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猛虎 > 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

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萧扈回去了,得意洋洋而回,不过他这次还没有得意够,还只是收一点小利息,真正等到甘奇带着大宋皇帝的命令来求的时候,那才是他真正得意的时候,必然要尽侮辱之能事,在所有大辽官员以及皇帝面前,把甘奇与大宋的脸面彻底踩在脚底下。

燕云十六州,是一条东西向狭长的地区,也就是说从雄州边境到燕京,其实并没有多远,不过二百来里,也就是一百公里的距离。

大宋朝也就偏偏缺了这个宽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区域,没有了燕山山脉,没有了真正的关隘天堑作为防线。

萧扈在第二天下午就回到了燕京城,朝堂之上,许多人都等着他的消息。

皇帝耶律洪基早已等候多时,一人能当百万军的萧扈带着胜利的姿态回来了,满脸笑容见过朝堂众人。

耶律洪基开口问道:“宋人如何反应啊?”

“回禀陛下,那河北两路经略制置使甘奇,见得我大辽七十万勇士摩拳擦掌,早已吓得两股战战,惶恐不安。臣略微恐吓几番,他便谄媚无比,想来是真吓坏了!”萧扈如此说道,倒也是实情。

耶律洪基闻言哈哈大笑,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种事情更让一个皇帝开心的了。

“宋人,依旧还是那些宋人呐,朕还以为这些宋人长进了,要与大辽扳一下手腕,看来不过如此!”

“陛下圣明,宋人也就是一些嘴上功夫,真要来点真格的,立马吓得屁滚尿流。”萧扈奉承着。

不过说的也是事实,大宋这点底气,早已被辽人看透了。辽人占大宋便宜的手段多了去了,但凡宋夏开战的时候,辽人就会出现,有时候做调停的中间人,有时候恐吓大宋,有时候也恐吓西夏,长袖善舞之间,不知在宋夏两国中间得了多少好处。

一言蔽之,辽兴宗几乎就把辽国的威势提升到了不定就杀个血流成河了。

禁军府库也能大规模亏空,甲仗库的账目与实际存货,差距大到令人发指,账目上记得满满当当,东西却几乎没有。

甘奇再一次领教了这个国家的糜烂程度,再一次明白了为什么金人南下的时候,说把汴梁围了就把汴梁围了。

气得甘奇到处大发雷霆,也是无奈,来去的路上,连各地的县衙也去翻了个遍,翻到一张堪用的床弩,甘奇都能喜出望外。

如此几番,倒也把许多官员给吓到了,到处想办法,弄军械充到甲仗库里去,生怕甘奇这个河北两路制置使上门来检查军备,又是几番弹劾,影响他们的前程。

这倒是意外之喜,哪怕是表面工作,也是能见一点效果的,总能多几副铁甲与兵刃,再来点好弩弓,那就是意外之喜。

如此,甘奇更是派出许多心腹往更远的州县去巡查,收获虽小,但也能聚少成多。这大宋,好就好在足够大,州府足够多。就河北两路,一个县翻出十副铁甲来,加在一起也能凑个两三千副出来。一个州府能有几张床弩,那也能凑个百十具来用一用。

北宋的河北两路,地盘倒是足够大的,并非就是后世的河北省,而是后世河北大部分,加上河南一部分,再加山东一部分,还有山西一部分,很大,足够甘奇尽情搜刮。

河北两路,其实也有些人心惶惶,因为都知道辽人在边境屯兵了,可能要打仗,否则甘经略也不可能这么到处搜刮军备。

这回,甘奇倒是把国书送到了汴梁城。辽人陈兵的消息,也是瞒不住的。

汴梁城里,自然又是一片哗然,民间喊打喊杀的人不少,更知道甘相公就在河北,有许多文人士子也热血非常,四处奔走相告,不能卑躬屈膝,不能教人欺辱……

当然……在汴梁城里喊打喊杀的人不少,只是这汴梁人真愿意上战场去打去杀的人,可能就找不出几个人来了。

不过,年轻的读书人,总有一些是真的满怀一腔热血的,竟然还真有一些士子到处拉人结伴,要到河北去支持甘先生,就如昔日随着甘先生出征邕州一样。

要说这大宋朝的儒家,其实还真有许多教育得极好,就如南宋灭亡之时,崖山殉国跳海的文人成千上万,军民一起,跳海殉国之人十万之多,那场面,当真感天动地。

也如文天祥,终究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了。

(ps:所以后来的日本人,为了打击国人抗日之心,还特意编出来一系列的理论,最著名的莫过于:崖山之后无中国。说中国的历史传承,在崖山之后就断绝了,中国有脊梁的人,都在南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之后死绝了。

在日本崛起开始对中国起野心的那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论述文章以及书籍,特别是关于华夏的传承以及华夏被外族统治的历史,日本人最喜欢研究,出的论述也是最多的,比如还有五胡乱华,那段时期的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喜欢研究这几段历史。

其中原因,就是为了打击国人的抗日之心,加强华人对日本人统治的认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需要加强自己在崛起之后的文化自信,观点集合在一起,就是在说中国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国人了,早已成了劣等人,需要得到中华文化正统传承的日本人来拯救。

在那段时期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人中,以所谓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为有代表性,终其一生兢兢业业,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可谓是“著作”等身。这些理论在清末民国时期在中国流传甚广,特别是敌占区的一些汉奸文人特别喜欢这种论调,也忽悠了一大帮中国的文人,比如著名的汉奸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汪精卫身边还有一大批亲日文人,他们是真的相信这些论调的。只是没有想到百十年后的现代社会,这种论调依旧还能甚嚣尘上,拥趸无数,着实有些可悲。)

言归正传。

东京汴梁的朝堂之上,皇帝赵曙还是有点吓到了,看着国书,问着满朝文武:“辽军当真有七十万?”

