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宗亲家的小娘子 > 分卷阅读89

分卷阅读8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在奴籍长大的人,这脸皮子咱真是比不了!”

令三个倒不像她这么厌恶减兰,不过看不上眼也是有的。蓝瓷就接茬道:“你说一会儿夫人会治治她不会?昨儿一整天夫人都可不高兴了,可不就是为她要去前头的事?”

正说着,就见青釉从堂屋里走了出来,直奔减兰那屋去。

几人顿时都是看好戏的神色,眼见着减兰进了屋门,便等着她一会儿被挑个错处叫人押出来打。这好戏实在值得一看,她们就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边瞧了起来。

卧房里,看书看得脸红心跳的叶蝉,真是谢天谢地减兰已经回来了,让她有个合适地理由把书放下,暂且干点别的事缓缓。

于是减兰一进门,她就把书掖到了枕头底下,迎过去一握减兰的手:“昨儿个……对不住你了。”

这道歉倒是真心实意的,不全是为了换心情。昨天那一出,说到底是因为她和谢迟之间的不痛快而生的,结果却让减兰白跑了一趟。心情大起大落的,减兰应该挺失望的吧?

结果减兰笑得比她还轻松:“夫人别这么说,奴婢现下不是好好的?哪有什么对不住。”

她真的无比庆幸君侯昨天扔下她走了。

叶蝉拉着她的手往里走:“你来,这个月新送进来的一套钗子挺好看的,你拿去用吧。”

减兰稍稍一滞。这算……谢她没跟君侯有点什么?这可还是有点尴尬的。

然而夫人紧跟着又含笑接了一句:“元晋手里那只小布老虎,是你做的吧?他特别喜欢,算我替他谢谢你!”

减兰怔了怔,旋即失笑。她知道夫人这话只是个说辞,不过即便是说辞,也真令人心里舒服。

夫人真是个灵透的姑娘。减兰心里暗暗这么想着,手上接过叶蝉递过来的套钗,一福:“多谢夫人。”

“以后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跟我说。”叶蝉诚心诚意道。

只要不争谢迟,她什么都可以尽力满足她。

.

又过了两日,谢迟写好了奏章呈进紫宸殿。就是关于想去哪一部的那一本,各位世子早就已经呈进去了,他因为病刚好,御令卫那边的案子又积了好多案卷没看,才一直拖到今天。

这本奏章倒不难写。选上一部,再陈述一番为何选它就可以了。谢迟不假思索地选了户部,因为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与天下百姓最为息息相关。

“户部。”皇帝翻开他的折子,便看到了这个答案,谢迟躬身应是,皇帝却久久未发一言。

这次他让这些小辈宗亲选六部官职,挑礼部的完全没有,挑吏部、兵部的最多,其次是工部,再次是刑部。

选户部的除了谢迟就只有四王府的谢逢一个,谢逢所说的理由也跟他差不多。不过,当皇帝开口问道“覃州水灾,朕若现在就让你与户部官员同去治灾,与灾民同吃同住,你愿意吗?”的时候,谢逢一下子被问住了。

竟然要这样亲力亲为吗……

他一个王府世子,当真没考虑过这一点。

于是,皇帝看完谢迟的奏章,也拿同样的话问了他。

谢迟一怔:“真的?!”

皇帝锁眉。

谢迟蓦地意识到自己失言,哪有这么反问九五之尊的?他慌忙一揖:“臣失言。臣愿往,不知各位大人何时启程?”

皇帝打量着他:“你当真愿往?”

谢迟诚恳道:“是。臣想去户部,就是想为天下万民谋福祉,若不亲身一尝百姓之苦,又何来谋福祉一说?”

不知道他们苦在哪里,不知道他们缺什么、缺多少,要为他们好不就成了一句空谈?

皇帝点了点头:“说的不错。”

“臣即刻便回府拾行装?”

谢迟有点激动。打从知道那些佃农的难处开始,他就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可那降爵以福泽天下的想法,不到位极人臣之时连提都不能提。让他去治个灾,倒也算是先为一地百姓做些实事了。

然而皇帝道:“……朕只是问问。户部官员几日前已启程了,你不必跟去。”

谢迟骤然一阵低落,面色难灰暗几分。

皇帝一看他这般便忍不住笑:“你这孩子,急起来比谁都急。去户部的事朕应你了,要为百姓谋福祉,不差治灾这一件事。”

谢迟局促地低头:“是……多谢陛下。”

“去吧,回去接着好好读书。下个月再上户部。”

谢迟明白皇帝的意思是让他再恶补一些与户部有关的学问,连忙应下,又施礼告了退。

等到他退出殿外,皇帝的目光重新落回那道奏章上,睇视片刻,淡然一笑:“傅茂川。”

“臣在。”

皇帝将奏章递了过去:“送去顾府。告诉顾玉山,勤敏侯愿意去覃州治灾,愿与灾民同吃同住,朕准他去了,十天后启程。”

这话说得傅茂川连气儿都不敢喘,那本奏章好像也变得无比贵重。他毕恭毕敬地接过便往外去,待得退出殿门被烈日一晃才回过神,想起这奏章其实是勤敏侯写的。

.

顾府,已沉寂了十余年的大儒顾玉山突然有了动静,这动静逐渐震动了满洛安的读书人。

“听说头一日是大哭,第二日是大醉,第三日开始就是天天入宫觐见,可是陛下一直没见他?”

连薛成的门生们都在议论这事,前不久因为勤敏侯的事在顾府门前吃了好多顿闭门羹的张子适尤其闹不清状况。他分明记得,陛下召顾玉山入过宫,提的也是要他勤敏侯做学生的事,顾玉山颇有骨气地并未松口。

怎么现在又自己求见上了?

第七日,顾玉山再度无功而返,一回府就又着人拿酒,然后又一次喝到了三更半夜。

他心里是真的苦啊!世人都只知道皇长子是因急病离世,而他,最清楚那场急病是怎么回事。

那是多好的一个孩子,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天赐的明君人选。

在皇长子十六岁的那年,也是在覃州,也是闹了这么一场水灾。当时的覃州官员昏聩,瞒而不报,耽误了治灾。到了瞒不住的时候,灾民已经很多了。

朝廷派去治水的钦差被怒极的灾民硬生生打死了两个,当地的几个昏官更是连尸体都没能留下。一时之间,朝中官员人人自危,无一人敢接这等苦差。

于是,皇长子谢迎请命前往。

天潢贵胄总归还是身份慑人,灾民再恼火也不禁惊了一惊,民愤就此平息了不少。然后,皇长子在覃州一地,和灾民同吃同住了整整三个月。

每一处容灾民的地方,他都去看过;每一处粥棚里的粥,他都亲自喝过。

当时天下万民都在赞他贤德,顾玉山这个当老师的只觉与有荣焉。可那种饱受爱戴的荣耀之感使他忘了,皇长子毕竟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