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 第123节

第123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薛远却不见回答,侍卫长抬头一看,薛大人正眼眸通红,眨也不眨地在盯着圣上在看。

*

御医们原本以为圣上至多只会昏迷一日,但却没有想到,直到两日后圣上也没有睁开眼。

御医彻底慌乱,行宫之中不适合医治圣上,禁军出征,一路护着圣上回到了京城之中。太医院的御医们日夜不睡,琢磨着圣上为何昏迷不醒的缘由。田福生和监察处在与圣上的心腹大臣们商议之后,压住了圣上昏迷不醒的情况,只以圣上养病为由来应付百官。

前朝和内廷也因此暂时安稳如平时。

和亲王府。

王先生收到了消息,大喜!他派人刺杀顾敛时,却没料到薛远为了抄近路而带着顾元白走了另外一条道。千里马奔腾,与王先生的人正好错过。等回程时再想要潜伏,却等来了黑甲禁军。

刺杀顾敛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有了意外收获,顾敛如今昏迷不醒,这不正是一个大大的好机会吗?

宛太妃身边的这颗棋子就是王先生手中最大的棋子,当真是不枉费大量的心血,终于是起到了作用。

王先生立即采取动作,决不能浪费这个天机。

不到几日,民间便流传起圣上病危,已命在旦夕的消息。

这谣言愈演愈烈,甚嚣尘上。京兆府尹及时做出了反应,加强士兵巡逻,一旦发现此等不实谣言,立刻抓住扔进牢狱之中。

但事实摆在眼前,百官已经数日未曾见到皇上了,皇上养病,是养什么样的病?为何独独能见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几位尚书大人,却不能见其他人?

宫中殿前伺候的宫侍话语中的含糊不清,田总管脸上逐渐加深的焦急和憔悴。恐慌还是渐起,百官之中、百姓之中人心惶惶,都想要知道圣上如今怎么样了。

圣上如今还在昏迷着。

已昏迷十几日了。

人会因为什么而陷入这么长久的昏迷呢?

太医院的御医茫然,他们试过了各种的办法,但还是手足无措,无计可施。

每一日都要比前一日更为焦灼而不安。不安的百官们也聚起来到了宣政殿前,高呼“万岁”,请圣上见他们一面。

殿中的众人面色凝重,彼此对视了一眼。

如今已无法再压制住了。

又怎么可能只是百官、京城百姓们惶惶不安呢?这些以圣上为中心的心腹大臣、监察处和东翎卫,宫女太监们,每一个都急得嘴上燎泡,都觉得风雨欲来。

他们也不安啊,他们更急,急得日日在殿前等着圣上醒来。圣上,您快点醒吧,您这座山要是再不醒,咱们就担不住了。

当日,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出面,阻了百官们的面见。但第二日、第三日……终于,圣上昏迷不醒的消息终究还是无奈地被宣告了出去。

朝廷哗然。

而这一日,王先生衣冠楚楚,特意整理了数遍的袖口和衣冠,缓步走进了和亲王的房中。

和亲王正坐在桌后,书桌上摊开着一本不曾被动过的书。他的面色憔悴而昏沉,双目无神。

“王爷,”王先生行了一礼,直言道,“圣上病重了,如今已是奄奄一息。”

和亲王骤然起身,猛得回了神,他死死盯着王先生,“你说什么?!”

王先生曾用西夏使者来试探过和亲王,和亲王虽易怒易躁,但在大事上却分外拎得清。他绝不会和王先生这个异国人来合作图谋大恒的皇位,所以王先生根本就未曾打算做无用功。

他只是忧虑地道:“圣上已昏迷数日不醒,宫中御医也毫无办法。在下心想,若是医不可治,那便是巫术了。若是有人用了巫蛊之术使圣上长眠不醒,这又怎么能是御医可治的?”

和亲王慌张地从书桌后跑出来,紧紧攥着王先生的手,“先生有办法?”

