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章:刺刀,板甲,斗骑兵
马步兵,即骑马步兵,他们骑马机动,下马战斗,实际上是步兵。
因为人数太少,陈宪并没有给马步兵配备长矛兵,每个马步兵都是火枪兵,为了让马步兵保持一定的近战能力,陈宪需要给马步兵的火枪上配上刺刀。
但刺刀这东西,并没有它看上去那么简单。
套筒刺刀并不是随笔那打个套筒就万事大吉,还需要卡锁装置,让刺刀在剧烈的挥动和撞击中也能保持在枪管上,否则在拼命的时候,刺刀掉了,那就太要命了。
为了固定刺刀,陈宪首先要给枪管口附近制作一个小凸台,这个小凸台需要在锻造枪管的时候就预留下来,最后再用小锉刀精细修磨。
制作套筒的时候,需要用錾子在套筒上开一个类似z字型的开槽,在上刺刀的时候,先将枪管上的凸对准z字型开槽上面的入口,然后将套管推动凸台顺着z字上面的竖槽滑到底部,在旋转套筒,让凸台沿着横槽滑到底部,然后再推动套筒,让枪管口凸台滑动到z字下面竖槽的底部。
这样一来,套筒要从枪管上掉下来就比较困难,但因为套筒和枪管不是紧配合,所以套筒仍然会在枪管上晃动。
为了固定套筒,陈宪又在套筒一侧开了一个孔,用丝锥攻丝,然后制作一个蝴蝶螺栓,(所谓蝴蝶螺栓,其实就是把螺栓尾部砸扁,形成一个方便用手旋转的薄片)旋入套筒侧面的螺丝孔,顶在枪管上,将套筒和枪管固定。
有了这两个双保险,陈宪终于让套筒刺刀稳稳待在了枪管上。
安装稳了套筒还不算完,因为套筒刺刀为了避开开枪口的射击区域,刺刀和套筒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从套筒侧面先向一侧伸出,在距离枪口大约四厘米的位置才弯向前方。
这样的结构很难一次生产,所以陈宪采取套筒和刺刀分别生产。
在生产套筒时,在套筒一侧预留一个鱼鳍一样的结构,在打造刺刀时,将刺刀的尾部打造成鱼嘴样子,等到套筒和刺刀都成型后,在将两者都局部加热烧红,将刺刀的鱼嘴卡和在套筒的鱼鳍上,就如同用包钢法打刀一样,将红热的两者重叠后,小锤快打,就能将两者焊接起来。
焊接完成后,再次进行整形,淬火,修磨,才算完成一把套筒刺刀。
至于套筒和枪管的精度,倒并不成问题,一来有卡槽,卡榫,再加上蝴蝶螺栓顶紧,套筒和枪管并不需要高精度配合,有个两三毫米的间隙也不影响两者的装配。
再者,陈宪用穿越带来的卷尺作为基准,制作了许多卡规,塞规,用来提升产品质量,所以他生产出来的枪管无论内外径,精度都能保证在一毫米左右,套筒也一样。
为了提高枪管的外径精度,陈宪还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木质脚踏车床。
这台车床实际还无法称作车床,因为他无法进行车削加工,只能枪管装夹在车床上,进行高速旋转,然后让学徒们,手工用锉刀去修磨枪管。
通过手工修磨,再加上统一校准的专用卡规,陈宪的工厂就能高效率的做出外径基本一致的枪管。
除了配有套筒刺刀的火绳枪,这些马步兵还装备着轻便但防护面积和性能都相当不错的轻盔,板胸甲,只在手臂外侧交错嵌入铁片的皮质护臂,带荷叶的板甲甲裙,保护膝盖上下的护膝,插着铁板的战靴。
可以说,陈宪刚刚试制成功的板甲,大部分都给他们装备上了。
这样的装备防护力既强,还远比同样的扎甲或者布面甲轻便。
板甲的生产,自从陈宪制造出了第一台简单的轧钢机之后,就已经不再是问题。
为了供应生产板甲所需的钢板,陈宪又将轧钢机复制了七八台。
这七八台轧钢机形成了一个流水线,一块被水力锻锤敲打成五六毫米厚的铁板,在退火后,被送到轧钢线上,从七八台轧钢机上依次走过,厚度就能从五六毫米变成两毫米,甚至是一毫米。
每一台轧钢机只需要将铁板的厚度减少半毫米,这样的加工量,再加上中间还可以进行退火降低强度,对于水力带动的轧钢机来说,压力并不大,加工效率相当不错。
有了厚度统一的铁皮,生产板甲就完全取决于铁匠的手艺了。
因为是铁皮,所以小榔头手工冷加工起来并不算困难。
在穿越前,陈宪为了自己制作板甲,专门高价请来了一个钣金工,在自家的作坊里带了两个徒弟,他自己也跟着钣金工学了点手艺,虽然不精,但该会的都会。
所以生产板甲的技术,陈宪自己就会,他从学徒中专门抽调出的精干人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生产出了让陈宪看得过去的板甲。
这些板甲在完成成型之后,还会进行闷烧渗碳,最后淬火,从铁甲变成钢甲,盔甲因为钣金加工而被敲薄的部位,和一些关键防御部位,都会用铆钉加固一毫米厚的衬板来加强。
……
封锁莱芜和沂源之间的家将骑兵人数并不多,而且各家家将都分散行动,马步兵对上他们时,有着很大的人数优势。
刚开始时,家将骑兵们见到沂源骑兵人多势众,都纷纷走避,让马步兵取情报的工作十分顺利。
但随着豪强们不断加强封锁道路的骑兵的力量,家将骑兵人数,很快就超过杨妙真带领的马步兵,对方开始强硬起来。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杨妙真出众的军事天赋天赋。
当敌人的数量超过自己手下的一百马步兵之后,杨妙真就开始故意示弱,远远看见对方后,就开始逃走,每次都被对方赶回宝台口。
当然,敌人骑兵也不敢进入宝台口,显然也是被打怕了。
就这么示弱了几天之后,敌人的骑兵渐渐的开始大意起来。
这天,杨妙真带领着一百马步兵再次进入何家庄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和前几天一样,他们很快就被封锁骑兵的哨骑发现。
不用杨妙真派人驱赶,哨骑毫不犹豫的打马就回,很快,一股烟尘从何家庄升起,不用多久,就逼近了杨妙真一百骑。
和往日一样,杨妙真带着一百骑开始回撤。
他们跑跑停停,家将骑兵追,他们就跑,对方不追,他们也停下休息,对方返回,他就远远的吊着……
家将骑兵们被杨妙真牛皮糖一样的打法弄得虚火上升,耐性越来越差。
就这么来来回回几天之后,焦躁的家将骑兵们警惕性越来越差。
家将骑兵们发现,如果他们将这股沂源骑兵驱赶回宝台口,对方就会消停下来,不在出来,让他们能喘口气。
于是,家将骑兵每次都会一鼓作气将他们驱赶回宝台口口才作罢。
就这么过了七八天,这一天,沂源骑兵再次出现,家将骑兵们又像往日一样追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