存在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叶娘子已经准备在海上寻歼福建水师的主力,同时争取深入到闽南洋面,尽可能地寻找登陆的机会。

但是这么浩浩大大的声势,只是佯动而已,准备拿来策应陆子云部入闽的行动,叶娘子已经在信上说得很清楚了。

在柳畅的控制区之内,处州府兵力甚大,战事频繁,如果光以处州府的秋粮来支撑陆子云行动的话,财政上肯定会处于崩溃的境地。

因此叶娘子这个规划就是趁着引走福建清军主力的机会,让陆子云所部兵进闽西,借用闽西的秋粮与税收来养活陆子云部,而叶娘子也在浙闽边境适当出手,争取夺取三五个福建省内的县城,做为温州府的屏障。

对于叶娘子的规划,陆子云十分赞同。

当面的两万清军,堪称整个福建清军的精锐所在,但是这两万多人却是很不争气,虽然装备了不少洋枪洋炮,却是怎么攻不破六千虹军的防线,打到现在已经挫伤了士气,在这种情况闽东闽海一齐告急的话,福建王妖头肯定只能把这两万人调走,而趁着他们大部调走的机会,陆子云已经决心把整个闽西的地盘与秋粮都一齐拿下。

yuedu_text_c();

只是这闽西交给谁来镇守,瞿质斌信不过,龙枪营发展出来的处州独立营接下去很有可能要归还建制,因此陆子云有点属意于石云庆。

……

宁波府。

整个宁波府各县,以及几乎全部的绍兴府,除了靠近杭州的萧山县,以及靠近沿海的宁波府城之外,几乎已经全部被虹军占领了。

而在虹军到来之前,布兴有的广艇已经一路遁逃到了隔海相望的定海厅去了,现在宁波城几乎是一座空城了。

段光清几乎是最后一个留守在府城的清朝官员,虽然他们守土有责,但是谁都知道虹军来势汹汹,根本不是千来名绿营兵所能对付的。

要知道宁波府开化最早,因此绿营也糜烂得最早,整个宁波城守六营,全部的兵力加起来也就是一千二百人而已,而虹军杀到城下的时候,这一千二百人能不能剩下三分之一,还是一件很难说的事。

事实上,不用虹军杀到,宁波府的绿营已经解体了,除了定海那只不能出洋巡航的水师之外,既有的清朝军事体制之中,已经找不出一兵一卒来了。

而官员们对于虹军的称呼也越来越客气,从“断子绝孙柳绝户”已经发展到“贼首柳绝户”,最近已经变成了“义军统帅柳检点畅”,他们虽然有心保全气节,但是谁也不敢对抗那据说凶狠无比的柳绝户,纷纷退到定海厅去观望一番再说。

段光清却没走了,但站在宁波码头上,看着落日西下,他是长叹短叹个不停,也不知道在叹息些什么。

“道台,快走吧!红贼随时可能入城来了!”旁边的长随说道:“您虽然是个好官,可是红贼未必知道这一点啊!”

段光清却是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苦笑地说道:“段某身受两代皇恩,却只能眼看着贼势有如野火一般,起于台州,炽于金处,尽毁宁绍,我有什么面目去见先皇啊,我可是大挑一等才侯补知县的!”

他说是自己的心底话,他对大清朝的皇帝,对于大清朝本身,还是寄以厚望,只是他话刚出口,那边已经有人说了:“段道台既然不愿意走,那就留下吧!”

段光清抬头看了一眼,却是恨恨地咬碎了牙:“是你,冯文镒!”

第293章 亲戚

他一眼就把冯文镒这个冯家的嫡次孙认出来了。

他不能不认出来啊!

虽然冯文镒那事做得隐秘,但是现在段光清已经心里有数,张斯桂的宝顺轮之所以投到红贼那边去,就是这位冯文镒冯二少在背后下的黑手。

他勃然大怒地说道:“冯二少,你们慈溪冯家也是明州一千多年的名门,名声始终不坠,为何从贼?”

“谁说我从贼了!”冯文镒大声笑了起来:“我与红贼,我与柳绝户誓不两立!”

段光清警觉得问道:“你要干什么?”

