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回门
赵彩花一愣,她还以为楚婕会顺理成章地听安建国的,把钱都充公了,怎么还拿出去给他们做家具呢?
难道是被人说了,知道自己做得不妥当,要弥补一下,把名声挽回来?
果然,安建国还想再拒绝,楚婕笑道:“好了建国,就这样!你总不想叫大嫂被人戳脊梁骨,说我克扣你们房里的东西,薄待新娘子吧?”
赵彩花觉得楚婕的心思好像还真不难猜,这不就猜中了吗?她哪里想得到,这太为彼此着想的一家人,有时候为了说服别人,是要打着为自己好的旗帜呢?
安建国是真的不想打家具,可他也是后知后觉才看明白,本来是他不肯打肿脸充胖子做家具的,可不管怎么解释,大家都只挑楚婕的刺。
他只得点了头:“那这样,我去和木匠哥说说,买料和人工,该是多少,我再来拿。其余的,还是放在公中。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要张罗起来,也得费钱。”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大家各自回房休息的时候,安建国看着赵彩花先走了,又把楚婕叫住了,颇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
“大嫂,昨天去接亲的时候……”
他就把“赵大宝堵门,徐良才、纪东方和窦红星都拿出钱来应急,被赵大宝一齐拿走”的事情,艰难地说了一遍。
楚婕都要无语了:“我就说呢,赵大宝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的。”
安建国脸都要滴血了:“这钱,不能叫他们吃亏。我能不能先从公中借了还给他们。”
楚婕叹口气:“所以说,你还是要留点私房钱。万一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脸皮子又薄,不好意思开口,这不是自找为难吗?”
安建国连连摆手:“我不要,我不要。”
但楚婕还是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晚上躺在炕上想了半天,总觉得日子过下去,真的太多问题。鸡毛蒜皮的,偏偏逃避不开。
赵彩花的心事更重,和安建国消停了躺在炕上,她轻轻凑过去,对安建国轻言细语。
“建国哥,现在咱们是夫妻了,家里要有什么事,你都不要瞒我好吗?”
“嗯,家里也就这些事,没什么好瞒你的。”
赵彩花偎得紧了些,小声道:“娘跟我说南房的事情……”
安建国的身体僵了一僵,这才想起来,是哦,家里做小买卖的事情,可还没有和赵彩花通过气呢!
他环住赵彩花,斟酌着道:“这事,我只和你说,咱们要是出去了,你记得不要说漏嘴好吗?”
赵彩花不自在地扭了扭:“我也不是嘴碎的。”
安建国这个是相信的,他眼里的赵彩花娇羞可爱的,确实很难想像她走出家门,像刘翠花或是赵槐花那样,东家长西家短的。
“之前不告诉你,是因为这事有点……怎么说呢,要是被抓住了,全家人都要受连累。”
赵彩花的心都紧起来了,安建国慢慢把家里私底下做小买卖的事情,就跟她交代了来龙去脉。
“……现在是和小芬嫂子还有春兰姐她们一起,就只做发豆芽和绿豆糕这两样了。多的,一来是没有精力做;二来,实在是怕出事。”
赵彩花仰起头,眼睛里有光:“建国哥,原来你这么厉害!”
安建国没想到赵彩花没有被吓到,也没有说他们做这件事不对,反而是崇拜地看着他!
他颇有些赧然,心里沸腾的是喜悦,但还是觉得自己在里头作用不算大。
“都是大嫂她们做起来的,我也就帮着送送货什么的。”
赵彩花摇摇头,凑到安建国耳边,小声道:“要是没有你,这件事再怎么也做不起来的。”没有个男人做主心骨,女人哪敢做这种要命的事情?女人能把东西送出去吗?
“你是男人,绿豆糕肯定不能让你来做啊!”
安建国听着,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可新婚妻子这样崇拜他,他哪里还有心思胡思乱想呢?
第二日起来,就要去赵家回门了。
李芹亲自给准备了东西,糕点、腐乳什么的,这是家里能拿出来的。
李芹还怕赵家记得赵大宝丢钱那回事呢,拉着他偷偷嘱咐:“要是彩花爹娘骂她弟弟,你就拉着点。别叫彩花回一趟娘家,还不痛快。”
结果去了赵家,倒是风平浪静的。糕点堵住了赵大宝的嘴,赵家父母大概是想明白了,也知道这事自家理亏,索性不提了。
只是赵母还记得赵家婶子回来说起空荡荡的新房,有些不愉快。
“建国啊,不是娘说你。过日子难是难,谁家不是这么过来的?可再难,不能这样委屈彩花。”
安建国看着赵大宝和赵父身上的新衣,算是明白那时候和赵彩花去买布,她为何非要买深色的了:她早就知道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是要落到父母和弟弟手上的。
他那个心啊,别提有多为赵彩花心疼了:你们只给了那么两件破布烂衫做嫁妆,怎么不觉得委屈她呢?
可人家是亲生的爹娘,他又能怎么说呢:“娘,你放心。我们家里已经说好了,手里头有点钱,开春就把家具打了,绝对不会叫彩花过苦日子的。”
赵母下意识回了句:“怎么突然又有钱了?”不会是捡到了赵大宝丢的钱吧?
赵彩花忙道:“娘!是做喜酒的时候,亲戚朋友拿的礼钱。”
赵母睁大眼睛:“你们收到多少礼钱?”
这确实是稀罕,这个年代不比后世,东西都精贵着呢!况且谁家手里也没什么余钱。做酒席能不赚不赔,已经是大幸了,哪里还有礼钱剩下来。
安建国本能觉得这个话题不好回答,笑了笑就岔开去了。那赵母如何忍得住好奇心,还是迟点把赵彩花拉进房里,得了个答案,咋舌了。
“这安家不声不响的,竟然还有这个人情往来?”
赵彩花抿嘴笑了:“建国哥人好,能干,很能结人缘。”
赵母自此对安建国的评价又上了一层楼,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