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风雨) > 分卷阅读77

分卷阅读7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会波及于他,他吃饱了撑

得,陷害自家靠山?」丁寿不屑笑道。

「他……他……是因为……」车霆欲言又止。

「因为何事?」丁寿追问道。

车霆结巴半天,还是没脸把理由说出来,悖乱伦常,世人唾弃,还不如身

死名灭,来得干净。

「无话可说了吧,来人,将证据装箱,人犯打入囚车,送往京城。」

言罢忽然俯在车霆耳边,丁寿悄声道:「车大人艳福不浅,几位夫人与我

府中下人在后院颠鸾倒凤,啧啧,放得很开。」

「噗——」一口鲜血喷出,车霆神色惨然,夫妻本是同林鸟,事到临头各

自飞,一语成谶啊。

几名锦衣卫上前将车霆押了下去,钱宁凑上来,一脸奸笑道:「大人高明

。勾结外番,私开边市,咬住这八个字,车霆不死也得扒层皮。」

丁寿神色淡淡:「不过现学现卖,跟大明朝一位前辈学的。」

「不知哪位高人,卑职可否上门求教?」钱宁很有上进心与求知欲。

「的确是高人,不过求教起来不易。」丁寿摸了摸鼻子,「他有个儿子叫

袁承志。」

百八十七章处处交易(上)

宣府镇守太监府内院楼阁散布,雅致大方,临水的一处轩亭内正是杯盘交

错,笑语欢声。

「丁大人果然出手不凡,一下便拿住了这帮酸子的要害,有了」资敌「这

项罪名,看哪个不开眼的还往这火坑里跳。」镇守太监苗逵喜在心头,笑在脸

上。

「在下可不敢独占贪天之功,若没有苗公公安排耳目,料敌机先,刘公公

运筹帷幄,庙算千里,岂能成事。」丁寿狡黠一笑:「此外,朝中诸公也是居

功至伟。」

「哦?愿闻其详。」苗逵提起了兴趣。

「若不是那帮子大头巾蛊惑先帝,接受蒙古朝贡,我等又何来的书信对照

;若不是他们一再养寇纵容,让巴图孟克恣意骄横,绝贡犯边,此案又有岂会

无从对质?」丁寿凑近苗逵,轻笑低语道。

苗逵眼珠一转,已明其意,嘿然笑道:「那咱家是不是也该谢过许进许大

人呢。」

「本该如此。」丁寿一本正经地点头道。

两人相视一眼,放声大笑。

现任户部侍郎的许进,在朝名声相当不错,绝对的「正人君子」,因为他

敢弹劾太监,成化年间从汪直到苗逵都被他参过,文官眼中的「尧舜之君」弘

治皇帝朱祐樘登基后,必然委以重任,于弘治元年巡抚大同,许大人也不负众

望,一上任就办了件大事:鞑靼入贡。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蒙古鞑靼部首领,明朝称其