“镜湖老道台!”冯文镒亲切地叫道:“你也是咱们宁波府这百来年少有的好官员了,只是官场陋规所限,不能施展抱负了,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

“我去定海厅了!”段光清恨恨地说道:“我是大挑一等,得蒙先皇隆恩,才得以知县侯补浙江,步步高升,做到了宁绍台道台。”

大挑是清朝特有的一种选拔人才的体制,大致就是连续三科不中的举人,有机会参加大挑,只要长得帅被上面的大人物看得中意,大挑一等可以侯补知县,大挑二等则是侯补学谕。

这大致是另类晋升的途径,关健就是要长得帅,长得顺眼,上面看得中意却也能提拔一些屡考不中的学子,甚至还出了一些人才,段光清就是典型了。

只是冯文镒却是笑了:“那就不送了,只是接下去这府城不姓柳!”

“那姓什么?”段光清当即恶狠狠地问道:“难道姓冯不成?”

也难怪他对冯文镒有着这么深的恨意,实在是这次购置宝顺轮的事情是他生平第一大错事,他从官府的库银中挪借了十一万两交给宁波北号商人购置了这么一艘洋火轮,本来是想借这艘宝顺轮荡清南北两洋,让漕米海运的事情有一个眉目。

但是他根本没想到,这艘宝顺轮才一形成战斗力,就已经投奔到了红贼叶娘子那边,而且还把他倚为长城的布兴有广勇歼灭一半。

结果就是宁波府无兵无勇无军饷无粮草,根本不能守备,在这种情况下,段光清只能决定退到定海厅观望一番,毕竟在那里还有着布兴有的广勇。

yuedu_text_c();

如果那艘宝顺轮还在段光清的手里,何必到现在连筹款都无人回答的情况,一想到这,段光清就是满腔恨意。

可是冯文镒的答案让他吃了一惊:“没错,这府城就是姓冯了!”

“怎么回事?”段光清当即喝道:“难道柳绝户会把这座府城让给你!”

“没错!宁波商贸之利,尽在中转,柳绝户一代人杰,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冯文镒笑了起来:“因此他已经和英国人说好了,虹军不进府城,宁波港保持中立!”

“大清朝不会同意的!什么中立,这都是骗人的!”段光清有点气急败坏了:“大清朝不会同意的!”

冯文镒笑了:“大清朝会同意的,我是大清的功臣,只要英国人支持,一切都好办,不送了,段道台!”

现在段光清倒想留下来,既然洋人与红贼在宁波搞什么中立,他这个道台的名义就大有作为,只是现在是冯文镒不肯让他留下来了:“段道台要去定海厅避难,尽快把他送走吧!”

现在冯文镒已经是整个府城最有权力的人物了,他这句话一出口,船家也不敢停留,只能对段光清劝道:“道台,我们去定海吧!”

只是送走了段光清之后,冯文镒也没有什么胜利的喜悦,他只是问道:“英国人的中立方案,离我们与检点的底线太远了吧?”

英国领事的中立方案,那不是离底线太远的问题了,而是要柳畅立即无条件投降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黑道人却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府城里游兵散勇太多了,不知趣的人也太多了,是应当请检点进来清扫一番,也让英国人清醒清醒一下了!”

冯文镒对于黑道人的建议很有兴趣:“这话怎么说?”

“现在连大清朝的旗号都还在府城里挂着,在这种情况下大少爷怎么可能出来主持局面,让检点进来清扫一下,然后大少爷可以带义兵把贼兵逐出城外!”

“好主意!”冯文镒知道这是作戏,但是作戏也有高低之份,这宁波府城之内象段光清这样不知趣的人太多了,大清朝的遗存也太多了,是应当请柳绝户进来清扫一下了:“检点进来几天?”

“一天,一天就够了,但是一定要让龙枪团来!”

没错,龙枪团是整个虹军最好的步兵团,只有他们出面,才能对英国人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

“天气真够热!”石汀兰的声音很动听:“阿畅,什么时候这秋老虎才能过去啊!”

柳畅好不容易和石汀兰、杨长妹聚在一块,因此他很写意地靠在躺椅上:“快了吧,我喜欢这个秋天啊!”

杨长妹也笑了:“是啊,这个秋天真好!财源广进,咱们现在账上已经多了几十万两了,如果我们天国能早点明白过来的话,那就好了!”

