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枭雄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普陀大师

第三百三十六章 普陀大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就怪了。”骆哭说道。

“怪什么?”王默问道。

“那普陀山我们兄弟虽然只去过一次,但老实说,如果这座岛上真有大罗丸的话,怕是早就被人拿走了,不可能留到现在。”

“何以见得?”

“因为此岛以前有海盗和倭寇出没,位置又不是很神秘,但凡有点本事的人,都能入岛。”

王默明白了。

他虽然没有去过普陀山,可据他所知,这普陀山远比舟山岛小得多,倘若是个荒岛,无人上去,自然就没人能得到大罗丸。

可普陀山不属于荒岛,以前就住着人,只是后来因为海盗、倭寇猖狂的原因,岛上居民才搬走了。

如果大罗丸真在普陀山中的话,只怕早已被人得到了,又岂能等他这个后来人跑去拿到手?

王默想了想,说道:“既然你们兄弟去过普陀山,那你们兄弟对这座岛应该是相当熟悉啦?”

“也不算太熟悉,毕竟我们兄弟才去过一次。”骆哭说道,“不过普陀山原本就不太大,有心的话,一天之内,就可转遍。如果帮主真想去普陀山,我兄弟二人自当引路。”

“有你们兄弟带路,那是最好不过。”王默沉吟了一下,说道,“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骆哭微微一愣,说道,“帮主,你说的是不是普陀山紫竹林的那座‘观音寺’?”

“我也不清楚。”王默说道,“不过有人告诉我,说要找大罗丸的话,可以去‘不肯去观音院’。”

“哥哥。”骆笑突然叫道,“你以前听说过‘不肯去观音院’吗?”

“我是听说过,但‘不肯去观音院’早已毁掉,我也不敢确定它位于岛上何处。”骆哭说道。

“‘不肯去观音院’毁掉了吗?”王默吃了一惊。

骆哭说道:“确实是毁掉了,而且听我师父所说,这座寺院许多年前就已不存……”

“啊……”王默忍不住叫了一声,说道,“如果‘不肯去观音院’消失了那么多年,我就算去了普陀山,岂不是找不到它?”

闻言,骆哭却是一笑,说道:“那也不见得。”

王默道:“为什么?”

骆哭笑道:“或许帮主要找的这座‘不肯去观音院’,就是紫竹林的那座‘观音寺’。”

“难道它们就是同一座寺院,只是叫法不同?”

“很有可能。”

“为什么会不同呢?”

骆哭想了想,回答道:“可能是因为‘不肯去观音院’毁掉之后,有人在原址上建了新的寺院,但没有沿用原名,而是直接叫做‘观音院’吧。”

“可‘观音院’也不是‘观音寺’啊?”

“帮主,你可能不清楚普陀山中的寺院情况。据我所知,早在唐朝时期,普陀山就有了佛寺,只是规模很小,远没有后来兴盛……”说到这里,骆哭微微一顿,突然问

道,“帮主,你以前听说过梅岑山吗?”

“梅岑山?”王默微微一怔。

其实,别说是他,就连骆笑和毕胜男,也没听说过。

骆笑叫道:“哥哥,梅岑山是什么地方?我怎么没听说过?”

“你当然没听说过,这是师父偷偷告诉我的。”

“师父为什么要偷偷告诉你?”

“因为你大嘴巴,一不小心就会说出去。”

骆哭微微哼了一下,说道:“师父对你就是偏心,难怪他把会把掌门之位传给你。”

骆笑说道:“我是你哥哥,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师父当然会把掌门之位传给我。”

毕胜男唯恐他们兄弟吵起来,赶紧说道:“大师父、二师父,这有什么好争的?王大哥现在想知道‘不肯去观音院’的事,你们要是知道的话,就告诉王大哥,要是不知道,我们明天就去紫竹林的‘观音寺’问一问寺里的老和尚。”

于是,骆哭瞪了一眼骆笑,说道:“都怪你,非要跟我争,倘若坏了帮主大事,唯你是问。”

骆笑听了,也不生气,嘿嘿笑了一下。

王默看出他们兄弟感情极好,再怎么争吵,都只是小插曲,也就没放在心上。

他说道:“骆大,既然你颇为了解普陀山,那你跟我说一说普陀山的情况,也好让我有个准备。”

骆大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是帮主想知道的,我一定全说出来,毫不保留。”

当下,骆大就把自己听来的有关普陀山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普陀山以前叫梅岑山,在没有佛寺之前,乃道家胜地。