为「小王子」,这个萌萌哒名字可不是人家自己叫的,弘治元年,巴图孟克陈

兵大同城外,连营三十余里,自称「大元大可汗」,音译达延汗,要求「入贡

」。

许大人都没向朝廷请示,直接放进来一千五百多人,安置在大同馆内,好

吃好喝好招待,同时上表朝廷:「自古御夷之道,未尝不以怀柔为上策。今小

王子以皇上嗣统,感恩向化,遣使入贡」。

兵临城下一个字没提,蒙古人是为新皇登基感恩而来的,至于自称「大元

大可汗」这样犯忌的称呼,朝中廷议的结果是「夷狄者声教所不加,其僭称名

号自其故态,于中国无预」,意思是那帮野人没文化,他们关起门来叫什么跟

咱大明没关系。至于称呼么,当年也先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回书里咱不

也只称呼他为「瓦剌可汗」么,这什么巴图孟克就按惯例叫他「小王子」吧。

「自古御戎来则不拒」,问题是哪个驾驭草原民族的王朝不是先把人打服

了再说,巴图孟克吃饱撑得上赶着当小弟,这事摊上一个明白人情世故的皇帝

都不能答应,比如那位被描述成昏君代表的成化皇帝,成化三年毛里孩乞通贡

,当时帝国精锐正在荆襄平流民,宁夏讨叛,忙着在大藤峡剿灭汪公公和孝穆

皇太后的全家,边防空虚,朱见深批示: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其令各边谨备

虏。到了成化十一年,经过王越河套捣巢,逼得蒙古人北徙,蒙古大汗满都鲁

请贡,这才允许。

可惜弘治皇帝是经过儒家思想熏陶的一代贤君,思维跟他的昏君老爹不在

一个频道上,真信了许进的话,将五百蒙古人带进北京,一通厚赏,蒙古人感

恩王化的结果就是当年八月乙巳十四,小王子犯山丹、永昌。辛亥二十,犯独

石、马营。「屡入贡,渐往来套中,出没为寇。」

当然这样的小插曲在朝堂上下一片祥和的氛围内是不和谐声音,应当摒除

的,在文人笔下记载的应是「小王子、瓦剌二种闻许进威名,三年三贡,每贡

多至三千人,少不下二千人。比至塞皆下马,脱弓矢入馆」,鞑虏这么给面子

,许大人自不会亏待,进关的几千人自不用说了,没入关的蒙古人也是酒肉伺

候,至于对待治下的汉人百姓么,「华人盗虏马请斩徇」,如此御番自然效果

显著,「大同、宣府、河曲皆无虏患」。

皆无虏患???

弘治六年五月丙寅初三,小王子犯宁夏;

弘治七年虏大举寇陕西;

弘治八年春正月壬子廿八,犯凉州。北部亦卜剌因王等入套驻牧。

是年,虏三入辽东,多杀掠。

弘治九年宣府、大同、延绥诸境俱被敌残略……

蒙古分为瓦剌与鞑靼二部后,与明廷时战时和,兵强马壮就纵兵为祸,被

收拾得狠了便称臣纳贡,敌弱我打,敌强我怂的厚黑学蒙古人玩得可是一个溜

,可如弘治年这样一边朝贡请赏,同时上门开抢的真是凤毛麟角。

时间长了,蒙古人胃口也养大了,一次入贡个两三千人也觉得没意思,还

没上门抢一次来得多呢,弘治十一年,直接要求六千人入贡,脸都被打肿了的

弘治爷终于说了声「不」,要来就两千人,多了不管,于是巴图孟克彻底掀了

桌子,也不称臣了,反正这大明九边也不是当初汪直和他手下那批人守着的时

候了,抢起来一点风险没有。

如今丁寿敢扣这个罪名给车霆,也是因为两边现在俨然敌国,你说车霆冤

枉,信件是伪造的,好啊,麻烦您老去蒙古人那边录份口供,不敢去?那就别

哔哔。

当然这次两边关系崩盘,在明史砖家眼中评价是明朝皇帝鼠目寸光,计较

蝇头小利,是破坏民族团结的元凶祸首。东亚属国百人朝贡,你说是花钱买面

子,得不偿失;拒绝蒙古几千人入贡,则是破坏边境安定,话都让你们说尽了

,做人也不能太cctv了吧。

丁、苗二人正喝得兴起,苗府下人引着桂勇过来参见、

「标下见过苗公公、丁大人。」桂勇恭敬行礼。

苗逵停杯落筷,点点头对他道:「尚义啊,这次你干得不错,咱家已经同

御马监打过招呼了,进京后领腾骧左卫的差事。」

「卑职谢公公提拔。」桂勇面露喜色。

苗逵挥手让桂勇退下,丁寿好奇问道:「公公,此番车霆下狱,张俊也上

表请罪,眼看去位在即,正是您宏图大展的时候,为何不留他做个帮手?」

「以下谋上,怕会引起众将敌忾之心,这宣府他呆不下了。」苗逵站起身

来,在厅内踱了几步又道:「何况这张俊结果如何还未可知,桂小子是个人才

,因为这点小事折了可惜。」

「张俊还有机会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