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确确实实是始终不肯向苏浙发展,结果就是整个太平军的军队因为财力局限,局限于十来万人甚至更少的规模而已,在一个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更有限,即使在清方史料里,也不过数万人而已,在各条战线上都处于优势清军的围堵之中,不得不屡屡使用牺牲个别战场来集中兵力的战术。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咸丰三年的事情,而发展苏浙是咸丰十年以后的事情,只是为时已晚,虽然苏浙提供了足够的财源与人力资源,但是太平军这个时候几乎完全依赖于裹胁民众,除了用江浙的财源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之外,也只有一座座被后人惊叹的王府而已,无论是金华的侍王府,还是苏州的忠王府,或者是嘉兴的来王府,还是其它王府,都是清场官场那些奢侈之极的官员都要惊叹的存在。

而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典型就是左宗棠入浙,他当时手上的楚军不过七千而已,加上几支方方面面的盟军,总兵力也就是两万,可是光当面的浙西李世贤部兵力就达二十万之多。

但战场上的表现,却是李世贤的二十万兵力被左宗棠的七千兵力打得一路败退再败退,可以想见其时太平军的战斗力之糜弱,其时苏浙太平军大抵都是这样的部队,即使是李秀成集中十三王之众,也打不破雨花台上湘军的防线。

柳畅当即说道:“若是翼王和东王肯来我这座小庙,我这个妹夫就是把庙拆了,也要好好款待他们!”

杨长妹对天京诸王还是很有感情的:“天京倒不缺金银,就是缺粮而已,当初东王定都天京,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我知道!”石汀兰当即说道:“当初之所以要在天京定都,是听了一个湖南老水手的话。”

这是天王与东王在进入天京后的第一次大争执,当时天王的意思是放弃南京,全军继续游动作战,一直北进到河南定都。

但是东王却看到太平军这十几万部队沿江而下,完全是依赖于水师机动,因此要定都天京,而这个时候就有一位湖南道州老水手向东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他对东王说:“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上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州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之!’”

凭心而论,这位陕北老梢手确实有些道理,全军放弃南京而北取河南确实是失亡之道,但是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不等平定东南,就立即派兵堪称天国精锐的九军两万人北伐,确确实实是天国在战略上犯的第一大错。

yuedu_text_c();

要知道当时太平天国名义上只有九十五个军而已,每个军编制二万人,实数只有一千到两千人,而北伐的九个军几乎都是太平军最老的军头,几乎全是两广老弟兄组成,但是在这个失误之后,东王依旧看不到苏浙的富甲天下,始终没有与清军作一决战的信心,不敢进兵苏浙,最终铸成了大错。

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战略之后,石汀兰当即说道:“哎……我哥这人一直就有心进兵苏浙,可就是缺了一点决心,谋而不断,和我一个毛病,将来我哥若是过来了,你记住这一点就够了!”

她看得很清楚,天京现在这个局面,迟早是要内乱的,而以他哥哥的性子,多半是要呆不下去的,而杨长妹也有些担心了:“我就不求你多有良心了,可我们终究是夫妻了,你这个做妹夫的,对自己家的亲戚有多少有点良心!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也不多说什么了!”

柳畅当即保证道:“长妹,汀兰,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东王和翼王也是自家亲戚了,我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可以说,我只说两句……”

“你们猜得没错,天京明后两年,必然会有一场大变故,十日同出,终究是难免一场天大祸害,在那之前,我绝不与天国有任何冲突。”

石汀兰当即问道:“你怎么确定天京有一场大变故?”

第294章 天意

柳畅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旁边杨长妹也说道:“为什么你能知道得这么多?而我从来不知道我们天国你这么一个检点!”

柳畅对天国内情了解得太多了,以至于杨长妹觉得自己还不如柳畅了解得透彻,更不要提有些事是非亲历者不能知晓的。

在这种情况下,柳畅终于用了一个词来回答:“天意!”

没错,就是天意!

杨长妹与石汀兰很快用天意这两个字来解读柳畅的从天而降,没错这确实是天意,或许天国真的有这么一位殿前检点。

这是最不符合逻辑的选择,但也是最符合逻辑的情理。

石汀兰幽幽得一叹:“只要我们广西人都能活下来就好!”