早在秦朝时期,普陀山就被秦始皇认定是仙家传说中的“蓬莱山”,曾派人上岛寻访仙人,求那长生不老的仙丹,所以此岛又叫做“海山仙山”。

当然,秦始皇派去的人没有找到仙人,更不可能得到长生不老药。

不过从此以后,许多方士,或者说修士、术士,陆续到此修道,其中一人特别有名,叫做梅福。

这个梅福又叫梅真,乃西汉末期人,传说是个仙道。

据说此人曾在普陀山隐居数年,炼制丹药,时常拿些药丸去救人,总是药到病除,无不应验。

后来梅福离开普陀山,许多人就把普陀山叫做“梅岑山”,用以纪念救人性命的梅真人。

此后几百年里,梅岑山一直是仙道之地,每隔几十年,都会有道士在山里炼丹的传说。

到了唐朝时,因为中原佛法渐渐兴盛,舟山群岛中的一些岛上,也就有了寺庙,但规模很小,僧人也极少。

那一年,梅岑山来了一个梵僧(也有人说是西域僧),也就是天竺僧人,去到一个名叫潮音洞的地方,燃指供佛,礼拜观音,不但见到了观音说法,还亲授他七色宝石。

后来,这个天竺僧人在潮音洞一带建了座小院堂,取名为“观音庵”,隐居十年,后不知去向。

而就在天竺僧人消失后的第二年,有一个扶桑和尚,叫做慧锷。

这个慧锷乃禅宗临济派僧人,到大唐取经,特地去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菩萨,打算带回扶桑供奉。

可是当他来到梅岑山时,三次过海,均遇到风云突变,无法远航。

传说慧锷第三次强行渡海,但越是往前,风浪越大,海面上还冒出了无数铁莲花,围住海船。

慧锷大惊,不敢继续前行,而是双手合十,祈求观音菩萨指引。

霎时之间,海底出来一头大铁牛,将铁莲花全都吃掉,转眼就钻入海中,不见踪影。

铁莲花虽然没有了,前路无阻,但慧锷心知肚明,不敢再把观音菩萨带去扶桑,而是返回梅岑山,在渔民们的帮助下,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不可取观音院”。

于是,梅岑山就开始有了香火。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听说梅岑山有座“不肯去观音院”,极为灵验,就派太监入山进香,御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梅岑之始。

百年后,“不肯去观音院”突遭火灾,焚毁殆尽。

朝廷得知,赐银重建,因为属于新寺,不宜沿用旧名,所以称为“宝陀观音寺”。

此时的梅岑山,已渐有名气,四方来朝,络绎不绝。

谁想几十年后,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许多人进入梅岑山,却有不法之徒混入其中,骚扰“宝陀观音寺”。

有一个叫做真歇的禅师,奏明朝廷,朝廷便下令梅岑山中的人,除了僧人之外,全都迁去别处居住。

从此,梅岑山就正式成了佛门净土,凡是进山朝拜的人,皆不得故意滞留。

与此同时,梅岑山就变成了普陀山,而多年后,世人只知普陀山,却不知梅岑山。

自从有了“普陀山”之名以后,此岛便佛法兴盛起来,香火鼎盛时期,全山有几大寺,十几座院堂,数十座寺庵。

也不知是那一年,南宋皇帝听说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不适合供奉其他佛陀菩萨,就下旨指定普陀山专门供奉观音。

于是,普陀山中的大小寺庵,就全都供奉观音,成为观音菩萨道场,从此与五台山的文珠菩萨道场、峨眉山的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道场齐名,合称中原佛教四大名山。

南宋灭亡后,元朝统治天下,舟山群岛人口众多,普陀山不再只有僧人居住,不少渔民搬到岛上生活,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随着元廷腐败,中原各地起义不断,许多造反的人出海做了海盗,横行海上。

而那扶桑也正处于大乱时期,许多扶桑武士、浪人在本土不得志,成群结队下海接掠船只,甚至跑到中原沿海一带打家劫舍,倭寇之势顿时大张,危害远超从前。

普陀山本是佛门净地,这么一来,免不了受到冲击,山中居民,包括寺僧,跑得跑,死的死,人数

越来越少。

等到大明立国后,朝廷在舟山群岛设立了昌国卫,捍卫大明国土,保护境内百姓,但因为海贼、倭寇势盛,朝廷不胜其烦,没有良策全歼,也就实施了禁海令。

普陀山乃舟山群岛一员,岛上居民自然也就迁入了内地。

那“宝陀观音寺”本是岛上最大寺院,占地颇广,寺内僧人本不想走,可朝廷法令下来,不得不走。

不久,这座大寺院除了二三十个武僧外,就只剩下几百个官兵借寺驻守。

然而时隔一年,普陀山来了一伙倭寇,为首那人武功恐怖,将寺内僧人全都杀死,官兵也只逃了数十人。

随后,这些倭寇将全山找了个遍,可能就是寻找传说中的“大罗丸”。

但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一怒之下,放火烧山,不光是“宝陀观音寺”,就连岛上的其他寺院庵堂,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废墟。

不过半年之后,普陀山来了一个老僧,带着一个小和尚,在普陀山南部一处叫做紫竹林的地方搭建了一座小院堂,取名为“观音庵”。

师徒二人隐居山林,吃斋念佛,过着清苦日子。

有一段时期,先后有十几股海盗、倭寇涌入普陀山,想霸占此山。

可那老僧神功不凡,无论来多少人,哪怕是绝顶高手,也全都不是他一人的对手,统统被他赶走。

从此,普陀山就再也没有匪类敢去普陀山撒野。

于是,那老僧就有了“神僧”之名,舟山群岛一带没有不知道他的的,个个把他叫做“普陀大师”。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