“在下云游四海时曾认识过一位精通巫蛊之术的好友,这位好友此时应当就在京城,”王先生叹了口气,“只是王爷,我等被拘于府中,即便是我这好友肯相助,我们也到不了圣上的面前啊。”

和亲王的呼吸粗重,他咬牙,“我来想办法。”

第126章

皇宫被大恒皇帝防成了铁桶一块,王先生想要到皇帝的面前,这比登天还难。

但此次时机实在难得,王先生已打算好就此一搏,若是此博输了,王先生已准备好得体的衣袍,他坦然赴死。若是赢了,那便不负这数十年的隐忍蛰伏。

将进宫一事交予和亲王后,王先生便开始联合起了京城之中的某些官员。

大恒的皇帝爱民,光是一个反腐的政策就让百姓们欢欣鼓舞。但对于被反的官员来说,这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皇帝在反腐之前先放出了消息,给了某些人自己吐出所贪污款项的时间。虽说顾元白已经给予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优待了,但总有些高官,心中会分外的不舒服。

这些不舒服,便是王先生撬开他们的缝隙了。

王先生看人的这双眼睛很少出错过。这些人敢贪,那他们就敢化作自己的助力。

以利相诱,以危相逼。皇帝让你们暗中还了贪污的款项,你们又怎么可以确保皇帝以后就不会对付你们?

这位皇帝陛下可和先帝完全不一样。他可以潜伏三年拉下权臣卢风,你们又如何能保证,他不会花另外三年来拉下你们呢?

相比之下,趁此机会架空皇帝,来使另外一个稍好对付的和亲王上位,这岂不是更好?

一番说辞下来,总会有人为此而动心。王先生打点好内外,而这时,和亲王也刚好得到了好消息。

他们可出府进宫了。

次日一早,和亲王就带着王先生同他的好友往皇宫而去。

和亲王今日的神色冷峻,不发一言。王先生瞧着他的面色,小心翼翼问道:“王爷,您脸色怎的如此难看,莫非是身体不适?”

和亲王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担忧圣上。”

想到了他对皇帝的心思,王先生的面色不由淡了下来,他坐直,应了一声之后便不再多问。

到了皇宫之后,宫侍上前领路,一路朝着圣上所在的寝宫走去。

王先生身边跟着的好友乃是一个中年男子,这男子身材矮小,双眼细长,相貌与衣着皆是普普通通。大恒的律法明令禁止巫蛊厌胜之术,即便这会儿怀疑圣上是被巫蛊之术给魇着了,也没人敢大张旗鼓地招人入宫,来驱邪除晦。

一行人走到殿前,就瞧见圣上寝宫门前已聚集起了文武百官。这些百官要么面色焦急,要么神情沉沉,他们跟在高官身后,正是想要问清楚圣上如今情况,亲眼看一看圣上为何会无故昏迷至今。

和亲王带着两人在百官面前从侧边走进了宫殿,王先生忽的回头,与百官之中的几人隐晦地交换了一个视线。

寝宫之中,焚香沉沉。

宫殿之中三步一人,侍卫们全副武装,将此处守卫得蚊子也飞不进来一只。宫人同侍卫们的脸上神情严肃,气氛压抑得厉害,行走之间,竟除了自己的呼吸,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王先生不敢乱看,规规矩矩地随着和亲王到了内室。宫中的太监大总管迎了上来,先给和亲王行了礼:“王爷,这就是您带来的两个人了?”

和亲王的声音沉沉,“就是他们。”

王先生觉得和亲王语气不对,他正要抬头朝和亲王看去,又有侍卫上前搜了身。中年男子紧张地交出一卷放在布袋中的长针,“官爷,这些东西等会儿就要用。”

侍卫们将长针一一仔细探查过,点头,“放予我等手中,你若要用,我等再交予你。”

中年男子不敢反驳,连声道:“是。”

待搜查完他们之后,田福生便带着他们前去内殿,语气中的疲惫和焦躁掩盖不住,“圣上已昏迷大半个月,太医院的众位御医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可还是无可奈何。”

王先生将他的话默默听在心中,也跟着叹了口气,“正是因为如此,我等平民百姓也跟着担忧。本来未曾想到巫蛊之术,但若是圣上连续数十日还昏迷不醒,这不是巫蛊之术又还能是什么呢?小人也就大着胆子,不管对错,去恳请王爷将小人这浅薄想法传到宫中来了。”

