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134章 初入京城

第134章 初入京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像那些志在朝堂的士子对京城怀抱着信仰一般的向往,(春net)归对于时下仍被习惯(性xg)称为“北平”的这座京城,期待仅仅限于非熟悉所在,想当然存在着她从未见识过的人物与风(情qg)。只是初入京城,她也做好了准备没法子沿路顺畅恣意的张望街景,当在最后歇脚处一个小岗坡远远望了一望那永定门上,绿琉璃剪边灰筒瓦的重檐歇山顶,便认命的登上((逼bi)bi)仄的马车——好在兰庭细心,昨(日ri)便将车窗更换成了薄纱绷,不用(春net)归拨开一条缝偷窥时还担心着被别人偷窥见了,鄙斥“这个妇人不安份”。

自入了城门,先是一阵喧嚷又渐渐安静下来,(春net)归听那喧嚷声叫着的是“来碗豆腐脑嘿,入口即化的豆腐脑错过悔终生了嘿”;要么是“玉树寻,嫩黄深,夜来(春net)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这里的可是东坡居士赞过的焦圈,又填饿又解馋”;又有叫卖“糖耳朵”“艾窝窝”等等等等吃食的喊声此起彼伏。

便猜测着这一段之所以(热rè)闹,是因城门口的守卫要验察出入人员的路引文牒,得花耗不少时间,远道而来的行人经过甚长的排察,正饥肠辘辘时,听见城内沿街的叫卖声还不垂涎三尺?说不得便要光顾了。

这和汾阳城就有些不同了,汾阳的城门内往里走上一里路,都不许设摊置铺,更不准摊贩滞留沿街兜售,一段路程肃静得很,没想到天子脚下煌煌国都,反而并非从城门处就开始庄严,给人第一印象倒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

待过了左安门口的这截喧吵,耳边渐渐清静下来,(春net)归猜测着这里应当不是要闹市坊,她透过窗纱观望,隐隐可见大街两边的排屋,也不是门楼高大的室庐,行人们多迈着慵懒的步伐,对于驰道上过往的车水马龙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连道边树荫里趴着打盹的黄狗,也丝毫不为街上的人马车行惊动,只偶尔有稚子,会出“大马大马”的欢呼。

要等接近宣武门,(热rè)烈的声浪才会盖头袭来,使人根本听不真切语句的意思,往往一句话才辩清了几个字儿,就被另一句话给截断,驰道上也变得不通畅起来,马车走走停停,(春net)归往外望,望见的也只是一顶顶小轿被人抬着倒是走得欢快,让她忍不住“唉”的一声。

因为入城特意换了马车,许是图轻便的缘故,此车只容(春net)边连个闲聊的婢女都无,那纱窗虽说便于观望,却挡不严(日ri)光,又虽说已经是立了秋,但秋老虎的势头正猛,人在((逼bi)bi)仄的车厢里还得被(日ri)头烤着,滋味销不?

原来艰辛的不是途中的风尘颠簸,艰辛的是入了城之后,想颠簸都颠簸不动。

也不知兰庭是不是听到了(春net)归的叹息,牵着马来到窗傍——因为要跟车,骑行也不顺畅了,兰庭也是索(性xg)牵着马前行,他一过来,倒是把(日ri)头挡了几分,至少让车厢里添了(阴y)凉。

“这一段是菜市口,是内城外城相交的闹市,故而最最喧挤,待过了这一段进了宣武门就好,至少驰道会通顺了。”

兰庭话音刚落,(春net)归便听“轰”的一声炸响,震得她头皮麻两耳失聪,好一阵才恢复了听觉听见的却是好事者一片欢呼声,她惊慌失措的往右看,直见兰庭仍然不紧不慢走在窗外才能安心,她吞了口唾沫正想问生何事,就见兰庭已然转过脸来,这样喧挤的人群里,烈(日ri)暴晒之下,他的眉眼仍然是宁静幽遂有若幽谷深潭,让(春net)归不仅安心连烦躁都消减下去。

“宣武午炮声震京华,这每(日ri)午间的一声炮响也能称为京城一景了,咱们今(日ri)正好遇上。”

(春netg)口,在窗内长吁了口气“原来如此,还以为是京城给了我这小女子一个下马威,正奇怪我有何德何能。”

这时(春net)归尚且不知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不仅是闹市,也是刑场所在,死囚经刑部审核都要推出宣武门问斩,而问斩的时辰又都定于午时三刻,往往在经这声炮响后便有人头落地,结合城门洞顶上刻着“后悔迟”的三字,对于作(奸jian)犯科的(奸jian)歹匪盗以期起到震慑的效用,若说这声炮响为下马威,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日ri)后,当(春net)归终于闹清了菜市口的另一种用途,想到自己原本是当笑话的一句感慨,简直哭笑不得,她可从来就没有作(奸jian)犯科的“志向”,怎么就正好赶上了这记“下马威”?!

马车驶入宣武门后,果然前行时就变得顺畅不少,(春net)归往窗纱外瞧,只见大街两旁的门楼高耸,白墙外排排碧梧叶如翠盖,几乎见不到简朴的排屋,她大约也就明白已经进入高门贵族宅居的市坊。

接下来的路段当然不算幽僻寂静,只是宅深路阔,规建有度,大不类同外城闹市的拥堵,是另一种不见喧沸的繁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