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快穿孤忠 > 分卷阅读236

分卷阅读23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道:“彦修,你怎么如此沉不住气。我若是瞒你,何必遣散众人,独与你一人商量?你听我说。”

刘子羽赌气闭上眼睛:“我不听,宣抚相公也不必说。”

“哎,彦修,你呀。”吕祉没有说下去,冲着摇曳的烛光发愣。

刘子羽见吕祉伤神,语气反而缓和下来:“我知道你是怕我牵涉其中,朝廷若要责罚只责罚你一个人。可是安老,你要知道,参谋官与主官一体同责,你我又是患难之交,何必存下保全的心思。纵使你保全了我,我又岂非会抱憾终身?”

吕祉回过神来,笑道:“彦修,你觉得朝廷真得会处罚我吗?”

刘子羽皱眉道:“安老这是何意?那口谕咱俩都听得明白。”

“错了,不止咱俩听得明白,岳宣抚、韩宣抚、吴宣抚等人也听到了。”

“你是说……”

“我是说,”吕祉淡然一笑,“你以为他们会怎么做?你以为他们就会老实听从官家口谕吗?嘿嘿,若果真如此,我可就看错人了。咱俩给张相公提的建议也就成了祸乱人心的小人之见。”

刘子羽倒吸一口凉气:“别人我不敢说,吴晋卿()是可以担保的。他绝不会按照朝廷的意见行事。晋卿经常说,陕西地是最好的兵源地,陕西出的兵,彪悍善战,如果能有机会让陕西陷伪虏之人弃暗投明,晋卿是不惜一切手段的。”

“正是如此。其实不只是吴宣抚,岳韩两位也决计不会拒绝接纳归正人。”

“所以,朝廷法不责众,绝不会……?”刘子羽不便说下去,只好用眼睛暗示吕祉。

“就是这个道理了。”

“那我就更不明白了,安老,”刘子羽心念电转,问道,“那你是为什么不让我事先知道接应关师古的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事,更少点,明天补齐

不许招纳是史实,赵构为了议和,也是相当的拼。

吴等人对于过境招纳的态度依据史实。

顺便,今天去看牙了,5555555555,好可怕。即使如此,我还是更了

第165章五年平金(96)

吕祉不答,反问刘子羽道:“彦修可还记得,本朝何以在宣抚使之下又要设置一个参谋官的位置呢?”

作参谋官的,熟悉国朝典章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刘子羽当即道:“国朝怕大将擅兵柄,上欺朝廷下压百姓,所以要设置参谋官一职,以和大将相抗衡。参谋军事尚在其次,监督检查却是参谋官份定的第一重大的责任。如此,朝廷尚不放心,怕参谋官与大将待的时间久了,日久生出感情来,所以订立了幕府轮换的制度。一旦参谋官到了五年之期或者有迹象与大将过从甚密,便即调换。此一制度说来也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流弊……”刘子羽说到这里,忽然住口,瞪大眼睛注视着吕祉,脸上神色又是想哭又是想笑,嘴角抽动两下,“安老的意思是?”

吕祉明白刘子羽已经醒悟自己的深意,遂自行把话头接了下去:“中兴以来,大将幕府多由其自行委任,能上一份奏,指名道姓让某某人为某某官已经算是恭谨。韩宣抚等人有时干脆连奏都不上,搞得朝廷老大的难堪。到了岳鹏举做宣抚之后,朝廷方能按制度委派宣抚司参谋官、参议官等职。如彦修所言,这职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至大,很不好做。我现在幸得彦修相助,今后得情势又将是波谲云诡,若是值此危局却依旧能得彦修助力,岂非是我天大得福气!彦修其自勉之。”

吕祉吞吞吐吐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如今议和派掌权,视诸大将为眼中钉肉中刺,庐州大会上的分兵可见一斑。咱们两人又都是张相公(浚)的私人,再在招纳等事情上密切合作,不但与制度不符,怕是会引起更大的猜疑。朝廷届时难会调走你或者我,以防患于未然。所以,我才事先没有告诉你。

“安老一言如醍醐灌顶,”刘子羽说到这里张口结舌地,很想问吕祉一句,到底该怎么做才好。但这话即使是在别无外人的时候,也不应该说出口。于是只好曲折道:“许多于国家有利的事情,于封疆有利的事情,或许却不利于自身,当这种时候,为参谋官的未左右为难。”刘子羽心里话是,譬如招纳关师古之事,我若严格按照参谋官的职守,既然知道了便该上报朝廷;但我若上报,事情肯定就做不成了。我该如何自处?

吕祉早有成算,笑道:“好办,事成之后再报即可。”这是直接授意刘子羽明面上改换门庭,投靠朝中权贵,不时秘密上报一些军中私事了。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暂时缓解朝廷的猜疑。算计朝廷到了这个地步,实在不是件体面的事情。换做别人,未必会接受。但吕祉早算准了,刘子羽必然会按自己的嘱咐去做。关键还是在于两人都是张浚的私人,也就是俗语所谓的“一根绳子上的蚱蜢”。

果然刘子羽哈哈大笑道:“这是硬生生地逼良为那什么了(娼)。我也是头一遭干这样的事情,干得好干不好得,安老不要埋怨我。”

谁都不愿意为那什么,不都是被朝廷逼的吗?

“是我该向彦修道歉。”吕祉苦笑道,“这样做确实有违士林风骨,可惜我戒酒了,只能以茶代酒,聊表寸心。”

吕祉真举起茶杯相敬,刘子羽也忙端起杯子,同时一饮而尽。

“这茶可真是苦得很。”刘子羽茶一入喉,不禁叹道。

吕祉接道:“可回味却是甘甜美妙。”

两人相视一笑,话题自然转回到屯田上来了。宋代屯田分为民屯与官屯,两人先讨论的是民屯问题。

“屯田不好办。”刘子羽摇头道,“鄂司、川陕、淮东,甚至建康,都没问题,可以搞屯田。唯独淮西难以措手。这次的大仗,虽然庐州没有丢,但让金人打到了长江边,山水寨也被毁了。没来得及逃走的小民更死伤无数。这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谁还有心思在淮南种地?种了也是便宜金人。那些愿意南归的中原百姓,也不会满足于待在江北的,肯定要往江南跑。这一跑,就更麻烦了。江南田少人多,势必会引起有地的与没地的互相仇恨,搞不好要闹出大事。”

刘子羽说了这一长篇还不解气,又加道:“哎,都怨姓田的节度使误国!”显然是对田师中追封满腹怨气。

“彦修,不要只说困难,还是要想想办法。比如,计口租赁官田减赋税之类?”

“是田重要还是命重要呢?”刘子羽翻着白眼说道。

吕祉眼睛一亮:“你这样说我倒想起了一条出路。”

“什么出路?”刘子羽追问。

“现在还不好说。彦修,麻烦你这两日将淮西的人口、土地、耕牛、水利等情况摸个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