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覆汉 > 第三十六章 岂欲万全报天子

第三十六章 岂欲万全报天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太史子义当然有理由怔在那里,因为这位常山赵曲长的话里有太多值得玩味或者说值得吐槽的地方。

譬如说,辽西乌桓的实力摆在那里,好几万闻名天下的突骑,五百里塞外孤悬,说平就平了,还是以斩首过万、俘虏过万,杀了一个首领、俘虏了一个首领的方式平定的,难免让人咋舌。

不过,考虑到对面那位卫将军的名声在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唯独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按照这位赵曲长的说法,如今乌桓举族命脉已失,而辽西百族杂胡白衣往谒卫将军,这就意味着辽西近二十万异族人口将要在柳城迎来他们最终命运的判决……可为什么卫将军不是来请朝廷任命的另一位持节将军、右将军赵公去柳城相会,反而是要请公孙大娘过去商议呢?

又或者自己只是恰好遇到了去请公孙大娘的信使,而自有他人去请赵公了?

当然了,甭管如何,太史慈虽然家境有些没落,可到底是世族出身……这一点从他的姓氏和自幼知文且少仕郡中便能看的出来……如今又是弱冠知名当世,还在辽东生活了不少时日,甚至还做了赵苞的司马,所以多少能想明白一些影影绰绰的事情。

于是乎,太史子义并未深究,反而只是爽朗一笑,便又与赵云和气交谈了几句,复又派出数名骑卒为这位新结识的袍泽做向导,然后就继续往大凌河上游去寻赵苞了……人家翁婿之间的事情,还是让人家自己处置的好,从太史慈这个角度而言,汇报一下就足够了,如何决断是右将军自己的事情。

不过很显然,赵苞绝对没有受到公孙珣的邀请,甚至他就是从太史慈这里才知道辽西已经平定的讯息,然后其人便懵在了那里。等到第二日上午,随着斥候从大凌河对岸回来,太史慈更是临时受命,领精锐骑兵兵八百,护送右将军、持节、领辽东太守赵苞赵威豪疾速渡河,往柳城去见他老人家的女婿去了。

一路西行,战役的过程与硕大的战果越发清晰起来,所有的故事和迹象都说明,卫将军公孙珣兵行险着,先败后胜,已经彻底催垮了辽西乌桓的军事架构……而在塞外这种地方,没有了军事能力,或者更干脆一点,一个胡人部落,没了兵、没了将,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这真是……”数日后的柳城东门外,太史慈骑在马上,环顾左右,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原来,听说赵苞来此,柳城外,无数前来等待乌桓人最终命运或者说前来等待自己最终命运降临的杂胡首领们,纷纷前来跪拜迎接。数以百计的部族头人以及他们的随行亲疏、心腹,身穿白衣,在城外大路上跪成一片,却是与他们身后那脏兮兮的幕帐圆话不腰疼是很有道理的。

不能说,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袁绍,所以曹操就是对的,袁绍就是错的……这算什么道理?

就事论事,诛宦这件事情上面,曹操是没有发言权的,至于袁绍有没有包藏祸心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而现在的局面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几十年的屈辱和压抑早已经让党人或者说整个传统士人阶层憋红了眼,没人会为了所谓大局便轻轻放下的。不然呢,为何不让北宫的阉宦和他们的子弟门生排队出来自杀完了再轻轻放下?

“张让、赵忠如今都晓得形势不同了,知道天下人人皆欲夷其族,甚至还专门卖蹇硕于何氏以求平安,平素里也不敢出宫门了。”公孙珣坐下后,继续借着这个话题打击自己的岳父。“还整日献媚于何太后,并通过车骑将军何苗试图与大将军和解,可大将军到底也不至于糊涂到信了他们的地步……如今满朝上下,俱是党人、士人,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个时候大将军若能为天下士人为此事,自然万事皆好,若不能为,恐怕士人也要自己为之了。”

“那也不至于召外兵入洛啊?”赵苞终于又开了一句口,却已经底气不足了。

“不召外兵入洛又怎么办呢?”旁边的戏忠忽然插嘴笑道。“赵公,你久在洛中,请问西园禁军设立前,洛中各路兵马万余人……可能托付重任?”

赵苞再度无言以对……按照传统,西园禁军前,洛中有北军五校、虎贲、羽林三军,还有司隶校尉、各官寺侍卫、城门校尉所属,累计万余兵力(数字出自王朗口述)。但想让何进信任这些人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因为历史经验一再说明,这些中下层武官直接面对北宫的政治压力时,真的不堪使用,不知道多少外戚就是死在这些人手里的。

“那么西园禁军呢?”戏忠见状再笑。“大将军能否将身家性命托付到西园禁军上面呢?”

