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斜风 > 斜风-第140部分

斜风-第140部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宁波的英国商人都向我表示,整个世界范围之内,棉花价格都在疯狂上涨,他们作为下游厂商,也承受不住这样巨大的压力,最近他们准备将英国棉布提价三成,德蒙斯伯爵,作为我的老朋友,您觉得我是否要承受这样的价格上涨!”

柳畅的心底还带着微微的不满,他为英国纺织工业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就业机会,而这些英国人居然以这样的手段来对付他,可德蒙斯却是在上海与宁波与英国商人接触很多,他很直白地说道:“殿下,我知道您不希望听到我的答案,但是我必须说明的,如果不是为了开拓市场,或许英国棉布的价格不仅仅是上涨三成这么多!”

“为什么?”柳畅也听到了一些棉花价格上扬的消息,但毕竟不如德蒙斯对整个世界市场的了解:“我想知道答案!”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虹军作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在过去的两年之中,差不多向世界市场订购了两百万套军装吧?如果把外衣、内衣、内裤等分拆出来,或许都超过了一千万件,而这些衣裤几乎都是用英国棉布来制成,而且接下去虹军仍然要以更大的强度更替军装!”

柳畅承认这是事实,可他没想这样的军装采购居然会影响到整个世界棉花市场:“可是,我采购的棉布,如果以吨数来计算的,很有限,用船数来计算的话,更有限!”

“可是这已经让世界棉花市场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七,而且还要继续上涨,事实上情况比您想象还要严重得多!”德蒙斯告诉柳畅:“比方说俄属波兰,他们新兴的纺织工业几乎处于倒闭状况,原因就是找不到足够的棉花,数以千计的工人失业……”

柳畅没有想到虹军这么一只小小的蝴蝶,居然能在这个世界市场上掀起如此惊人的波澜,甚至毁灭打击俄属波兰纺织工业的程度,不过一想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对国外的巨额订单,以及整个世界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暴涨,他已经明白了。

事实上,整个十八世纪可以说是棉花种植业的黄金时期,全世界的中等阶级已经习惯穿上一身棉制的衣服,甚至连保守的中国受到这样的冲击,而世界的棉花产地是很有限,最重要就是美国的南部,但是美国南部棉花的出口不能满足整个世界的惊人需求,新兴埃及的棉花种植业也还没有形成规模。

因此德蒙斯认为:“虽然上涨了三成,但这是英国商人为了开拓中国市场最克制的行为,我知道对于您来说,这将多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银圆,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认为您可以再争取一下英国政府的贷款!”

“我会争取英国政府的贷款!”柳畅接受了德蒙斯的说法:“不过还有一件事,也必须征求你的意见!”

“殿下请讲!”德蒙斯格外客气:“我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柳畅直白地问道:“我知道你是荷兰,而现在荷兰政府对我们的政权有着错误的见解,我希望你能出现让这样错误的见解烟消云散,架起友谊的桥梁!”

德蒙斯早已经把自己的立场放在了虹军的立场之上,柳畅一提起这件事,他就立即表示:“请您放心,我将站在和平与友谊的立场尽力将两国关系向正常化转化,事实上,这与一些错误的理解有关系,有些荷兰官员认为虹军是一个威胁……”

德蒙斯话锋一转:“可我认为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已经通过方方面面去作这方面的工作了,短期应当有不错的效果!”

荷兰殖民地与其它大国的殖民地相比,并不直接受到强大的中国帝国冲击,而德蒙斯作为在中国有着最成功事业的欧洲人,也获得了许多荷兰人的好感,许多荷兰人都认为他是又一个辛巴达。

因此荷兰官方或许对虹军有所敌视,可是德蒙斯在过去的几个月却在民间付出了许多努力,因此许多荷兰人都认为中荷两国没有必要进入战争状态,特别是法国人已经用掺痛的教训告诉整个世界,这支叛军是强大而恐怖的敌人,以荷兰的国力,又怎么可能在东方打一场万人规模的战争。

事实上,与其说是荷兰官方敌视虹军,倒不如说是被一个殖民者的联盟拖下了水:“现在荷兰国内已经有了正确的新闻报道,荷兰人民都认为对华战争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赌博,但是我们国内不得不考虑某些因素,比方说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柳畅笑了:“你们可不是盟友,而是死敌!”

