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某再说一次
李华的质问让秦无敌再次沉默,他何尝不明白如果什么事请都按照正常程序走将一事无成,可是如今的他变成了秦国的法律守护者,他必须给予破坏规则的人于惩戒。若抛去了这层身份,他又何尝不能理解李华的无奈,若是他的话恐怕也会快刀斩乱麻将这群垃圾给砍了。
“你说的事情,本官会核查的。”秦无敌此时对李华的看法稍稍有些改变,要事情真正如此,那么李华确实算得上一方父母官了。“可即便如此,你也是死罪难逃。毕竟被你杀的马家人之中,可是有不少的良善之辈。”
马家虽然有恶人,但是你屠了人家满门,这也太狠了,里边不少人可是无辜的人。所以该是死罪的,你还是跑不了。这就是秦无敌想要说的话。
“既然敢做,李某便已经知道后果了。敢问大人,杀一千,而救万人是对?是错??”
李华丝毫没有理会自己无可避免的死罪,而是朝着秦无敌问了一句。
“此言何意?”
秦无敌皱起眉头看向了李华,杀一千救一万,有你这么做事的吗??
“凤兰县若无李某,此时早已经尸骨如山,数万难民已经饿死。若李某不杀马家,这数万年难民如何的救?若某不杀马家,自然可以逍遥自在,凭李某的财富,妻妾成群亦非难事,同流合污岂不快活??请大人教我,若大人此时此景,又当如何??”
“这········”
秦无敌没有想到李华竟然反问自己,若自己是他,自己又该如何?不杀马家,看着数万难民饿死荒野??杀了马家就会落得如此地步。正如同李华所说若是他不顾难民,自己有着万两家财如何不能逍遥快活??
“囚禁马家为官者,略施惩戒或许可行。”
此时一旁从未开口的蒙毅突然开了口,若他是李华的话,这个局他能破解吗??这就是他的想法。
“如此亦可。”
蒙毅的话让秦无敌眼前一亮,若按此说法,或许真的可行。
“是李某未曾说清楚凤兰县的内情,才让蒙大人做出如此决策,是李某不对。”
“哦?莫非其中还有隐情??”
蒙毅一听便知道李华并不看好自己的说辞,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给自己留个面子罢了。
“马家势力控制着整个凤兰县,城外一万难民,凤兰县所有官兵皆被马家所控,粮食皆被马家所控,大小粮商皆是马家之人,所有大户为马家马首是瞻。不仅如此,某还有父亲一人,小妾一人,小妹三人在凤兰县。某···········不想赌。”
这就是李华,他不想为了一时的仁慈,将自己家人陷于危险之中。若只是囚禁了这些人,若马家之人率兵造反,他挡得住吗?就算他有嬴政派来的士兵可以全身而退,可是他的家人能活着离开吗??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马家数百口子人。
“李大人有胆魄。”
蒙毅听此一言才恍然大悟,李华杀伐果断或许才是真正的出路。若是连凤兰县的官兵都被马家控制着,光是囚禁马家高位的话,还是冒着很大的风险。李华直接动手杀人,也是一个险招。若是能快速杀了马家的重要人物,一旦被反击,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李华如此作为,其中还隐含着一个没有明说的因素。李华刚入凤兰县,兵力都被马家控制,他是指挥的哪只人马屠杀了马家的人??可随后想到了李华的是嬴政的人之后,这个疑问就被蒙毅想通了。李华得到了县令的官职,被嬴政派去一些人马保护也未尝不是一件难事。
综上所述,蒙毅还是挺佩服李华这个人的,毕竟此人有勇有谋,而且能搞出“百贸联合”这样逆天的东西,说是大才都是往小的说了,应该是旷世奇才了。若是他在如此境地,他绝对不会像李华这般果断,而且不计后果。在这一点上,他自愧不如。
“马家虽有过错,可是李家和王家你又该如何推脱??”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秦无敌已经承认了马家该死的事情,可是你屠了马家也就罢了,可是李家和王家又跟你有什么纠纷,你至于杀了这么多人吗??
“大人有所不知,某位置尴尬,想杀某的人不在少数。想必大人已经知道李某的宠妻被奸人所害的事情了??”
说到此事,李华就有一丝心痛,小圆那个傻姑娘,竟然自己把毒药给吃了。呵呵·········真是傻的让李华心碎。
“此时本官确实有所耳闻,其中还有隐情??”
秦无敌虽然知道李华的一个小妾被人下毒而死,可是具体情况却不知道。
“李某前脚刚进凤兰县,后脚就有一股未知的势力走进了凤兰县。在李某刚解决了马家之后,立刻发动了难民谋划动乱,当时城外难民过万,而凤兰县的守备兵力仅有不足七百人,在场的兵力仅有三,四百人。一旦难民暴动,后果可想而知。”
“难民之中,有人造谣李某得到秦王都赈灾银子百万两,更有人说李某待他们如同畜生,给予其吃糊糊。两位大人可能不知道糊糊是什么??李某解释一下,所谓的糊糊就是用剩饭剩菜,陈粮,草料以及一些便宜的野菜等廉价的食物进行熬制而成的东西。此物味道难闻,味道恶心,就算是猪恐怕也难以下咽。”
“那你为何??”
秦无敌惊呆了,你都知道这“糊糊”如此恶心,连猪都不吃,你还给难民吃??
“以前也有人问过李某同样的话,那么李某再说一次。”李华笑着坐在了地上,抬头看向了明亮的月亮,苦笑着说道:“因为,难民已经不算人了。”
“什么?”
“什么?”
秦无敌和蒙毅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华竟然说出了如此惊人的话语,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是听错了才会如此,可是面对同样吃惊的另一个同僚,他们面面相视,知道自己并没有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