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南宋风烟路 > 第1454章 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第1454章 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自仆散揆渡淮以来,短短数日之内,连克颍口、安丰、霍丘,兵临庐江、含山、和州,锋芒正劲,直趋长江。千里州邑,混然一区,烟火相望,无有扞蔽,胡尘猝起,星飞云散。

南宋官军之中,虽有何、姚那般只知占星卜卦或未战先怯的庸才,亦有田琳、厉仲方等等一旦接防就拒敌于千里之外的骁将,前者早在今年六月便与小秦淮合作夺取过寿春,近日与李君前二度合作、戍守庐江,立竿见影地制止了仆散揆所率金军的摧枯拉朽;后者不仅是绍熙年间的武举第一人,更还运筹帷幄、多谋善断,虽说林阡才在含山与他熟悉了半日,便觉得手里的刀一下从普通变成了饮恨。如此,既驾驭到神兵,又修复了情报网,仆散揆之于他的优势便一去不复返,宋军也总算在江北慢慢站稳了脚跟。

然而,接下来一触即发的和州之战,怎么看都是空前的举足轻重作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和州左控昭关,右挟长江,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东与建康相望,西与含山接壤,地位本来就是重中之重;更何况受前面这一系列战事影响,下一战无论何处都是金宋双方都急需、渴求的,宋军卯足了劲要还击、雪耻,金军鼓足了气要追歼、决胜。所以,不管林阡或仆散揆,都势必倾尽全力。

这样的一个紧要关头,军队也好,民众也好,都不可能完全以小秦淮马首是瞻,林阡自然是非得去拜会那位建康府知府兼沿江制置使叶适不可,本想着等战事轻缓些、见缝插针连夜去后方,谁想他竟带病亲赴前线,实在是出乎林阡意料。

“你忘了么,文暄师兄的抗金之念,都是受这位叶老伯言传身教的。”吟儿说,她不意外。

“别叫叶老伯,叫叶大人……”林阡赶紧提醒她别再自来熟,比如像对程凌霄一样见个面就拜了师……

他俩一路与因伤退居二线的十当家谢峰一并前往叶适伯侄所在,沿途所见,都是流徙的淮民惶惶无所归宿。

“只恨朝廷一向主和派居多,数十年来疏于边防建设。在突然决定北伐之前,千里边疆都毫无守备。”谢峰叹息。九年前,吟儿给这个沉默寡言的十当家起了个外号叫“不言谢”,他如今看到这些颠沛流离也禁不住心中愤慨。

“两淮一旦被金军入侵,仅仅是楚州、盱眙、安丰、庐州等郡县,可能就有二三十万家,慌乱逃奔、渡江求活。”林阡说,这些民众是他要见叶适的最大缘由宋军在抵抗金军的同时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确保民众的性命,然而,民众理应还要有人在长江南岸收容、安抚。

步步靠近长江北岸,淮民正比平时稍微有序地渡江,见状林阡等人都觉心安。林阡心忖,会面之处在这里,说明叶适和他想得一样。官军义军一心一念,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关。

远远就看到叶文暄长身鹤立,在一干官将里显得卓尔不群。今年三月林阡和他稻香村一别,后来只在掀天匿地阵中神交,至今已有七个多月没见,期间林阡辗转了大半个金国,叶文暄也同样参与了开禧北伐。

然而,叶文暄却在宿州之战目睹了当地官军对义军首领南龙的妒恨射杀,没制止得了郭氏军阀的刚愎自用、断送战机、任由他们为求自保出卖了前去救他们命的副将田俊迈……险些对“聚合官军和义军”这一任务失去信心的他,所幸后来在灵壁遇到了毕再遇,终于拨云见日、重整旗鼓,那一战,他协助毕再遇成功击退了金军,也促成了官军义军的一体。

从那一战开始,叶文暄夫妇便一直奔走于两淮,致力于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的共融。成效显著,不得不说两淮地区的官军虽然也有混吃等死、尸位素餐的,但对义军的态度从来都是欢迎、热情、甚至听令,东线的战斗从一开始就不像西线那般波云诡谲、中线那般相互陌生。

“盟王,盟主……”身材高挑的冷飘零,也和叶文暄一样令人很好辨认,她不经意间一回头,恰好看到林阡吟儿一行三人,当即就飞身下船来迎他们。

叶文暄一喜转头,虽然没离开他身旁老者身边,一颗心也眼看着是飞过来了。船头老者本来还在说话,叶文暄低头说了几句,得他允许便立刻下来,后面还跟了好些官将,他们一脸小弟痴迷状,明显是对林阡久仰大名。

“唉,原本可以凭楚州之战成为两淮民众之信,谁料走火入魔,功名毁于一旦,实在可惜可叹。”那老者转身来,在船上与林阡遥遥相见,只是轻轻向他点了点头,并不傲慢,语气却带着苛责,正是水心先生叶适了。

“叶大人。”林阡当即向他见礼,吟儿一愣,嘀咕“就知道和朱熹打对台的人不会有好脾气……”

“他没说错啊……”林阡赶紧按住吟儿头,吟儿一脸堆笑“叶老……”

林阡知道,这老学者说得一点都没错,但凡自己在两淮民众心里有一点威信,哪怕三成像骁将们对他这样,此刻淮民也不至于慌不迭地渡江而逃,而他只能任由着、确保着、迁就着他们逃,这五天来有些时候连胜仗都宁可舍弃了不打。

“据说毕再遇、赵淳和你一样的战法,宁可固守楚州、襄阳、和州,实行坚壁清野,却是弃了清河、自焚樊城、一时难返。如此一来,我军其实已经离第一道防线极远。”叶适似乎不满这种弃地保兵?