信奉新教的荷兰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从某种意义上确确实实是死敌,要知道尼德兰的独立就是从西班牙最富裕的几个省份分离出来的,而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只是对于西方殖民者来说,他们对于强大而且现代化的中国崛起,有一种天然的恐怖感。

而柳畅很迅速提出了自己最关键的一点:“我也担心西班牙人,虽然他们的力量有限,可是在中俄战争爆发的现实情况下,我不愿意面对更多的敌人,您在西班牙有关系吗?我希望我们与西班牙人之间有着接触的渠道。”

第526章 主战

“西班牙人?”

柳畅的问题显然对德蒙斯觉得相当难以回答,他思考了好一会才说道:“殿下,我不建议您同西班牙人谈判,您应当选择的是更强硬的态度,至少要把西班牙人打痛。”

“为什么?”

柳畅突然有一种斯大林遇到保加利亚人的感觉,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势如破竹,在各线战线取得惊人的胜利,当时的斯大林一方面有着铁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被迫考虑苏联与德国谈判的可能性,当时觉得通过保加利亚这个轴心国来进行谈判。

保加利亚在轴心国之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属于轴心国,但是在历史上却是有着非常亲俄的历史,他们的独立就是托了沙皇俄国之福,因此他们在得到苏联人企图与德国人谈判的消息之后,不但没有把这个消息转交给属于盟友的德国人,反而对苏联人谈到:“为什么要与德国人谈判?战争打下去,最后的胜利者是你们啊!”

斯大林没想到保加利亚人有这样的态度,在保加利亚人意料之外的支持下,他下定了与德国人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而现在德蒙斯的回答确实有保加利亚人的风范。

德蒙斯很快说出自己的判断:“我之所以这样的建议,完全是站在虹军的立场上,而不是我们荷兰王国与西班牙有着几百年的战争与仇恨,我认为,您如果过于软弱的话,反而不利于广东问题的解决!”

他摆出了正在发生的事实:“根据我所得到的消息,从菲律宾出发的一千二百名西班牙与菲律宾已经登船,并运往广东省支援作战,你以为那是志愿军吗?即使我在上海,都听说了这些所谓的志愿军完全是由西班牙殖民政府发出军饷,而且就是菲律宾殖民军队里的现役官兵,他们穿着的甚至是现役的西班牙军队制服。”

他继续滔滔不绝地提出了西班牙现在进行的其它事实:“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支志愿军也将启程前往广东省,所有这一切志愿军,都是由西班牙政府首肯而全力支持,他们的装备、武器、补给都由西班牙政府进行,西班牙政府有着错误的判断!”

他指出了一点事实:“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对手是俄罗斯,我们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处境,如果我们与西班牙志愿军在广东发生交战的时候,那么俄罗斯政府军将冲过长城线,越过黄河直抵长江,对我们的统一事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我认为殿下应当用铁拳让西班牙人在迷梦中醒过来!”

yuedu_text_c();

柳畅笑吟吟地拍着手说道:“说得好,说得好,说得真好!”

德蒙斯继续指出:“现在看来是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在一致组成一道对华封锁线,甚至连一部分美国人、英国人都参与进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积极活动的只有两个国家,一方面是俄罗斯人,一方面是西班牙人!”

“荷兰人、葡萄牙甚至很多英国人、美国人都是看西班牙人的眼色行事,只要我们打痛了西班牙人,那么他们自然就会明白中华帝国的真正主人是谁?谁才能决定整个亚洲的命运!”

柳畅很赞同德蒙斯的说法:“这样的话,我觉得要尽快实施征服两广的行动了!”

“错了!”德蒙斯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最关健的是建设好我们的事业,现在湖州已经是全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工业区,只要再有一声汽笛声,这将是整个东方世界永不停息的蒸汽机!”

现在的湖州工业区,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借助于两次煤铁大会战的进程,已经飞速发展起来,许多拥有公债的新生阶层也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到这个工业区中来,虽然从某种意义来说,现在的工业发展只是一次重复性的建设而已,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西方世界已经有过的重复实践,但是这样的重复是一个工业国必不可少的发展步骤。

伴随着杭湖铁路这么一个对于中国工业来说是庞然大然中的庞然大物的超巨型工程,可以想象,整个湖州工业区的发展将变得更为飞速。

可惜在这个时空,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这些蒸汽机驱动机器的重大意义,他们相信的只是手中的武力而已,他们认为自己将战无不胜,至少不会是最终失败的一方。

雉河集。

张乐行的脸上终于多了几丝喜意,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他几乎都只能听到坏消息,不是某处圩子被南面来的虹军攻破,就是哪支捻子在野战受了大挫败,虽然也偶尔有胜利的消息,但这些胜利太小了。

直到今天,他才终于露出了喜意:“好好好!天王肯来,那是最好不过了,雉河集既是我们捻子的雉河集,也是天王的雉河集,我与天王可以并肩称王!”

