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快穿孤忠 > 分卷阅读100

分卷阅读10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端详张俊。他的第一印象是鹰目。张俊眼角内翻犹如鹰吻,眼风狠厉眼白颇多,即使现下做出大笑的爽朗样子,依旧让人觉得阴沉。他记得相书说过,鹰目主凶毒狡诈,还真是诚不我欺;第二印象则是黑。张俊长着黑碳般的一张马脸,颌下却留了三绺附庸风雅的短须。

“伯英兄,我正想跟你说这句话呢,却被兄台抢先了。”吕祉说着淡然一揖。张俊虽然已近天命之年,但下马的动作却非常灵活,甚至称得上潇洒,赞他一句健旺倒也不虚。“老兄到我这里还摆出这样的大阵仗来,敢是怕哪个不长眼的冲撞了伯英兄的虎威?”

张俊没有听出吕祉话语中的讥讽之意,颇为得意地大笑了两声:“不瞒安老说,我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只铁面军了,自然上哪都得带着。”看这称谓,张俊竟是知道世人的揶揄,却以之为荣,“如果我记得不错,老弟还是第一次见吧,比你那只亲军如何?”

吕祉这才明白,难怪张俊此来拜会竟然全副武装,拿出了压箱底的家当。原来是张宣抚知道自己了岳飞的五百背嵬,存了比试的心思。说起来,岳飞在绍兴初年还是张俊的部下,时至今日不过七八年的功夫,就成了与张俊平起平坐的大将,换做哪个人只怕都不会高兴。但嫉恨到张俊这个程度的,实在少之又少。他并不正面回答假意笑道:“听闻伯英兄与平叔(刘光世)亲厚,弟这只左护军实力如何,伯英兄一定再清楚不过了。伯英兄不必问自有答案,也省得我再在老兄跟前卖弄。”

张俊被吕祉婉拒了,心头不快活却又不好发作,讪讪点头说了一声“也对”。

吕祉见张浚不快,反而愈发热情:“老兄路途辛苦,快请进屋说话。”

屋内,两人略做交谈,吕祉方才明白张俊的用意。原来此翁此来是探听和战消息为主,顺带结交一下朝廷新贵。毕竟吕祉掌控左护军不到三个月,就智擒了郦琼,这样的胆略非常人可比。岳飞、杨存忠都出自张俊麾下,他这点识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伯英兄,你这可是难为我了。我虽然以前在都督府做参谋官,可自从到了淮西后,已是久不见天颜,消息闭塞了许多。你问我官家此次大会文武重臣之意,实在是问路于盲了。咱俩都是两眼一般黑。不过我想朝廷大计不过战守和三策,伯英兄老于军旅,不知可否给我这个后进晚学指点一二?”

张俊固然想探吕祉的口风,吕祉又何尝不想探张俊的口风。他也十分好奇,这位与刘光世齐名的逃跑将军,在此次右相张浚为主导的会上,打算如何表现。

张俊被吕祉那句后进晚学熨帖地浑身上下都舒服了。“老弟,谦虚,你太谦虚了。我这个人,打小就是当弓手出身,从没念过书,指教两字可不敢当。何况我跟岳老弟和韩老兄可不一样,向来觉得自己就只是个武夫的料。武夫能对朝廷大计有什么意见!不过是官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官家叫我往西我不敢往东,官家叫我往东我不敢往西。”

张俊说了许多却并未触及战守的实质,还顺带在吕祉面前贬低韩岳主战为“招惹是非”“不听话”。他一门心思想让吕祉觉得自己忠君,却不知反加深了吕祉的成见。

吕祉当时就把那捧在手中啜着的黑釉建盏放下,慢条斯理地回答道:“伯英兄是三镇节度使,位极武人的极致。论起来,官到了这个地步就不能再存了文武的分野。咱们同为国家大臣,美芹之献是应有之义。”

吕祉此言乃堂堂正论,宋制武人做到张韩岳的位置,对国家大政就有了提意见的权力。张俊被吕祉这番似褒实贬地议论刺了一下,讪笑着不说话。吕祉情知这样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便转换话题聊起了具体问题。“伯英兄,弟看到你那具甲兵,就知道伯英兄麾下训练有素。你我二人防区相临,淮西庐州当南侵要冲,到时候怕是不了请兄台兵应援。弟这里先行谢过了。”

“哦?安老是认为这次金伪必然要联合南侵了?使者带回来的消息是真的!?”

“不错,难道伯英兄对此尚有疑问吗?”

张俊倒吸了一口凉气,皱眉道:“不不不,也算不上疑问,确切地说是不解。金伪去年不刚打过来吗?如果我记得不错,岳老弟是去年底才班师回的鄂州。这才过上了几天安稳日子呀,他们怎么就又打过来了?这帮剃头发梳辫子的家伙到底安得什么心思呢!”

“到底安得什么心思!”第二日内殿召对,官家看了一眼群臣,问了与张俊一模一样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

张俊一军军械水平参考了王曾瑜的宋朝军制,这一军确实出名的器甲良。

明末的军队,咳咳,越活越回去了。

ps现代人目岳飞为军区一首长,其实不对,按现代说法,他属于zzj常委。自然有议论甚至是制定国策的权力。

pps,张四,你看见了没,我待你不薄呀

第75章五年平金(5)

回答官家的提问是宰辅的职责。尤其这次的祈请使是在官家授意下,由首相赵鼎亲自遴选派出。结果迎还太上梓宫的目的没有达成,逃归的副使反而带来了金伪南侵的消息。官家本应该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败招负全责,但赵构贵为九五之尊,才不会主动揽事上身。毕竟罪己诏这玩意偶一用之可以,没事发上一回就成了天下人的笑话了。这样一来按规矩,宰执大臣中就必须有人为这次失败的祈请负责。赵鼎这几日已经饱受言官弹劾,胡铨甚至将言辞激烈的奏本照抄了一份送给赵鼎,直指首相“败事”、“未厌公论”(不能符众望)。到此地步,赵鼎理应辞职待罪,但此人却不知是出于恋栈之心还是其他的原因,并未做出进一步表示,依旧每日安然上朝、下朝、处理政务。张浚觊觎首相之位已久,但碍于两人情面,更碍于自己苦心营造的个人形象,不好直接建议官家罢赵鼎,只得唆使台谏官员更猛烈地攻击赵鼎,以期赵鼎主动辞职。

赵鼎对此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起身应道:“金人是刚开化的野人,这几年虽然仿照亡辽创建了文字,又建起了礼仪制度,毕竟时候浅,学得只是些皮毛罢了。所以忖度他们的行事,不能依照常理,得把自己当成刚进学的小孩子,逆着去思考到底为什么。这样或许就能得到真相了。”

“哦?”赵构觉得首相的意见别出心裁,略一欠身示意他继续。

平江内殿狭窄,吕祉又和官家离得近,只觉一股上好沉香凉涩中带着一丝幽苦的味道从鼻端直冲咽喉。他不禁对官家表现出的闲适风姿大为赞赏。就在一年前官家还只知道用解散百官浮海避难来应对金齐联军,而今居然还有雅兴熏香,委实了不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