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三国王者 > 第三十章 名士孙乾

第三十章 名士孙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郭盛得到了于禁,心中十分开心,如此一来,距离自己成就霸业又近了几分。

当天夜里,郭盛命人大摆宴席,拿出了数坛陈年好酒,叫来典韦,臧霸,于禁共同用餐。

看着三位自己的大将,郭盛心中十分满足,咽下口中的饭菜,端起酒杯,朗声说道,

“诸位,从今天开始,于禁将军就是大家的同袍,大家既然都是自己人,一定要精诚团结!”

“是!”三员大将轰然答应,与郭盛一同干了杯中的酒。

典韦与臧霸都看了看于禁,美酒下肚,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几分。

“于禁,泰山郡刚刚招募的新兵训练工作很庞大,从明天开始,你担任臧霸的副手,辅助臧霸一起训练!”

郭盛朗声说道。

“是,于禁定不负将军所托,尽快给将军锻造出一支铁军!”

于禁听罢,当即离开座位,躬身行礼,大声说道。

“哈哈,好!”郭盛大笑,心中却是相信于禁所说的话。

“不必拘礼,赶紧坐好!”郭盛笑着说道,再次端起了酒杯,

“来,再干一杯!”

……

不过郭盛可不傻,他心中最清楚军队在乱世的重要性。

虽然把训练新兵的主要事情交给了臧霸与于禁,但是郭盛每天都要去新兵训练场检验成果,经常与士兵们亲切交谈,询问大家的疾苦。

郭盛这么频繁地刷一下存在感,同时也是为了把军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臧霸自然是明白郭盛的心意,他对郭盛忠心耿耿,自然乐意看到主公这么体贴士兵,受到士兵们的爱戴。

……

十天过后,郭盛左挑右选,选拔精壮,总共招了七千余人。

而原本泰山郡虽然守备松弛,但是城内的世家为了抵抗黄巾军,都是出钱出力,郡城内还维持着总数五千多人的守兵,郭盛一番挑选之后,选出来将近两千精壮士兵,其余的全部遣散,令他们回乡务农。

再加上自己带过来的三千老兵,泰山郡如今军队总数也有一万两千多人。

一万两千多人的常备军队,已经远远超出了泰山郡军队应有的数量。

不过郭盛也不怕朝廷的追究,泰山郡是黄巾军与山贼匪盗泛滥之地,自己既要守住地盘,又要出击围剿,没有军队怎么办?

郭盛紧接着安排属下在附近的州郡四处打探,但凡是手艺高超的铁匠,都给出丰厚的报酬,连家室都一并请回来,安排在泰山郡城,负责打造铁甲与军械。

“等朝廷下发新的武器与铠甲,那是不可能的了。”郭盛在主持一次的时候,对着手下们说道。

“如今朝政糜烂,我们地方上也只有八个字!”

“那就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郭盛的话语掷地有声。

……

“自己现在还需要一个内政人才来辅助自己。”郭盛结束了一天的繁重工作,用罢晚餐,回到自己房间。

关上房门,郭盛坐在书桌面前,轻轻揉着自己的脑袋。

命下人送来一杯清茶,茶香缭绕中,郭盛的内心也安定了许多。

“遇到事情不能急躁,要慢慢想办法。”郭盛心中告诫自己,不要急。

“必须得赶紧找一位擅长内政的谋臣,要不然自己每天练武的时间都被压缩了。”

在这个高度崇拜武力值的世界,郭盛清楚的明白,虽然自己身为统帅,但是有高超的武艺也是必须。

“泰山郡与琅琊郡周围有什么出名的谋臣呢?”郭盛托着脑袋,静静思考。

“诸葛亮倒是在琅琊郡,诸葛世家一开始就是居住在琅琊郡,只不过后来才跟随叔父诸葛玄去了豫章。”

说来也奇怪,可能是补品吃的多了,营养充足,最近几年,郭盛感觉自己的大脑越来越好使了。

之前很多记不清的细节都慢慢回忆起来了。

诸葛世家是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世家,很有名望。

后来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就跟随叔父前往了豫章。

再后来,诸葛玄被免职,他带着诸葛亮一起去投奔了刘表。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没有了依靠,就在南阳郡种地为生。

这也就有了《出师表》之中那一名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是在琅琊郡的,不过如今年龄还太小,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没法为自己效力。