吟儿当即不装,直接回应“叶老,地与人,谁重要?”

“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叶适问,一直弃,一直弃,弃到无时,何处为国?而那时,人又何在,守何地。

吟儿还没缓过神来,林阡已经明白他说什么,轻声回答“叶大人,楚州、襄阳、和州,既然坚壁清野,便必死战不退,第二道防线,是毕、赵两位将军和林阡的极限。”

“但愿你记得今晚这军令状了。”叶适这才露出笑容来。

“叶大人……”林阡这才知道,叶适原来是在试探自己的决心?苦了吟儿,听不懂,现在还气呼呼的。

“我理解你这些天的做法,因为走火入魔过,只能故意避开民众,逢大战就把他们先疏散撤退。”叶适继续指教,“但你若想守住第二道防线,单凭李君前、田琳、厉仲方等人随你战斗,指望着我在江南给你收容难民,却是远远不够的。”

“叶老,您想怎么打这场战呢?”吟儿生气地问。

“建立‘以江北守江,兵民共守’防御体系。”叶文暄的声音在她耳后响起,她不禁一愣“什么?”才发现叶适身边有人已经拟定了大方略?转过头来,望着文暄。

“民众同样不退,在江北与军队共拒外敌。”叶适也看着林阡,如是说。

林阡心念一动“不可。”

“眼前民众,惶惶不安,如何可以留在江北送死?”吟儿也对叶文暄摇头,“这方略听上去好,不切实际。”

“不错,今日虽然岸步有寨、江流有船,鹿角、暗樯数重并设,沟堑深阔,不可越逾,然而人心已摇,唯能奔迸求渡,腾突纷扰,贻乱江南。”叶适也承认,人心动摇危害最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防御措施做得再好都没有用,但解决人心动摇的问题不该是将他们完全拆开送走——林阡只可以对江淮四大帮会那样、因为四大帮会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而民众和军队之间却不一样,他们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人心完全可以拯救,不该拆,更该合,“惶惶不安,那只是今时所见的民众,心无所倚,手无缚鸡之力,当然不安。若然心有所恃,便能依山据水、自相保聚。”

“安定人心,振奋士气,招募其中豪杰,激发民众自保……”林阡叹了口气,军民互融固然好,军队不必腾出手来防护他们渡江,反而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后援,可是,自从上回在楚州走火入魔之后,他愈发不敢这样和叶文暄想到一起去。

“大话而已,人心哪那么好振奋。”吟儿板着脸,想,这当儿,林阡也不可能随便来个以一敌万,何况,要想民众安心,不是一次个人英雄就可以治本的,更需要民众自己参与进胜仗、尝到甜头……忽然眼前一亮“咦……”

正待要把自己想到的计策说出口,发现旁人已经想到了——叶适身边一个文人开口说“发挥南兵所长、砍营劫寨。老师可组织敢死队,人不宜多、但一定要精、五脏俱全,其中既有官军义军,又有市井悍少、民间勇士。如若不来,重赏招来。一旦金军临近,军民配合夜袭,次数多了,必然振奋鼓舞,民众不会只想着逃。”

“实战中,盟王盟主出些高手。参与夜袭的悍民也不会有太大危险。”冷飘零补充。

“倒是好计策。”吟儿笑逐颜开,这样一来,林阡临战时不仅没有后顾之忧,反而还有了无比坚实的后盾,南宋多的是钱,也本该多的是人。吟儿打量了那个出谋划策的文人几眼,想来应该是叶适的得意门生。

重教兴学的叶适,和朱熹一样的桃李满天下,此番抵御金军,或给他在长江江面布防,或帮他支招砍营劫寨,更有甚者,便是叶文暄这般的王佐之才,提出若然能够安定民众,便可教民众经营“屯田”,耕其旧业而复其所常安,守其旧庐而忘其所畏。

吟儿心服口服连连点头,谢峰也重新把自己听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不言谢。

叶文暄回看林阡仍然沉思,问“胜南,这‘以江北守江,兵民共守’,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确有不妥。兵民共守,必须先劫营砍寨,然而这部分民众,逃离前必然焚家,江北已无所驻足,恐不能成大功;日后若然有更多民众驻留,对他们指导屯田之前,更需要基寨将他们安置。”林阡说着说着,叶适脸色渐渐变了,听到最后几句,将林阡邀入舱内边听边走,吟儿等人却和冷飘零一样被侍卫们阻在了舱外、有一种林阡被叶适和叶文暄拐走的错觉“这……”

“应是说到了世伯的心坎上吧。”冷飘零笑起来。

舱内,叶适迫不及待地摊开一张地图,移灯来给林阡看,动作之迅速,精神之充沛,哪像个老病?

