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平稳过渡
葛驿山。
陶商下了车,抬头看了一眼山坡上的娇俏身影,松了一口气。他让随从在山下等着,自己拾步登山。天气回暖,前两天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原本枯黄的山坡迅速披上了绿装,多了几分生气。几朵野花在路边的草丛中悄悄绽放,虽不起眼,却透着无尽生机。
陶商的心情莫名的好了些,他且看且行,还在一丛野花前驻足欣赏了片刻,好半天才来到甘梅面前,含笑致意。“妹妹安好,这个新年过得不错吧,听说你进了孙家祠堂?”
甘梅一袭深绿色的春衫,更衬得肤白如玉。她巧笑嫣然,欠身施礼。“托阿兄的福,还算不错。只是我进入徐州这么久,直到现在才见到阿兄,阿兄这地主之谊可是有所欠缺。”
陶商苦笑。孙策进入徐州快两个月了,但一直在广陵、下邳境内,没有进入东海,名义上说是广陵、下邳还有一些叛乱未平,需要进一步肃清,可他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当初他父亲陶谦临终时,将徐州一分为二,南部的广陵、下邳归陶应,附孙策,北部的琅琊、东海归他,附袁绍,两面下注。计划不错,但他没想到事情的变化会这么快,没到一年时间,袁绍官渡大败,居然伤重不治,陶谦的计划也彻底破产。
这让他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袁绍死了,袁熙被沈友击退,黄河以南的大半个青州都被沈友夺了,琅琊、东海自然也不例外。但孙策一直没有明确对他的处理,如今到了徐州也迟迟没有进入东海境。他不知道孙策在想什么,生怕一来就被孙策扣住,所以一直在观望,直到甘梅发出邀请。
“妹妹就不用取笑我了。我的处境,你应该很清楚,不是不肯来,是不敢来。”
“怕将军杀你?”
陶商自嘲地笑笑。“我可不就只剩一条命了。”
“那你就不用担心了。”甘梅掩唇而笑。“将军体谅姑父的一片苦心,也知道你的无奈,并无追究之意,你这徐州刺史还可以继续做下去。”
陶商讶异地看着甘梅。“我还能继承做徐州刺史?”
“当然,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姑息养奸了。”甘梅顿了顿,又道:“淮浦陈氏的事,你知道了吧?”
陶商点点头。“知道,我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烂了,所以我躲出来了。”他有点明白孙策的意思了。淮浦陈氏是徐州数得上的大族,陈珪的叔祖父陈亶官至广汉太守,叔父陈球官至太尉,陈珪本人官至沛相,连续三代二千石,还出过三公,这样的家族在徐州屈指可数,影响力非同小可,居然被灭了门,整个徐州的世家都震动了。如果这个就叫不姑息养奸,那他这个刺史就等于会在柴堆上,随时可能引火烧身。
陈氏被灭门的消息传到东海,群情激奋,不少人鼓动他与孙策为敌,发兵响应袁谭,阻止孙策进入东海郡。陶商虽然不是什么能臣,却也不傻。他才不相信那些人呢,他们是担心步陈氏后尘,被孙策铲除,可不是为了他。他当然也没必要为了这些人和孙策叫阵,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袁谭是孙策的俘虏,他能打得过孙策?
“我能力有限,恐怕难孚重任。”
“那你有什么计划,卸去徐州刺史,离开徐州?”
陶商不吭声。他当然不甘心,这是父亲陶谦留给他的基业,总不能三年丧期未满就丢了。他是长子,不能像弟弟陶应那样洒脱。如果可以放弃,他也不会这么纠结了。
见陶商沉默,甘梅说道:“做事要有始有终,勉力做满一任吧。然后是留任还是调任,再依形势而定。将军知道你有难处,为你安排了几个助手,你不用太操心。这几年,他会长驻青徐,有什么事,他会为你撑腰的。”
陶商嘴里发苦,点了点头。他这个徐州刺史还可以继续做,但只剩一个名义,还是孙策给父亲留下的一点体面。不过事到如今,他也不能指望太多,做完这一任,丧期也满了,想必父亲也能理解。
见陶商应了,甘梅也放下了一个负担。她笑道:“听说将军当初曾在这里与刘和大战,你能不能为我讲讲那场战事,让我也能想象一下将军当年的风采?”
“敢不从命。不过我只是听仲允说过,并没有亲身参与。”陶商环顾四周,看看泛着春绿的山峰,讲起了一年多前的那场战事。
——
孙策设宴接待陶商,双方把酒言欢,其乐融融,看不出一点芥蒂。见陶商如此坦然,孙策也放了心。虽说陶商没什么反抗的实力,但他真要不配合,或者挂印而去,毕竟脸上不好看。陶谦和孙坚是同僚,后来又是盟友,陶谦刚死了一年多,他就强夺徐州,难免会让人非议,有绝情之嫌。
他迟迟没有直接和陶商联络,就是这个原因。做足了势,让陶商感觉到压力,然后再让甘梅出面邀请说和,沟通意见,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不让任何人找到把柄。至于实际权力,他早有安排,徐州四郡国的守相和郡尉都换上自己人,就连刺史府都掌握在吕岱手中,陶商安安稳稳做个傀儡,渡过权力交接期。
第二天,陶商带着吕岱返回东海,安排迎接孙策的相关事宜。
孙策又在下邳停留了几天。在这几天时间内,刘成发布公告,通报了陈氏被灭门的原委,将陈氏与袁绍、刘和等人勾结的事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遍。对林雨误判形势,杀戮过重的事也没有隐讳,原原本本的道来。孙策随即让陶商以安东将军、徐州刺史的名义下达公文,宣布对林雨的处罚,并警告境内所有文武官员,要分清敌我矛盾,不得以贪残好杀为能。
与此同时,孙策以都督八州军事的身份发布招贤令,在徐州辟除掾吏。
随着公文陆续送达各乡里,越来越多的百姓了解到了详情,也感受到了孙策的诚意。淮浦陈氏的悲剧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少部分人兔死狐悲,大部分人并没有太真切的感受,相反,孙策推行新政的决定让他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三月中,大批粮食、耕牛、农具送到徐州境内,陈氏渐渐被人遗忘,春耕开始了。
。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