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李教授的婚后生活 > 34.第三十四章

34.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李教授的婚后生活最新章节!

订阅比例不够的宝宝需要多等两天, 实在抱歉  这时候, 他真有些庆幸自己是投在了这经济最为发达的京城里。

若是个偏远地区, 在穷困的小村庄里, 麻烦还要更多, 想做点什么也更不容易。

至少在京城,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这里有,外地来的人也最先来京城。

在茶馆了里听书吃了几次茶,又查了些资料,转头李成则就吩咐元宝出去打听西域那边的情况, 或是找个虽是本地的货商,但常年往返两地做生意的那种人。

元宝得了话就去了, 他对京城内也挺熟的,没被卖之前到处给人做短工,见的杂七杂八的人不知凡几,码头抗麻袋的活儿也做过, 寻个知事儿的人不算难事儿。

这天,李成则自己也收拾了下, 没忘了自己应了那位苏子彦约的事, 于是就去赴了约。

时间实在下午。

去的路上, 李成则又翻了翻记忆,然后发现, 原身上学的时候, 最开始时, 其实同那些苏子彦并没什么交情, 关系就只是一般。

苏子彦家庭情况比李成则要好很多,听说他父亲自己就是一位同进士,如今被外放鲁地做着一方父母官,母亲也是某小官之女。

因开私塾的林举人和苏子彦的爹是当年同一科的举子,有些交情在,于是苏父就把苏子彦送去了林举人那里读书。

苏子彦向来不怎么搭理那些穷门陋户出生的学生,并且在心里看不上那些人。

李成则自然也是他看不上中的一员,只是碍于面子和名声,他没太愚蠢地表现出来,所以别人都以为他是性格有些冷清,才不怎么跟人交流。

事情的转变就发生在明德侯府举办文会的差不多前两个月。

那时候,苏子彦突然开始有意无意地和李成则套起了近乎,之后更是在和他自己一伙朋友相约出去吃酒时约了李成则。

李成则知道苏子彦结交的那几个人身份都不错,至少那些人从前可不会搭理自己。

有了苏子彦的引荐,自能多结交些不错的人,李成则心里高兴,自此也开始和苏子彦频繁来往。

就连明德厚度的那次宴会,也是苏子彦自己故意在李成则面前透露出来,说他从表兄那里得来一张侯府请帖,便是主动让李成则蹭。

后面的事就不用再说,明德侯府嫡出姑娘意外落水又恰被李成则救起,其中一直都有苏子彦在,甚至他还意无意了一些引导的话。

怎么看,这人都不像是无辜的。

李成则心里门清。

*

苏子彦宴会的地方定在了城东最大的一家樊楼。

三楼被他包下一个大间。

李成则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了四五个人。

欢声笑语不断传来。

屋子里,左右两边各摆着三台小桌几,上又放着各色酒菜。

凭着记忆,那几人,李成则都算眼熟。

四个人,包括苏子彦再内,身边都有一两位坦露着肩膀束紧小腰的女娘在伺候。

更有人已经同女娘相互喂起酒来,有或已经半解了人家的衣服,手下伸进细软的腰腹内大行其事,任由那些女娘倒在自己身上娇.喘不已,眼神迷离。

前头还有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正抚着琴弦咿咿呀呀唱着。

好一副奢靡画面。

李成则一脚踏进去,苏子彦就发现了他。对方立即眯起一双眼睛,看着像酒气上头,一手撑在地板上,一边把贴在他身边的人推了开去。

朗声道:“李兄来了,快过来坐,可等你许久了!”

屋内只剩苏子彦边上有一个位子,是以李成则也没说什么,淡定走过去,撩起衣袍,跪坐而下。

旁边有伺候的女娘很有眼色,见着李成则,一左一右扭着腰身,款款上前,一人倒酒,一人直往他身上贴。

但被李成则面无表情地撕开了。

口中不急不慢道:“毋须伺候,都远着些。”

苏子彦看见着一幕,目光微闪了闪,然后又是一派大笑:“李兄俊朗非凡,又年龄轻轻考中秀才,莫怪这些女娘一见李兄就黏了上来。”

李成则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然而道:“苏兄谬赞,在下愧不敢当,苏兄才是真高才,我等万不能比。”

苏子彦和李成则都参加的今年的考试,而且苏子彦的成绩比李成则好太多了,榜上十名至内。李成则这话也是随口就来。

不过,苏子彦方才说起考上秀才时,李成则的脑子里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却现在不是回想的好时机,李成则面上八风不动。

苏子彦大约是个善谈的人,一直都在说话,没冷落任何人。

只听得他又道:“自今年开春以来,两湖部分地区就再未曾下过一滴雨水,气候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连月来,旱情不见缓解反而越发严重,到六月底,圣上派官员去地方赈灾,可最后消息传过来,还是饿死了数万人。巴蜀那边更有小股乱民趁势揭竿而起犯上作乱,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听说朝堂上圣上还是震怒,一口气处置了不少人,因着这些,今年的乡试都推到了十月下旬,哎,往年可都是八月下旬的。”

对面一人听了这话点点头,“谁说不是,不过好在是没取消,不然得多少人痛苦不已。”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三年才一次的秋闱,若真取消了,那些发奋了三年的举人搞不好哭都哭不过来。

这时候,苏子彦却又转头问李成则:“李兄可否参加今年的乡试?依兄的高才,定然是回去的吧。”说完他又笑了几声。

李成则没正面回答,反而连连道:“实在惭愧,苏兄才乃真有学之士。”

说罢,又拉着其他几人一同吹嘘起苏子彦来。

所谓的文会一直玩到傍晚才散去,那几位还要继续留宿,直直暗示晚上的活动才更有趣。

李成则不欲跟在这里私混,找了个借口就告辞了。

直到出来吹了冷风,才感觉鼻间的脂粉味散去,舒服了许多。

回去洗了澡,元宝尽职尽责拿着干帕子帮主子擦头发。

李成则逼着眼睛想事,突然脑子一个灵光,终于想起下午在樊楼里没想起来的事了!

