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九章 神风一刀
王默上前为宋康检查了一番身体,暗暗想道:“除了我之外,只有宋院长一人能感觉到自己体内有《刀剑决》的气息,而以他现在的情况,最迟半年,就会醒来,至于什么时候醒来,我也无法判断。”
“唉。”李大年忽然叹了一声,苦笑道,“算了,你看宋老又变得和之前一样了,我们只能听天由命。”
王默也不说破,笑道:“房主,这海云洞中的剑法,你有参悟过吗?”
“有啊。”李大年说道。
“不知参悟了几招?”
“大部分都参悟了。”
王默一怔,问道:“你老不是刚来这里没多久吗?怎么这么快就参悟了这么多?”
李大年听了,不由面泛得意之色:“你小子别轻看我呀,我以前也是天才的,只是因为……
反正自从我带发修行以后,我每天除了修身养性,就是跟慈云大师探讨武学,他老人家点破了我的武学障碍,让我已获益良多。
你小子是一日千里,但我也算得上一日百里。我来这里没多久,就参悟了十多招。我当时也觉得奇怪,直到我参悟了大半,才明白二爷和慈云大师的良苦用心。”
王默听了,心说:“如此看来,房主跟随慈云大师学佛乃是一件大好事,让房主找回了自己。
佛家有开悟一说,佛法的力量颇为神奇,房主一旦开悟,一般人修炼几年,他一天就修炼了。
据说一些僧人明悟之后,一天就能成为高僧,而其他僧人哪怕参悟几十上百年,若不开悟,也无法成为高僧。”
“怎么?你不相信啊?”李大年见王默似笑非笑,以为王默不相信自己说的话。
“我相信,不过我很久没有和房主练过了,不如我们练练?”
“怕你不成?”
于是,两人就在海云洞对练起来。
不多一会,李大年忽然往后一跳,叫道:“不练了,不练了,你小子剑法这么高,好像知道我会用什么剑招似的。”
“我刚练剑哪会儿,也是这样的。”王默笑道。
“好啊,你小子竟敢挖苦我,我要是认输,我就不叫李大年。”
转眼之间,两人又对练起来。
不知不觉,两人对练了几个时辰,要不是因为李大年觉得疲惫,还会与王默对练下去。
但这么一来,李大年收获不少,竟是将那七个符号中的四招奇妙剑法学会了。
王默让李大年休息了一会,然后说道:“房主,这七招剑法你已学会了四招,其他三招中的两招,我也跟你说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信你老以后自能学会。至于这最后一招……”
“对了。”李大年想起了什么,说道,“这最后一招是第一任总长老留下来的。”
“剑巨魁?”王默问道。
“对。”李大年点点头,“这位总长老剑法之高,连第二任庄主剑法大成后,都承认无法胜过。而我听二爷说过,
当年这位总长老杀了一个扶桑高手后,自己受了内伤,就一直在想如何破解扶桑的一种刀法,名叫‘狂风一刀斩’。”
王默心头一动,问道:“难道这第七招剑法就是用来破解‘狂风一刀斩’的?”
“应该是的。”李大年说道,“不过据说剑总长老当年留下这个大头娃娃以后,就去世了,而历代庄主是否参悟了这一招,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二爷说过这一招威力巨大,却没说自己到底参悟了没有。”
王默想了想,说道:“那‘狂风一刀斩’我以前见过,威力确实不小,但也没强到无法破解的地步。即或破解不了,以刀剑山庄的刀法和剑法,只要修炼到极高境界,照样也能打败对手。剑总长老为什么非要去破解呢?”
李大年听了,似有什么顾忌,并没有立刻回答。
王默看出蹊跷,就再没追问。
不过很快,李大年说道:“说起‘狂风一刀斩’,不得不提一个人,而这个人对我刀剑山庄来说,是一个忌讳。”
王默心想:“难道这个人就是山本灭明?”
只见李大年望了他一眼,问道:“你以前有没有听过山本灭明这个人?”