田福生擦擦泪,压低声音道:“莫说是你们觉得不对了,我也觉得不对。可宫中规矩森严,有些话不能乱说,有些事不能乱做。即便咱们再着急,也不能去碰这些个东西。”

王先生故意迟疑道:“那小人……”

和亲王在一旁肃颜敛容,他的目光直直看向前方,长久颓废于污泥之中的将军终于显出了几分征战沙场时的坚毅神色,“我担着。”

王先生哑然。

田福生道:“这是小的同和亲王您一同允了的事,自然是小的和您一起担着。 ”

王先生心中道,原来是他们私下里做出的决定,那些大臣们想必还不知道。

这就更好了。

终于,他们步入了内殿,远远就见龙床上躺了一个瘦弱的人。王先生不敢多看,他身边的中年男子倒是被田福生请了上去,看看圣上这模样是否是被人魇着了的缘故。

中年男子正了正头上的发带,又整了整袖口,才谨慎地来到了龙床边上。

周围的侍卫们紧盯着他不放,王先生也屏气凝神。中年男子拱手道:“小人要看一看圣上的双眼。”

薛远站在一旁,满脸的胡子拉碴,他死死盯着这个人,眼睛不眨一下,沙哑道:“看吧。”

中年男子只以为他是个高官,不敢拖延,伸手就朝着圣上眼皮上摸去。他的两指之间夹了枚银光闪现的细针,这细针直对准头上的死穴位置,一旦插入,大恒皇帝必死无疑。

他们的大业将成了!

*

殿外,百官对峙,剑拔弩张。

太尉王立青王大人抚了抚花白的胡子,冷哼一声,“赵大人,我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圣上如今昏迷不醒,自应该有人代其为之监国,使万民心中安稳,这难道是错的吗?!”

枢密使赵大人面无神情,冷硬道:“敢问王大人心中所想监国之人为谁?”

百官静默,唯独竖起耳朵里,不敢放过一句。

王太尉年龄已大,又高居二品,他本不应该出这个头。但前些日子有人找上了他,同他说了一番似是而非的话,王太尉那时毫不留情地将人驱赶出了府,等人走后,心中却不断回想此人说的话。

王太尉不再年轻了,他既怕死,又怕晚节不保。当年圣上反腐,他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两怕”,才慌张地将半辈子所贪污的钱财东贴西补地还了回去。

圣上放了他一马,他心中庆幸。但被提醒后才知,他庆幸的早了。

以当今皇帝这个脾性,他真的会放过他们这些大蛀虫吗?

王太尉想了许多,甚至想到了先前二女婿被查贪污一事。他的二女婿正是前任的太府卿,被降职之后前来同他哭诉,那时王太尉还痛斥了他一顿,现在想想,王太尉只觉得浑身寒意升起,觉得这是圣上要对付他的苗头了。

“那些鸡蛋和其他宫中所需物品,我不过是沿着之前的账本一一记过,怎么圣上就非要查我呢?”二女婿辩解的说辞一遍遍在脑中回响,“岳父,圣上就因为一个鸡蛋就来查我啊!”

是啊,为什么非要查他的女婿呢?这不就是要来对付他了吗?

王太尉浑身一抖,一夜过去,他就咬咬牙答应上了王先生的船,要保命,要保住这一辈子的好名声,那就必须要把顾敛拉下去!

在群臣面前,王太傅直言不讳,“圣上未有子嗣,但却有一亲兄弟,正是先帝的长子和亲王。如今圣上重病不起,和亲王不代为监国,谁又能来监国呢?”

不少人暗暗颔首赞同,王大人说得没错,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在这风头浪尖,和亲王监国是最好的选择。

若说要由圣上的心腹大臣们监国,没有圣上的命令,他们言不正名不顺,百官不服。但若是先帝的长子,如今圣上唯一的血脉和亲王,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和亲王同样是威名在外,强过许许多多仗着祖上荫庇的宗亲子孙,他本身便具备可以监国的实力。

有人率先站出:“王大人说得有理,下官也觉得如此人心惶惶之刻,由和亲王监国最是能安抚官民之心。”

此话一出,陆陆续续又站出来了几个人赞同此举。

枢密使和参知政事站在另一旁,与他们隐隐呈分裂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