清朝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抓到广西人,也就是所谓老发贼那是一律处死的,即使投降都不赦免,这个政策从天国起事到嘉应州失败,几乎都没改变过,结果就引发了太平天国的骨干只能拼死往反清的路子上走。

天京事变以后,天国内部已经有打不下去的共识了,人心都散了,但是看到抓到广西人就杀,那只能跟着洪秀全撑到底,到了苏州杀俘之前,也有许多广西老弟兄不愿意再跟着洪家干下去了,结果还是因为苏州杀降,明明已经联络好,只能硬撑到死。

甚至到了陈得才服毒自杀,二十万大军弹指间土崩瓦解,这批广西老弟兄们统带的队伍居然成了历史上降清规模最大的一支太平军,但是僧王还是那个政策,凡是广西人,哪怕带着二十万部队过来投降,也一律杀无赦,许多广西老弟兄到了刑场还在大骂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赖文光和一部分太平军只能重新树起义旗,跟同样不被大清朝宽恕的捻军结合在一起,继续在整个北中国横行,这支原本准备投降的武力一直支撑到了一六八八才告一段落,甚至还搭上了僧王自己的性命。

在这种情况,能象韦俊、小老虎黄十四那样在清军手中保得性命的广西人绝对是少之又少,而石汀兰的想法也就是跟着天王杀出广西的这几万广西老弟兄能继续活下去。

她没有多余的想法,而柳畅也答应了下来,这几万老弟兄绝对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广西老弟兄到我这边来,同样是你的娘家人,咱们一视同仁。”

杨长妹点点头:“象我们天国过来的那批人,现在在虹军也发展得很好,不过我虽然是东王的妹子,汀兰也是翼王王姑,情同国宗,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该是自己树起旗号的时候了!”

现在柳畅可以说是成了气侯,占据了半年浙江,宁绍台温处五府四十多个县,包括新归顺过来的红巾军,可战之兵已经超过了四万。

在这种情况下,柳畅绝对能打出自己的旗号,旁边石汀兰也同意杨长妹的丈夫:“虽然我们娘家在天京,但是你要树旗号,我们也不会反对!”

柳畅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具体树什么样的旗号,是直接称王,还是用大元帅或是其它名义,他自己还没想好。

但是按照柳畅的规划,虽然旗号不需要打出来,但是接下去到年底,确实要把浙江这五府地盘好好经营一番,李世贤与李秀成就是没经营好浙江,结果左宗棠一个反攻,一年时间就把整个浙江都丢光了。

因此他询问两位王娘的意见:“汀兰,长妹,你们催我,我倒不着急,何况我还没想好到底打怎么样的旗号,总不能打天德王的旗号吧!”

天德王是天地会的旗号,天地会起事,如果不同太平军联手的话,往往就用天德年号,但是这个天德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恐怕连天地会自己的人都说不清楚。

石汀兰倒是喜欢柳畅这句话:“不早点打旗号也好,至少我在我哥哥那边可以交待回去,不过接下去你要不要把杭嘉湖拿下来?”

杨长妹当即说道:“那自然是要拿下来的,宁绍两府尚且逊色于杭嘉湖,我们一入境,甚至不用出手,地方上主动进贡的金银就价值数十万两,如果拿下了杭嘉湖,天下可定啊!”

yuedu_text_c();

杭嘉湖,可以说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更不要说拿下杭嘉湖可以顺手把整个苏常都拿下来,这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历史上清朝就是依赖着杭嘉湖加上苏常提供的军饷支撑住了财政崩溃的若干年头。

等到苏浙一失,清朝就处于极度的财政紧张之中,历史上曾国藩的湘军攻取了雨花台,兵临金陵城下,苦于军饷奇缺想向中枢求饷,本以为打到金陵城下,中枢总能接济几个,若是因为缺饷重演了江南大营两次崩溃的悲剧,那想要消灭天国不知猴年马月的事。

结果大清朝的国库早也是空空如也,根本拿不出一点银钱来,曾国藩分文未得,还好李秀成的部队战斗力太差,只能依靠远远地轰击洋枪洋炮以壮胆,没有半点肉搏战的精神,才导致曾国藩的军事冒险侥幸成功。

而现在虽然杭嘉湖尚在清军手中,但是整个浙江的饷源已经枯竭了,甚至到了要扣留漕米以支军用的程度,大清朝可以依赖的只能是苏常与上海的饷源了。

只是杭嘉湖若有失,这苏常与上海也多半要落到虹军的手里,只是柳畅却说道:“既然都是自家亲戚,何必见外,我若取了杭嘉湖三府,难免东王翼王脸上有些不好看,今年的秋粮就暂时借给何桂清过个年吧!”

柳畅不取杭嘉湖,虽然财政上有损失,但是两位王姑转念一想,也是赞同。

虹军若取了杭嘉湖甚至是苏常上海,那么难免就与天国起了直接冲突,现在能避免冲突还是避过去为好,只是石汀兰就问道:“那么不打苏嘉湖,但是大军整顿也用不了三个月,接下去该往哪发展?”