让他这么开心的不是别的事,正是洪秀全在皖中辗转流窜,最后在黄泛区处于绝境,不得不越过黄河来投奔捻军,与他一起过黄河还有数万名百战余生的太平军中坚。

这其中有新崛起的赖文光部,有一直是太平军中坚的陈玉成部,有不远千里投奔洪秀全的韦俊部,可以说整个太平军的余脉,除了据守安庆的石达开部之外,几乎都到了雉河集。

这个冬天一直笼罩在雉河集的阴云终于散去了,有了这几万太平军的加入,张乐行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捻子过去缺什么,缺的是指挥自如能打野战的队伍,而这支太平军不正是这样的队伍吗?

现在李昭寿从河南带了几万人回来,加上这支新起的太平军,起初捻军几个月受到的重创,可以说是都恢复回来了,甚至还有西洋西班牙国听闻自己素与虹军交兵,特意派了使者前来联络。

根据这西班牙传教士的说法,现在除了西班牙国已经派六十万大兵进驻广东之外,北方罗刹也派一百八十万大军进抵关外,加上美利坚国、英吉利国、葡萄牙国、荷兰国诸国联兵扑灭虹军,共有战兵六百四十六万之众。

这个消息让张乐行一下子乐观起来,他不但准备守住这雉河集附近数百里之地,甚至还准备再兵进兵两淮,立国淮扬:“秀成,你放心便是,我说话算数,天王与我并驾齐驱,不分高低,我们联起手来,灭了这虹贼再说!”

对面是太平军派过来联络的李秀成却是询问道:“现在两军会师,我倒想问一下张盟主,有没有进兵开封的计划?”

“开封?”张乐行敏锐地问道:“为什么要进兵开封?你们当年派十军北伐的时候,不是打过开封吗?”

这是太平军北伐的旧事,李秀成却是说道:“现在南下恐怕不大适宜,我觉得两军联合之后,不若进兵开封,力争中原为好!”

“河南……河南!”捻子不是没在河南活动过,事实上他们还在河南攻克过不少县城,甚至还有一座县城的知县与捻军交好,开城邀请捻子进去,但河南毕竟不是捻子的根本所在,捻子进入河南并没有什么多久的规划,而是过去劫掠一番。

“这是谁的意思?天王的意思?还是某个女人的意思?”

一想起杜金蝉最近的转变,张乐行就恨得咬牙切齿,自打从杭州回来之后,他这个小老婆就中了毒,一再声称虹军兵多将广,精锐无敌,捻子应当与虹军联合,而不是自取灭亡。

一听到“自取灭亡”这四字评语,张乐行就暴跳如雷,直接给了杜金蝉一耳光,看在过往的夫妻之情,只将她囚禁起来,可是现在捻军之中支持杜金蝉这个臭婆娘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张乐行都感觉这种威胁。

而李秀成并不知道“某个女人”是谁,他也知道这并不是天王洪秀全的意思,事实上自从天京突围之后,洪秀全的臆症就越发严重,甚至到了不能理事的地步,而天国将士也对那个所谓的天国彻底绝望了,他们只是想谋一条生路而来。

而提出进取开封这个计划的不是别人,是现在太平军中实力最强、战斗力也最强的陈玉成,他已经比历史更早地被封为英王,掌握着这支太平残军几乎一半的兵力,而他已经对安徽彻底失去了信心,一再力主进兵河南,在北方打出一条生路:“当初我们进天京的时候,天王就主张打到开封去,只是遇到了那个湖南水手,力主定都金陵,进兵开封不可取,东王才决定建都天京,现在天京既失,就是我们打进开封府的天赐良机!”

但是李秀成也不好明言这是陈玉成的意见:“张盟主,这不仅仅是天王的意思,也是天国将士的意见,现在是逐鹿中原的最好机会,只要拿下中原,天下何处去不得?”

张乐行却是问了一句:“你的意见是先放弃雉河集?不经一战就放弃我们捻子经营了多年的老巢,去打什么开封府?”