“听过。”王默点了点头。
“既然听过,那我就跟你说说,不过你听了就是,别说出去。”
“好。”
“说起这个山本灭明,不得不提一个人。”李大年说道,“这个人名叫神风一刀。”
神风一刀?
王默根本没听说过,暗想这神风一刀是什么人,山本灭明与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说起神风一刀,又不得不涉及到扶桑这个国度。”只听李大年说道,“在扶桑神话传说中,天地初成时,有一个地方叫高天原,乃神灵之地,最早诞生了造化三神,分别叫天之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尊。
此三神与随后诞生的另两位扶桑大神,分别叫美苇芽彦知神、天之常立神,统称为五大别天神,又叫五柱之神。
后来,高天原由诞生‘神世’七代。
一代为国之常立。
二代为丰云野。
三代是一对兄妹。
四代也是一对兄妹。
五代还是一对兄妹。
同理,六代也是一对兄妹。
至于七代,就是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也是一对兄妹。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降临地上,也就是下凡,结为夫妻,生了许多神。
后来伊邪那美在生下扶桑火神的时候,被烧死了,神魂去了扶桑黄泉国。
伊邪那岐跑去黄泉国见伊邪那美,结果看到了伊邪那美丑陋的样子,吓得跑掉。伊邪那美追到黄泉国边界,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发誓说每天要死掉一千人,而伊邪那岐则发誓说要出生一千五百人。
伊邪那岐身上有黄泉国的污秽,就清洗自己的左眼,结果诞生了天照大神,洗右眼时诞生了月读神,洗鼻子时诞生了须佐之男,
合称‘三贵子’。
那天照大神就是扶桑天皇的始祖,也是扶桑神道教的最高神,后来做了高天原的主神,统领高天原,并从伊邪那岐手中得到了八尺琼勾玉,乃扶桑三大神器之一。
那须佐之男又叫素盏鸣尊,性格暴躁,勇猛无比,破坏了高天原,天照大神将他赶出了高天原。
须佐之男有一把神剑,叫做十拳剑,乃伊邪那岐送给他的。
他用十拳剑杀了一个怪物,叫做八岐大蛇,却从八岐大蛇体内得到了一把神剑,名叫天丛云剑,又名草薙剑,后来送给了天照大神,也是扶桑三大神器之一。
天照大神有个孙子叫琼琼杵尊,又叫天孙,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临扶桑,拿着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以及扶桑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镜,做了扶桑国主。
扶桑第一代天皇叫神武天皇,就是天孙的后代,传到第九代开化天皇时,因为这些天皇的生平都无法考证,所以可以归结为传说。”
说到这里,李大年微微一顿,接着道,“据我所知,扶桑古时候百国临立,统称倭国,国主都自称王,有一国叫做邪马台,实力最强,其国主被尊为大王。
后来倭国大乱,互相攻击,没有大王。
有一个女子,叫做卑弥呼,精通神道,颇有能力,就被倭人尊为女大王。
再后来,有一个倭国叫做大和国,统一了整个倭国,大和国就成了倭国的另一种称呼,倭国大王自称天皇。但对于中原来说,不管倭国是否统一,扶桑一带就叫倭国。
倭国除了天皇一族之外,还有许多豪族,一起统治扶桑。
大概在中原隋朝时期,倭国最强大的两个豪族,一个叫苏我氏,一个叫物部氏,展开大战。
而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佛教传入了倭国。
