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炼油工业课
洪秀全那边在发展太平天国,陈新元这里却没有急着扩招军队,而是一面以发行报纸,以舆论来对蛊惑人心,同时发展工业。
“我们在婆罗洲的橡胶工厂已经奠基了,在一年内即可开工生产橡胶,可以年产橡胶五万吨。”肖柏拿着刚刚从婆罗洲送来的信向陈新元汇报。
“目前在兰芳,我们有六千户胶农,一户人家可以种植两千一百棵橡胶树,每一棵树一年可以产橡胶四公斤,一户胶农一年可以产橡胶八吨左右。六千人,一年的天然橡胶产量只够我们工厂消化的,更何况,现在大部分橡胶树还未长成。”陈新元看着兰芳王国的种植园报表说道。
至于文莱苏丹,已经向兰芳王国投降了。虽然文莱苏丹在婆罗洲岛上是一个小苏丹,但是陈新元对文莱那一小块土地却十分感兴趣,因为陈新元知道那块土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苏丹土王肯定是不能再保留了,但是当地的土人已经投降了,那就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好了。
“马上给罗元亨写信,让他准备在文莱苏丹的土地上挖掘油井,开采石油,然后我们要修建一座大型炼油厂。至于炼油技术,我这里可以派遣几名技术人员过去。”陈新元让肖柏立即给兰芳王国回信。
随后,陈新元开始培训一批炼油技师。
培训炼油技师,并非是在工厂教的,而是在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里面直接开始对学生授课。陈新元自己也兼任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自己还是化工教授。
华夏大学化工学院1848级学生徐寿和华蘅芳坐在教室里面,他们都是江苏人,徐寿,1818年2月26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县社岗里,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为了考科举,可是喜欢钻研格物的他,八股文对他来讲真的不合适,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
当徐寿看到《香港文汇报》的时候,对上面介绍那些西洋科技的文章很感兴趣,于是年龄已经30岁的他,毅然放弃了科举,在上海坐上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去了香港大屿山,成功考取了华夏大学,成为华夏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学生。
而华蘅芳却只有15岁,他和徐寿是忘年交。华蘅芳从小就师从当年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李善兰也是才华横溢,从小就学《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等书籍,但李善兰也是不善于八股,因此几次考秀才都未能考中,至今年近40的李善兰还是一名童生。如今,李善兰爷来到华夏大学,毕竟他看过了《香港文汇报》之后,觉得去华夏大学的物理学院和化工学院,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华夏大学可以获得深造。
上课钟声响起,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等人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了。这个班级,有大约五十名学生,都是在清廷参加科举失败,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但是这些学生都有他们的特长,不是精通数学就是精通格物,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来华夏大学才有前途。
上课钟声响起后不过几秒钟,一名年轻男子就从教室前门走进,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好!”这名男子站在台上。
“老师好!”所有同学全部站了起来。
“各位同学,想必大家也都认识我吧?我不仅是你们的化工老师,而且是你们的化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陈新元环视了一圈道。
“各位能够通过初级的考试,又通过了化工学院的考试,在基础数学方面,我知道你们各位的水平,都还过得去的!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听我讲课。”陈新元笑眯眯的说道。
这些学生能够坐在化工学院的教室里面,都是通过了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最基本的考试,只考最简单的识字,只要识字,会写字,就能被华夏大学录取,不过录取的新生都是安排在基础班,基础班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课程。而通过初步考试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高等考试。