第527章 安庆

李秀成的回答很令人无语:“这既是天王的意思,也不是天王的意思……”

yuedu_text_c();

他这个答案太令人迷糊,但是张乐行却能明白过来,天王现在已经不能掌握整个太平军,所以他有些时候支持兵进开封,有些时候又做出完全不同的表示,但这也是他吞并太平军这支武力的大好时机:“那好,待我见过天王,好好谈一谈,一定能达成共识……”

几个小时之后,太平军已经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捻子就是捻子,一群土匪,难怪我们都打进天京武汉,他们还是连老家毫州都没打下来!”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王陈玉成,昔日的“三十检点回马枪”现在已经成了整个太平军余部最有发言权的一位,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陈玉成才二十一岁而已,这个英俊的青年在历史上与捻军有过无数次合作,可他从来就瞧不起这些友军,认为这些友军军纪败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现在他更有质疑捻子:“现在庐州已失,现在不进取开封,争夺中原,难道就在雉河集守死!”

他旁边的刘玱琳同意陈玉成的判断:“英王,您说的甚是,现在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我们与捻子联手,全力北向,打下开封,避开柳绝户的兵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位刘玱琳在太平天国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虽然大上了陈玉成好些岁数,但与陈玉成自少年时就是知交好友,更重要的是刘玱琳不但有武略,而且还是太平军难得的读书人,就连曾国藩对他敬重不已,在书信之中往往不敢直呼其名,而是敬称“玱翁”,而到了安庆决战,刘玱琳率部困守赤岗集,更是十分郑重地称:“不可使玱翁一人漏网。”

而陈玉成的最终失败,也与刘玱琳兵团在赤岗集的全军尽没大有关系,自从刘玱琳所部三千多太平军长发军全灭之后,陈玉成就失去了野战中与清军交战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毙。

只是现在陈玉成身边不但有刘玱琳,还有上万太平军追随着自己,因此他也多了不少信心:“玱琳,如果张乐行不肯干,那么我们就甩开捻子自己干,捻子中与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

刘玱琳却不这么看,他说了一句:“可他们更想的是交枪投降,和我们不是一条心,英王,打下开封不是问题,打下开封后才是个问题……”

这是刺了刺了陈玉成,陈玉成也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在太平军之中,他可以说是最好的兵团指挥官,百战百胜,可还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骄傲,致命的骄傲,特别是胜利的骄傲。

在困境之中,陈玉成往往能把会战组织得相当出色,但是当处于优势,或是取得胜利之后,陈玉成就变成过于骄傲轻敌,在过去的几年之后,先胜后败不止是上演了多少次,这或许与陈玉成少年得志无人节制大有关系。

陈玉成也知道自己这个致命的缺陷,但是他少年得志,十六七岁就已经做到万人规模的指挥官,年少轻狂的毛病终其一生都改不了,因此他回头说了一句:“那也得打上开封再说,只有这么一条出路了!”

“还有一条出路!”刘玱琳却是轻声说道:“还有一条出路!”

“我知道!”陈玉成叹了一口气,这个英俊的小个子将军幽幽一叹,却有着过人的坚决:“到现在这个境地,我就是天国,天国就是我,我若是从了柳绝户,天国的江山就差不多了。”

他又变得坚决起来,继续说道:“张乐行想在雉河集与柳绝户决一死战,这是死路一条。”

别说是陈玉成看出来了,就是刘玱琳都看得出来张乐行战略布局的问题,没问题,雉河集附近百余里都是捻子的老巢,捻子在这些根据地可以轻易得到补充,而且这是他们的老家,一切都方便,似乎很适合展开战略决战,或者作为南下两淮的根据地。

可这个战略布局有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这一带原本就是整个安徽最贫困的地区,黄河夺淮之后,黄泛区让这些地区变得更加穷困,更不要说是闹起捻子之后这里的生产遭到了致命的破坏。

更要命的是捻子手上根本没有什么城市,他们只是一堆圩子的结合,即使是捻子的大本营雉河集,也不过一个大集镇,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涡阳县,即使在安徽那个多县城里,这个地方也算不了什么。

他们甚至连毫州州城都没有拿下来,在人多地少出产贫乏的情况,他们只能闹起捻子,到百里之外四处劫掠,用劫掠来的赃物养活自己的宗族,可现在在柳绝户的兵锋之下,他们只能困守在雉河集附近上百里密密麻麻星罗棋布的圩子里。

因此陈玉成继续捶着桌子说道:“向北,只有向北,捻子肯定有和我们情同意合的朋友!”

