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霸王 > 第1889章 你们都不行(求推荐!)

第1889章 你们都不行(求推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得到天子许可,杨修转身面向群臣,拱手施礼。

“蒙陛下诏书,与诸君相见,某不甚荣幸。不揣妄陋,敢自某始。某,弘农华阴杨氏子,名修,字德祖。生于熹平四年二月初九。高祖父讳震,字伯起,曾祖父讳秉,字叔节,祖父讳赐,字伯献,父讳彪,字文先,母袁氏女,出自汝南袁氏。蒙列代先帝恩宠,弘农杨氏幸得薄名,小有门户,想来诸位有所耳闻,某就不一一介绍了。”

殿上一片寂静。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小有门户,那这殿上除了天子之外还有谁敢自称高门大姓?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同样四世三公的袁氏女为母。比门户,比出身,此人无敌手啊。

司空赵温咳嗽一声。“弘农杨氏名扬天下,我等知之甚悉,长史就不必介绍了,还是说说你自己吧。”

杨修微微一笑。“喏,如赵公言。某少承家教,由祖父伯献公启蒙,传《欧阳尚书》,旁及诸子,略通算术,初平三年至汝南,蒙孙将军不弃,引为左右,先任文书,后任主簿,掌军中辎重。初平五年,孙将军平定刘繇、高干之乱,某接任豫章太守,任职三年零四个月,于建安二年十月转大将军长史,奉大将军之命,入朝佐政。”

杨修说完自己的履历,拱手环顾四周。“年少无知,能浅德薄,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堂上鸦雀无声。杨修不仅出身好,这履历也让人艳羡,二十岁做太守,高得让人绝望,二十四岁做大将军长史,代大将军入朝主政,一步跨过了三公九卿。

杨修介绍完自己,拱手向陈王刘宠施礼。“大王别来无恙?吴王兄弟想念大王,尤其是小妹尚香,嘱托某向大王致意。”

刘宠含笑还礼。“多谢吴王关心,本王安好。”

杨修又向看刘宠身边的人,那人长身而起,向杨修致意,自我介绍了一番,却是梁王刘弥。梁国也早就在孙策的控制之下,刘弥没什么存在感,也没和孙策见过面,和陈王倒是有来往,天子迁都长安,征宗室入朝,他也就来到了长安。

刘弥之后,沛王刘曜等人纷纷自我介绍,杨修一一见礼。

宗室介绍完,杨修转向文武大臣。皇甫嵩抚着胡须,刚要说话,杨修笑着拱拱手。“太傅请安坐。太傅名扬天下,修虽孤陋寡闻,对太傅还是熟悉的。”

皇甫嵩淡淡一笑,眼神如刀。“犬子坚寿奉诏出使,承蒙吴王款待数年,颇有进益,本欲当面向吴王致意,可惜无缘得见。嵩老矣,怕是没机会与吴王相见,还请长史代为转达。”

众臣会心而笑,无数双目光齐唰唰地落在杨修脸上。皇甫坚寿被孙策软禁了两年多,去年才放回来。皇甫坚寿正当壮年,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去年的西征必然有份。白白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皇甫嵩心里这口恶气憋得太久了,今天终于当着天子和众人的面撒了出来,明嘲暗讽,只是不知道杨修会如何应付。

杨修面不改色,从容应道:“太傅客气了。吴王戎马倥偬,没什么时间与令郎切磋,帮助有限。倒是故太尉黄公经常去看他,有所指导。太傅谢黄公即可,吴王为人洒脱率性,不太在意这些小事的。”

皇甫嵩的脸色有些尴尬,只得沉默不语。众人听到黄公二字,想起被孙策软禁的可不仅仅是皇甫坚寿,太尉黄琬,司徒士孙瑞,包括在朝堂上的司空赵温在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赵温已经回来了,士孙瑞在路上,黄琬则根本不打算回来,区区一个皇甫坚寿,孙策根本不在意。

再说了,你皇甫嵩不爽又怎么样,能奈吴王何?

杨修随即转向刘巴。司徒士孙瑞还没回来,司空掾刘巴代理整个司徒府的事务。对杨修的态度,刘巴很不爽,如果不是在朝堂上,又有天子口谕,他甚至不想理杨修。大将军长史又能怎么样,大将军府都是一个空壳,区区一个长史还真想接管朝政?

“司空掾,零陵烝阳刘巴,字子初。”刘巴拱拱手,干巴巴的自我介绍了两句,便不吭声了,不屑与言的意思几乎摆在脸上。

杨修说道:“刘掾祖父可是故苍梧太守刘曜,令尊故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祥?”