苏我氏支持佛教,物部氏反对佛教,扶桑本土的神道人士也反对佛教,为了对抗佛教,正式形成了神道教。
然而,物部氏输给了苏我氏,从此没落,苏我氏把持朝政,一家独大。
这么一来,佛教在倭国占据了优势。
几十年后,倭国有一个天皇,叫做天智天皇,不满苏我氏专权,派人将苏我氏的家督刺杀,苏我氏从此衰落。
有一个叫中臣镰足的人,传说他的祖先也是神,叫做天儿屋命,乃天孙的臣子,后来天儿屋命的一个后代,做了扶桑第一代天皇的祭祀神官。
这中臣镰足原本可以继承神官,可他自幼好学,精通中原文化,成年后便做了天智天皇的谋臣,苏我氏家督被杀,就是他策划的。
中臣镰足被天智天皇封为内大臣,正二品,赐姓藤原,藤原氏的始祖就是中臣镰足。
有一年,大唐平定了高句丽,倭国派人恭贺,因为觉得倭国之名不好听,就更名为日本国,意思就是靠近日出之处。这便是日本最早的称呼。
藤原氏把
持扶桑朝政三百多年,极盛时期,为所欲为。
在这段时期内,扶桑出现了僧兵,佛教势力越来越大,天皇为了平衡,神道教再次得势,两者又有所混合。
也正是这个时期,扶桑出现了两大氏族,一个叫源氏,一个叫平氏。
源氏与平氏内部又分多家,势力越来越大,终于超过了藤原氏。
三百多年前,平氏与源氏大战,平氏获胜,但无力灭亡源氏,不过这一战,却开启了武家政策。
几十年后,源氏出了个大人物,叫做源赖朝,击败了平氏,建立了镰仓幕府,自称征夷大将军,把持朝政,天皇成为傀儡,乃扶桑名义上的大王。
此时,大量武士出头,掌握实权,之前的贵族,要么没落,要么也变成了武士,扶桑结合了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了武士道。
那一年,元皇帝忽必烈派使者进入扶桑,要扶桑俯首称臣,扶桑不答应,忽必烈就派了三万多人,由高丽出发,本以为能征服扶桑,结果刚到扶桑九州岛,又叫扶桑西国,就遇到了西国武士的顽强抵抗。
这次大战,扶桑西国动员十万兵力,可打了一阵,却抵挡不过。
有天夜里,突然来了一股神风,威力无比,毁掉了元朝二百多艘船,死了几千人。”
王默听到这里,禁不住问道:“难道这股神风就是神风一刀搞的鬼?”
李大年说道:“其实,这股神风乃是天象,不过神风一刀借着这股神风,施展出了‘狂风一刀斩’,不但重创了元朝几十高手,还打死了一千多元兵。
元军之中虽有不少高手,但无人是神风一刀之敌,加上神风一刀手中拿着一把扶桑神刀,所向披靡,几乎是一刀杀一人。元军惨败,只得退出扶桑西国。
几年后,忽必烈彻底征服南宋,派使者进入扶桑,再次要扶桑归顺,否则便要灭了扶桑。
而这一次,扶桑将使者杀了,打算与元军决一死战。
隔年,元军二十万,战船四千多艘,分两路攻打扶桑,一由江南,一由高丽。
这两路大军之中,有数百中原武林高手。
其时,扶桑西国只准备了几万人,扶桑本岛的援兵,并没有如期赶来。
一场大战之后,元军损失惨重,中原武林高手折损大半,而扶桑西国只损失了一万多人。”
“难道又是神风来了?”
“不错。这次的神风,比上次的神风强了十几倍,也不知毁掉了多少战船,不知多少人溺亡。
而那神风一刀,更是将‘狂风一刀斩’施展到极致,而他战前喝过神道教的一种圣水,功力超过千年,一刀劈出,也不知杀了多少人。
不过他本人,却也受了重伤。只是元军损失太重,不得不退回国内,从此没再攻打过扶桑。”
王默问道:“这神风一刀究竟是什么人,他是从何处学到‘狂风一刀斩’
的?”
李大年说道:“此人乃扶桑皇族出身,至于真名叫什么,无人知晓。
而那‘狂风一刀斩’源自于扶桑古武术,后经神风一刀改良,威力更大。但这门刀法除了神风一刀之外,无人可以真正掌握它的精髓,用扶桑话说,就是精通它的奥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