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韶国崛起的开始
讨论完上面那些,王裕浦又提出了各国对于商人过多限制的问题。
士农工商。商人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被看做是最低的阶层,对他们的限制也极其多。别看他们有钱,却不被允许穿绫罗绸缎;别看他们有钱却不允许坐马车出行。虽然逾制的商人有很多,只要民不举往往官都不会去纠。可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对商人的限制还有的一点就是他们这些人家的子女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身份。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经商和害怕经商的原因。一来二去,往往还是那些享有特权的阶层以各种明目在暗中经商。而这些人真正缴税的却少之又少。
王姒宝也跟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个国家如果商业发达,那么税收这块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如果商业这块搞的好,还可以吸引别的国家的有钱人来他们韶国投资经商。这样,也就有会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韶国。韶国国库收入自然也会继续增加。这是个良性循环。
“依照你们的意思,应该提高商人的地位是不是?”朱永宏认真的询问道。
“商人虽然逐利,但商人给国家同样带来了很多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商人,咱们所有人吃的、穿的、用的都从哪里来?他们同样需要辛辛苦苦的干活才能赚到钱。就比如我二哥最开始跑货栈的生意,有多少土匪、山贼等着抢劫他们的货物?商人的钱有很多也是靠命换来的。”王姒宝顿了顿道:“还有,商人想要赚钱,里面有很多的门道。如果一个人不聪明也很难把生意做好。再有,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让自己的子女多读书。在这些人的子女当中,当然也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不能因为人家是商人出身,就给人家埋没了。另外,商人的经商头脑和经商理念也是朝堂上的官员尤其是户部官员学习的。一个国家也需要经营才能发展啊!”
王姒宝最后又颇为感慨的说道:“一个人的出身是他自己无法决定的。那为什么不给人家一个改变出身的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沉默片刻过后,朱永宏一拍手,赞道:“好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商人都应该为了这句感谢你才对。”
余下众人就开始三言两语讨论究竟要如何来提高商人的地位。这次话家常一般的聊天一直持续到快要天明。
没有人知道,韶国的崛起居然和这晚上的交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史书上最初也没有记载过关于明朝开国元后王姒宝在韶国这次多举措的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还是后来有史学家通过研究明皇族传下来的那本所谓的传家宝残本才知道了一些真相。从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疯狂的研究起这位历史上最具传奇sè彩的皇后。关于明开国皇帝和皇后之间的种种yy也被开启。靠着这两人之间的故事,养活了一大堆的作者和编剧。
这次讨论过后,朱永宏、朱临溪、王子义、王裕洵等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始于韶国的土地制度和商业改革逐渐在整个洪武大陆蔓延。但等别的国家开始效仿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那时的韶国,已经以令人不可撼动的地位屹立于洪武大陆。
韶国的荒山和荒地因为这次改革被大量的开发出来,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国库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的同时,老百姓们的赋税却在逐年降低。
韶国还有大量的土地留待人们去开发,这个消息在别国不胫而走。实际上是因为韶国派人在各国广而告之才会被传播的这样快。最后,果然有越来越多别国没有土地或者是流民、灾民们大量涌向了韶国。
韶国则以一种海纳百川的xiōng襟收容着这些不被别国重视的人。他们积极的给那些人办理安家落户的手续,还如同对待本国子民一般发放荒山、荒田让他们去开垦。韶国的人口也因此在迅猛的增加。
这之后,韶国无论是服徭役,还是服兵役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韶国的军队也由最初的五十万扩展到八十万,最后达到了一百余万。