是原身考中秀才的事,其实这内里并不简单!

有一段时间,苏子彦日日约原身一起探讨功课,忽有一天,他拿出一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给李成则,然后偷偷告诉他,这是他家中花钱请人押的题,可用来一看。

苏子彦这么神神秘秘又郑重其事的样子,果然引得原身动了心思。

苏子彦走后,李成则就把那些题一道一道细看。

然后全记在心里,想着反正不管这题最后押不押得中他都不吃亏。

好在他也没有蠢到家,虽然苏子彦给的题上都写好了答案,但原身并不打算就用人家的,除了有固定答案的题,其他或诗或赋或要自己理解解答的,原身花了许多功夫,翻了许多书,自己耐心着做了一遍。

万万没想法,最后那些题,竟然大部分都考到了!

李成则是又惊讶又惊喜!

所以最后,没有意外的,原身也捞得一个秀才。

李成则把这些事都想起来后,当真是长长叹了一口气。

也皱着眉想,这个苏子彦,比他想像的还要不简单。

而且,他接近原身,到底有什么目的?

理了理衣服,让元宝付了车钱,李成则才抬眼看四周。

这村落不小,方才一路过来,也附近也有村庄,都不及河口村的规模。

河口村据说有百来户人口,因临着一条小河,就起了这个名字。

有河有水有山,更因挨着官道,进城的路不远又方便。

水田肥沃,林子山地也多,所以这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至少看着没有面黄肌瘦的。

河口村是杂姓聚居,七八种姓氏,不过超过泰半姓李,故而以村以李姓为首。

李家祖上就是河口村人,一直到李保德的太爷爷那辈,因有幸娶了个城里姑娘,一家人才在皇城里落了根,往后几代就定居在城里。

只李家的宗祠和老宅还是在这里,每年过年,李家你家人依旧是要回来祭祖的。

李家现任族长,论起辈分李成则要称他一声三爷爷,对方是李成则爷爷的堂兄弟。

古代对氏族宗祠看得非常重。族亲之间一般不会断了来往。

平日不说,年节都是要走礼的。

河口村一百多户人家,算人口数量,应该在七八百左右。

因为李姓占了一半,如今河口村担任村长也是李姓人,就是李成则三爷爷的儿子。

因为这个,李姓人在河口村方便很多,更没人敢来欺负,要办个什么事也能方便点。

这就是氏族的力量。

李家在这里的祖宅,是个大三进的大宅院,要比京中住的地方面积要大上许多。

毕竟是乡里,地没那么值钱。

李家这宅院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但并不破,里头东西都齐整。

屋子里也不脏,是隔三差五收拾的。

这里因为李家雇的佃户住在这里帮忙看房。

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儿子。

这佃户以前是外地人,后来才落户在河口村。

两人没屋没地,便只能给人当佃农。后来老太太孙氏看人可怜,就把人招来看宅子,让他们住在最外头一进,平日就打扫打扫屋子。

李成则过来也这儿没事先托人送了口信来,兀地就来了,眼下不免害的那对夫妻慌手慌脚。

那二人虽知道这是主家的少爷,但往年过来得多的都是李老太太和大老爷。李成则这一头乍来,着实让人手忙脚乱。

他们都知道这位李少爷是个有大出息的,年头春天的时候,就听说考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在身,这月又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为妻,真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这种人在他们眼里已经是高高在上,不敢高攀,更不敢得罪。

日子久了,李成则已经适应了古人这一套磕头跪地行礼的行为。

这夫妻二人突如其来的磕头再不能让李成则头痛。他淡定地吩咐元宝叫人起来,接着问了些这里的事。

当然主要是问李家那慌着的一百亩山地。

这夫妻二人,男人叫王虎,女的旁人就喊她王虎家的。

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非常老实,说话带着一股别样口音。

在李成则面前回话很是小心翼翼。

不过总算不糊涂,问什么答什么。

这会儿到了晌午,到了用饭的时辰。

这两人大约也是回来吃午饭的,不然就该在田里忙活。

出门前诸多琐事孙氏都一一交代过,元宝也很机灵,看着情况就从兜里摸出手腕大小的一串儿大钱出来,给了王虎家的,让她去割点猪肉或杀只鸡,整些齐整的吃食过来。

他家少爷早上起赶路过来,正饿着累着呢。

王虎家的搓了搓手,嘴里连连哎哎了几声,又说,“这会儿就去。”

应了话,一边小心接过钱,又给李成则上了一壶茶水,才脚步匆忙往灶下去了。

这人手脚利索,干活快,半个时辰不到,就上了一桌菜上来。

有一锅子鸡汤,一碗腊肉蒸干菜,一盘青豆,一盘炒嫩笋,一盘炒鸡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