除去杭嘉湖之外,浙江还剩下严州府与衢州府,在那里有邓绍良的主力部队,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地方和杭嘉湖一比,就是食之无味。

严州府是浙江有名的贫苦地方,正常年份也只能温饱而已,而衢州则被称为“铁衢州”,不是什么好打的地方,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入浙没拿下衢州,后来李世贤、李秀成二次入浙,全浙皆陷,唯独只有衢州、温州两个府城与五个县城没拿下来。

当然只要柳畅肯下决心,不计较伤亡数字,这两个府城拿下来应当还是有把握的,关健就在于接下去往哪里发展,柳畅自己都没有下决心:“趁着这段时间,可以发展腹地,但是没想到是往福建走,还是往江西走?”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石汀兰和杨长妹也在地图上分析了一番,最终还是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福建的绿营糜弱,但是要考虑福建山地作战的困难程度,而江西湘军甚是悍勇,柳畅还没想好这么快与湘军决战--为此他还特意暂时留下杭嘉湖不打。

正在小夫妻在房中分析地图的时候,那外面已经有人传讯道:“叶娘娘在温州来信了!”

柳畅拆开了叶娘子发来的书信,倒是笑了笑:“语蝶那边,倒是建议攻打闽西,以保证温州府万无一失,这手笔好大啊!”

这是水陆多路联合作战,灵活机动调动敌军的典范,只是柳畅觉得叶娘子这次战役的规模看起来很大,实际还是以处州府与温州府自身的兵力来实施,因此他把信念了一遍:“你们怎么看?”

石汀兰刚想说话,又有人报讯:“检点,冯文镒与黑道人求见!”

“嗯!”柳畅暂时收好了书信,当即说道:“请冯公子与黑道人进来!”

冯文镒那是脸带笑意,他一见面就恭喜柳畅:“恭喜检点,贺喜检点,宁绍两府皆下,东南半壁江山已然在手!”

柳畅也笑道:“那都是冯公子与黑道人往日大力支持的结果,攻取宁绍,两位当居首功!”

这只是柳畅的客气话,冯文镒与黑道人自然不会当真,那边黑道人当即问了一句:“刚才过来,看到了军纪秋毫无犯,可是龙枪团?”

“正是龙枪团!”柳畅很骄傲地说道:“龙枪团素为全军之冠!”

这个素为全军之冠,可不是指军纪这一项,而是龙枪团在所有方面都是全军的典范,无论是战斗力、锐气、军纪、装备还是军官素质,都可以称为全军第一。

柳畅对自己的起家部队有这样坚定的信心,而黑道人当即笑道:“龙枪团素为全军之冠,如此正好,想要借检点的龙枪团到宁波城走上一遍,将城里的清妖都打扫干净了。”

柳畅已经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了:“可是英国人不知趣?兵临城下了,还以为自己是日不落帝国吗?”

冯文镒当即说道:“检点猜得真准,英国人是不知趣,现在谁都知道他们在西面与俄罗斯人打得热火朝天,根本分不出心来料理中国的事!”

柳畅当即笑道:“那是准备借龙枪团给英国人来一顿杀威棒?”

第295章 何桂清的条件

“当然当然!”冯文镒心里一片热切:“让费马尔这洋人知道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柳畅答应下来了:“没问题!不过我得让龙枪团把全团最好的几个步兵连挑出来,一定让这位领事先生知道点厉害!”

他这么一说,冯文镒与黑道人都有底了,他们当即诉起苦来,说到了费马尔向柳畅和冯文镒提出来的条件:“这位领事先生胃口很大,也不怕吃撑着,别的不说,宁波新界保持中立,硬说是他费马尔一个人搞出来的,因此不肯设董事局,由他为英国政府代管宁波港,所有用人,都由他说了算!”

柳畅是想把这宁波港作为一只金公鸡,而不是这位费马尔先生的私人领地,光是这一点柳畅就不能接受了:“具体事务的决策,由费马尔领事负责,我们只有执行的份,没有插嘴的机会,他以为他是英国女皇啊!更可恨的是,他连宁波港的自卫武力都想抓在手里。”

yuedu_text_c();

黑道人继续说道:“至于宁波港的税收,特别是海关税收,也由他全权负责,并全部上解给英国政府,这位费马尔先生真是糊涂了!”