虽然陈玉成觉得雉河集困住了几万太平军,可是在虹军之中,太平军与捻军联合的消息却是让冯思贤十分震动了。

这两个强敌联合起来,对于接下去第八师的大攻势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冯思贤自己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尽快解决雉河集的敌军:“现在在雉河集为核心的皖北地区,到处都是捻军与太平军,总数以最乐观的估计来看,也有二十万人!”

“真是杀不好的一群土匪!”当即第八师的军官嚷出来了:“前次我们杀了他们多少万?五万?六万,一回头又冒出这么多。”

“所以殿下就反复叮嘱过,捻子是政治问题,不是军事问题,咱们要尽可能分化争取。”

从某种意义上,柳畅说的确实是真理,捻子是人口压力和政治黑暗下的必然结果,但问题在于怎么解决捻军,冯思贤很直白说道:“现在几个战略方向,就以福建与安徽两省兵力最为单薄!福建好歹还有一师两旅的兵力,咱们安徽只有一师一团,加上从江西借来一个的步兵团,如果不算上民兵、乡兵、县独立连、州府独立营,总兵力只有一万六千人。”

即使把作为地方部队的独立营、独立连计算在内,整个安徽战场的兵力也不过是两万出头的正规军而已,而他们面对的太平军、捻军、清军如果不考虑素质的话,光统计数字的话,总兵力或许接近三十万。

“一对二十!”冯思贤很快作出总结:“而且我们占据着很大优势。”

事实上,冯思贤并没有把民兵、基干民兵、乡兵这些实际参战的部队计算进入,如果把这些非正规军计算进去的话,虹军在安徽战场上的陆军总兵力应当能超过十万人,但这些非正规军没有多少意义。

这些单位用于防守或许还行,可是用于进攻的话,意义就不大了,现在冯思贤遇到的问题就在于正规军兵力过于单薄,特别是失去了总司令部的重点支援之后,进攻雉河集似乎变得十分困难。

yuedu_text_c();

冯思贤喜欢现在这样的局面,困难会让他变得充满g情,有足够的干劲,他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肃清整个安徽,就象捻子也不是一块铁板,许多捻军,特别是属于蓝旗的捻军都常常与冯思贤联络投诚的问题。

“我们或许可以在捻军中打出缺口来,只要一个典型就够了!”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比方说那个刘三娘就是一个不错的典型,他们可是占据了凤阳县城。”

“毕竟只是一个女人,任她有怎么样的本领,也只是一个女人!”冯思贤不同意这样的意见:“我倒是向殿下建议过,可以将江西的杨辅清旅借调给我们安徽,这可是老太平军底子的队伍!”

“老太平军底子的队伍”,代表着这只是虹军中第二流的部队而已,但是有一个二流的步兵旅已经足够了,至少老太平军最熟悉怎么收拾太平军与捻军,只是冯思贤自己都知道这个建议不会得到批准。

现在最重要的战场是两湖战场,无论是湖南与湖北都必须拿下整个省份,特别是湖北方面,连冯思贤都自己都期盼着攻克宜昌的一刻,只要攻克宜昌,湖北的施退季第七师就可以回师皖西,与冯思贤彻底联成一气。

湖北战场的形势自从胡林翼投诚之后已经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施退季这个湖北督军可以说是走了狗屎运,上任没几个月就已经拿下了大半个湖北,不象冯思贤只拿下半个安徽而已。

只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太平军底子的队伍,我们安徽也有,而且还不止一个旅,就看督军肯不肯下这个决心了!”

“哪里?”冯思贤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你是说安庆的石达开!”

“没错!现在是轮到解决石达开的时候了!”

冯思贤当即问道:“石达开不是考虑易帜了吗?”

“不仅仅是易帜的问题!”一群军官都站了起来,一齐抗议冯思贤的软弱:“是洗心革面的问题。”

第528章 远征

冯思贤根本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他与自己的军官团居然有这么大的不同意见,几乎整个会议室内的军官都站了起来,一齐向他抗议对安庆石达开太过软弱:“督军阁下,我认为您对石达石太过仁慈,以致于到了影响整个安徽战局的地步了!”