赵苞依旧不言,他也是刚刚从洛中出来的,所以很清楚,西园禁军也不可靠……主要是之前西园八校尉的成分太复杂了,且不说蹇硕的属下能否因为蹇硕的死亡便彻底服从大将军,其余几名校尉,难道就真的会无条件支持何进吗?

就算是明面上支持了,那也不是他何进的力量吧?最起码短时间内,不能冒险托付。

所以,事情又绕回来了,何进需要足够的兵马去确保自己手上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这个时候,跟洛中牵扯不多的外军反而是最方便和实用的。

“可外军便能保证可用吗?”想了半日,赵苞方才勉力反问,却已经毫无底气可言了。

戏忠笑而不答……他是真不知道具体情形,所以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我之前也有所忧虑。”公孙珣将目光从立在自家岳父身后那位威风凛凛的太史慈身上收回,这才轻声笑道。“但接到大将军信后却也无话可说……之前大将军召洛中贤达公议此事,除了我师卢公还有尚书郑泰以边军桀骜,反对征召边军外,还有一人反对,乃是大将军府主簿陈琳。”

“满朝贤达,居然只有三人反对吗?”赵苞只觉得自己已经心乱如麻了。

“陈孔璋的意思是……大军云集,强者为王。”公孙珣没有在意对方的失态,而是自顾自继续笑道。“这话的意思,乃是暗中提醒何遂高,有些人势力广大,召外兵入洛不是不行,却一定要加以制衡,否则招来的都是某家的门生故吏,那做主的就不是他何遂高了。而大将军多少也听明白了一些陈琳的意思,便一口气招了足足九路外军!”

赵苞目瞪口呆:“九路?!”

“不错,其中并州牧董卓、武猛都尉丁原、东郡太守桥瑁,这是三家兵马是现成的,一东一西一北,一个来自凉州,一个来自并州,一个来自兖州,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也应该是最快入洛的;还有五路募兵,乃是泰山王匡、鲍信,并州张扬、张辽,还有我弟刘备已经动身往丹阳去了……最后,便是我这个卫将军引得胜大军南下,作为压场之人。”公孙珣言至此处,也是不由面露疑惑。“岳父大人,大将军如此安排,我实在是想不到哪里有不妥之处,真要是如此还事败,是不是只能说天命不在他?”

“我也不知道……”赵苞茫然而答。“九路兵马,相互制衡,只能以大将军为尊,断然无虑……如此,恐怕你这个压场之人不用动身,大将军此番诛宦便已经手到擒来了。”

公孙珣默然不应,旁边的娄圭、戏忠等人也是面面相觑,却无话可说。

高台上,一时间沉默无语,而停了半晌,公孙珣才好像是刚刚醒悟一般想起了一事:“且不说洛中事,此番处置辽西,岳父大人可有具体见教?我刚才见你在城外与诸多部落头人皆有言语。”

“我心已乱。”赵苞忽然起身答道。“此事你且自己去做,必要时与我一个通知便是。”

公孙珣缓缓颔首,然后便一路送对方还有陪同的太史慈下了高台。

“君侯!”人一走,戏忠便忍不住开口询问。“你刚才所说种种,是真是假?”

“无一字虚言!”公孙珣回头改容叹道道。“不止是何大将军来信,其长史王谦素来与我相善,也有私信奉上,所言格外详实……”

“那……”戏忠一时犹豫,却还是上前低声问道。“那君侯,此番大将军岂不是稳如泰山?”

公孙珣闻言再度一声叹气,他先是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君侯这是何意?”便是旁边的娄圭都忍不住了。

“我意……大将军安排极为稳妥,并无不善之处。”公孙珣肃容答道。“但汉室到了这个眼下这个局面,却必然不可复兴!阉宦、外戚、士人、外兵,此番不把局面弄到一发不可收拾是绝不会停手的。大将军妥当,或许还有士人出事呢,不是外兵,或许还有内兵为乱呢……大局崩溃,非是一个所谓万全之策能拦得住的。”

娄圭与戏忠各自沉默了下来。

“不过,这终究是件好事。”公孙珣复又笑道。“正如我这位岳父大人始终心底对赵氏心存感激甚至愧疚一般,我也对大将军往日提携帮助也颇有几分感念……此番其人如此妥当,也省的我替他担忧了……以后各安天命好了。”

