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明 >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吴争也不是盲目尝试,他的作战方略是,先尝试热兵器,如果不成,那么只有狠下心,让五千骑兵进行补刀了。

但这支清军骑兵必须歼灭,这是吴争今日铁下心要干成的事。

让夏完淳顺路诱敌,也是吴争心中没底,希望把来犯清骑削弱一些,增加成算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时候,吴争的心是悬着的,他明白,镇江城今日如果不收复,那么未来很长时间,都没有今日这么好的机会了。

一旦清廷调集重兵入驻,再想攻镇江城,那就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庆泰朝底子薄弱,消耗不起。

而镇江城由此将成为清军深入庆泰朝腹心的一根刺,日日夜夜将折磨着明人的心。

……。

临阵易帅,本是兵家大忌。

可对于多尔衮而言,他根本没有将庆泰朝视为同等的对,根本不在意。

事实也确实如此,整个庆泰朝所有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六万,而长江沿岸,已经聚集了十万清军。

军队与军队也不一样,清军那是从关外打到关内的老兵,而明军却是“乌合之众”。

所以,在多尔衮看来,明军突破江防,占领仪真,那不过是偶发事件,不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

吴三桂、李国翰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一支二万人的明军,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只要调集清军合围,仪真的明军要么撤回、要么被全歼。

而“临危受命”的吴三桂,知道自己是打酱油的。

事实上,吴三桂降清的经历,并不是传说中那般为了一个女人。

吴三桂那时也是有野心的,在李自成占领顺天府登基之后,李自成几度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也动过心。

但当时被李自成挟为人质的,可不只是陈圆圆,还有吴家亲人,所以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时有些偏颇了,象这样的枭雄,怎会在意一个女人呢,哪怕是再美丽的女人,也不至于让他以江山相换。

事实上,吴三桂当时的处境非常不堪,兵力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

这种情况下,想要两面作战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吴三桂必须要选择一方。

可吴三桂有野心,他不甘心屈居别人这下,所以,他想了个驱虎吞狼之计,那就是利用多尔衮这只虎来吞李自成这头狼。

可他的算盘没多尔衮精,所谓你想要人利钱,人要你本钱。

多尔衮一面虚与委蛇,一面下令强行军,一夜之内抵达山海关。

而这时,吴三桂还在与率军亲自前来的李自成三河县敷衍呢。

清军一到,李自成总算是明白自己被吴三桂下套了,于是率军猛攻。

吴三桂打不过啊,事关生死,只能向多尔衮求援。

好嘛,多尔衮正合心意,这就有了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之战。

打了这战,正如黄泥巴掉进裤裆时,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多尔衮的逼迫下,吴三桂只能易旗改帜,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当然,清廷明面上也没亏待吴三桂,不久就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但吴三桂和其他降官不同,他还拥有一支自己独立统率的军队,在降清之初,仍与南明势力保持着联系。

应天府福王登基,吴三桂甚至还派人私下传信“不忍一矢相加遗”。

因此,清廷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

除对其严加防范之外,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的仇恨,使其率兵攻击李自成。

李自成主力被平定之后,清廷也就卸磨杀驴了。

吴三桂随即被清廷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那时锦州需要吴三桂镇守个屁啊?

不过就是将吴三桂部置于清军的腹心,严加看管起来罢了。

对于清廷的这种安排,老谋深算的吴三桂自然了然于心。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了,而是安下心来当清廷顺臣了。

所以,这次多尔衮让他去江北打酱油,吴三桂知道,这是多尔衮在考验他对朝廷的忠诚,否则区区南明残余,还须李国翰“辅佐”自己?

虽说吴三桂对清廷一样心中怨恨,可他知道,这是自己获得清廷信任的良机,只有把握住这次机会,自己才有可能脱离清廷的监控,才有机会图谋将来。

所以,吴三桂决定使出混身解数,也要全歼仪真明军。

一到扬州,吴三桂立即调动各路清军,向仪真合围。

……。

吴争判断的没错,从镇江城南下准备收复丹阳的清军骑兵,确实是五千人左右。

夏完淳按吴争交待,以三千人诱敌。

可这时,吴争判断错了,清军根本没有理会夏完淳这支明军。

仅仅派偏师一阵驱赶之后,直接南下了。

夏完淳此时远离丹阳,虽有心向吴争传信,可知道清军骑兵行军速度极快,恐怕自己的信使到达丹阳时,吴争早已接敌了。

于是,牙一咬,会合埋伏的军队,毅然向丹徒方向北上了。

……。

吴争自然早已派斥候四出。

清骑居然全数南下,让吴争本就悬起的心,再提上了一寸。

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打呗!

但战术进行了一些修改。

原本已经构筑工事,前出的火枪兵被迅速撤回丹阳城内。

埋伏两翼的骑兵也相应后撤,部署于东西城门外藏匿。

也就是说野战肯定是打不成了,那就打一场攻防战。

但攻防战,铁定是全歼不了清军骑兵的。

只有在城墙上顶住,然后派骑兵由两翼包抄合击,这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前提是,正面要顶得住,且给予敌骑以重创,否则,依旧回到野战的老路,需要骑兵与骑兵硬抗。

还别说,重演之下、牛高马大的外籍火枪兵士气高涨。

在他们看来,瘦弱、矮小的东方人,怎么可能挡得住炽热的弹丸呢?

这些外籍兵与三千新兵被安置在城墙上,前后三行,这是吴争借鉴倭国的“三段击”火枪战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