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渐失的民心
赵文铎稍加思索,居然越想越有道理。不知不觉,背后已经激起冷汗。如果真的是他,如果真的是他,他甚至不敢多想其他什么。在与他同辈的诸多皇子中,几乎没有与自己匹敌的人,但如果是宋璟年,他不确定。
宋璟年能有风流世子的名声,绝非空穴来风,要不是他真的如此风流,要不就是他隐藏的太深,以酒肉和美色来隐藏自己。在宋璟年未娶唐婧冉之前,赵文铎从未把他放在眼里过,如今看来,自己说不定真的是大错特错。
如今想来,吴国世子谢思明有反心,他未必就没有。只是没有像谢思明那样蠢钝,将反心标识得如此明显罢了。
这样的对手,还不够让他赵文铎害怕吗?
可他现在刚刚登基,根基不稳,虽已做太子多年,门下幕僚却大多不在朝廷任职。他根本无法做出大动作。看来,他必须得尽快拉拢朝中重臣,稳定自己的统治根基。
这边赵文铎还在为拉拢人才苦苦思索,民间却早已悄悄地冒出了赵文铎弑父杀君的流言。许是因为流言传得太真,短短三天,就已经传遍了长安的各个角落。赵文铎还没凝聚的民心,已经开始渐渐丢失了。
流言传出的第五天,赵文铎才得知此事。派人去阻拦流言的传播,也已无济于事。赵文铎连夜传召唐忠瑞及幕僚,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唤回渐失的民心。
御书房内,烛光的红色燃烧着赵文铎的脸颊,烛光明灭扑朔,更是将赵文铎的脸照得血腥恐怖。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短时间内竟无人敢在这样的寂静之下开口。
“朕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干站着不说话的!”赵文铎因这样的寂静更加愤怒,关键时刻,这些所谓的人才个个都不顶用。
“陛……陛下,微臣以为,因先找出始作俑者。”黑压压一片中,终于出现了另一个人的声音,不知道是谁,但总算是打破了这诡异的宁静。
始作俑者?
赵文铎闻声再次皱眉,当时在场的人他记不太清,但有个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的——宋璟年。
不想起他还好,一想起他,赵文铎心肝肺都疼了。
“这还需要你说?”赵文铎拍桌而起,桌边的东西噼里啪啦滚了一地。烛火也借此扑闪,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
“圣上息怒。”
在场官员畏惧天威,纷纷跪下。
“朕是问你们该如何稳定民心!”赵文铎怒喝。
鸦雀无声。
为了不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最终还是唐忠瑞站了出来,“陛下,微臣以为,强制压制百姓,不让其发声是不理智的。应当采取柔和政策,以流言制止流言。”
弑父、杀君,任一罪名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换到皇帝身上,这件事情就可大可小了。民众最容易被愚弄,只需要在街上传播其他相关流言,民众就会陷入谁对谁错的思考之中。这时如果能有有力证据证明孰对孰错,那民众会因为愧疚更加拥护皇帝,民心也会迅速稳定。
赵文铎闻言,终于放松了紧皱的眉头,问道:“那唐相以为,什么样的流言最佳?”
“这……臣等还需要私下讨论一番。”唐忠瑞再朝皇帝作揖,“不过陛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快拿出对策。”
散布流言的问题,会涉及到在场人的诸多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皇亲国戚,必须慎之又慎。
唐忠瑞当然知道这是个苦差事,但如果没人担住,受苦的还是他们这些为人臣的。他担着的话,即能收拢人心,又能稳定帝心。他再怎么说都是一国宰相,皇帝的岳父,更何况,他已经想好了这个流言的主角。
赵文铎思量片刻,“那好,那就劳烦众爱卿了。”他想起方才因为盛怒,朝他们发了火,他的语言稍稍缓和了一些。
“臣等惶恐。”
第二天上朝,赵文铎精神不是特别好,看起来稍稍有些困倦。唐忠瑞在昨晚虽说已经提出了举措,可他却还是有些许不安。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着嗓子,照例喊道。
百官之中零零散散站出不少人,只见他们都作揖道:“臣等有事禀告。”
“准奏。”赵文铎心不在焉地答道。
“臣等听闻民间流言,言陛下有‘弑父杀君’之嫌,臣等跟随先帝多年,无法坐视不理,烦请陛下告知臣等,这民间流言是真是假?”开口的乃当朝帝师王国义,当年先帝做太子时,便是他的老师,也曾做过赵文铎的老师,可见其地位不一般。
“帝师什么时候也相信这些流言蜚语了?”在赵文铎还未开口之前,唐忠瑞便已经开口了。
这位帝师固然需要人敬重,可带领一帮臣子向皇帝施难,就不是一位好臣子应当做的了。
王国义根本不搭理唐忠瑞,执拗地看着坐在上面的皇帝。
赵文铎多少还对这位帝师有点尊敬的意思,压住心头怒火,“帝师有所不知,这些流言皆是有心人有意为之,不可信。”
“依陛下所言,弑父杀君的不是您了?”又一官员站出,质问道。
“陛下,哪有空穴来风的事?”
“陛下,您就地处决了那个刺客,是否是为了掩盖您弑父杀君的真相?”
“陛下,为何那个刺客会随身携带您的太子令牌?”
“陛下……”
“陛下……”
“陛下……”
这些官员的问题,赵文铎都没找到答案,又怎么能够回答呢?可作为帝王,没有“不知道”可以回答。
“朕……”
“陛下,你可有弑父杀君,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来!”王国义声声泣血,虽是疑问,却莫名从中听出肯定来。
可就是因为这肯定的话语,才让赵文铎刚刚软下来的心肠再次硬了起来:“朕,无可奉告!御林军何在?”他狠狠掐着龙椅把手上的宝石,手上暴起了青筋,终于喊出了早已布置在门外的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