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龙生九子”
赵祯在边上微微一笑,这孩子终究是还是被他母亲带的机灵无比,这不是试探,而是对赵旭的一次考验,小小年纪心思倒是不少。
赵旭作为兄长又是太子,是否有容人之量很容易被看出来,即便是表面掩饰,但话语和表情都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在赵祯这个阅人无数的帝王面前更是难以隐藏。
从赵旭的动作上看,赵祯便知道他说的是实话,而且是真心为这个年幼的弟弟着想,否则他便不会这么耐心的为萧仁讲解诸侯的消失原因,而是会好不在意的把这件事一笔带过。
赵祯对孩子没有别的要求,唯一一点便是要做到兄友弟恭,所以他早早的把太子之位定下来,并且要求后世子孙效仿。
同时赵祯还要推进他的思想,赵家的孩子有本事做事的人都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不用应该放在已经被祖宗打下的江山上,而是应该做这天下最难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情。
赵昀无疑是最好的典范,整个大宋都知道天家的二皇子,魏王殿下离开了大宋,在遥远的方丈洲开荒……
但整个大宋的人也都不知道赵昀在方丈洲取得的成就,方丈洲便是后世的澳洲啊!
那里拥有无数的财富,金银矿藏就不说了,铁矿煤矿也是应有尽有,至于人手,当地的土著便是最好的劳动力。
在赵昀踏上澳洲土地的时候便向当地的土著宣布,这里是大宋的领土,任何敢于反对大宋统治的,反对王化的都将遭到驱逐。
是的,是驱逐而不是屠戮,赵祯派人去过方丈洲,回来之后告诉他的消息与赵祯之前的猜测大相径庭。
在赵祯看来,殖民统治的基础便是暴力,这是后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见证,但华夏的殖民统治却是完全相反的,最少在赵祯手中是不同的。
没有奴役当地百姓,赵昀采用了最为温和的方式,也是华夏文明常用的手段,教化和包容,感化和吸纳。
当地的土著开始还敢和大宋的军队进行对抗,但之后便发现这些人根本就是不可战胜的天神,他们的盔甲比钢铁还要坚硬,手中的长枪,弩箭比恶魔的喘息还要可怕。
赵昀再组织几次大的伏击战后,便彻底把当地土著的战斗之心给“浇灭”了。
这是文明之间的战斗,只不过一个是跨越了这个时代,遥遥领先的文明,而一个是刚刚脱离原始社会的文明,双方之间才差距如同天地之遥。
虽然这次赵昀没有返回大宋参加下旨的祭地之礼,但他的奏疏以及贺礼上表却一样不少的来了。
这是他作为华夏子孙的心意,也是作为皇子应该做的事情,每每他的货物抵达神都,总能引起整个后宫的“沸腾”。
便是身为皇后的王语嫣也是不断的夸赞赵昀做事的踏实和孝心,她当然希望赵昀把方丈洲经营的越来越好,如此便说明他没有入主大宋之心和赵旭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和赵昀见过几面的萧仁更是欢喜这位兄长的不得了,不光想要和他一起前往方丈洲,更是希望自己也获得一块海外飞地。
只不过他的年龄还小,直接被萧挞里粗暴的给否决,连赵祯打算安慰孩子的话都被她严词拒绝。
萧挞里作为一个母亲是合格的,但在赵祯看来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母妃,尤其是在教育萧仁的问题上,明显能够看出萧仁和其他皇子的不同。
不光赵祯能看得出来,便是后宫嫔妃甚至是内侍都能看得出,萧仁相对于其他皇子眼光不够大气,做事稍显拘谨。
这些都是他的不足,赵祯看在眼中但却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孩子被他母亲保护的就如同老母鸡羽翼下的小鸡崽,不是萧挞里的保护不好,而是太过。
对大宋的一切都充满恐惧,生怕萧仁被拐带走一般,但事实上萧仁本就是大宋天家的血脉,华夏的血脉,赵祯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这般的不足。
之前萧挞里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赵祯便打算利用这次祭礼来让她看清楚,萧仁和大宋皇子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次祭礼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赵祯回头看了看冗长的队伍,在天家队伍的后面是宗室的队伍,在宗室的后面是勋贵朝臣们的队伍。
宗室,勋贵已经成为东城豪门的主力,这不他们刻意的排挤官员,而是这个利益集团的趋势。
官员已经不属于他们的成员,而是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人,当然也有不少是宗室或是勋贵门培养出来的官员,这些人隐藏在众多的官员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东城豪门的成员,但一直在被东城豪门利用,因为在利益上他们已经被捆绑在一起。
现在的东城豪门已经彻彻底底的被赵祯切割开,他们当中原本的官员已经被赵祯用各种手段给架空,或是被明升暗贬,赵祯最重要的举措便是让他们脱离大宋的权利机关。
最多便是给这些勋贵官员一些闲散的清贵官员当当,比如王家的王雍,王素等人他们是王旦的后人,作为自己老师的后人,赵祯没有办法直接剥夺他们的官职,只能给他们翰林学士的清贵官衔给养起来。
每日在翰林学士院中当值,切莫小看这一官职,赵祯本事不愿赐予王家的,但毕竟王旦的招牌在那里放着,王家还没过三代,不好太过打压。
自唐时便有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亲信顾问之官,其地位很重要。到了大宋,又特定其资权,变成了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
能入翰林学士院任职的,都是一些文学之士。
学士中履历深厚,资格最老的称翰林学士承旨,其下称翰林学士、知制诰。承旨不常设,其他学士也无定员。
而王雍担任的便是翰林学士承旨,王素担任的便是翰林学士,而翰林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
在赵祯看来,翰林学士院和翰林学士实际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顾问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