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当青春遇上藏青蓝 > 第36章 残酷高考

第36章 残酷高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身为当事人的,广大高中学子们,他们的付出,又有谁知晓?

在我国,有九成以上的莘莘学子,或早或晚的,都会踏上高考这条道路。

那么思考一下,这条路上的竞争压力,又有多大?

据历年来的,有效数据统计显示:在华夏,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平均都在九百万以上。

而且,这个有些“恐怖”的数字,还一直以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逐渐上涨……

九百万!

什么概念?

作为当今世界上,总人口最多的国家,华夏人口的总数,也才十三亿啊!

九百万人参加高考,那换算下来,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一百四十五个人之间,就有一个人,要参加高考。

一百四十五比一,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的可怕。

但要把这个比例,放到十三亿的总人口里,就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了。

九百万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算少。

要知道,钟小虎所在的铜城,全城的总人口加起来,才只有七十余万。

比九百万,不知少了何几!

虽说铜城,素来号称:华夏最小的城市。

可通过这样一个侧面,亦不难想象,九百万高考生,究竟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

九百万人,若是聚集到一处,估计都能占到,皖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了。

在这样的一支高考大军中,想要出类拔萃,从而进入理想的院校。

其难度,或许丝毫不亚于,登天之难。

在华夏,最来,将近每一万五千名考生中,才只有一人,能成功地踏进,“985名校”的大门。

这样的比例,真的着实令人汗颜。

由于“211名校”,数量较“985名校”,要多一些的缘故。

考生成功考取“211名校”的比例,当然就比考取“985名校”的比例,要大上一点。

可饶是如此,想要进入“211名校”的大门,也必须得从五千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方才有着这个可能。

这就是,当代高考的现状。

想要在九百万名考生中,厮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正如王云雨曾在课堂中,多次提到的那句话一样。

高考,从某种角度上看,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经历。

不提这些,国内顶尖的名校,就只说华夏那些,普普通通的大学。

用数据说话:

一本学校,哪怕算上“985名校”和“211名校”,加起来每年的招生人数,一般也不会到九十万。

换而言之,就全国教育的平均水平而言,一本大学的录取率,只有10%不到。

二本大学的录取率,比一本则要高上一些,在15%左右。

三本大学的录取率,与二本大学相仿,也在15%徘徊。

故综上所述,拿全国平均的,教育水平来看的话。

正常的一本达线率,应当是在10%上下。

而正常的本科达线率,则应当在40%,这个范围旁边。

思华补习学校,不论是一本达线率,还是本科达线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都翻了将近一倍。

它的教学实力,应该是不容存疑的。

王云雨老师,更是反复放言:只要钟小虎,复读的时候,耐得住性子,高考正常发挥。

考取一所“211名校”,绝对是一件,稳操胜券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