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快穿孤忠 > 分卷阅读255

分卷阅读25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子的老师。但现在,似乎老师和学生颠倒了个,露出了能够亲自教育朱子的苗头。吕祉绕着书房连走了三圈,才停下脚步,想到改变岳飞命运的同时,大概也可以捎带改变一下朱熹的命运。譬如,把这聪慧的孩子稍加引导,让他投身于自然科学?既然是“格物致知”,“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那就该对天文、地理、农业万事万物都应研究。吕祉想起徐光启万历年间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深恨不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否则传授给小神童,至少能让红夷大炮早出现个几百年吧。不行,趁着现在得闲,一定要把《几何原本》能默几章是几章出来,然后按图授课,培养今后的“理学”大师。这可真成了“理学”了,学是数学,理却是物体的道理,简称物理。今后科举,得数学物理者得天下。就这样改变了一代宗师的命运,让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吕祉想到此处,不禁发出一声轻笑。

“相公,想到什么开心事了,笑得这样轻快?”吴氏也不逗鹦鹉了,隔着窗子问道。

“哦,有个朋友要带他的小孩来探望。”

“感情好。”吴氏慢慢走进书房,把手中的小暖炉放下,立时书房里腾起了清幽的香气。

“你暖炉里放了檀香?”吕祉温言道,“可是又犯了心疼的毛病了?你需要静养,还是不要让他们来了吧。”檀香主安神震惊,是以有此一问。

“千万不要因为我的身体碍了相公的交游。”吴氏似是不支,坐下笑道,“再说,我最喜欢小孩子的,尽管带来吧。”吴氏自从见过安娘之后,勾起她许多的心思。私下早埋怨过迎儿好多次,说她肚皮太不争气。这回,听说有小朋友要来,不既高兴又心酸,微蹙着眉间,轻轻咳嗽。

吕祉见妻子眉梢眼角无限轻愁的模样,早心痛不已,摸着她的肩膀,笑道:“你这个样子,若是一般的小孩,你再欢喜,我也不会带他们来的。不过这个不太一样,是个小神童。若是来就来吧。”

“还是个神童吗?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神奇幼童?”吴氏好奇心起,笑着问道。

“他呀,五岁入小学的时候,能读懂《孝经》,还在书上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的时候会画八卦,天天痴迷于询问万物后面的道理。后来,他的问题太多,父亲都无法回答,他就自己看书研究,也就是格物致知。现在,他正好七岁,随父亲来到行在,要听大儒讲课增长学问。”

吴氏抽出帕子,掩嘴笑道:“果然是个神童。这大儒便是指的相公吧?”

吕祉佯装怒意:“哎,又寻我的开心。我是哪门子大儒呢?”

“相公若不是大儒,神童的父亲又为什么要拜会你呢?说得我都有些等不及,想见一见这个小神童了……”

“该打,大儒是武夷先生胡安国。他过些日子就要来平江讲学。”吕祉笑道,“真没想到,这回来行在,能让咱们碰上这么多的人,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吕祉忽然想起一事,胡安国又是为什么来得呢?

第176章终章燕云(6)

在原本的历史上,胡安国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绍兴七年,他应该正在湖南授徒讲学。这人是一代大儒,性子极其刚烈,但却和秦桧交好。据说,是徽宗年间,两人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那人牵线搭桥之下,两人结下了最初的友谊。等到了建炎四年的时候,秦桧被挞懒纵归,胡安国立即在张浚等人面前大力推荐,称许秦桧有三个人所不及:“大仁大忠大才”。于是秦桧的美名享誉朝野,绍兴元年得以任相。胡安国当时激动得难以入睡,逢人便说,政府得人了。他如此替秦桧卖力鼓吹,秦桧当然也不便亏待他,于是投桃报李,荐举升迁为殿中侍讲兼给事中。

但老夫子也是愚昧,秦桧引荐他只为了借助他的名望,排挤当时另外一位实权人物吕颐浩。他却一来就上了《时政论》二十一篇,其内容包括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民、立政、尚志、正心、养气等。其《定计》篇劝官家政策不要动摇,一定要坚持抗战;其《建都》篇劝官家把建康作为复兴的基业;其《设险》篇反复陈说守江必守淮;其《尚志》篇要官家奉迎二帝回国;其《养气》篇劝官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刚正之气充满天地之间。总之,没一句话是官家爱听的。官家看在秦桧的面上不曾治他的罪,吕颐浩却不肯放过这老夫子,指他为秦桧一党的党魁。在秦桧因为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奇策耸动天下后,官家迫不得已罢了秦桧,老夫子便也合情合理地被排挤出了朝廷。

不过,老夫子并不以为自己交错了人,还是念念不忘秦桧的“大才”,继续当秦桧的吹鼓手。能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这一名言的,必须是“社稷臣”呀。于是,老夫子下台之后变本加厉,不仅自己吹,自己的儿子和学生也要跟着吹,不然不给毕业。吕祉还记得,杀秦桧之前,还曾在张浚那里见过胡寅的书信,里面论及秦桧的话颇为肉麻,“死生不动”、“命世大贤”、“其功不在汲黯之下”。

要说胡安国如此鼎力支持秦桧,全是因为受秦桧蒙蔽,这结论显然不现实。两人颇有情投意合的地方,比如老夫子讲春秋大义就是“尊君抑臣”、“号令统一”,秦桧也讲“兵权谋和议”,两人简直是惺惺相惜。那么问题来了,老夫子在这和议的节骨眼上,来行在讲学是何用意呢?吕祉一凛,总不会武夷先生是打算鼓吹和议,希图幸进的吧?这要是把小朱子引上邪路可怎么好?

事情变得很严重了,必须尽快给小朱子确立一个全新的学习榜样与方向。于是,吕祉每天闭门不出,除了一日三餐,无时无刻不在奋笔疾书。一连过了五天,吴氏看不下去了,拉着吕祉说自己想去散心,其实是怕相公累坏了身体。

吕祉不知实情,对妻子的请求倒有些烦恼。天寒地冻的,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去处散心。想起来小朱子,索性去买些点心。这事情本可以让底下人去做,但他想着或许可以因此让吴氏开心,便自己决定了。

……

市井逛街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底色。这不出了水团巷,过雪糕桥,卖糕点的铺子开始多了起来,来往行人摩肩擦踵,十分地热闹。这水团巷里住的主要是制作团粉的大铺户,往往都有几座甚至十几座水磨,乡下的良田无数。是以街坊四邻纵然不是念书的,却也大多捐了个官做有些品级,语言文雅举动合于礼法,连丫鬟佣人都是有些脸面的。但雪糕桥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