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海外考察(八)
临时矿工们在野外奋战的两天时间里,留守海岸营地的几个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要根据航海日记和海图,整理出一条从浮水洲岛到这个港区的航线。另外还需要制作出军用级的港区地图,一方面是让军警部用以研究防御部署,另一方面要在回去之后提供给执委会和建设部制作港区规划图。
当晚在考察队与大本营的例行联系中,王汤姆向执委会汇报了这两天实地考察的结论,并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实际上考察队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考察任务:制定跨海航线、探寻开采区海岸线、寻找合适的港区环境、对开采区进行实地勘探、采集矿石样品、绘制详细地图。如果执委会没有新的任务布置,那么考察队就可以准备返程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执委会并没有立刻作出决定,电台中短暂的沉默之后,执委会表示需要一点时间研究一下。结束这次对话之后,考察队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执委会这是什么意思?”王汤姆皱了皱眉头,心道难道是我们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还是说大本营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我们估计还得在越南这边耽搁一两天。”谢春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执委会可能会派我们跑一趟西边。”
下龙湾以西大约四十海里远的地方,就是越南北部最大的产粮区红河三角洲,而现在安南政权的京城,后世的河内,位置便在红河三角洲以西一百公里左右的内陆。有鉴于考察队这几天所到的地区基本都是没有人迹踏足的无人区,未来矿区所需的大量劳动人口,大概就要以河内以及其东边临海区域作为主要目标了。
在鸿基煤矿所处的位置上来说,东北方向广西境内的钦州、北海两地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移民引入地,但执委会目前的运力还严重不足,没法专门派出大量船只跑到几百海里之外的地方去输送人口。而越南方向则要顺路得多,从胜利港驶向越南方向的船只多数是空载,完全可以先停靠红河三角洲一带装人,然后再去往港区。
但如果执委会决定这样做的话,那就必须有人先去查探越南沿海地区的状况,看看引入移民的难度如何。不管是出于时间还是效率的考虑,执委会都不太可能再专门派出一支队伍去做这件事情。而此时尚在下龙湾候命的考察队,无疑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了。
果然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执委会再次与考察队取得了联络,向他们下达了寻访移民引入地区的任务。
“大家今天都早点休息吧,接下来的两天里所有人都必须打起精神,我不希望这趟旅程的最后一段出现任何的意外。”王汤姆对执委会布置的新任务显得非常谨慎,在他看来,有人定居的地区说不定比这几天探查的无人区更加危险。
第二天一早,考察队便收拾行装,登船离开了这个驻扎了两天的港区。船队一路向西横穿了下龙湾,绕过面积巨大的吉婆岛,在当天下午就抵达了后世海防市的所在地。这地方在后世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也是越南国内规模仅次于河内和胡志明市的第三大城市拥有超过两百万的人口。
但当考察队亲眼看到这里的场景之后,却只是感受到深深的失望。从望远镜中眺望岸上的情形,的确可以看到离海岸不远的地方便有人烟居住的迹象,但其规模却远远没有达到考察队的期望值。村落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户人家,充其量只是比当初的榆林渔村大一点,连凤凰、天涯这种小镇都还比不了。
如果考察队事前就海防市的历史状况请教过宁崎,那么就不会抱着这么大的希望而来了。海防这地方直到19世纪后半叶,人口数量仍然只维持着渔村规模。直到1870年,阮氏王朝在法国的胁迫之下,才在这里开埠,修建了码头、商馆、兵站等等,走上了港口城市的发展道路。考察队印象当中的沿海大城,还需要两百多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这也太坑了吧?难道我们真得逆流而上去河内走一趟?”谢春看着海岸上破落的渔村,忍不住抱怨道。