石达开现在控制着安庆这个长江中上游最重要的城市,这个地方上可以进取江西、湖北,下进取全皖直指金陵,只是现在石达开在虹军的压力之下,只能抱定守成的决心,即不敢向上游进攻,也不敢进取下游,只能困守安庆。

自从冯思贤进取皖南之后,在安庆的石达开就与冯思贤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双方的使者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还进行多次合作,石达开从冯思贤手里获取了不少战略物资,作为回报,他也曾出兵配合冯思贤的作战。

只是冯思贤没想到自己与石达开的合作,居然引发整个军官团的合作:“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石达开不是我们的敌人!”

一名军官带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也不是我们自己人,现在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或是敌人,或是自己人!”

现在整个安徽战场,甚至是整个中国战场的形势已经变得明朗化,接下去将是两大势力的决战,因此或是敌人,或是自己人,没有第三者存在的余地,冯思贤的声音低了下去:“可是,他是石娘娘的兄长……”

“石娘娘会支持我们的!”这些军官却是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在整个安徽战场都获得彻底的胜利,象石达开这样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与太平天国时有来往的队伍,又处于安庆重要的要点上,我们认为您犯了致命的错误……”

“如果我不同意,你们会怎么办……”

冯思贤很想把这句话吼出去,但是他不敢,他没想到在自己以为掌握最稳固的第八师之内,居然会发现这样的抗议,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看问题的态度似乎不错。

现在是决定整个中国战场胜负的时候,不是考虑石汀兰个人情绪的时候了,是到了解决安庆问题的时候!

他同意在石达开问题变得强烈一些:“告诉石达开,不仅仅是易帜的问题,他的部队必须接受虹军的改编!”

安庆。

值得讽刺的一件事就是,这几乎是这个时空最后一座打着太平天国旗号的大城市,这座城市连同附近若干城镇都还着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帜,使用太平天国最原始的官制,甚至还行用太平天国的一些诏旨。

这些诏旨、印书,即使在洪秀全亲领的太平军余部都已经弃而不用,可是在这支部队之中仍然保持着旧太平军最原始的一面。

而在历史之上,同样是石达开的远征军全部尽没之后,他的余脉依旧活动了数年之久,除去了李文彩部之外,差不多是最后一支残存的太平军部队。

只是这座打着太平天国黄旗的城市,也到了不得不易帜的时候了,现在穿着黄袍的石达开的眉毛就拧了起来,他朝着下首的赖裕新问道:“裕新,您怎么看?冯思贤翻脸比翻书还要快,真不够朋友!”

赖裕新一向是石达开这个小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不但能统军作战,而且还是石达开的谋主,他当即说道:“我看这只是冯思贤的意思,不是燕王殿下的意思!”

“冯思贤的意见,柳绝户的意见,又有什么差别!”说这话的是石镇吉,他是天国国宗,虽然名义是石达开的兄弟,实际只是同姓结义兄弟而已:“柳绝户要来收拾我们的话,咱们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打!”

yuedu_text_c();

石镇吉一说打,那下首的大将朱衣点就说道:“打,拿什么来打,咱们三面受困,何况燕王还有水师与蒸汽火轮相助啊!”

一说到这蒸汽火轮,石镇吉都有些懈气了:“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把部队交出去束手就擒!”

他是不愿意把部队交出去的,要知道他虽然名义上是石达开的结拜义弟,绝对服从石达开的指挥,但事实上却是石达开根本指挥不了他的部队,他向来是脱离石达开独立行动,历史上他的败亡也与此有关系,他脱离了石达开独立活动,遇到部下抢了刚刚结盟的头人之妻,他赶过去压制,要把犯了军纪的湖北人尽数斩于阵前,结果占了部队大多数的湖北人发生剧烈反弹,认为是两广老弟兄欺负两湖弟兄,于是就发生了哗变。

一场哗变之后,石镇吉原有的数万军队几乎尽数土崩瓦解,最后石镇吉被少数清军团练武装拿获,这可以说是极具悲剧色彩的一位天国青年将领。

事实上,不仅是他,几乎整个翼殿远征集团的将领都是一场悲剧,象赖裕新这样重要的人物,即使在前期太平天国都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到最后竟是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是死于何地,又是因何而死,在石达开集团这样下落不明的人物比皆是,而许多突然冒出来的人物又查不出他们的早期经历。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石达开这支翼殿远征军却还保有太平天国初起的壮志豪情:“不能交,不能交,不能把部队交出去!”

