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覆汉 > 第十六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

第十六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伴随韩文约西出玉门,凉州一事便彻底告一段落。

或许其中还有很多隐患,或许将来这些隐患还会转化为严重的问题,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或许本身将凉、臧二州十二郡全盘接入邺城体制中就是一个繁杂至极的工作,但那是王修、吕范那些人的事情,公孙珣只需要注意两千石级别的人事任免问题便可。

所以,无论如何,最起码从战略角度而言,等到建安五年初冬时节,这个昔日让大汉朝流了上百年血的伤口,终于正式变成为了公孙珣治下所属的臧、凉二州。

当然了,也是重归汉室所领了。

于是乎,十月间,公孙珣解散了凉州本地兵马,放回了宁朔将军张晟部北归阴山,留公孙越暂时驻扎凉州都督臧州建州事宜,也是稍作威慑之意,又让太原太守常林代领并州州事后,其人便不等赵云归队,直接引兵约万众,南下武都,在散关南面的河池一代屯驻,并故技重施,开始政治诱降起了张鲁。

平心而论,汉中不好打,这地方有山有水有狭道,而且汉中郡治南郑也是一等一的名城、大城、坚城,再加上张鲁本身统治得力,而且还有宗教襄助来迷惑人心,所以一万人打汉中,韩信来了都是完全有可能崩掉牙的。

偏偏公孙珣心中正有事,也没有真的调集大军动武的意思,不过即便如此,也使得张天师陷入到了一种极度纠结的状况中……

首先,人生在世求得啥?

给刘焉当狗是一说,可给卫将军当狗不是更好吗?还能趁机洗白,从一个天师、盗匪、反贼变成正经官员。

但是问题在于,张鲁是个大孝子,而此时张鲁亲娘却在绵竹当人质,事实上当了常驻绵竹的刘焉的姘头,也就是之前从此路过的那个刘范的小妈。想当年张鲁之所以能够割据汉中,首先就是靠他亲娘的枕头风,能够从刘焉那里获得兵权出兵到汉中是如此,击败汉中太守后兼并了同行的张修而被刘焉默认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下,你让张鲁又怎么好轻易背离益州呢?

对此,公孙珣在知道实情以后,倒是非常妥帖,他主动往益州派出了刚刚成婚的蒋干蒋子翼,让他去找刘焉、刘范父子要张天师他娘!不然就要发大兵破蜀的!

当然了,至于如何绕过汉中发大兵破蜀,公孙珣没解释,想来益州那里,卫将军的老同僚刘君郎说不定就能心领意会的……

总之,整个十月中下旬,公孙珣都一直在武都闲坐,然后遥观东面局势,部队也在此处冬营……只是可惜,和汉中有缘的那几位,杨修杨德祖去了辽东平郭,法正法孝直去了程普麾下,不然一定能有不少乐子。

“军中都在干吗?”卫将军公孙珣整日研习太平经之余,倒是终于关心起了军务。

“就是蹴鞠、会操。”庞德立即作答。

“我怎么听说昨日军中起了冲突,有人斗殴?”午后阳光之下,一身锦衣,剑袖佩刀的公孙珣稍微起身挪动了一下胯下马扎,依旧端坐观看《太平经》不止,俨然不以为意。

“并无斗殴一事,否则韩护军早就处置了,而是在下面起了冲突,便在蹴鞠场上做了了断,只是因其中一方乃是张文远将军,所以不免有些‘斗殴’的嫌疑。主公也知道,此等事于张将军而言本属寻常。”庞德认真解释。“而非要说这件事有什么稍微不妥之处,那便是这次挨揍的一方乃是赵将军部……”

“哦?”