“不,我们没法走水路去河内。”王汤姆摇摇头否决了谢春的想法:“我们这两艘船可不是内河船,很难在内陆那种曲曲拐拐的河道上航行。再说这里到河内的陆上距离都有一百公里以上,河道长度恐怕得在这个距离上翻倍,从水路走基本不可能。”
走陆路显然更不是什么好主意,考察队的人数有限,而驾驶这两艘帆船至少就得留下七八个人。要以一支十来人的小队深入陌生国度上百公里,并且还要探访这个国家的京城,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更何况宁崎说过这个国家目前正处于南北内战之中,像穿越众这样奇装异服的家伙去到人口稠密区,很难说会不会被当作敌对势力看待。
虽然整支小队都可以配备在这个时代顶尖的武器,可以说自保无虞,但他们却不得不受制于原始的交通条件。考察队甚至连一匹驮运行李的骡马都没有,要想靠人力背着数天的补给,穿越上百公里的荒野,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到,但一旦在内陆地区发生任何的意外,他们就只能靠着两条腿逃命了,如果运气不好,能不能回到海边都很难说。
“还是先上岸看看吧,跟本地民众接触一下,才好作出进一步的判断。”王汤姆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就是不知道语言上能不能沟通。”
“放心吧,应该能听懂的,越南北部本来就有很多人是跟两广地区一样说白话的。”田叶友很有把握地安慰王汤姆。他在穿越前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带女朋友来越南旅游,但相关的功课倒是做了不少。
出乎考察队意料的是,这里的渔民并不像当初榆林渔村那些人一样畏惧外来的陌生人,这或许是因为北部湾这边的沿海地区极少有海盗出没,渔民们也没怎么被外来入侵者祸害过的缘故。
这些以打渔为生的百姓虽然并不识字,但他们能认得考察队拿出来的精盐,这可比他们自己用瓦罐煮海水熬出来的盐精细多了,而且在品尝之后他们发现这种盐完全没有自制海盐那种刺激味蕾的苦味。自从食盐的销路打开之后,执委会便意识到用这种商品来作为敲门砖简直是无往不利,哪怕是到了产盐区也一样这个时代盐场大规模生产出来的食盐,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无法与执委会的产品相抗衡。
而考察队也很欣喜地发现,这里的人所说的语言果然是如田叶友预计的那样,带着浓重的两广口音的白话。考察队中倒是有好几个能说白话的人,曾经在无数行当中折腾过的谢春也能勉强对付几句,这样一来,考察队和当地渔民之间便基本没有了沟通上的障碍。
根据考察队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里的渔民生活水平其实与三亚、崖州这些地方的渔民差不多,都仅仅只是达到能糊口的程度而已,经济上也完全没有能力去寻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相较于崖州官府对于附近地区的管控力度,安南政权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似乎更小,在这种离京城才一两百里的临海地区,竟然即无治所又无驻军,对本地的百姓完全就是放羊式的管理,这就像完全不设防的天津一样不可思议。
按照这些移民所说,最近的人口密集区大概还要向内陆行进三四十里地,从那里开始就有一些皇亲国戚所占有的大片土地,绝大部分都是用来种植水稻。正如考察队所掌握的资料那样,这片地区就是越南北部最大的产粮区。而在这里到河内之间的广袤冲积平原上,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在充当贵族们的佃农,为他们耕作土地,收获粮食。
在交谈中考察队还掌握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最近几个月开始有大量的人口从南边的顺化、洞海、荣市等地逃到了附近地区。据说是因为南部的局势变得紧张,南北对峙的权贵开始征召附近百姓充当民夫甚至是直接充作农兵,而一些不愿被战火牵连的百姓便携家带口地往远离交战地带的北部逃亡。这个情况与当初宁崎所说的安南政局走势正好符合,而大量的战争难民无疑正是作为劳工移民的最佳人选。
“看来我们还得往南边走一走。”得知了这个好消息的王汤姆立刻下令考察队继续沿着海岸南下。
在出发之前,考察队用食盐和白银从渔村雇佣了两个胆大的年轻人作为向导。一个小时之后,船队绕过与吉婆岛隔海相望的涂山半岛,这里在后世是著名的风景区,同时也是越南国内唯一合法的**所在地。当天傍晚,船队抵达了红河三角洲的南端红河入海口。考察队将在这里休整一晚,天明之后他们要造访此地以南四十多海里的清化,那里是安南京城与战区之间最大的城市之一,考察队认为在那里很可能已经聚集了大批战争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