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剑侠新传 > 第五十二回 鱼米之乡(一)

第五十二回 鱼米之乡(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话说柳梦梅那日离了贵妃县,陆路不到半日,便换了水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绝壁千尺,郁乎苍苍,鹳鹤磔磔,猿啼不断。碧水照影,江豚潜跃,急流似箭,猛浪若奔。淋过巫峡雨,行经荆州城,看了洞庭水,观毕黄鹤楼,终达江州郡。柳梦梅别了船家,牵马登岸。此刻正值夜下时分,月笼春水,白雾蒸腾,泊船灯火通红,渔家扣舷而歌。虽未见到花影,但却闻得花香。几名僧侣旁边走过。

行至琵琶湖,闻得琵琶亭中有人弹奏琵琶,柳梦梅叹道:“江州司马已不在了,琵琶声倒是依旧还在。”凝神一听,却也有那么一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他再望向江面,朦胧中似乎有那么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伊人,然则细看却消散了,才知道乃是错觉。须臾,琵琶声停了,响起了笛声,似乎是一曲《春江花月夜》。柳梦梅一面走着,一面听着,与前面的琵琶声略显生涩对比,这笛声却是游刃有余,余音袅袅,宛若天外之音。柳梦梅想道:“毋庸置疑,这人定是擅于笛箫,胜过琵琶。”

须臾,行至一客栈,名为世外桃源。有两名僧侣正化缘出来。柳梦梅喜出望外,便打算在此落脚。热情的店小二,眉开眼笑,说得一嘴的顺口溜,帮忙牵马拿包。

进得店来,便见有一幅陶公像和一巨幅《桃花源图》。图上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往来耕作,其乐融融。左边是柜台,柜台后面挂有一柄宝剑,剑穗是橘黄。右边是用行书写的陶公的《桃花源记》全文。再看,又有《东篱采菊图》,还有黄庭坚的草书。二楼便是客房了。

柳梦梅选了一间雅房,取下剑来,难得一种轻松快感。这一两日,要么就是在马上颠簸,要不就在水上漂泊,甚有旅途之疲。他又想道:“书上说,这江州乃鱼米之乡,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我这甫一下船,便就已深深感受到。”稍后,叫来店小二,叫了酒饭和鱼虾。不消多时,店小二便端了上来。柳梦梅首先是夹了一小块鱼肉尝了一下,但觉鲜嫩滑口,肉美味香,果是远胜寻常。那碗中盛着的白米,颗粒饱满,热气腾腾,香气飘溢,吃了一口,带点糯糯的感觉,也是与他处相异。再来一口酒,沁人心脾。

翌日,柳梦梅便去打探采花贼踪迹。出了店门,外面是春风细雨,刚行不远,便见有一湖,约摸千余之亩,尽是一片烟水蒙蒙,岸边柳絮飘飞。柳梦梅问路人这是何湖。路人答是甘棠湖。

他想道:“早就见书上有记载,在这江州城里,有一湖,乃是庐山泉水注入所成,名甘棠湖。三国都督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军。后来濂溪先生又在湖上建有一亭,名为烟水亭。”眼光遂四下搜寻着,隐隐约约之中见到远处对面似乎有一岛,岛上有建筑,遂徐徐往那边走去,越来越分明。再问一路过比丘尼,果然是烟水亭。但见其势若飞,一片水雾缭绕。柳梦梅仿佛看到了公瑾当年雄姿英发,挥师点将,出军赤壁,何其潇洒。虽有一水中长廊连了过去,但柳梦梅想着周郎的豪气,便一时来意,心潮澎湃,纵入湖面之上,踏着水波,朝着烟水亭跃去。路上行人看到,亭上游人见之,都道是奇人。柳梦梅进到里面,但见满是文士贤人的题字,还有部分名僧的字迹,仿佛那些古圣和先贤就在眼前静静观赏着甘棠湖的风光。

本是为了打探采花贼的,但因欣赏景色,就一时给忘了。待到忽而想起,便立即欲问问旁边之人。然而一看这里虽有些游人,但是多是文人雅士,不好说什么采花贼之事,否则就显得有些许粗俗,让人给笑话了的。他想道:“这里风景自然是好的,足矣赏他一天一夜也不倦怠。然则还是逮捕采花贼为重。景色过了今天还可再来玩赏,但那采花贼却说不定又害了哪家女子的了。”遂登岸,走去他处询问。这江州真的是湖泊遍布,往往没走几步脚,就会见到一湖,或大或小,形状不一,让人惊喜。

一天下来,逢人便问,还到衙门打听,但都未听到有哪家女子出了什么事情。掌灯时分回到世外桃源客栈,柳梦梅想道:“秦修美逃走时,何飞鸢之女曾说他已幡然悔悟,必会重新做人的。或许浪子真的已回头也未可知。”于是,他便打算把这事先放一放,先去东林寺拜访慧谷禅师。他一想到明日关于自己的身世之谜也许很快就揭晓,也许很快就找到亲生父母,又是激动又是紧张,久久难以入眠。他憧憬想道:“我既是遗于这,那必是生于这,必是这里的人家。那我也就是这里的儿女了。能有这么一个山明水秀的人间天堂作为家乡,那是何其幸福之事。摆脱拜托老天,保佑我明天一切顺利,早早寻到我的爹娘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