“赵将军前日遣一队骑兵疾速至此来报行程,却因为划设赵将军部将来驻地的事情与张将军部起了冲突。因为是别部,张将军不好直接处置,便让他们上场。”

“张辽啊张辽。”公孙珣继续翻看着《太平经》,一时摇头不止。“这是妒忌了啊……”

庞德欲言又止。

“说话。”公孙珣面无表情。“文护军缺任,你是义从中唯一护军,总得姿态鲜明些。”

“是!”庞德立即正色而言。“其实,赵子龙将军早有救主之巨功,又出身河北、履历鲜明,远不是臣等能比的,再加上凉州强破武山、偷渡狄道、空营阻敌等事,也确实是功莫大焉兼称智勇兼备,所以,其实并无人对他加封冠军将军有异议……军中早在邺城就有议论,说赵将军人,便是什么都不做,只要不犯错,那日后都迟早要位极人臣的。而这一次,非只是张文远将军,便是徐伯进将军、还有其他军中将领,却多有议论,乃是因为……”

“乃是因为额外赠秩,对不对?”公孙珣脱口而出。

“是。”庞德即刻颔首。

公孙珣摇头失笑。

话说,增秩和增俸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单纯的提高物资待遇,而前者则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政治待遇。

举例来讲,之前灵帝刚登基不久,遇到灾祸,三公照理吧,后将军公孙伯圭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权后的一些行为未免过了头。

这厮作为之前被闲置之人,所谓空头九卿,多少是有些被冷遇的。其中,公孙珣那边的人是忌讳他的身份,而拥汉派更忌讳,所以整个长安城其实都对他是有些忌讳的在,这就不免提现到了这两年的日常交际中。

故此,如今其人一朝得势,实际上和刘虞一起分担了长安城内外权责,那以他的那种睚眦必报的心态,便不免要报复回来。

其中,公孙珣的核心亲信且不提,他多少心里还是明白自己的权力从何而来,最多是摆脸色、做刁难,可那些所谓拥汉派,便不免遭了殃——两三月内,已经死了五六人,下狱了二三十人。

冬日夜色悠长,四更时分,天色距离转亮还远,长安城未央宫北面一处格外宽阔的宅邸内,后舍卧房之中,大汉太尉领尚书事的刘虞刘伯安翻过身来,忍不住连连咳嗽。

其人身侧那名在幽州所纳,依旧风韵不减的美妾赶紧起身,先生点灯,然后关窗,复又端来一碗泡了枇杷干果的温开水,最后又与对方轻轻捶背,俨然是习惯了如此。

“还是老了。”缓过劲来后,刘伯安放下空碗一声叹气。“这烧煤之气,年轻人都没感觉,但朝中上了年纪之人却都有些不适,偏偏我这人又不耐热,总喜欢开窗来睡。”

“那就让下面的人将地龙烧的浅一些……”美妾当即应声。“咱们关上窗睡觉。”

“胡扯什么?”刘虞不由苦笑。“你这真是妇人之见了……这太尉府的地龙是跟左右三公九卿各处署衙连通着烧的,若是烧的浅,我是好受了,可各处那么多夜间执勤的曹掾属吏岂不是就要挨冻?而且你可知道这些府署外围,多少家贫之人都是靠这公中底下火龙陶道取暖的,烧的浅了,他们又如何?”

“那夫君干脆下令,不烧煤只烧炭!上好的木炭就没这么多味道!”美妾继续言道。

“这已经不是妇人之见,而是祸国殃民之论了!”刘虞彻底无语。“你知道木炭多贵吗?而美稷的煤在朝廷给了匈奴人入仕名额后又能降到什么份上吗?尚书台的中都官从事算过,在长安,用煤和用木炭相比,一个取暖用的贴壁小炉,一冬便可省下十二三个钱,而你别看就差这十二三个钱,我告诉你,就这十二三个钱可以让长安城冻死的人少上七成!而剩下的孤寡鳏独,再单独号召富户赠与一些煤、粮的话,也就能让他活下来了。所以烧煤这个事情,哪怕是我们这些老人闻着少活半岁,也是值得的,因为它能救命!”