这是把人事权、业务权与财政权全部抓在手里,这已经不是什么英国领事了,而是太上皇与独裁者了,或许是这位费马尔先生在中国官员这位受了太多的气,想一次都爆发出来。

因此柳畅笑了:“告诉这位领事先生,我尊重宁波港的中立,但前提是宁波港必须实现真正的中立!”

冯文镒自然知道这所谓“真正的中立”是什么意思,这宁波港以后就是他们冯家的天下,他当即说道:“不知道检点的龙枪团什么时候能出动?”

“不着急,稍等一两日,等某些牛鬼蛇神都跳出来的时候一并清除了便是!”柳畅笑着对自己的两位王娘说道:“你们去给冯公子与黑道人泡两杯茶,今天是贵客登门,我荣幸得很!”

柳畅当即就把宁波府城与宁波港都托付给了冯文镒:“冯公子,咱就把宁波港全部交给你了,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费马尔只是跑龙套的,你才是正角!我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你赶紧替我把电报线路架设起来,还有,军火物资固然是要进口,可是正常的商务也应当进行,这税收……”

他压低了声音:“可以分一部分给费马尔与洋人,但是我好歹是占了整个宁波港,怎么也得分我一半吧,剩下的部分,就是冯公子自由动用的款项了!”

“好!”冯文镒答应下来了:“那我也不客气,只是这么一笔税收,我拿着都烫手啊!”

这确实是一句实话,宁波港这么大的港口,一年进出口的关税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比不得上海,但是怎么说也是百万级别的。

不过柳畅却说道:“这有什么好客气,若不是这次冯公子从北面运粮接济台州,我出兵或许还有几分顾忌了!”

说起来,这批粮食就是被何桂清与王有龄、晏端书一行人强行扣下来的漕米,只是很快就转手变成了积年的陈米,只能低价发卖。

而发卖之前,托了胡雪岩的关系,又凭借着冯家在杭州多年经营的实力,冯文镒轻轻松松地就接过了手,然后拿到了执照,将这批今年的新粮从杭州运到了台州和宁波,解了柳畅的燃眉之急。

特别是对于叶娘子与温州府来说,这批新粮的到来,一下子把民众的情绪给缓解下来了,要知道,今年温州由于受战事影响,种植面积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原本今年秋收之前非得有一场小规模的饥荒不可。

可是这一批新粮的到来,温台金处皆是一片欢腾,而何桂清、王有龄以及胡雪岩、冯文镒等经手人也拿了许多好处,冯文镒就在这笔生意之中赚了两万多两银子。

因此冯文镒一听说柳畅提起这件事来,当即笑道:“这有什么值得夸赞的,不过是件小事而已,只是这个电线线路,什么时候开始铺设,从哪里铺到哪里?”

柳畅犹豫了一下,他有心把整个温台金处宁绍六府都铺满了电报线路,但是他很知道这事急不来,他犹豫了一下,就决定铺一段比较简单的线路先试试手:“先从宁波铺到绍兴!”

绍兴离杭州最近,虽然柳畅已经下决心明年再取杭嘉湖,但是接下去很有可能遭遇清军从杭州府发起的攻击,因此他就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先从宁波铺到绍兴,然后再从宁波铺到台州,再争取铺到金华与温州……”

“好!”冯文镒已经脸带笑容地说道:“这事交由我来办便是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既然这电报线由他冯文镒负责,那接下整个大江南北的电报线路,也多半是他冯文镒独家垄断,只是他刚想到这时,那外面已经有人又报告:“检点,杭州胡光墉求见!”

一听到胡雪岩来了,冯文镒与黑道人对视一眼,这位胡雪岩可是来者不善啊!

在历史上,虽然同处于浙江一省,但是胡雪岩与宁波冯家从来就没有相互瞧得顺眼的时候,一个觉得对方是暴发户,一个觉得对方完全投靠英国人,是一群买卖,而这个时空,虽然他们还处于合作的蜜月期,但是相互之间,已经有了一些小小的矛盾。

只是现在矛盾是次要,合作是主要的,因此冯文镒笑着说道:“胡光墉是送钱来了!”

事实上,他想着胡光墉的这笔生意,要知道,以四五折拿下这一百万的公债,不但有利可图,而且还能卖柳畅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样的好事从哪里去找。

可惜胡雪岩抢在他之前独占了这么一份好生意,冯文镒只能看着眼馋了:“检点,要不要我回避一下?”

“不用!”

那边胡雪岩已经带着笑意进来了,他春风得意,让柳畅想起来了飘的那句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