“正是。”

“令尊荡寇将军曾与骠骑将军并肩作战,讨伐董卓,堪称忠臣。”

刘巴不咸不淡的客气了两句,并无感激之情。杨修也没有再问,接着转向赵温。他和赵温也很熟,寒喧了两句,便找上了司空掾杨阜。杨阜自我介绍了一下籍贯、履历,杨修问了他几句学问师门,便转向下一人。

堂上官员近百人,杨修一一问过,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每个人只是三言两语,并无出格之处。杨修礼节周到而克制,既不热情,也不傲慢,却自有世家子弟的矜持和自信。相比之下,群臣就有些逊色,尤其是新进的少壮派,有的傲慢,如刘巴,有的疏简,如杨阜,更多的则是底气不足,面对杨修这样的高门子弟时有些色怯。

天子耐心地听着,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杨修与群臣。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杨修来之前,他也没觉得朝中的官员有什么不好,现在与杨修一比,差距就出来了。不论是气度还是学识,甚至是相貌,都没有几个人能和杨修比肩,综合而言,也就是荀彧与杨修相提并论,连刘晔、刘巴都要略逊一筹。

“杨卿,能入卿眼者几人?”

杨修微微一笑。“陛下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能振弱扶危,也是意料中事。”

天子眨眨眼睛。杨修这句话大有深意,看似夸他能用人,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说他唯才是举,其实也可能是说他不重德行。

“杨卿,你代大将军入朝,当辟除掾吏,不知殿中可有人有资格应募?”

杨修摇摇头。“陛下言重了。天子之臣,岂能再入大将军府为吏。”他顿了顿,又道:“况且大将军用人虽不拘门第,却极重真才实学,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幕的。”

天子正中下怀。“如杨卿所言,这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能入大将军府的?”

杨修躬身施礼。“陛下有问,臣不敢不答。他们……都不行。”

天子歪了歪嘴,暗自得意。杨修毕竟年轻,被他一激,还是说了狂话。此言一出,朝中的文臣都被他得罪光了。他大概也知道大将军府是空壳,不可能真的掌权,索性摆出这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即使如此,那也不能让他轻轻揭过,要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朕甚是不解,杨卿能否明言一二。”

“唯!”杨修早有准备,躬身领命。“敢问陛下,可曾听说过月旦评?”

“自然。”天子笑笑。“朕还听说许劭与吴王多有冲突,至今漂泊在外,有家难归。”

阶下响起一片轻笑声。杨修恍若未闻,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说得没错,许劭自恃名高,多次与吴王当众激辩,只可惜不是敌手,屡战屡战,屡屡以吐血终,后自知不敌,远走他乡了。”

天子早就知道这些事,却故作惊讶。“哦,如此激烈却是为何,居然吐了血?”

“说来话长,今天且说其中一次。许劭以善辨才而著称,月旦评每月一期,十余年间,点评数百人。不少人为求成名,趋之若骛。”杨修笑了笑。“益州牧曹操也曾请许劭点评,许劭本不肯开口,曹操苦求不果,便以刀威胁,许劭无奈,这才批了‘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十字。”

天子很意外,看向荀彧。“还有这事?”

荀彧倒是听曹操说过这话,却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态,只得推说不知。杨修说道:“许劭兄许虔为南昌令,与臣共治一城,亲口对臣提及此事。许虔字子政,与许劭并称许氏二龙,当初曾得汝南名士谢甄评为干国之器。”

天子面色尴尬。他说许劭不为孙策效劳,杨修反手就还了一记,许劭不愿意,他兄长许虔愿意啊,而且是以干国之器俯就南昌令。

“干国之器为南昌令,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真正的人才不会埋没,如今许虔已经升任豫章太守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许虔一样有真才实学,吴王曾派人统计过许劭评点的人才,其中不凡所谓千里之才之类,但是很可惜,名符其实的人屈指可数,沽名钓誉之辈倒是比比皆是。许劭吐血,正是为此。”

天子心头升起一丝不祥,没敢轻易接话。

杨修接着说道:“许劭也就罢了,比起太原人郭泰郭林宗,他还算是有些分寸的。据臣所知,天下人士被题为王佐的有两位,其中一位便是故太傅王允王子师,题他之人便是郭泰。”

杨修说着,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荀彧。“令人遗憾的是郭泰看走了眼,这位王佐虽在朝廷,却和逆臣袁绍走得很近,所谓王佐之才,恕臣冒昧,实在没看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