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崇祯纪实 > 70画大饼

70画大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帐篷外,曹文诏等正在等候二人。

曹化淳悄然而来,小声道:“陛下,酒菜已经准备好了。”

“走,喝酒去。”

喝酒是次要的,拉拢感情才是真的。

尤其是张一龙与宋纪二人远在山东,有机会自然需要抓住。

朱由检笑着吩咐随意,又刻意放下架子免得大伙拘谨,几轮酒下肚,众人也略略的放开了一些。

“哥几个,陛下这火炮真的是厉害。”曹变蛟赞叹不已:“咱在辽东也见过数千斤的红夷大炮开火,威力也不过如此。”

“不止火炮,配合火铳,咱们以前学的战法都要改了。”

“是啊,都得从头学起,亏了有陛下得新阵法,能少一些摸索时间。”

“嘿,曹某半生所学,居然废弃了一半。”曹文诏有些感慨。

“我们俩在水师,反正都得从新学,倒是无所谓。”宋纪看的开。

几人虽然官阶不高,可都是久在军伍,又新得皇帝青睐自然要处处用心求上进,因此都是白日训练晚上读书,眼界宽阔了许多。

看了测试后,他们就知道以后的战争模式已经改变了,他们也必须随之加以学习改变。

朱由检看着他们热烈的讨论,也不插话,只是偶尔劝几杯酒。

在他看来,大明的火器虽然落后一些,可对后金还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问题是科技树点歪了。

说起来也是悲剧!

大明的火炮,走的是近战面杀伤的路子,以佛郎机与虎蹲炮之类的小型火炮为主,结果就是面对后金盾车束手无策。

好不容易引进来红夷大炮,又因为是长身管舰炮,再者限于工匠制度导致铸造技术落后,结果八磅炮就重数千斤,又没有炮车,毫无机动力可言,只能扔城墙上当吉祥物。

火铳则相反,走的是小口径高装药量远程高精度的路子,练兵实录记载,鲁密统在150米处还有一定的准确率。

问题是,鲁密统破甲距离不超过30步,后世测试大概也就是30多米。

这就悲剧了,面对巴牙喇披双层甲冲阵只有挨揍的份。

至于三眼统,不说也罢,当锤子用还是不错的。

——

“陛下,您说有些生意要做,能不能给末将透个信?”曹变蛟好奇心有些大,忍不住问道。

“军服生意和铁矿生意,曹化淳你说。”朱由检懒得说了。

“遵命。”曹化淳对众人道:“军中衣甲会有大改变,咱家奉陛下的命令,又请教了汤若望先生,经陛下过目,定下来新的军服样式,诸位将军请看。”

从怀中掏出几张草图,大伙接过去一一传阅。

“咦!”张一龙一看有些眼熟,这次去福建见过洋人,这军服依稀就是仿照洋人服装:“咱怎么看着和红毛鬼的衣服差不多?”

众人看了也是惊奇不已:“有些像力役工匠穿的两截褐衫,只是明显的瘦了许多。”

褐衫,底层百姓穿的衣服,外面没有儒袍长衫,只有肥大的上衣与裤子。

“没全瘦,裆部还是那么肥。”

其实就是后世训练服略加改变,颜色沿用大明棉甲的大红色。

“这生意陛下不会插手,大伙谁愿意做的随你们的意,或自个或合伙或拉亲朋一起,只要照章纳税即可。

暂时只供应禁军,第一年每人单衣两套棉衣一套,以后每年各一套。

以后有机会时,还会供应京营与边军。

陛下只有一个要求,如果可能的话,多雇佣一些宫里的小太监,这也全凭自愿。”

孙应元有些为难:“陛下这可是难为人了,私用太监可是大罪。”

“是啊,被御史听到,少不得要被收拾。”

曹化淳笑了笑:“只要别弄回家里当仆役,有事陛下自会替你们出面。”