说话的是汪海洋,离开天京时他只是一个中级军官而已,可是现在已经在翼殿军中成为能征善战的将领:“真不行的话,我们回去投奔天王。”

历史上,石达开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进军路线,他先是进军闽浙,结果先是攻克衢州不成,又从福建草草收兵,最后决定回到广西老巢,哪料想广西一省养不活这四十万大军,几十万军队在广西几乎饿跨,于是就有童容海、朱衣点等一批将领率二十万大军回朝投奔洪秀全,当时处于困境的洪秀全喜出望外,当即把这支部队封为“扶朝天军”。

这支扶朝天军虽然战斗力不行,而且出了不少叛徒,但是也有不少替天国尽忠到底,汪海洋等人甚至坚持到了嘉应州的最后一州,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因此汪海洋提出与天王合兵,当即获得不少人的赞同。

石达开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决断的人,一听到这么多人赞同,又想到虹军占据了水上之利,交战起来败多胜少,当即就有心派人往雉河集一行,只是赖裕新虽然是二流的军师,却是清楚雉河集到底是地方,自从黄河夺淮之后,那里根本养不活大兵。

“安庆这么好的地方,您就愿意放弃?就是要放弃,也得从燕王那里换几千杆洋枪洋炮才成!”赖裕新倒是痛快:“现在这个形势,安庆确实不可守,但是纵然燕王有水上之利,想要打下安庆府,也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

“那你说怎么办?”石达开又动摇了:“是不是给我妹子写封信?”

这是让石汀兰在柳畅身边吹耳边风的意思,只是赖裕新也不赞同:“就是燕王殿下容得下您,冯思贤、霍虬与施退季能容得您继续占据安庆府吗?现在如此困守安庆,还不如让出安庆,主动北进!”

在北进这一点上,赖裕新与陈玉成有着同样的想法,安徽战场之上冯思贤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拿下开封再图后举,只是汪海洋这粗人当即嚷开了:“安庆是我们的根本,怎么一枪不放就让给柳绝户那个小人!”

“虽然是让出安庆,但绝不是什么都不要就让给柳绝户!”赖裕新倒有好算计:“至少能让我们能暂时保有安庆一段时间,待我们进入河南再把安庆让出去,而且我们应当从柳绝户那要一个军的名义。”

虹军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两个军的名义而已,虽然有以第三师为基干组建第三军的决议,但是孙胡子去职之后,于村这个副师长还压不住整个第三师的局面,因此第三军的组建也只是纸面操作而已,现在赖裕新就敏锐地要求一个军的建制:“不仅要一个军的名义,而且还要他接济一大批枪炮枪弹,我们替他们往北打!”

“不把队伍交出去?”石镇吉关心是这一点:“只要不把队伍交出去,我赞成!”

有了石镇吉支持,赖裕新心神大定:“我们可以吸取当年北伐的教训,进入河南以后经营中原,只是中原本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如果在河南立足不住,可以继续西进,争取全蜀。”

赖裕新虽然曾经规划好几条战略进军路线,或是东取江浙,或是回师广东,或是兵进两湖,但是他最终目的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力争天府之国,企图割据四川:“四川义军四起,清妖本来就无力掌握全蜀,只要我们进兵巴蜀,自可传檄而定,汉高故业,随手可得!”

赖裕新的战略谋划虽然可以说是破绽百出,但是现在在石达开军事小集团的眼中,却是有若天衣无缝一般,当即获得满堂喝彩:“好!”

第529章 勤王

“翼王想要远征河南?那是一件好事!”

柳畅很随意把赖裕新送来的奏折放在桌子上,看了一眼石汀兰和杨长妹,然后才说道:“他要枪炮补充,我也答应下来,只是他要一个军的番号,我不能同意!”

石汀兰低下头去,这件事与她有关系,她不能也不方便开口。

倒是一向和她有过交情的许月桂却问了一句:“殿下,为何既支持翼王远征,又答应给他枪炮补充,却不肯给一个番号?”

现在是柳畅自已家里的家庭会议,许多话都可以挑明了说,柳畅心中自有主张:“翼王若要一个军的番号,我怎么可能舍不得,天王首义诸王,除去天王之后,也就只有翼王尚存了!”

许月桂已经明白过来了,这样的后宫会议虽然很多时候谈的是家事,甚至是演变成肉帛相见的欢宴,但正因为是一家人,所以能提前定下调子,她小心地问道:“是不是因为翼王还不肯过来的原因?”

现在不仅仅石汀兰低下头来,许多太平天国过来的女官都垂下来了,这毕竟与她们的过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