不过郭盛也不急,只要把诸葛亮就在身边,过个几年就能够为自己出力了。

想一想足智多谋的孔明先生未来属于自己,郭盛表示内心很开心。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自己麾下急需一名内政人才,这是一个难题。

“还有谁?”郭盛的眉头拧了起来,仔细地思考。

想了一会,似乎旁边不太远的颍川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现在条件还远不成熟。

“现在汉室还在,灵帝在位,董卓也没有进京,天下还没有真正的大乱,像颍川的一众鬼才如荀彧荀攸之类,还不会来自己麾下。”

郭盛心里还是很有数的,颍川荀家可是闻名天下的一流大家族,荀彧荀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天之骄子,人家现在估计想的是如何挤进朝堂,成为朝中大员,不会考虑来自己的泰山郡。

即使自己去三顾茅庐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过两年,等到灵帝驾崩以后,董卓进京,废立献帝,那时候天下大乱,汉室衰颓,荀彧等人见到无法在朝中任职,只能选择帮助地方诸侯来辅助汉室的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

想来想去,目前还是没有可以招揽的人才。

郭盛内心微微烦闷,端起尚且温热的茶杯,把茶水一口喝光。

清新的茶水入肚,郭盛精神一振,感觉郁闷消除的无影无踪。

自从与王玉结婚之后,郭盛就爱上了喝茶。

不过还是与原先一样,郭盛嘴里的茶水都是一个味道。

“对了,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郭盛以手抚额,心中浮现出了一个名字,孙乾!

孙乾,字公祐,青州北海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简雍、麋竺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东汉末年刘备部下之臣。刘备入主益州后,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糜竺,后病死。

孙乾在刘备创业的前中期,都是首席谋士,而且他的口才非常好,经常出使其他诸侯,成功完成过多项任务。

孙乾后来被名士郑玄推荐,成为了徐州府的一名小吏,一直怀才不遇,直到194年,陶谦病逝,刘备领徐州牧的时候,听闻孙乾的名声,征辟其为自己效力。

孙乾这才慢慢在历史上展露了头角。

这个时候,孙乾应该还在自己老家北海郡,还没有什么名气。

一想到这,郭盛胸膛中一片火热。

“明天安排好郡里的事情,就出发去拜访孙乾!”

郭盛怀着轻松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郭盛如同往常一样,先是认真地练习完武艺,而后去吃早饭。

不管每天有多忙,郭盛都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武艺,雷打不动。

“没有天才,有的只是勤奋的普通人!”郭盛一边吃饭,一边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放松。

早饭很简单,一大盘馒头,一碟精肉,一小碟咸菜,一大盆稀粥,郭盛吃得十分香甜。

吃罢早饭,来到校场,此时士兵们刚刚完成晨练,也在用餐。

郭盛远远看到臧霸正在跟于禁坐在一块,两个人正在努力消灭面前的一大盘馒头。

看到郭盛带着典韦走了过来,臧霸和于禁赶忙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馒头,迎了上来。

“不必多礼,”郭盛拉着两个人的手,一同来到餐桌上坐下,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

“这几天我要外出拜访一位名士,我不在的时候,泰山郡的大小事务就拜托你们二位了。”

“是!主公请放心!”臧霸与于禁齐声答应。

“那我现在就出发,你们不用送了,辛苦一早晨,赶快继续吃饭吧!”

郭盛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止住了二人,然后带着典韦施施然离开了军营。

在郭盛走后,臧霸却是一边吃着饭,一边若有所思。

“主公现在急需用人的时候,我怎么把我那兄弟给忘了!”

臧霸暗暗自责,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自己有个要好的兄弟就在泰山郡。

待主公回来后,我便把这兄弟推荐给他,想必主公会很开心。

只不过,自己现在联系不上当年舅舅的三位弟子,他们三个可是随便一个人都比自己要厉害!

……

出了营门,郭盛与典韦上马,身后跟着十几名穿着便服的亲兵,往东直奔北海郡而去。

这次出门,郭盛打算伪装成一名客商,低调一些。

郭盛不想以自己安东将军,泰山郡守的身份招摇过市,一方面,容易引起沿途残余黄巾军与山贼匪盗的觊觎,另一方面,如果被当地的郡守等高层知道自己大张旗鼓过境但却不主动拜访他们,还得惹出麻烦。

……

一路上众人晓行夜宿,快速向北海郡前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