另外,韶国对于商人的鼓励政策也是别的国家前所未有的。
商人的子女不但可以参加科举,对于那些对韶国有积极贡献的商人,朝廷还给他们封了六到九品的闲职,改变了一些人自认为不好的出身。
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差钱,为了给自己弄个官身,都积极的参与到一些国家的修路、架桥、植树、造林、建学堂等等的国家公益事业当中。甚至赶上灾年,他们还会主动出钱、出物、出粮、安置灾民。
这样一来,韶国本国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别国的商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为了让自家的子孙将来能有好的出身,就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将自己的产业,自己手中的闲钱都投入到了韶国。
这使得韶国的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国库收入更是在逐年递增。
为了防止有人沽名钓誉或者是用银两贿赂当地官员买官,朱永宏会派出一些人到当地暗访,看那些人是不是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也在王姒宝的建议下,加qiáng对这些人人品的考核。有鱼肉乡里的,为富不仁的,甚至是靠不正当手段侵占他人土地、商铺、财产等等的人除了不能授官外,还要加大对这些人的处罚。
为此,王裕洵又让人着手制定出了若干配套的奖惩制度,并加大了执行这些制度的监管力度。
韶国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举措,让其一跃成为了别国普通老百姓和商人都向往的地方。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后话。
在朱临溪开始加班加点干活的时候,王姒宝也没有闲着。
作为义姐的她先进宫看望了传说中病的快要死的小皇帝许振华。
“姐姐,你能平安归来,真好。”许振华今年已经十岁,比从前长高了不少。当然嘛……气sè也不错。
如果说这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谁最依赖王姒宝?最希望王姒宝平安的排在第一位的人又是谁?那绝对非许振华莫属。
整个皇宫就仿佛是他的监牢,而他却是个被判了死刑等待行刑的人。唯独能救他脱困的人也只有自己这个义姐了。
“来,华哥儿,到姐姐身边来坐。不要太拘谨了。”王姒宝笑着伸出手,邀请许振华坐到自己身边。
她自打怀孕后期就很少来皇宫走动。再加上她有半年多的时间不在韶京,徐振华看起来,又回到从前小心翼翼,有些自闭的倾向。
“好。”许振华腼腆的笑了一下,低着头走到王姒宝跟前。
王姒宝拉着他坐到了自己的身边,主动开口询问道:“华哥儿最近的功课怎么样?”
王姒宝充当了把孩子家长,关心起许振华的学业。这也是二人谈话一个很好的开头。
许振华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身,从书案上拿出自己最近写的大字交给王姒宝看。
王姒宝嘴角含笑接过许振华递过来他写的大字,惊奇的发现这孩子写的字迹和她的十分相似。而且,这些字写的非常的好,完全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应该能达到的程度。
“华哥儿,你字写的真好。”王姒宝夸奖道。
许振华听了王姒宝的表扬再次腼腆的笑了笑。
“可是,”王姒宝顿了顿,看了看表情有些僵住的许振华,接着道:“你不能光去模仿我先前给你写的大字。”
这些字完全是王姒宝给许振华曾经写的诗句。这孩子专一件事情是好事,但是,这却限制了他的视野,限制了他的发展。
许振华听王姒宝这样一说,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于是羞涩的低下了头。
王姒宝觉得自己对这个孩子用的方法有些错误,说话太直接了。于是笑着拉许振华的手道:“姐姐不是说华哥儿做的不好,恰恰相反,是华哥儿做的太好。”
许振华有些吃惊的抬头看王姒宝,刚刚姐姐不是说他不能光去模仿她的大字吗?怎么这会儿还表扬自己做的好了?
“姐姐说华哥儿做的好,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像你在这个岁数就能如此去专研一件事。这是件好事,但这其实也是有弊端的。”王姒宝耐心的解释道:“就如你现在整日被困在皇宫中一样,你能看到的只是皇宫中这一点点的景致,你的视野受到了限制,你无法想象到外面是什么样的。你现在才刚刚开始练字就拘泥于只学我一个人的字体,这样的你会裹足不前,很难有进步,到最后只能说你写的字很像我的而已。所以,在你最初打基础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去涉略一下各名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行。”
对于许振华的教育,显然不适合让他学习治国之道。
既然这孩子喜欢书画,那就在这方面培养他。将来还是让他当一个闲散的人吧,这样对他来说才是最安全、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