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_分节阅读_114

系统要我当地主gl_分节阅读_11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唐枝越发觉得宋玉延这是空手套白狼,不过想想她都明白这个道理,楼杲如何想不明白?可楼杲依旧接纳了宋玉延的建议,这说明摆在他面前的是更大的利益,大到足以让他忽略了这点小支出。

_____

这个被命名为“三过山蜡园”的园林就在宋玉延和白粲的细心打理下慢慢挺过了初期的难关,而白蜡虫的养殖也渐渐上了正轨。

接下来的这一年,宋玉延注定会比往常更加忙碌,她除了要打理蜡园,竹编的活计也没有落下,毕竟蜡园还未盈利之前,她是没什么收入的。

林永明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还编什么竹编,你只要拿出一件竹雕,可就顶上你之前半个月的收益了。”

林永明身为中间商,不管宋玉延选择草编、竹编,还是竹雕,其实对他来说都只有利而没有弊,所以见到宋玉延的竹雕比较受欢迎,他自然是劝宋玉延把心思花在竹雕上的。

宋玉延道:“林叔,不是我不答应你,而是这竹编,我一日能编六个,好歹也算是一小笔收入,可竹雕呢,我即使一整日里什么也不干,只雕刻留青,也得雕刻好几日,若是刻错了一处就算是失败了,还得重来。想以此盈利,不切实际嘛!”

林永明想劝她不必这么精益求精,然而他又太清楚她的为人了,要让她以次充好,她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

不过仔细一想,正是因为宋玉延每日只花那么一两个时辰在竹雕上,以至于她流传出来的作品很少,所以大家才会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竹雕值得别人争相追捧。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宋玉延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大。

若是宋玉延的作品传的满街都是,那就越来越不值钱。

林永明想通后也不浪费口舌了,不过他又想到了一个既能赚钱,又能让宋玉延的手工制品更加出名的办法:“我能让你的竹编也卖出高价格,若是你信得过林叔,就尽管放心地将这事交给我。”

他的计划是让宋玉延雕刻出一些竹雕交给他,然后由他来兜售,只要买够那么多钱的竹编,就能再花一点钱买一件竹雕。

宋玉延寻思这不就是后世常见的捆绑消费嘛!虽然能赚钱,不过对名声不太友好,大家肯定会认为她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林永明明白她的顾虑,便道:“这事由我出面办,明面上跟你沾不到半分。”

大家只会认为是林永明这个中间商趁机牟利,而不会认为是宋玉延在营销。林永明都“牺牲”到这个份上了,宋玉延哪里还有不同意的道理的。

比起获得好名声,让宋家奔小康才是她首要的任务。

见宋玉延答应了,林永明便先将她的竹编给囤积起来,等她雕好了几件臂搁后,他才让人去造势,说他的手里收集了不少录方的留青竹刻,这可是“知州同款,文人标配”,去参加雅集,手里头没件拿得出手的留青竹刻,那丢脸的都是自己。

本来想从宋玉延的手里买竹雕而不成的富二代们,自然就把目光放到了林永明那儿。听了林永明的规则,他们确实骂了林永明一声:“奸商!”

然而他们自家的财富积累也都是从经商开始的,大庭广众之下骂出来不就等于把自家也给骂进去了嘛!所以他们只能在心里骂。

不过“买满三百文同样出自录方之手的竹编,就能花两百文再得一件留青竹刻”的捆绑消费模式还真的难不住这些富二代们,在他们的眼里就等于是花了五百文买一件录方的留青竹刻,五百文,一点也不贵好吧!

至于那些比普通价格高了几倍的竹编,精致小巧的他们就留下自己用了,竹筐之类的,他们可以拿回去发给家里的佃农,也算是一举三得了。

林永明的消息一放出来就跑去找林永明的赵赜是第一个拿到了臂搁的,虽然他没什么欣赏水平,不过正如林永明所说,这可是“知州同款,文人标配”,他拿回县学,准能炫耀一波。

然而他还没得意太久,就忽然发现,他这件臂搁,单独看是一幅画,若是跟别的臂搁放在一起看,那又是另一幅更加完整的画,也就是说,这几件臂搁是一套的。

虽说他手上的臂搁已经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了,可是他有一种自己还未完全拥有这幅画的不安感。眼见还有人要买臂搁,他担心自己凑不齐这套臂搁了,于是咬咬牙,又花了不少钱,总算是凑齐了四件一套的臂搁。

他小心翼翼地将四件臂搁合在一起,看见这留青上完整的画面,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舒坦,仿佛困扰他多时的强迫症顽疾终于得到了根治。

为此他还特意开了一次雅集,将那群同窗找来一同欣赏。

其实他花大价钱买来这套臂搁也不全是为了炫耀,因为录方的留青竹刻在艺术上的创造,足以让具有欣赏能力的读书人产生点评和探讨的兴致。

本来雅集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切磋学问,所以即使是一件臂搁,也有人能围绕臂搁和留青竹刻做出一篇文章来。

_____

林永明可不管赵赜买了竹雕后拿回去做什么,他只知道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当然,连带着宋玉延,也赚了一笔。因为林永明那波操作,将宋玉延的竹编的价格也抬高了,即使单独卖竹编,也小赚了一把。

虽然还有人催林永明多收集些录方的留青竹刻,不过林永明故意吊着他们,道:“这岂是容易收集的?我都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收集到这些的呢!”

他比较可惜的是宋玉延说笔筒等物件比较耗时间,以她目前每日所能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来看,构图简单的最快半个月才能出一件。

宋玉延都已经重新提起刻刀一年半载了,也已经习惯了现有的生产水平下的雕刻工具,只是雕刻对她来说,也只能当做兴趣,而不能作为谋生的工具。

不提效益的问题,便说她为了防止刻刀变钝,需要时常磨刀,所以手指常常磨出泡来。若是将它变成工作,她这手指怕是还得再多受些磋磨。

宋玉延并非不能吃苦,而是她明白凡事都得把握一个度,若是在某事上将自己逼得太紧,终有一日会产生厌倦的情绪的。所以她在教导唐叶竹雕时,也不建议她将竹雕当成了全部。

唐叶目前的学习进度已经从绘画到开始磨刀的部分了,这并非说她的绘画水平达到了宋玉延的要求,而是她的课业变繁重了,不仅要学习绘画,还要练习磨刀。

对此,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她反而回去跟自家姐姐提起宋玉延的手指生泡的事情:

“宋大郎的那套锉刀还是一年多以前的,用了这么久,都是钝了、生锈了就重新打磨,都比当初要短一截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