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潜航印度洋(一)
“击沉它吗?”声呐兵问道。
艇长陈家斌说道:“暂时不管他,打沉这种商船没有多少意义。
”
陈家斌想要击沉的是英国人的运兵船,或者运输武器弹药去阿富汗的货船。
副艇长问道:“英国人的运兵船还是运武器的船,肯定有驱逐舰护航,英国人的驱逐舰已经装备了水下听声器,我们袭击那些有护航的商船,可能会十分危险。
”
“不冒险怎么可能抓住大鱼?”陈家斌笑道。
陈家斌的这艘潜艇,船名叫鲈鱼号潜艇,和上次在太平洋上活动的黄花鱼号潜艇属于同一级别的新式潜艇,配备有水下听声器,装备24枚鱼雷,最大水下航速可达23节,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存在。
不过即便是最先进的潜艇,遇上英国人的驱逐舰,也得小心翼翼,否则容易遭到驱逐舰攻击。
太阳从印度洋的西面缓缓落下海面,海天一色之处晚霞密布,海面上金色的波涛荡漾,从潜望镜看出,外面是一片海上日落的美景。
天快黑了,潜艇就可以浮出海面,让艇员们走上甲板透透空气,一些有烟瘾的艇员,也能走上甲板抽几根烟。
兰芳海军潜艇兵安排还是比较讲人道的,一些有烟瘾的士兵,都是安排白天的班,晚上潜艇上浮,他们可以到甲板上抽烟。
潜艇浮出水面,在海面上缓缓航行,德国造的奥斯堡柴油机功率开到了最大,柴油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给潜艇的蓄电池供电。
甲板上的艇舱盖打开了,一批艇员爬上甲板,在甲板上吹着晚风,愉快的聊天抽烟。
陈家斌从指挥塔的舱盖板内爬了出来,站在指挥塔上面,拿起望远镜,不断的观察远处的目标。
虽然有一半艇员爬上甲板,但是艇舱内还是留了一半战士在工作。
夜间海面航行,艇员们是分班的,一批战士上去了,另一批在下面工作,等上面的战士回到艇舱内,下面的战士再出来透透气。
潜艇通讯天线升起,艇内的通讯室内,电报机亮着绿灯。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红灯闪动。
“有无线电信号!”通讯兵立即抓起耳机,接着拨动了电报机上的一个旋钮,狭小的艇舱内响起了“滴滴滴”的电报声。
陈家斌连忙从指挥塔钻入指挥舱内,走进通讯室内。
“怎么样,是我们发来的电报吗?”陈家斌问道。
“是的,是我们海军总部发来的电报,我们获得了可靠情报,英国人的一支有四艘驱逐舰护航的船队即将抵达卡拉奇港。
根据判断,这支运输船队肯定是一支运输军火的船队。
”电报员把翻译出来的电文递给了陈家斌。
卡拉奇港,曾经是印度洋海边的一座小渔村,自从1839年英军占
领了卡拉奇之后,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于是这里就成为了英国驻印陆军司令部,1843年,卡拉奇与印度河上游的木尔坦建立航运。
此后,卡拉奇成为了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
这座港口已经成为英国人在印度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驻印英军陆军司令部,这是一座深水良港,因为地理位置,以及英军司令部设在这里,所以一支拥有四艘驱逐舰护航的运输船队,百分之百是往阿富汗运送军用物资的英军运输船队。
兰芳情报部门获得的情报十分准确,这支船队一共有十二艘商船,其中一艘是由豪华邮轮改成的运兵船,那是一艘36000吨级的巨轮,邮轮经过改造,满载着5000多名英军士兵。
还有一艘大型运输船上,运载着100多架飞机,当然那艘货轮不是航空母舰,飞机都是被拆卸了,装载大箱子内,被放在轮船的货舱中。
等到飞机运到港口,然后再以汽车拉到机场,在机场组装起来,然后飞往阿富汗的野战机场。
其余的十艘运输船,有的运送装甲车和大炮,有的满载着枪支弹药,那么多的枪炮和弹药,并非全部是给入侵阿富汗的英军准备的,还有许多崭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是准备给印度军队换装用的。
印度殖民地军队使用的还是老式的亨利-马提尼单发式步枪,其中许多步枪还是使用纸质弹壳的步枪,这些老式的步枪,在世界列强中都要开始淘汰了,但是印度人还在使用。
英国人也不可能给印度军队全部换装,只能先给一些精锐的印军换上新式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商船队距离卡拉奇港还有大约360海里的路程,以商船队12节的航速,还需要30个小时,这支商船队才能抵达卡拉奇。
陈家斌顾不得在甲板上透气了,而是钻进了艇舱内,在桌子上摊开了一张海图,拿起笔、直尺和圆规,在海图上比划着。
大海上航行,海图上看起来短短的一点距离,船队真的走起来,需要好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海洋太大了,而船的航速又慢,这时候的普通商船速度也就是只有12节以下。
邮轮和驱逐舰的速度虽然比较快,邮轮可达22节的航速,驱逐舰航速更是可以达到惊人的32节,可是一支船队的航速,是以最慢速度为准的,目前大鲈鱼号潜艇距离英国人的船队还有460海里,要开过去拦截英军运输船队,大约会在24个小时之后遇上英军船队。
“让弟兄们都回到舱内,我们准备潜航了。
”陈家斌下了命令。
潜艇艇员们平日里生活在海底的铁罐头内,感觉就和蹲监狱一样难受,只有每天晚上潜艇浮出海面的时候,艇员们才能离开
闷热的艇舱,到甲板上透透气,简直和监狱里放风差不多。
可是遇上紧急情况的时候,连放风时间都没了,官兵们要待在狭小拥挤闷热难受的艇舱内,一直等到战事结束,才能轻松一些。
艇员们无可奈何的走进了艇舱内,走在最后面的战士检查了一下舱盖板,检查一下密封圈,然后关闭上外层舱盖板,再把内层舱盖板也关闭了,转动方向盘式手柄,关闭了舱盖。
“舱盖检查完毕!”
