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快穿孤忠 > 分卷阅读243

分卷阅读24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便遽然回答,不望向赵鼎。

赵鼎上前一步,缓缓道:“吕祉也是为国家着想。何况虏人也没说什么,出了这事以后,倒是似乎和议的条件有再让步的迹象了。臣看,不如功过相抵,不赏也就罢了。”赵鼎的态度从来是反对浪战,但若战后自己一方能获得实利,他也不会苛责。想了想,又补充道:“臣说得不赏是不赏赐吕祉,但他奏陈里的逐条,还请陛下勉为其难地允准了。钱要拨、粮也要拨,毕竟都是陛下的子民,若是失露流离,便非议和的本意了。”

吕祉当初写给赵鼎的私信终于起了作用,赵鼎是个要面子的君子。

官家不动声色地问道:“虽然都是朕的赤子,未尝没有内外之分。这些归正之人,并未曾缴纳半分税赋,赈济他们招募流民实边,却都要实实在在地花许多府藏银钱。若果真银钱能够把他们留在淮西也就罢了,朕只怕虚内事外却还不能满足这些赤子的胃口。何况,吕卿要得也实在有些多了。”

万俟早在旁边急的冒汗。赵鼎的作为在他看来就是地道的“首鼠两端”。但碍于礼仪,不能当面反驳,只能补充道:“如今朝廷一月的入也不过六百万贯,尚且入不敷出,吕祉一下要走三十万贯,是二十分之一的入,却要几年才积累的出这笔闲钱。”

李光不以为然地大声道:“若是和议达成,沿边开设榷场,几个三十万贯一年也攒够了。万俟中丞这么斤斤计较,感是苦日子过多了不成?”

李光向来粗豪,说话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直接指责万俟。万俟不禁面红耳赤,为自己辩解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果然是苦日子过多了。”

两人就在君前斗起口来了。其实,吕祉李光两人也曾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被鄙视为纸上谈兵,另一个则被指为没有远略,但李光颇有雅量,并不真正介意,到了必要的时候还是以大局为重。

赵构微笑阻止道:“卿等都有道理,朕看,不如打个折扣给吕卿发下去吧,卿等以为多少合适?五折如何?”赵构实在不愿意眼看和议在即,可以削减军,却又多出这笔开销。他那行宫一应陈设都还不曾置办呢。贵为天子,一天都不曾享乐过,当这个高高在上的官家,还有什么意趣?又不想起了自己后宫人数稀少,这时刘宫人已经失宠,那些庸脂俗粉一个也不能讨他欢心,非得广纳嫔妃才成。想到这里,心下凄然。

李光口快,却不曾领会官家的意思,随口接道:“陛下这是把赤子分出了亲儿子与干儿子了。若是干儿子,打个三折也使得。”

万俟见李光出了这个纰漏,立即终止争论,转而责备道:“为人臣子的,岂能在陛下面前如此说话?”

赵构迅速瞥了万俟一眼,却不做表态。

万俟感受到了官家目光中的暖意,神一振,奏道:“臣看,十万贯足够了。谁不知道,各大宣抚司的利钱乃是大宗的入,不比朝廷的赋税少许多。吕祉不罚也就罢了,这些归正人是他招揽的,总得他多出一些钱安置才是。”

官家不自觉地用指甲在吕祉的奏札上轻轻划了一道,若有所思地笑道:“这事明天再议吧。”

官家这样说,三人便赶忙行退殿礼。赵构却止住万俟道:“万俟卿家暂留一刻。”

留身独对,即使对万俟这样的近臣而言也是特别的恩典,不禁让他喜出望外。但赵鼎与李光临别时的目光又令他冷静下来,产生了一丝懊悔,自己太过急于表现,忘了这是官场大忌,这回算是彻底得罪了赵鼎一派,日后怕是得一不做二不休了。偏生官家也并不言语,只是低头想心思,万俟更加着急,不知官家是何心意。

“官家留臣独对,可是有事垂询?臣当尽愚忠以答。”万俟小心翼翼地说道。

赵构这才一副意识到还有臣子留对的模样,笑道:“朕刚才想着卿的建议想出了神。的确有些事情,非卿不能回答。就拿刚才卿提的吧,说是重建可以让淮西宣抚司自行出钱解决。朕想过了,若是不给钱,恐怕就得依岳飞例放权了。若是钱、权都不给,恐怕要出乱子。那些归正人不是好相与的。”

官家并未说明依岳飞例的具体内容,似乎是有意考究万俟。万俟心念电转,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问,只好拼命搜索记忆深处在荆湖宣抚司的为官经历。

“何况,既说定了不因此赏吕祉,但关师古这些人可是不能不赏的,朕看,这些人也只能留在淮西宣抚司。这样一来,按吕祉的奏札,不要说朝廷没有任何表示,就是钱粮给的少了,都难会产生怨望。”赵构皱着眉头又补充道。

万俟恍然:“陛下可是想依岳飞例,许吕祉自行选任淮西一地的地方官员?”

赵构满意地扫了万俟一眼,没有正面回答:“卿身为御史台之长,纠查官员是应有之义。”这其实是问吕祉为人如何,会不会贪恋权柄,赵构害怕一旦放权,朝廷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既是这个意思,官家却又并不明说,只是以言语暗示。这天子当的,也是够小心谨慎了。

万俟立即领悟了官家的忧心,不心内紧张地措辞了一番。不过官家等着回话,却也不容他细想:“权操之于上,予取予夺全是人主的意思。但有些人自恃官高,颇有藐视朝廷之心。”说到这里,有意顿了一顿,“臣本不该说同僚的不是,但既为御史,有不能不言的地方,只做陛下的孤臣罢了。”

赵构对万俟这番表态还是满意的,笑道:“卿尽管说。”

万俟抗声道:“臣有风闻言事之职。吕安老固然明强干,但即以此回之事而言,臣听说他与关师古早有联络,想助关师古归宋也是人之常情。他若据实禀告,朝廷原也不至于不允的。却偏搞出个金人犯境,王德率军出击的故事来,这就是为臣不忠了,有欺君之嫌。幸亏没有酿成大祸,金人不曾追究,否则,吕安老坏事若此,万株何赎?”

“卿是让朕罢吕祉吗?”赵构斜了万俟一眼,君臣都有意忽略了吕祉曾经为关师古一事屡次上奏。“他这事办得的确是违背了祖宗家法。但朕罢了吕祉,谁去接替他的位子?万俟卿家,你去了能让那些骄兵悍将俯首帖耳吗?”

万俟见官家颇有不悦的意思,不禁出了冷汗。“臣不敢。臣的意思,即使授予大权,也非得有所禁制才行。最好能敲打一下,叫他知道尊重朝廷。譬如唐太宗,恩威并施才是英主的风范。”

官家沉吟道:“唐太宗扫平战乱可比汤武,治理天下清明有若成康,固然是个贤君主。可惜天性浮夸又好虚名,非是有至诚天性之人。譬如朕对吕祉,看重的就是他敢任事又能任事,是以用人不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