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转运策略
原本军警部对于民兵是否需要大量配发刀具还是有一点争议的,但最后还是“佩刀派”战胜了“警棍派”,理由是这些海外难民并不像本地归化民那样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对于他们来说,警棍的威慑力未必足够,佩刀才是民兵在执勤时最好的武装方案。
不但如此,这次的民兵也主要挑选了更为好斗的黎苗两族青年,军警部认为如果一旦出现需要民兵出手的状况,这些黎苗青年会比相对比较平和的汉族青年更有战斗力一些。
现在看来,这种方案的确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急于上船的民众在这些民兵靠近之后并未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反而是向后退去,唯恐触怒了这些手上提着黑色砍刀的人。难民中并没有多少好勇斗狠之徒,那样的角色多半都进入军队打仗去了,会选择逃难这条路的大多也是一些胆小懦弱的普通百姓罢了,面对无法抵抗的暴力手段,他们立刻就变成像绵羊一般的温驯。
有人从船上提来一桶石灰,在岸边用石灰画出了两道三尺宽,之字形的通道。周恒行随后宣布,凡是想要报名跟着船队走的人,只能站在石灰所画的通道内排队。
难民之所以会变成流民、乱民,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力的存在为他们建立起行为规则,而拓殖船队的出现就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有了前面中枪倒霉鬼的教训,没人再敢于对这些陌生人立下的规矩进行公然挑衅。虽然仍旧有些拥挤,但难民们还是很快按照对方的要求,在两条通道内排成了长队,等候着命运的挑选。
拓殖队挑选劳力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主要还是看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够适应长期的体力劳动,至于性别、年龄、有无家产等等倒是其次。比如身体有残疾或是没有家人供养的孤寡老人,拓殖队都只能狠下心把这些人剔除出去。穿越集团的新港开发计划不是慈善行为,目前所需要的只是大量的劳动力,供养非劳动力人口显然不是执委会乐于看到的状况。
当然如果是小孩子又另当别论,执委会目前对于十六岁以下儿童的移民条件放得非常宽,只要身体没有明显缺陷或者病患,都可以收入到穿越集团的治下,这条规则对于非中国儿童也是同样适用的。执委会认为小孩子的三观尚未形成,在穿越集团的教育氛围下,只消几年时间便能让这些懵懂儿童变成穿越集团的忠实拥趸和守护者,其忠诚度必然大大超过那些普通成年归化民。
相关人员在岸边摆开架势开始挑选劳工移民的时候,其他几艘船都靠向了清化河北岸,让船上这些在海上颠簸了整整两天的人们下船进行休整。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在清化河这地方停留整整一天,直到明天早上才会再次出发往北航行。
顾凯和周恒行分别负责一个移民通道的把关工作,与他们搭档的还有约翰逊和摩根两名医生,一般只会粗略问一下个人情况,然后医生会检查眼底、口腔和四肢,没有大问题便算过关。比较详细的人事档案,要等到抵达目的地之后才会开始建立。过关的人立刻便能通过跳板登上“海训01”船,摆脱掉多日以来一直在身后追逐他们的战争阴影。
“海训01”船的排水量不到百吨,装载能力也比较有限,加之本来船上还装有一些货物和补给品,这下在船舱里塞进了六十个人之后就已经满满当当了。于是旁观的钱天敦便下令暂停工作,将刚才被剔出的几个不合格者也赶上甲板,驶向北岸。“海训02”船很快靠了过来,挑选工作又继续进行下去。
难民们看到船队履行了承诺,就连被剔出的人也全部登船去了北岸,这下就更为放心了。较为良好的秩序让上午的劳工挑选进行得还算顺利,到午饭时候,已经挑出了三百多名合格的移民登船。
到了下午,河边排队等候的人群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看来是清化河上游被河流阻挡的难民们得到了消息,也纷纷赶来这里应征。但船队的装载能力有限,注定无法将这些应征者全部都带走。到天黑的时候,共有合格移民七百余人登船,而岸边至少都还有上千人聚集,其中不乏哭天喊地,下跪磕头者,指望船队能够将他们带离此地。
