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红楼]娇女迎春 > 分卷阅读364

分卷阅读36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清雅愣住了。

她忽然明白,什么巨艋,什么乐浪府,其实都不过是借口。朝廷真正想要的,乃是彻底征服高句丽。

她又是后悔又是害怕。早知道,她就直接告诉高确、李一干人了。

可是,现在太迟了。

正当她想争辩的时候,就听见上面的贾琰道:“婕妤李氏冲撞德妃,禁足,罚抄写礼记一百遍。”

立刻有内侍冲过来,堵住李清雅的嘴,把李清雅拖了下去。

李清雅几乎可以说是被敲昏了,直接丢回了自己的碧波阁。原本温馨明亮的宫室,第一次,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清冷和寂寞,让李清雅缩在地板上,抱着胳膊,蜷了起来。

没有坐起来,也不需要坐起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她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朝廷怕是要对高句丽动手了。

如果要贾琰来说,这句话不应该是朝廷怕是要对高句丽动手了,而是朝廷已经在对高句丽动手了。

李清雅在深宫之中,高确和高句丽王世子李等一干人又在天京城,因此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高句丽正在面临东瀛人的劫掠。

高句丽王之所以为建造那么多的巨艋,未尝没有东瀛的因素,而之所以会毁去那些巨艋,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敢得罪了宗主国,尤其是大晋露出的那些龟船,分分钟可以把他们的巨艋撕成粉碎。最终他们不但会保不住这些巨艋,还会得罪了宗主国,到宗主国跟东瀛的两面夹击。而另一方面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们的船坞还在,只要船坞在,他们要筹建新的巨艋,也不是高句丽王的一份教旨的事儿。

这也是根据下面送来的,这四百余年来,倭寇侵犯高句丽边疆诸岛的事实来推断的。虽然东瀛人时不时地会袭击高句丽的济州岛等地,但是,高句丽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多少油水,所以有实力的倭寇都不会往高句丽去,会侵犯高句丽边境的,只会是一些小股的、实力不怎么样的倭寇。

用柯承业的说法,就是,会侵犯高句丽的那些家伙,根本就是实力太小、他都懒得管的家伙。

这也给了高句丽王庭一个错觉,那就是倭寇的实力其实并不怎么样,而会被倭寇所苦的上国,其实也不过是外强中干。

这是高句丽上层的共识,也是高句丽人的普遍想法。它也是高句丽人选择组建巨艋的重要原因:他们打算组建成一支以巨艋为主的船队,然后沿着海岸线,服东瀛靠着高句丽方向的第一大岛,然后一步一步地蚕食东瀛,最后坐拥高句丽跟东瀛,跟大晋争夺霸权。

当年他们就是这个打算。

要不是对东瀛的灭国之战需要,高句丽王还不会造那么多的巨艋。按照原计划,高句丽王需要建造两百四十艘巨艋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而东瀛战乱了四百年,各大名之间征伐不休,给他们高句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所以,当济州岛的战报送来的时候,高句丽人都傻眼了。

他们以为下面的人在谎报军情!要知道,之前侵犯高句丽的倭寇,大多都是几十人,极少有超过一百的!可是这一次,战报上居然说,来犯的倭寇竟然超过了一千!

高句丽王庭如何会相信?

实际上,济州岛方面送来的战报还是保守的,因为这一次,高句丽直面的并不是一千,而是整整五千!这还是头一批!

五千倭寇,挥舞着唐刀,宛如蝗虫一样,冲上了高句丽的国土,所经之处,尸骸遍地。

武|士|道|神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在院政时代的末期伴随着源家出现在东瀛的政治舞台之上,武士势力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粉墨登场,而四百年时间,足够衍生出一种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武|士|道神。

如果说靠近岭南的倭寇很多都是大晋沿海因为禁海政策而过不下去的渔民的话,那么,会侵犯高句丽的倭寇那大多数就是东瀛的浪人,有的,根本就是东瀛沿海的领主带头。

当然,这个时期东瀛沿海的领主,用柯承业的说法,那就是一个个沿海村落的村长而已。因为生活困苦,所以这些村长不得不以劫掠为生,有实力的会南下,去琉球和大晋沿海发展,而没有实力又靠近高句丽沿海的,就只能在高句丽跟东瀛之间晃荡。

这些领主,或者说,村长,大多都是以村落为单位的,极少统一行动。

可是一支神秘的,穿着黑色飞鱼服的队伍忽然把东瀛靠近高句丽的沿海的三四十个村子整编起来,然后出击高句丽,沿途所过之处,秉承倭寇劫掠的特点,采取了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

也因为这个政策,使得未能及时送到高句丽王庭,等高句丽王庭反应过来的时候,倭寇那边已经不是五千人了,而是两万五千人。

高句丽王庭仓皇北逃,而在他们的身后,高句丽遍地尸骸。

高句丽的求助信在这样的背景下送达大晋的天京城。

第290章

高句丽的求助信送达天京的时候,整个大晋朝堂都轰动了。按照常理,金銮殿上的大朝要初一十五的时候才会召开,可是藩属国的求助都送到了天京了,就是为了不寒了藩属国的心,朝廷还是在得到了消息的第三天就召开了大朝会。

而高句丽使节团,也破例与会,其中宣读高句丽的求助国书的,便是高句丽王世子李,而他的两个弟弟李露李霜两个也跪在他的身后,其中李露还穿着代表着国子监学生的这一身份的蓝色圆领袍。

老实说,看着皇后跟皇帝一起出场并且跟皇帝并肩坐在上头的龙椅之上的时候,高确和李两个就瞪大了眼睛。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了。可是知道跟亲眼所见那是两回事。如果不是牢记着今天的任务,他们都要当殿弹劾了。

贾琰可不管这些高句丽使节是什么想法,或者说,就是知道了,她也不在乎。

耳边听着高句丽的求助信,可这心里却不知道为什么,浮现出了上辈子的棒子国的人对大明朝的侮辱。在另一个时空,大明朝也曾经应棒子国所请,出兵援助这些家伙?可是结果呢?想想后世那些棒子国的影视剧里面对大明王朝的各种黑,贾琰就有一种把这些家伙都丢出去的冲动。

要想让这些家伙真正记得中原的好,那就必须让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并且把这个国家并入大晋的版图,否则,现在这些家伙会可怜兮兮的跪在地上求你,等数百年后,天知道他们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坐在皇帝的身边,贾琰的神色可以说是漠然的,甚至皇帝看得出来,她有些不高兴。

其实当时发现贾琰不高兴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当然,大多数人都以为贾琰只是因为东瀛人作乱而不悦。

就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