“到了如此局面,也只能各安天命了。”娄子伯微微叹道。

“不过,实在是不想君侯居然能借着洛中局势惊吓住了赵公。”戏忠稍微一顿,却是一时复又笑道。“原以为此番赵公气势汹汹而来,身份立场上又如此无懈可击,多少会让君侯难做呢……”

“是啊。”娄圭也不由改颜笑道。“过几日等老夫人到,赵公便是想有所为也难了,他能借长辈身份施压于君侯,却绝难应对老夫人……难得君侯有此急智。”

“确实走运。”公孙珣不以为意道。“毕竟我此番已经下定决心,要彻底清理辽西,二十万人口全要编户齐民,他真要是强行插手,我也只能硬来了,届时翁婿之间闹得不好看也没办法……不过,我这位岳父如此在意赵氏安危,倒是让我有些新想法了……”

戏忠心中微动,而娄圭却低头充耳不闻。

一去三日,就在东面传来消息,说公孙大娘前呼后拥,领着不知道多庞大的一支队伍,即将抵达辽西境内之时,忽然间,位于柳城的这对持节翁婿,却先迎来了另外一位不速之客!

“谁来了?!”

柳城别部司马府上,公孙珣正与赵苞争论如何处置段部鲜卑……这大概是公孙珣此时唯一一个没有下定处置决心的对象了,他本人有些愤怒,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并没有任何恶意,更兼赵苞一力维护。所以确实有些为难,此番争论也是认真在讨论。而此时他突然听到汇报,却居然一时失神。

“回禀君候!”高顺不慌不忙,面色从容而应。“斥候来报,轲比能引一万鲜卑兵马已至大凌河西三十里外,明日便能来到河畔,与柳城隔河相对。”

“你且住!”赵苞突然蹙眉插嘴询问。“之前你们说州牧刘伯安刘公招降了阎柔,素利等大部落也纷纷脱离,并向此处遣使致意,轲比能已然实力大损?那他哪来的一万兵?”

“倾巢出动!”高素卿言简意赅。

公孙珣面色如常。

而赵苞则面色微动:“之前丘力居曾遣其子楼班去搬救兵,但那时是以乌桓全军尚在为前提的,而如今乌桓兵马全部覆灭……轲比能不可能不知道吧?”

“这都多少天了?”公孙珣忽然在旁笑道。“家母后日都要从辽东赶到柳城了,轲比能如何能不知道呢?”

“但他还是来了!”赵苞也是横眉而言。“而且是倾巢出动!这是何意?”

“这是宁知必败也要迎难而上收拾人心的意思!”公孙珣愈发冷笑。“换言之,我到底是小看轲比能了,这居然是个不以一时困境而堕志气的人物!将来说不定是能成大器的!”

“所以呢?”赵苞继续问道。

“所以……”忽然起身立在自己岳父身侧公孙珣幽幽笑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鲜卑胡狗里居然都有这种人物。大人,我辈受朝廷托付数郡责任,持节督幽州战事,岂能落于一条胡狗之后?”

“说的好。”赵苞也凛然而言道。“我身边只带了八百骑兵,自然会随你中军而行,你不必管我,自己下令吧!”

“明日杨开引一千兵守城。”对方话音刚落,公孙珣便兀自扶刀下令。“其余全军一万余,还有那些城外的杂胡首领,今日便渡河立寨,在河西等他轲比能过来,我倒想看看,大雨都过去了,彼辈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众将凛然听命。

“这是何意啊?”与此同时,相隔数百里外的承德、渔阳道口,正在秣马厉兵的程普也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回禀程都尉!”地上这人叩首以对,却是莫户袧的一名亲信。“我家头人说,他自知万死难辞之前的罪过,也不愿多做无谓之事……他这次遣我来,是要将承德城,与城中全族妇孺,拱手交还给卫将军,以作赎罪!全族上下,也任由卫将军发落,绝无怨言!还请程都尉速速派兵入城去吧!”

在渔阳枯坐了数月的程普半日无言。

——————我是很怕死的分割线——————

“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边军三路,募兵五路,又欲以太祖为后援,镇压局面,以胁太后。书至辽西,太祖见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恐吾未至而见其败也。’”——《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感谢新盟主黎塞留大主教……第二十三个盟主……真心感激不尽

抱歉,高估了自己,太困了睡着了……然后居然做梦梦见高考,焦虑成这样,看来活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