所谓的高等考试,主要考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当年的中国人来讲,能够通过高等考试的人是少之又少。
而徐寿、华蘅芳和李善兰这一批在满清连秀才都考不上的读书人,在通过了华夏大学初级班考试之后,连初级班都没有去上,直接去参加华夏大学高等考试,结果他们一下就通过了考试,顺利成为高等班的学生。
陈新元的讲课水平很高,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化学教授,他的学生都是博士硕士之类的,今天让他来将普通大学的课程,简直是轻车熟路。
虽然台下这些学生的才学远不如陈新元,甚至还不如当年的西方大学生,但是陈新元对这些学生却十分重视,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未来的科学家!在这个读书只教八股的年代,这些学生能够自学数学、格物,从而通过了华夏大学高等考试,被高等班录取的学生,都是一群天才!只要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必然能够成大器。
只不过陈新元并不知道,真是历史上的徐寿是江南造船厂的首席工程师,是第一个造出轮船的中国人,而且他在江南制造局还负责生产无烟*、*和*,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化学家和机械学家。
至于年仅15岁的华蘅芳,在真是历史上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当年洋务运动之后的清朝,需要进口硝酸才能生产*。而华蘅芳则打破了硝酸只能进口的迷信,自己造出了硝酸,而且还造出了中国第一颗载人气球。
而李善兰,是华蘅芳的数学老师。
坐在讲台下的,还有张文虎、戴煦、汪曰桢等一批清末科学家。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著名科学家还有魏源、龚振麟等人,可是魏源有进士功名,龚振麟又是监生出身,担任满清官员,这些读书人是不可能为陈新元所用的,陈新元只能为魏源这些人感到可惜。
第一节课,陈新元是对这些学生进行基础化学知识讲课,他手里拿着试管,讲台上面放着烧瓶和酒精灯,当着学生的面,做化学实验,并在黑板上写下各种公式。
“真的好神奇啊!”年幼的华蘅芳感叹道。
“好了,同学们,今天我的课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上实验课!我会先教会你们基础实验,之后会教给你们实用性,可以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实验。”下课铃响了,陈新元收起了讲台上的讲义和实验设备,对学生们说道。
“起立!”班长徐寿喊了声。
全部的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陈新元向学生们道别之后,便夹着讲义走出教室。
华蘅芳和另外一名学生有幸被陈新元点名,帮他把实验设备搬回到办公室去。
讲了一个月的基础化学知识课程后,陈新元开始教学生们炼制石油的实验。这天上午,石油化工课就在实验室上课。
徐寿、华蘅芳等人走进实验室内,陈新元早就在实验室里等候多时了。
“前几天,我已经对同学们讲了要如何把石油提炼成各种成品油的理论课,还初步描述了各种成品油的用途。今天在实验室,我将会亲自教会你们,如何提炼石油!”陈新元站在实验室的讲台上说道。
目前的石油提炼成品,有汽油、煤油和重油三种,其中只有煤油有用,因为煤油可以用来点灯,可以用来烧煤油炉,煤油在国内被成为洋油。而重油可以当润滑油,其实重油还能再次提炼,能够提炼出柴油、重油、润滑油和沥青。只是目前还用不上继续提炼,这时候的重油只能当润滑油或者当成蒸汽机的燃料。
重油蒸汽机,比燃煤蒸汽机要干净得多,而且操作方便多了,只要控制油阀门即可,不需要司炉来添加煤炭。只不过用重油烧蒸汽机太过于浪费,所以陈新元希望能够造出一种新式的机器——蒸汽轮机,这种机器比蒸汽机的效率高多了。
重油锅炉驱动的蒸汽轮机,是直到二十一世纪,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舰船都在使用的一种动力系统,只是这个年代还未诞生。
而汽油在这个年代,除了用来制造武器之外,就没有别的用途了,因为汽油机还未发明,陈新元只能把炼出的汽油一部分用来*,另外一部分储存起来。
在陈新元的教导之下,徐寿和华蘅芳制造出一种新式*,那是在陶罐或者铁罐里面灌入经过特殊加工的汽油,内含有橡胶等其他物质,这种*爆炸之后,燃起的大火用水是根本无法扑灭的。
而心狠手黑的陈新元还教学生们制造狠毒到极点的*!这是一种使用压缩气体喷射粘稠汽油的武器,射程虽然只有50米,但却是一种令人心惊胆战的武器,添加了橡胶等杂质的汽油喷到人身上,根本甩不掉,只能被活活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