周恒行不得不再一次架起高音喇叭,向这些难民们说明,船队最多十日之内就会再次回到这里装运移民,如果愿意跟着船队去北方定居的人,就请再在这里等上几天。周恒行重复多次之后,才让岸边情绪激动的难民们渐渐散去。
“这些人确实太可怜了。”晚上的队内会议上,顾凯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应该考虑在清化附近设立一个移民安置点,让这些有心跟着我们的走的本地百姓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地方暂时住下来,随后我们再用大船进行转运。”
“你说这办法海运部早就想过,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海运部的代表谢春发话道:“如果移民安置点设置在海边,那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为安置点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我们带的民兵数量有限,在安置点放少了没什么用,放多了新港那边肯定会出问题。而这附近近海的岛屿极少,离我们的最近的地方是往北八海里的一个小岛,但上次我们去查看过,那岛上没有淡水。而有淡水的岛屿要二十多海里之外才有,帆船一来一去就是大半天的时间了,从时间上来说不划算。”
“说到底还是我们现在的运力不够。”周恒行接过了话头:“两艘海训船跑完这一趟是要返回胜利港的,我们就只有六艘船负责以后两地之间的物资输送任务。执委会要求每月至少要送回五百吨煤,这剩下的六艘船跑一趟或许还不够数,跑两趟能超额完成,这种情况下很难再抽出船去跑别的航线。我们要想抢运人口,就只能趁着新港开发这段时间了。”
“你们大概有三十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建设部的刘山夏开口说道:“从建设码头、定居点到修路、开采,执委会给出的工期是一个月,最迟在八月底,第一船煤就必须要运回胜利港!”
“三十天够了!从这里跑新港,五天左右就能一个来回,一个月可以跑六趟了。”王汤姆迅速地计算道:“按照那六艘大船的运力,一次装载七八百人问题不大。我们甚至可以让执委会考虑一下,从胜利港派船过来,装完人直接拉回胜利港去,或者往回运煤的时候顺便运一些人口回去,反正那边的劳动力缺口一直都居高不下。我们从崖州和其他地方引进移民还需要额外花钱,这里的移民可是只要运费就行了。”
“这个可以有。”顾凯对于王汤姆的提议非常赞同:“依我看可以这样,从胜利港过来的船就到清化沿海装人,回去的船就走浮水洲岛那条航线,我们这边把能干重活的青壮劳力多留下一些,妇女儿童尽可能多往大本营那边转运,这样不管是对我们还是对这些难民都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第四天清早天色刚蒙蒙亮,在清化河东岸休整了一天的移民们便在拓殖队的组织之下重新登船出发。船队驶出清化河,沿着海岸向北行进,当晚抵达海防以南的涂山半岛。有鉴于从这里往北到新港之间的航线海况比较复杂,船队不再连夜行进,而是在涂山半岛的天然海湾内靠岸停船,组织移民们到岸上过夜,这也大大缓解了船员和移民们在路途上的疲劳。
第五天一早,“飞速号”先于船队出发,直接去了上次在海防附近雇人的那个小渔村。考察队前次带到清化的那两名向导已经回到了渔村,这里故地重逢,双方都是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寒暄几句之后,王汤姆便询问这边是否有人愿意跟他们一起去北方开辟新家园。或许是上次考察队的友善举动获得了本地渔民的信任,这个小渔村居然有近半的人口愿意跟着他们去那个传说中的港口定居。这些渔民自小在海边长大,水性都不错,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水手,这让搭乘“飞速号”一起过来的顾凯和谢春都觉得非常满意。
不过临出发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这些渔民都不愿抛弃他们那点可怜的家当,特别是那些最长不过六七米的小木船。最后还是王汤姆出了主意,把这些小船全部用缆绳串起来拖在“飞速号”后面,在剩下的航程中由“飞速号”拖着前进。而渔民们对这样的安排也非常满意,并且多数渔民并未选择登上“飞速号”,而是就在自己的小船上守着他们带出来的那些坛坛罐罐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