“管道检查完毕!”
“水压表正常!”
“通气管状态正常!”
损管部门的士兵汇报了一系列数据,一切正常。
“准备下潜!下潜到潜望镜深度!”陈家斌下了命令。
潜艇的水柜阀门打开,海水灌入了水柜内,负责控制水柜的士兵看着水柜水位表,当指针指到一个红线附近的时候,水兵关闭了阀门,这时候潜艇的比重就大致上和海水差不多了。
此时潜艇已经潜入水中,由水平舵手来控制潜深。
根据艇长陈家斌的命令,潜艇抵达了潜望镜深度之后,就不再下潜,而是升起了通气管,艇内的柴油机轰鸣,排出的废气通过通气管排到潜艇外面的海面上,新鲜空气通过通气管进入潜艇内,给柴油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潜艇在潜望镜深度,以15节的经济航速航行。
虽然这艘潜艇在水下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3节,但是速度越快耗费的燃料就越多,以15节的航速航行,可以增加续航力。
大鲈鱼号潜艇往印度洋西面航行,需要在水下连续航行24个小时,才能遭遇他们需要攻击的目的。
这段时间之内,对于潜艇上的艇员来讲,无疑是长时间无聊而沉闷的等待。
除了艇长和副艇长能以潜望镜观察海面之外,其余的人就是闷在铁罐头内,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鱼雷舱内,这里是潜艇内最冷的地方,不过在印度洋,海水的温度不会太低,鱼雷舱内是20度左右。
“今天的放风时间没了,连烟都没抽到。
”一名战士说道。
“睡觉吧,睡着了就不用抽烟了。
”另外一名战士道。
鱼雷舱内的鱼雷架子上,一张张吊铺被人放了下来,鱼雷手们就睡在鱼雷舱内。
由于潜艇内的空间十分宝贵,所以鱼雷手都是睡在鱼雷舱内,在鱼雷架子上,夹杂着一张张可以收起来的吊铺,鱼雷手休息的时候,就躺在这些吊铺上。
虽然鱼雷手不像别的艇员那样要睡热铺(就是和别的人轮流睡一张床铺),鱼雷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铺位,而且这些吊铺看起来还挺舒适的,可是想象一下,和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睡在一起,那感觉很不是滋味。
而其他的水兵住舱,类似于火车硬卧的三
层床铺,分割成一间一间的,每间两张三层铺,六个人,而且每张床位都有布帘可以拉起来,以保证每一名水兵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床铺边上还有储物柜,住宿条件比鱼雷手要好,可是普通的水兵只能睡热铺,因为潜艇上的床铺不够,所以普通水兵要和战友轮流睡。
除了艇长有自己的个人住舱,副艇长和三名高级军官住一间四人舱之外,其余的普通军官,居住的也是三层床铺,和士兵一样,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床位,不需要同别人共用热铺。
潜艇在水下缓缓的航行,绘图室内,桌子上铺着海图,士官们手里拿着铅笔、三角板、圆规、直尺等工具,海图上画有英军运输船队的航行线路图,经过士官们的计算,把英国人的运输船队几点抵达哪个位置都给计算出来,同时,士官们也在计算自己潜艇的航线图。
经过严格的计算,终于得出结论,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航向角度需要多少,才能让潜艇在24个小时之后,在哪个地点拦住英军船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