美妾被训斥的两眼泛红,却又嗔怪起来:“我又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谁还没见过冬日冻死过人?这不是见到夫君你咳嗽的厉害,故意说好话哄你开心吗?还怎么训上了?”

俗话说,少妻之前老夫难直腰,刘伯安闻得此言,也是一时尴尬,赶紧又哄对方:“是我多嘴……其实是我这几日心情不好,一时没有理会夫人的好意,这才误会。”

“何事心情不好?”美妾撒娇完毕,复又好奇再问。“若是事情不重要,夫君不妨说与我听一听。”

“其实倒像我心中胡思乱想多一些。”刘虞闻言再度苦笑起来。“夫人不知道,之前两月,卫将军西行,天子缜默不语,我十分里的精力倒有四五分用在了跟后将军公孙瓒相争上面,整日不是想着救这个,就是想着安抚那个……这你也知道……但前日他被罢官闲居于城外庄园中的王允王子师请走以后,长安城难得安生了两日,我反而有些不适了起来,总觉的哪里会出乱子。”

美妾欲言又止。

“有话便说嘛。”刘虞正色而对。“我妻已走,孝期都过了许久,若非是阿和一直来信反对,我早把夫人你扶正为妻了,咱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可说的?”

“我不懂朝政,只是我却觉得夫君你恐怕不是后将军开始闹事时便如此焦躁不安的。”美妾认真言道。“从那日未央宫北阙大街上打仗开始,夫君便开始忽然开窗睡觉了,而且咳嗽的毛病也是在烧煤之前就有了,只是烧煤后更重罢了。”

刘虞先是愕然,却又恍然,最后一时黯然。

美妾见到也不敢说话,而过了许久,倒是刘虞自己反应了过来,然后一声叹气:“不错,还是夫人在我身侧看的明白……公孙瓒这种举止又有什么真值得我忧虑的呢?烧煤什么的也不过是我给自己寻得借口罢了!关键是那一日,那一日事后,天子和公卿之间起了生分,而天子年幼,所谓汉室大局其实是公卿、天子共同撑起来的,二者不合才是最大麻烦!”

那美妾依旧默不作声。

“也罢!”刘伯安叹了口气。“麻烦夫人关窗,咱们今日关窗而睡……”

美妾即刻动身下炕。

然而,就在其人来到窗前准备关窗时,却又发现前方灯火连连,便复又停了下来,转而去了卧房外间。

而果然,片刻之后便有仆人隔着门窗高声相呼,说是尚书台值夜尚书杨密遣人来报,称汉中有急报至尚书台,若依其上所言,可能彼处有大变,所以请太尉速往宫中一行。

刘虞叹了口气,第一反应就是公孙珣在钓鱼,哪里还敢怠慢?于是其人即刻起身,稍作收拾,便要入宫去尚书台稳住人心,以防一些人自以为是。

须知道,如今长安城治安之权到底是在公孙瓒手里,若有人真的一时糊涂,那等公孙瓒回来,可就不如以往钟繇行事时那般好救人了。

黯淡星光之下,刘伯安连夜进入未央宫,与此同时,公孙伯圭却在城外未归。

——————我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分割线——————

“汉末,刘虞以太尉掌尚书台,凡数载,长安邺下并安无犯,深孚众望。建安五年,后将军公孙瓒以平董承乱之功令长安治安事,凡数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而虞不能制。或有论者,问于司徒赵谦:‘太尉掌长安五六载,而后将军握劝二三月,何以不能敌也?’谦凛然对曰:‘君子全心在公德,无力在己,小人全心在私怨,无心在众,今足下所谓相争者,乃朝争攻讦事,私也,焉有无力而敌全心者?’众皆叹。瓒闻之,以谦司徒不敢动,乃罪其弟京兆郡丞赵温贪污,下狱。”——《世说新语》.忿狷篇

ps:感谢新盟主felixfan的打赏。

顺便继续推书献祭,《大宋第一闲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