一人当过百万兵的富弼,此时老神在在,倒是显出了老臣的沉稳,慢慢答道:“陛下,辽人不过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多不过十几万人。”

赵曙闻言大气一松,说道:“那就好,河北两路,有近三十万禁厢军,倒也不怕他。”

富弼又道:“此事既然因甘道坚而起,这出使斡旋之事,当也由甘道坚去,想来也是不在话下的。”

富弼自然是没安好心。这种求和的事情之难,富弼是有亲身体会的。甘奇惹事,甘奇赔上身家去解决,回来还得让甘奇落一个惹是生非陷国家于危难的罪名。谁叫甘奇当初在朝堂上大包大揽,该他吃些苦头。

皇帝赵曙倒是对甘奇信心非常,答道:“此事甘卿去河北之前,朕就有安排,使节本就是他,他自会解决此事。”

富弼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曾公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脑中不断乱想,甚至都猜过甘奇是不是想与辽国开战,但是这个念头转瞬即逝,没有理由,站不住脚。

曾公亮出言说道:“陛下,当派个人再到雄州去传达陛下圣谕,让甘经略心中有个底气。”

“对,派人去告诉甘卿,割地不行,再加岁币也不行,定然不可辱了大宋脸面。”赵曙倒是有些骨气,反正国格不能丢。

富弼却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这命令,岂不就是让甘奇自己私下里花钱解决?富弼脸上笑意更甚。

不过,其实赵曙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就是想强硬一把,因为他知道辽国要生内乱,甘奇是有谈判筹码的。这内乱本就是甘奇制造出来的,所以赵曙对甘奇真的有信心。

心中一直有疑惑未解的曾公亮,此时说道:“陛下,那就派臣之犬子孝宽去传旨意吧?”

“允了。”这事赵曙倒是无所谓。

曾公亮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传这道旨意?因为他知道事情一定有问题,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他真的想弄清楚甘奇到底要干什么,回家他还得好好嘱咐曾孝宽一番。

曾孝宽得了曾公亮的一番嘱咐,拿着圣旨坐车上了官道,往雄州急赶。

只是见到甘奇的曾孝宽,也没有想到,甘奇拿着圣旨,却闭口不谈出使之事,依旧到处忙碌不止。

对于此时的甘奇而言,出使?那是不可能出使的!

虽然如今辽宋这种格局,出使一定不会有危险,但是甘奇依旧不会出使。与其费那时间去出使,甘奇还不如多做几番开战的准备。

辽人还几番派人来催促,甘奇都是百般惊恐的推脱着,甚至当着辽人的面,表现得惶惶不可终日。

春节都到了,辽人又派人来催,萧扈亲自而来,恐吓着甘奇:“怎么?不敢到我北朝去吗?还是你家皇帝吓得六神无主了,不知如何是好?”

甘奇一脸惊恐模样,无言作答。

“若是开春再无使节到我燕京,我陛下有言,立马发兵开战,先打雄州!”萧扈一脸厉色。

甘奇点点头:“还请辽使息怒,过两日就是除夕,除夕一过,半月之内必然有大规模的使团抵达燕京!”

“为何除夕过了,还要半个月啊?”萧扈厉声问道。

甘奇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答道:“因为那个时候,雪就要停了。”

“雪停了?下雪还赶不了路了?”萧扈又问。

“财物颇多,车队数百,下雪赶路,怕是难以成行。”

萧扈闻言大喜:“车队数百?哈哈……你们宋人倒是……”

笑出声的萧扈,陡然觉得自己不该这么笑,又把笑容止住了,换了一脸厉色,说道:“不跟你家皇帝说,不必送什么财物,吾皇有言,只要土地,否则就开大战!”

“辽使息怒息怒,我这便再奏报陛下,把萧使之言送达。”甘奇脸上的为难,演得极好。

“哼,识时务者,俊杰也。不识时务,教你南朝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家国沦丧。”萧扈大袖再拂,对一个国家说出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之语,实在爽快。

“辽使放心,以和为贵,辽宋乃是兄弟之国,当以和为贵。”

萧扈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不要再等本使来催,若是还让本使下次再来,那就不是本使带着一队护卫来了,便是百万大军兵临城下!”

“祝萧使除夕安康!”辽人早已开始过除夕这个节日了,该祝福一下。

“哼!”萧扈已然出了厅堂,水都没喝甘奇一杯的,饭就更不吃了。

这次甘奇一直把萧扈送到了城门口,方才停住脚步。

转头的那一刻,甘奇眉宇之间,杀气外露!

还有话语:“演了这么多戏,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