这就没问题了。

众人略一盘算就知道这生意可做,禁军近3万人,每年6万套衣服,以后还会供应京营边军,这数量就不用说了。

朱由检也不乐意插手,又不是后世有机器,连缝纫机都没有,全靠人一针一线的缝制,这行业就没法做大。

由他们去做,有工部价格比着,再把好质量关即可。

曹化淳拍拍手:“诸位静一静,咱家还有个生意要说。

各位都是陛下的亲近将领,有赚钱的机会,陛下自然不会吝啬。

包括迁安铁矿与滦县煤窑,会一起组成铁矿作坊,陛下只占一半份子。

各位愿意入伙的可以报名,如果份子有剩余,中队长以上都可入伙。”

这个铁矿,炼铁的各种工艺都采用了朱由检的设计。

炼铁炉建造在河边,对炉型也进行了改进,增加高度收小腰围,高度达到三丈多,采用水力热鼓风,三座炉子共用一个精炼炉,三组轮流检修。

记忆里这种炉子日产量大概在2-2.5吨,使用寿命不到一个月,因为无需人工日夜扇风,每个炉子只需要几十人伺候。

由于采用了水力热鼓风与连续投料,燃料消耗大幅降低,焦煤消耗量与产铁量相比只有一比一多点的样子。

只是炉子可以改进,但是他对挖矿技术却是一无所知,

不过迁安是露天铁矿,挖矿效率会高很多,参考这时代的掘矿效率,估计采矿每日需要600人上下。

产量的一部分以生铁的形式供应军器厂,其余大部分制成铁锅农具等出售,少部分直接出售熟铁。

算了算,每月400吨,按照炼铁9个月计算,即使按照生熟铁计算,两组铁炉的年产值也有约5万两之多。

何况这个铁厂的定位是民用,举凡锅桶农具工具,只要有利就会生产,产值只会更高。

当然,是在满足军器厂需求之后。

如果算利润的话,煤是自己采,焦是自己炼,铁矿石也是自己采,成本也只有人工和资产折旧了,估计最终达到三四成利润甚至更多是没问题的。

再看大明的铁矿。

这个时候,采矿技术是极其落后的,每人每日的产量不超过百斤破碎挑选过的矿石。

冶炼技术倒是达到古代的顶峰,直到清代也没什么大改进,炉型都是大肚子高炉。

燃料消耗是矿石的好几倍,因为是人力鼓风,每一炉子则需要200人伺候。

‘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矿者三百余人……日得铁二十余版则赢,八九版则缩……’。

这是清代的记录,一版300斤,一个炉子每日出铁6000斤赚钱,3000斤赔钱。

几人这下为难了,生意都能做,可银子有限。

到底做哪个?

几人窃窃私语,没一会就决定了,入股铁矿,省心又省力。

不出预料,这样一来,军服生意就可以完全交给太监们了,也能裁撤一些太监数量。

还没完,朱由检又给画了个大饼。

海贸!

毋庸置疑,这是个大财源,即使只跑国内航线,每年50%的利润是跑不了的。

即使回程只运粮食,以江南六七钱的粮价,到京师卖一两,也有的赚。

如果能直接从湖广四川买粮,价格只有三四钱银子。

也没必要独占,计划里这个海运商号的股份会定期扩充,他只需占有一半股份保留控制权即可。

“还有个生意,还是大生意,也许一年,也许两年,朕就会拿出来与诸位一起做。

曹化淳,你来给大伙说说。”

曹化淳清了清嗓子道:“陛下照顾大伙,准备将海贸生意拿出来让大伙做,当然不是现在,现在大伙也没银子了吧。”

众人哄然大笑。

确实没银子了。

“海贸?下南洋吗?”孙应元问道。

众人听了顿时激动了,下南洋啊!

据说跑一次就是上万两银子的利润。

“在水师有能力护航之前,暂时不会下南洋,只会去江南,还会试探去朝鲜。”朱由检摇头:“可能要三年,至少要两年才能下南洋。

反正最多两年朕就会将这生意拿出来。”

航道什么还在其次,特么的海盗受不了,不仅是大明的海盗,洋人有机会也兼职海盗的。

“兄弟,哥哥们发财可就靠你了。”周遇吉笑着打趣张一龙二人:“三年内,水师要是不成器,小心大伙揍你们。”

宋纪向众人抱拳,笑着道:“诸位就放心,如果三年内水师不能给大伙保驾护航,耽搁了大伙赚银子,哥哥们就把咱的脑袋摘下来当马球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