“我与伯父有一个想法,在江北建立堡坞。”叶文暄说,“正是你所说的基寨。”

林阡点头,看了地图片刻,说“定山、石跋、瓜步。”

“胜南与我不谋而合。定山,离江仅三里,可屏蔽靖安;石跋,近在江津,可屏蔽采石;瓜步,屏蔽东阳、下蜀,西护历阳,东连仪真。三堡缓急应援,首尾联络,确实可以形成守江防线。”叶文暄笑着对叶适说,“各堡可戍守少至百余、多至万人,再加敢死兵士千人,劫寨、烧粮、冲锋搏击之用。”

“如此,不仅可收留江北民众,也给过江之兵落脚点,一则使南岸守兵勇往直前,二则使江中舟师有接应之利,三则利于海船入江而决死斗,四则利于舟中甲士战斗。如果敌人发兵攻击堡坞,由于三堡离江较近,我军以战舰海船在江中攻击敌军,使敌人腹背受敌。”林阡点头,却知道这想法离现实还有一段差距,“然而,建立堡坞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

“这倒不必顾虑。我会奏请朝廷拨钱、发粮、提供军器;况且若兴此役,流民必多应募,以工代赈,既修堡坞,又集流民,一举两得。”叶适捋须而笑。

“还有一点,为防金国奸细鱼目混珠,在安集流民之时,希望叶大人能将居民户口、姓名、帐册调查清楚,申报朝廷时更加务必慎重。”林阡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再教青鸾战狼有机可乘。

“出了什么事?”叶适问。

“朝堂高层有金国细作,几乎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地步,我对他抓之而后快。”林阡面露一丝凶狠之色。

“有何特征,我会为你留意。”叶适点头。

“大约三十年前入宋为官,也有可能是取代了某个官员使其性情大变;盱眙和八叠滩的战事,一东一西,他都能够调控或撺掇。”林阡说。

“若非潜伏于丘大人身侧,怕也是韩丞相亲信了。”叶适点头,“你且放心,有任何线索,我都会第一时间告知于你。”

叶适自林阡回答出不退、不可、不妥之后,便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值得自己那么多门生推崇,待说到最后堡坞地点、财力、户口等等,更发现他洞察力强、心思缜密,难怪文暄对他念念不忘,于是与他们两个小子秉烛夜谈,浑忘了有病在身,翌日便病情加重,却还是没听军医的回建康休养。

今次见面,林阡何尝不是对叶适大为改观?回来的路上对吟儿连连称叹“本以为他是个老师,没想到也是个战士!”

“唉。”吟儿重重叹了口气,“若是他守着颍口多好,非得在和州相见恨晚。”

“是啊。”林阡看向另一边也等叶文暄到深夜的冷飘零,关切地问他二人,“怎样,你夫妇俩这大半年的经历?暂时放下东山国,又回到这世俗之中,觉得可值得?”

林阡看得出叶文暄在淮西有一大批朝堂的新旧拥趸,既因他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又源于家世背景和建立其上的谈吐修养,还归功于他这个智囊的远见卓识。可是,曾经叶文暄很不喜欢这里,“误入尘网中”“性本爱丘山”,世人眼中,他为了林阡离经叛道,又为了冷飘零隐姓埋名。

冷飘零呢,就更别提了,虽然回到临安后也找到了冷逸仙这样的远房亲戚,祭祀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寻到了根,但她原本是结庐在黔西、不问人间事的。

“值得。山外战火纷飞,便做不得隐者。”冷飘零说,这大半年她成长了,愿意见到黑暗和丑恶并消灭它们,不再以一个王者的身份、而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宋民。

“有些事情,你觉得你自己不合适做,想逃避,却没人比你更适合做,那么,就必须当仁不让。”叶文暄说,他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这几日,趁金军还在和小秦淮缠斗不曾开赴,宋军加紧在沿岸地区修建堡坞,先在石跋、定山两地,以最先招募的一批悍民和官军义军一起扎根。

当然了,措置屯田、安集流民、兵民共守的第一步,却是出重赏、募更多的勇士、对即将犯境的金军劫营砍寨。

“防御的事,吟儿帮着叶大人多分担;攻击的事,便交给我、文暄和冷女王吧。”不日,林阡便从叶适那里得到了一批将近二百人组成的训练有素的敢死队,配合他和叶文暄的麾下悄然开始做“夜袭金军先锋营”的战备。

是夜,转魄来报,金军先锋抵达江岸,以龙镜湖、纥石烈桓端等七八个奇人异士为首。今夜宋军在暗金军在明,这场夜袭应当不会比八叠滩边的正面交锋棘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